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921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9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docx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

依据:

人教版:

历史教材

中国古代史提纲练习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1.夏朝(建立、统治范围、桀的暴政、商汤灭夏、夏亡原因)

2.商朝(建立、迁都、纣的暴政、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商亡原因)

3.西周(建立、强盛、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平王迁都)

(二)夏、商、西周的制度

1.王位世袭制含义

2.井田制(性质、内容、作用)

3.分封制(性质、内容、重要的诸侯国、作用)

4.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

(一)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1.时代特征

2.春秋诸侯争霸

⑴背景①②③

⑵目的(奴隶主掠夺土地人口)

⑶性质(奴隶主贵族争夺霸权的战争)

⑷大事

①齐桓公称霸(改革、口号、会盟)

②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楚王问鼎)

③吴越争霸(地理位置、人物)

⑸评价

3.战国兼并战争

⑴背景:

战国七雄争霸格局的形成

标志(、)

⑵性质(封建统一性质的兼并战争)

⑶大事

①齐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②秦赵(长平之战)

⑷评价

4.民族融合

⑴主要民族、、、、

⑵融合方式

⑶作用: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二)春秋战国的经济

1.农业(铁农具、牛耕、水利)看图

2.手工业

⑴冶铸业:

技术,比欧洲早年以上

青铜铸造出现了新技术

⑵漆工业:

出现了技术

⑶纺织业:

麻布

⑷煮盐业

⑸酿酒业:

用造酒技术

⑹手工业工艺专著《》内容

3.商业、城市

4.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由公田到私田)

⑴生产力发展

⑵生产关系发生变化①②③

(三)春秋战国的改革和变法(政治)

1.春秋

①齐国:

②鲁国:

实质:

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

⑴背景

⑵目的

⑶主要变法①魏国:

②楚国:

③秦国:

⑷性质新兴地主阶级实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⑸结果新的封建制度确立

⑹商鞅变法

①时间

②内容abcdefg

③评价

积极

局限

④成功原因

⑤认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比较春秋战国变法异同】

(四)春秋战国文化

A.特点:

、、、

B.原因

(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前代基础)

C.表现:

1.思想(派别、主张或观点、评价)

⑴老子:

①②③

⑵孔子:

①派别

②政治思想

③教育成就

④文化成就

⑶墨子:

派别、主张、评价

⑷孟子:

派别、主张①②③、评价

⑸庄子:

派别、主张①②、评价

⑹韩非子:

派别、主张①②③、评价

【比较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作用】

2.科学技术

⑴天文:

春秋、战国

⑵物理:

⑶医学:

3.文学:

《诗经》和屈原

4.艺术:

绘画、音乐

【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

(封建大一统)

一、秦朝的统治(统一——巩固——灭亡)

(一).统一

1.条件

①社会基础

②人心所向

③经济条件

④主观条件

2.经过①②③

3.疆域:

东临,西到,南濒,北抵。

(看地图)

4.意义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政治(三制一律)

⑴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⑵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①在中央

②在地方

⑶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2.经济(一制三统)

3.文化(书同以)

①②③

(三).秦末农民战争

1.原因:

秦的暴政

①②③④

2.经过:

(前209——207)

⑴陈胜、吴广起义①②③

⑵刘邦、项羽继续

3.意义①②③

二.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特点:

两汉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史称“”但有损益变化

(一).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1.汉武帝后期设立:

职责

2.东汉时,权加强,并逐步增加了

3.东汉末年,改为“”,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4.评价

(二).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

1.产生:

汉初在地方推行,同时兼有

封国分和两级;实际与割据无异,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

2.问题封国制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造成威胁

3.解决

⑴汉武帝颁布“”,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⑵颁布限制藩王的“”,以限制诸侯王的活动。

王国问题逐步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4.认识: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三).察举制

1.汉朝选官制度,主要包括、等内容。

目的

2.察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它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3.西汉建立

4.东汉演变①②③

(四).编户齐民

1.目的:

加强对百姓的管理,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2.性质:

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3.内容:

①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

②编户齐民具有的身份,依据

多少承担国家的和、。

4.农民负担:

①②③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三.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特点:

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发展较快。

边疆少数民族主要有:

