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2167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

《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docx

成都市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意见函

 

成都市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建立意见征询函

 

呈报:

申请单位:

支持单位:

呈报日期:

2019年2月28日

前言

职业教育是一种针对义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活动,教育对象主要为需要进行职业化学习的独立个人或组织团体,属于持续性长期学习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升高,因此当前的现代化教育也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它是现代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针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视察督导与质量管理还不够完善,更缺乏一批优秀的职业教育评价组织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评估体系,而职业教育的质量又是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组建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完善职业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推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将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点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需要。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文件中指出:

“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要按照在已成熟的品牌中遴选一批、在成长中的品牌中培育一批、在有需要但还没有建立项目的领域中规划一批的原则,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评价组织。

”同时文件还指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从2019年起,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司不仅肩负着地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担,还承担了建立国家级创新中心的艰巨任务。

一方面我司作为工业云制造高技术创新型公司,了解产业最前沿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我司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区产教融合的试点试行,所以我司积极参与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建立,不仅能够服务地方职业教育,保障产业人才质量,也能进一步推动国家级创新中心的建立。

一、四川职教发展历程及当前现状

四川的职业教育发展起始于抗日战争。

抗战爆发后国内文教西移、职教师资内迁以及当时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为西南地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经过几十年建设和发展,成都职业教育已初步构建城乡一体、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党的领导下,“十二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面对“十三五”新经济时代,当前我市职业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成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

“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党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指引,为我市教育质量的改革与提升指明了重点。

随后2017年7月成都市印发了《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简称“产业新政50条”)和《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简称“人才新政12条”),政策指向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与培养,为我市职业教育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之后2017年底市人社局发布了《成都人才白皮书》和《成都人才蓝皮书》,面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强职业教育的产业方向引导和职教机构的质量管理评价与工作视导,将成为产教融合方向上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市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关键期,《2014年成都市统计公报》披露信息显示:

“年末在蓉中专学校84所,在校学生23.1万人,专任教师1.0万人”,《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年末在蓉普通高校56所,在校学生75.6万人,专任教师5.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4所,在校学生23.2万人,专任教师9641人”。

 

而《2016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显示:

“年末在蓉普通高校56所,在校学生79.2万人,专任教师4.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6所,在校学生24.0万人,专任教师9776人”。

《2017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显示:

“年末在蓉普通高校56所,在校学生81.7万人,专任教师4.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8所,在校学生21.9万人,专任教师9556人”。

通过对近几年在蓉学校、学生以及教师人数的对比发现,在蓉普通高校学生人数逐年上涨,而中等职校学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专任教师逐年减少,我市职业教育学校的总体发展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时着手对职教机构进行管理评估与视导将有利于产业的导向性发展和职业教育机构的管理提质增效。

目前国外职教机构尤其是欧美的许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斯坦福、纽约州立、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在院校的管理评估体系上纷纷普遍使用EFQM质量模型,全面质量管理(TQM)也认为,EFQM模型在职教机构的质量管理评估上做到了过程要素与结果要素双向兼顾的全面性。

EFQM模型也作为欧洲质量奖及其他许多国家级质量奖的申报评定基础。

二、建立职教培训评价组织的重要性

组建地区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是着力于四川“5+1”产业体系发展的规划需要,是植根于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的建设需要,也是秉承于产教融合试点试行的创新需要。

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构建并推行职教机构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实施对职教机构的质量管控和视察督导,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办学风险,还能进一步推动政府对企业职教办学的精准扶持力度,促进职教机构的校企合作共建,有利于深化教育制度体系改革以及教育触网、融网、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一)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组建区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并对职教机构进行质量管理评估与视导,将对机构的角色认知、办学理念国际化、校企沟通合作以及管理工具运用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质量管理对职教机构办学的四大促进

 

三、组建评价组织目的与目标

(一)组建职教培训评价组织,引导职教服务产业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围绕“政产学研用”,并以应用型技术技能落地输出培养为主线,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依照国家职业大典对我国职业工种的八大分类,结合我省区域产业发展的定位要求,组建职教培训评价组织将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产业发展支撑的针对性与精准性,能够更好地引导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的发展。

