16海上日出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2198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海上日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6海上日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6海上日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6海上日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6海上日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海上日出教案.docx

《16海上日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海上日出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海上日出教案.docx

16海上日出教案

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3.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方法。

2.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谁看过海上日出?

是什么样的?

当时心情怎样?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海边欣赏吧!

师:

看了海上日出的景观,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

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

生2:

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师:

是呀,实在是太美了!

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的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

板书课题:

16海上日出。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

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写作背景:

巴金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字词自学情况(我会认):

扩荷刹镶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并组词

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刹”。

(2)多音字:

荷、重

荷:

荷花 荷叶 重荷 负荷荷载

重:

重担重量重荷重围重新重来

(3)纠错卡片:

扩和镶的读音

(4)学习我会写的生字:

扩范努刹烂替镶紫仅

识字方法:

加一加换一换熟字比较等。

镶。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师画云,让学生“镶”边。

(5)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镶紫”)

“扩烂镶仅”左窄右宽,“范努替紫”上下结构,其中“范”上窄下宽结构。

“镶”左窄右宽,注意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右边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紫”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上面是个“此”字。

(6)词语认读:

清净扩大范围重荷镶边奇观

(7)词语解释:

范围夺目奇观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

读课题,有时根据课题就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

本文主要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

(2)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景象?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思考:

作者用哪一句话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

找出来读一读。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句话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5)说说什么是“奇观”?

这指什么?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奇观”指雄伟、壮丽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巴金先生一道欣赏了海上日出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海边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欣赏日出的壮观景象。

下节课,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优美的文字去细细欣赏海上的日出吧!

五、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kuòdàfànwéizhònghèxiāngbiānzǐsèqíguān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转眼睛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2)指周围的世界。

()

(3)光彩耀眼。

  ()

(4)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

3.给词语搭配连线。

范围   亮光透出   光彩

负着   上升躲进红霞

使劲   重担出现云里

发出   扩大有了重围

【答案】

1.扩大范围重荷镶边紫色奇观

2.

(1)目不转睛

(2)范围(3)夺目(4)奇观

3.

范围   亮光透出   光彩

负着   上升躲进红霞

使劲   重担出现云里

发出   扩大有了重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上节课生词学习情况,让两位学生上黑板听写课后生词,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书写情况,相机评价。

学生齐读生词。

2.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思考: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上日出》,看看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把海上日出的过程写出来的。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写作背景:

这是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在途中写下的这篇杂记。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景物的特点勾画出了一幅朝阳初升、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思考:

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用“”划出颜色变化的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过渡:

我这时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

指导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从“不转眼”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

非常渴望看到海上日出的心情。

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名读、评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

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下面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接下来看见什么?

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分组讨论: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

小组一:

“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

小组二:

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

小组三:

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师小结:

大家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表达出来吗?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读一读,你认为这一句写的好吗?

好在哪里?

小结:

作者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日出时的动态美。

4.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上面的片段中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

加点的部分是“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都是动词,把太阳升起来的过程,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来了。

(板书:

日出时:

 上升冲破  跳出)

5.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6.小结写法填空,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变化,还抓住太阳()和()的变化来写。

预设:

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动态颜色光线。

 

7.“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句话从观察者的视觉和感觉的角度,写出了太阳完全跳出海面时光辉灿烂的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师:

你能想象到此时的画面吗?

为什么用“亮光”一词呢?

因为天光、水光融为一体,不知是阳光还是水光,只是亮闪闪的,所以用“亮光”一词。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镶”字用得很形象贴切。

它使我们感受到黑云背后的太阳要冲破黑云的威力。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句话说明光明战胜了黑暗,暗示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万物都享受着太阳的光泽,作者自己也沐浴在一片灿烂之中,享受着无限的温暖。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伟大”指品格崇高;气象雄伟;令人敬仰钦佩。

这里这日出时的景象是雄伟、乐观的,也说明光明的力量是伟大的。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用反问句总结全文,这句话既是对奇妙的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是对光明力量的惊叹,更是作者情不自禁从内心发出的对光明的欢呼。

认识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它表面看来是反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句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判断方法:

反问形式,表达肯定观点。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一)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师:

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作画,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

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

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3.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作业(选择其中一道题完成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仔细观察日落时的情景,拿起你的笔,记录这美好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日出后  薄云:

直射水面厚云:

镶上金边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拓展延伸:

刘白羽《日出》

六、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比一比,组词。

转()刹()范()镶()辨()芒()

传()杀()犯()箱()辩()忙()

2.选词填空。

壮观奇观

(1)这不是很伟大的()吗?

(2)用数不清的红旗装饰起来的长江大桥,显得格外()。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被”字句:

(2)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云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答案】

1.(转动)(刹那)(范文)(镶嵌)(分辨)(光芒)

(传来)(杀死)(犯错)(箱子)(争辩)(忙碌)

2.

(1)奇观

(2)壮观

3.

(1)一片片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2)转眼间一道云霞出现在了天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