北方的、和,东北的,南方的、西南夷和西域各族等。

(一)匈奴

1.社会状况

⑴经济

⑵政治

2.与西汉关系

⑴西汉初期,因,汉政府不得不与匈奴“和亲”。

⑵汉武帝时,因,对匈奴展开了军事反攻。

进行三次大战,著名将领是、。

⑶汉元帝时,密切了汉匈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双方四十多年和睦相处。

2.与东汉关系

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

⑵东汉前期,、先后大败北匈奴。

解除了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二)、西域

1.西汉:

张骞通西域

⑴目的:

⑵时间:

年,司马迁称此为“”

年;

⑶意义:

2.西汉:

设西域都护

时间:

公元前年

职责:

意义:

标志着西域正式开始归属中央政府(新疆)

3.东汉:

明帝时,开始经营西域,联系加强

(三).西南夷和百越

1.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东汉初,重新并入汉朝版图。

2.时,汉朝在南越设等九郡,进行有效管辖。

四.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1.与朝鲜的关系

⑴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派人先后会见和。

⑵辰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被称为。

⑶朝鲜的、输入中国,中国的、

和输出到朝鲜。

2.与日本的关系

⑴时,日本“使译通于汉”。

⑵时,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

⑶中国的、、传往日本

3.与越南的关系:

中国的和技术在越南推广。

4.丝绸之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⑴陆上:

①开通:

②路线:

长安-敦煌-葱岭-安息-大秦

③意义:

a.中国同、、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和技术,以及、、先后西传

c.西汉末年,教传入中国。

⑵海上:

①开通:

始于,

②路线:

从沿海港口出发-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③意义:

a、b

5.安息:

海陆丝绸之路的中转站①②

6.大秦

⑴97年,甘英到达而未能到达大秦。

⑵166年,大秦使者到东汉,此事记载于《》,是正史中关于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两汉对外交往的条件、特点、影响)

五、秦汉时期的文化

(一).特点和原因

1.特点

2.原因

(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前代基础)

(二)科技

1.天文历法

①②(西汉)

③④(东汉)

2.数学东汉的

3.医学

①(西汉)

③(东汉)

4.造纸

①西汉前期

②东汉105年

③4世纪起

④8世纪

(三).哲学与宗教

哲学主要有董仲舒对的发挥和王充的

思想。

宗教主要有的传入和的产生。

⑴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

⑵王充的唯物思想体现在《》观点有①②③

⑶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时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

⑷时,形成了道教,其主要经典是《》。

(四).史学

⑴《史记》:

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⑵《汉书》:

东汉班固、断代史、西汉一朝的历史

(五).文学:

以和最为突出

赋代表作《》《》《》

(六).雕塑和绘画

1.雕塑⑴最突出的代表

2.绘画⑴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总体特点

(二).农业

1.江南的开发

⑴范围

⑵表现①土地开垦

②耕作技术

③水利兴修

④面积

⑤产量

⑶特点:

很不平衡,地区最发达,、和是重要的产粮区。

⑷影响:

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⑸原因:

①人口南迁

②民族融合

③农业政策

④政治环境

⑤辛勤劳动

2.北方的恢复与发展

⑴特点

⑵表现

①新农具

新技术

②兴修水利曹魏、北魏

③开发边疆:

十六国北朝时和的开发

(三).手工业

特点:

(门类、品种、产量、技术)

1.丝织业

①曹魏

②吴国

③蜀国

2、冶铁业

①北魏以制造军刀著称

②技术已相当成熟

③发明了法

3.制瓷业

①南方产

②北方创制出,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⑷造纸业

①技术进步:

白、滑、薄

②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③造纸中心:

、、、。

(四).商业

1.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2.北魏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

3.南方相对比较活跃

(五).社会生活变化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特点和原因

1.特点

⑴带有分裂割据烙印

⑵体现民族融合特色

⑶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⑷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2.原因

⑴经济发展

⑵民族融合

⑶前代基础

(二)成就

1.科技的进步

⑴数学

①魏晋刘徽

②南朝祖冲之、

⑵农学:

北朝

⑶地理学

①西晋、

②北魏

2.哲学与宗教

⑴道教的变化

①葛洪

②陶弘景

⑵佛教的盛行

①原因佛教教义的欺骗性(思想基础)

统治者的需要(政治需要)

社会动荡,百姓需要(社会基础)

②危害abc

⑶反佛灭佛

①南朝范缜《》主张、影响

②北魏太武帝

③北周武帝

(四).文学

特点:

1.“建安文学”

特点

代表作、、。

2.田园诗:

特点

代表作《》、《》

3.乐府诗:

①南方特点

代表作《》

②北方特点

代表作《》、《》

(五).艺术

1.书法

①,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书法家有

②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③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有《》、《》

2.绘画

①佛像画的始祖三国时的。

②东晋的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

3.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阳的

第四单元、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

一.短暂的隋朝(581年~618年)

(一).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二).统一

1.原因①

2.经过年隋文帝派杨广灭陈,统一南北

3.意义

(三).建设

1.兴建。

宇文恺主持,隋文帝营建,隋炀帝营建

2.广设仓库。

有:

3.开通运河。

(时间、目的、三点、四段、五河、评价)看图

4.修筑驰道。

作用

(四).灭亡

1.原因:

隋炀帝暴政

2.隋末农民起义

年,山东农民首先起义,最主要的是

、的瓦岗军

3.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亡。

【比较秦隋的异同点】

二.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一).开国:

(时间、人物、都城)

(二)盛世

1.贞观之治(627--649)

A.原因

B.措施

⑴政治:

⑵经济:

⑶文化:

、、

C.表现

2.武则天统治

A.措施①

B.表现

3.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的政绩713-741)

A.措施①

B.表现

【共性】①重视人才

②革新政治

③重视科举

④发展经济

⑤处理好民族关系

三.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三省六部制

1.创立于帝,完善于帝

2.职权: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下辖六部

、、、、、

3.特点:

4.评价:

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严密的体系,提高了,加强了,

②削弱了,加强了

③是,

(二).科举制

1.背景

2.创立与完善

⑴隋文帝:

⑵隋炀帝:

⑶唐太宗:

⑷武则天:

⑸唐玄宗:

3.作用

①抑制了

②扩大了

③提高了

④加强了

⑤为历朝

⑥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府兵制

(基础:

均田制特点:

兵农合一)

1.起源于

2.隋文帝(改革):

3.唐太宗(调整健全):

4.武则天(地位下降):

5.唐玄宗(崩溃):

(四).募兵制

1.实行

2.特点:

3.作用:

4.消极影响:

(五).租庸调制(基础:

均田制)

1.北魏创立

2.隋朝沿用

②开始部分推行

3.唐朝实行制

①租

②调

③庸

4.作用:

保证了,相对减轻了,

开垦了,保障了巩固了。

(六).两税法(780年,杨炎建议)

1.原因:

封建经济发展-土地买卖兼并-破坏了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减少了财政收入。

2.目的

3.内容

①每户按、分别交纳户税和地税;消、;

②一年分、两季纳税。

4.特点

5.作用

6.局限越来越严重,更加沉重。

四.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A.原因

①政治

②交通

③政策

④民族

⑤对外

⑥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B.表现

(一).农业:

较快发展

1.发展特点

2.之后,经济重心南移

3.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江东出现了。

(二).手工业:

发达

1.特点

2.丝织中心:

定州、宋州、亳州、扬州、宣州、成都、越州、苏州

3.陶瓷业:

邢州-白瓷;巩县-唐三彩;越州-青瓷

4.造船业:

洪州、扬州

(三).商业:

繁荣

1.水陆交通发达:

①备有供客商骑用。

②水运以、为主。

2.货币统一:

隋铸,成为唐朝通用货币。

3.市场发达:

4.商业阶层出现商人:

外商、胡商等。

(四).城市

1.、既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全国商业大都会

2.长江流域的商业中心是、。

3.唐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扬州城的特点)

五.民族关系—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原因

①政治

②经济

③少数民族开发了边疆地区

④交通

⑤政策

B.疆域:

东到,西达,东北至、一带,南及。

(一).突厥

1.发源地

2.发展概况

①6世纪中期。

②隋初分裂为

③是沟通和贸易的桥梁

3.东突厥与唐关系

①唐太宗贞观初年大败东突厥,俘获。

东突厥灭亡

②设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

4.西突厥与唐关系

①唐太宗征服,置。

②唐高宗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

③武则天置。

(二).回纥

1.发源地

2.发展概况

①7世纪初受奴役

②东突厥灭亡后南移,归附

③8世纪中期统一各部

④8世纪后期,改名为

⑤9世纪中期,瓦解,西迁至今新疆的是的祖先,西迁至甘肃的是的祖先。

3.与唐关系

①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都督。

②唐玄宗册封为怀仁可汗。

③安史之乱时,出兵助唐平叛。

④唐肃宗始,多次和亲。

⑤一些回纥人到中原经商、定居

(三).靺鞨

1.发源地

2.自身发展

①7世纪中期以后,和两部强大

②7世纪末,

3.与唐关系

①8世纪前期,唐在地区设都督府,该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②开元初,玄宗封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统辖,加授,从此,此地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四).南诏