我市职教培训评价组织的组建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组织方面以我市人社局党委为组织指导核心,以市人社局职建处为工作指导核心,市民办职教协会提供行业资源支持,四川xxxx公司提供企业指导、四川xx职业技术学院为标杆试点院校(暂定)、成都电子科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技术支撑(暂定)组建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委员会负责成都市辖11个市辖区、4个县,5个县级市,共计三个区域圈层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工作。

 

成都市区域行政规划图

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将主要负责第一圈层五个区的职教培训评价与视导工作并协同指导和支持其他区域的评价视导工作;温江区、郫都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双流区六个区将分别建立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区分会,施行市人社局党组思想领导和市人社局职建处工作指导的双核心导向管理模式治理区分会,稳步推进第二圈层的职教培训评价与视导工作;第三圈层的4个县和5个县级市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工作采取结合地方产业特色自治,总部委员会采取调研考察、抽查指导的工作方式协助做好我市各地方区域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工作。

(二)构建职教培训评估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针对当前成都职教机构发展现状,职教培训评价组织将始终围绕“提高职教机构质量管理水平,推进评估体系的构建实施”为主线,坚持以“加强对职教机构体系化综合治理,促进职教机构校企联合办学质量管控,深度促进各区域产教融合发展”为目的,充分研究当前我市职业教育机构在管控体系标准化、校企办学产业化、人才培养精准化、质量评估信息化等方面的难点与痛点;在市人社局、市民办职业教育协会等单位机构的协调与支持下,通过调研一批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学校,构建一套标准统一、操作便捷、管控科学的职教机构质评体系,逐步实现对职教机构产业导向办学的目标评估。

达到:

 

(三)加强职教管理视导工作,推进质评体系落地实施

为促进职教培训评价委员会评估视导工作的开展,有效推进职校质评体系的落地与实施,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教育视导制度。

1、职教培训评价委员会可增加专职教育视导人员,并提高其专业水平,赋予其一定的问题处理权力。

视导人员必须与专业职能部门密切联系和配合,稳步推进职教质评系统的操作与实施。

2、教育业务主管人员可兼负教育视导责任,轮流定期外出视导。

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视导人员的报告,从中了解职教质评体系的推行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3、除一般性视察、辅导外,应聘请有关专家联合视导,针对培训过程中的切实问题,进行专业指导,以便真正科学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

4、加强并树立对各区重点职校的辅导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打造质改标杆,带动各区域职校质改工作的稳步推进。

5、职校质改视导工作应与各区的教育实践工作相结合,帮助工作开展,总结经验,并推广实践成果,借以指导各校的工作。

6、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可承接对视导人员的工作培训,提供对视导人员的培训进修,使之能胜任视导职责。

加强对职业教育视导工作的开展实施,不仅有利于推动职教机构在办学质量方面的工作建设,还将进一步深化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改革,促进我市职业教育贴近产业升级发展方向,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和职教机构发展的多元化,助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四、职教评价委员会中心组织设置

(一)组织架构

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在管理结构上采取三层级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评价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为中心,配设执行管理办公室为推进,下设五个专业工作小组办公室和各区分会。

 

市职教培训评价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设:

委员长1名,(由市人社局职建处室领导担任)

党组书记1名,(由市人社局党委领导担任或行政领导兼任)

副委员长(主任)1-4名,(由行业代表、企业代表、学校代表担任)

委员1-2名,(由产教融合方向上的专家担任)

执行管理办公室设:

骨干主任1名,(由委员会领导小组推荐专职人员)

副主任1名,(由委员会领导小组推荐专职人员)

办公人员2-4名,(由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人员抽调专职人员)

职教视导工作小组由人社局职建处工作人员、教育局相关处室工作人员、行业协会人员专职抽调指定组成;

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由职业院校产业研究类专家、企业(高技术企业&教育类企业)专才、产教融合方向研究人员(机构推荐)专职抽调指定组成;

培训评价技术研究中心由职业院校评估类专家、企业(高技术企业&教育类企业)管理人才、评价技术开发研究人员(机构推荐)专职抽调指定组成;

分区协同管理工作办公室由市人社局和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工作人员、行业协会骨干管理人员、职业院校管理人员专职抽调指定组成;

地市县联络工作小组由市人社局和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行业协会联络人员、职业院校联络人员专职抽调指定组成。

(二)职能职责

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一方面将对接职业标准并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按有关规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协助组织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的发放,协助市人社局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为地区职业教育提供好服务环境支持;第二方面委员会将以参训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完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开;第三方面评价委员会将不断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

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机构职能职责表

机构部门

人数

工作职责

备注

委员会

工作领导小组

4~6

领导小组负责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的全面工作,制定委员会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及时了解职教培训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各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执行管理

办公室

2~4

1、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的具体工作部署,按照领导小组的相关工作要求,研究制订各项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2、加强与各区分会和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对各部门的职教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落实推进和跟踪反馈,协助领导检查验收相关工作;做好各项工作的执行管理,推进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

职教视导工作办公室

2~6

1、全面贯彻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决议和工作安排,实施并开展执行管理办公室委派和安排的相关工作,并积极沟通交流。

2、负责具体落实视察督导的相关具体工作,包括视导前期的具体工作安排计划编制,并与上级明确视导对象并进行人员组织,负责具体工作流程安排及过程管控并处理相关应急联络事项。

3、负责视导工作资料的收集与记录,编制并完善相关视导工作报告材料并积极反馈相关情况至上级领导。

产教融合教育发展研究室

2~6

1、全面贯彻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决议和工作安排,依据我市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我市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并结合国内外产教融合成功案例,了解产教融合发展新趋势,知悉各区域产教融合发展进程;

2、研究产教融合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调研国内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并在新型合作模式、模式创新要素、项目实施关键要因、模式推广策略、打造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形成成果材料;

3、协助市人社局进行产业人才规划工作,积极提出相关政策制定的有效意见,协助并参与相关政策制定、活动项目组织、产教融合发展课题研究以及其他相关工作安排。

培训评价技术研究室

2~6

1、全面贯彻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决议和工作安排,熟知并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培训方式和评价机制;

2、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创新研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机制和方式方法,结合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与考核机制,调研国内职教培训管理模式,结合我市职业教育的具体现状,研究我市职业教育在质量管理、培训评价技术创新、评价操作实施流程标准化等方面相关工作,并形成成果材料;

3、协助市人社局进行对相关单位机构的培训评价策划和实施工作,积极提出相关政策制定的有效意见,协助并参与相关项目方案制定、活动项目组织、课题以及相关制度制定等其他工作。

分区协同管理工作办公室

2~4

1、全面贯彻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决议和工作安排,主要负责我市第二圈层6个辖区区分会的协同管理工作;

2、积极协调并协同开展各区分会的职教培训评估工作,收集并整理各区分会在职教视导、产教融合创新、管理评估创新,职教机构治理改善等方面的资料信息,及时处理总部委员会与各区分会之间的跨区域协调工作。

地市县联络

工作办公室

2~4

1、全面贯彻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决议和工作安排,主要负责我市第三圈层4个县和5个县级市在职教视导与评估方面的相关协同管理工作,及时将地市县自治的相关情况反映至委员会领导小组并提交相应报告至执行管理办公室。

2、积极协调并协同开展各地市县区域的职教培训评估工作,收集并整理各区分会在职教视导、产教融合创新、管理评估创新,职教机构治理改善等方面的资料信息,及时处理总部委员会与各区分会之间的跨区域协调工作。

第1步

成立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

1-3周内完成

组建职教视导工作办公室

第2步

产教融合教育发展研究室

1-3月内完成

职教评估技术研究室

设置执行管理办公室

(工作开展)

第3步

成立评价委员会区分会

(根据第二圈层各区情况)

1-2月内完成

协调地市县成立独立委员会

(根据第三圈层各区情况)

第4步

全面统筹开展职教评价工作

(三)组建需求

组建要点:

a.市职教培训评价委员会领导小组人员构成

b.视导、产教融合、评价技术专业小组构成

c.第二圈层职教评价委员会各区分会的组建

d.第三圈层区域独立自治委员会的协调组建

e.执行管理小组、分区协同管理办、地市县

协同管理办等运转中心组织的构建

五、两大专业建设研究

(一)产教融合教育发展专业研究

当前对产教融合方面进行的实践性探究一直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并围绕着产业的主体端口(企业)和教育的代表机构(院校)所构成的“校企地”融合发展方式进行研究。

产教融合发展在理论层面上通常以相应标准为牵引,分为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资源方标准四类模式即:

行业标准引领产教融合、企业定向培养引领产教融合、院校企业合作培养引领产教融合、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产教融合。

 

在产教融合的实操层面上,通常是以“产学研”为融合点进行开展,分为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实训基地)、科技资源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七类模式。

1、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

虽然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是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

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

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

 技术开发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

一是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校、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二是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同承担,产学研各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三是企业发挥主导,沟通协调有效。

3、共建经济实体模式

共建经济实体是产学研之间最紧密的、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模式,也是最成熟的合作方式。

虽然这种模式在产学研结合中所占比例不高,却反映出产学研结合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的态势。

共建经济实体的特点: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共建经济实体模式一般适用于:

一是高校、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在资金投人、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二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价值观念基本趋同。

4、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模式

企业选择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条件优势的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是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各方均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和较强的实力,且互补性比较强,属强强联合,是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

5、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产学研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及人才训练基地,包括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导师。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较丰富,能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比较大的合作空间,是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对于合作各方而言,是一种互惠的、紧密的、长期的合作共赢模式。

6、共享科技资源模式(包括科技文献、仪器设备等)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需要大量的科技资源,自身却相对匾乏,技术创新受到较大的影响。

为弥补其不足,企业需要与科技资源相对充足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以解决自身科技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

该模式的特点:

一是属于辅助性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二是几乎不存在合作风险;三是科技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7、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

  高校、科研机构利用学科、专业的优势,建立面向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共性技术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的特点是提供专业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商业模式,适用于有较强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先进的科学仪器与技术设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且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的机构。

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二)职教培训评价体系专业研究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活动的开展是立足于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一条关键路径。

基于各区域产业的不同发展定位,职业教育培训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产业人才培养和职教院校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体系的研究一方面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接轨ISO9000教育质量认证体系,以国际上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EFQM评估模型为理论参考,另一方面将根据我市各区域的产业发展定位,并结合职教视导小组对各职教院校的实际调研情况,针对职教机构在培训管理上的痛点与难点,通过专业小组讨论分析,运用5W2H、逻辑推导、德菲尔法等工具方法进行专项研究,逐步构建出职教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各个评价模块,初步搭建出职教评价体系总体框架。

根据EFQM模型基础理论和视导调研情况,反复讨论并完善评价体系总体框架构成,在各个评价模块维度中,细化各模块评价要素,制定各要素评价标准,并结合DAETE评价操作模型,最终完成职教培训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因果关系和学习改进循环

EFQM模型作为同时注重过程和结果的模型框架,强调改进与评价的内生因素。

促成要素是职教机构为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所有行为和活动,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基础;结果要素是机构各项活动所实现的成效和结果,是培训质量的直接体现。

 

评价体系的研究将持续优化各评估模块及其各评价要素,并运用德菲尔法与标杆比照法,通过进行DAETE模型的层级定义,完善评价标准细则,研究并制定对应的评估流程和评估方法,最终完成评价体系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

 

六、工作开展计划及保障措施

(一)工作开展计划

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将切实稳步推进我市职教培训评价工作的开展,工作开展计划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组建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委员会,落实领导小组人员构成以及两大专业研究小组(产教融合教育发展研究小组、职教培训评价技术研究小组)的专家人员构成,完善委员会章程制定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

第二阶段:

组织开展我市职教视导工作,同时开展产教融合教育发展专项研究和职教培训评价技术专项研究,形成专项研究成果并在第一圈层5个辖区进行试点性实践推广。

第三阶段:

依据专项研究成果,推进第二圈层6个辖区分别建立职教培训评价委员会区分会,同时组建并成立分区协同管理工作办公室,加强第一圈层5辖区和第二圈层6辖区之间的沟通互动。

第四阶段:

持续推进第三圈层4个县和5个县级市的职教培训评价管理工作,依据9个地市县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职教视导调研工作的开展,推进第三圈层建立各区域独立的职教培训评价委员会,同时组建并成立地市县联络工作办公室,逐步实现产业特色自治和职教培训评价工作的协同治理。

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工作委员会——工作阶段开展计划

开展阶段

开展过程

阶段成果

阶段一

1、成立成都市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工作委员会;

2、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