1.发源地在,主要是今族和族的祖先

2.自身发展

①7世纪前期,

②8世纪前期,

3.与唐关系

①8世纪前期,唐玄宗支持

②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四).吐蕃(藏族祖先)

1.发源地

2.自身发展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制度,创制吐蕃文字

3.与唐关系

①唐太宗时,嫁给松赞干布。

②8世纪初,嫁给吐蕃赞普。

③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史称“”

六.对外关系

A.友好交往的原因

⑴政局

⑵经济

⑶文化

⑷政策

⑸交通

陆路方面

海路方面

B.友好交往的表现

1.新罗

⑴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最多,最著名的是。

⑵唐长安等城设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

⑶新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受唐朝的影响。

2.日本

⑴互遣

⑵日本的政治、建筑、文化、风俗等都受唐朝的影响。

⑶中日交往中著名人物有日本的和中国的

3.东南亚

与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

4.天竺

⑴与天竺交往以为纽带

⑵天竺遣使来唐,送来

⑶中国的传到天竺

⑷双方文化交流中,和起了重要作用。

5.中亚、

中亚一再遣使,带来名马、医药

6.波斯(今伊朗,汉称安息)

⑴与波斯互遣使节

⑵波斯王及儿子来唐

⑶许多波斯商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

7.大食(今阿拉伯)

⑴唐高宗时起,

⑵中国在唐时传到大食

8.东罗马(汉时称大秦)

⑴与唐有使节往还

⑵东罗马的传入中国

⑶唐的

9.与非洲:

史书记载有往来

七.文化

A.特点:

辉煌灿烂,光照四邻

(全面繁荣、影响深远)

B.原因

C.表现

1.科技(特点)

⑴雕版印刷术

①最早发明

②始于隋唐

⑵火药

①唐中期

②开始用于军事,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⑶天文历法(唐朝)

①《大衍历》表明了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的创始人。

⑷医学

①孙思邈的《》。

②吐蕃元丹贡布的《》。

③唐高宗时的《》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⑸建筑

①隋宇文恺修建了,唐扩建为

②隋李春设计建造了,“”

2.诗歌

(唐诗繁荣的原因)

⑴初唐的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⑵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边塞诗人、。

⑶成就最大的是诗仙和诗圣。

⑷中唐代表是。

⑸晚唐诗人有、。

3.艺术

⑴雕塑: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

⑵绘画:

杰出画家有隋朝的和唐朝的。

⑶书法:

①初唐三大家:

、、。

②盛唐的《》

③中晚唐《》

④草书大家“草圣”和。

⑷乐舞:

《》《》

第五单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一、北宋的统治

(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建立:

年,后周大将发动,建立北宋,定都。

2.结束分裂局面(不是统一全国):

宋太祖采取、的战略方针;年,宋太祖消灭,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

A.目的:

为了

B.措施:

⑴集中军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②将禁军统领权,都直接对负责。

③设立与统兵将帅互相牵制。

④实行,以防止武将专权。

⑤禁军的一半,另一半,以达到、的目的。

⑵集中行政权:

①中央上:

增设以及、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②地方上:

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担任,又在各州设,以互相牵制,便于中央对的地方的控制。

⑶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①设管理地方财政,其目的是消除。

②由中央委派担任,把收归中央。

⑷文化上实行严格的科举制度

①考试分、、三级;

②,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③实行以防考官舞弊。

④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加强了

中央集权。

C.影响

①进步性:

加强了,铲除了,从而维护了,有利于的发展。

②弊端a

b

c

——导致了北宋的积贫积弱。

(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A.危机表现:

B.王安石变法

1.措施:

(掌握名称、内容、作用)

⑴理财:

、、、、

⑵军事:

⑶教育:

、。

2.效果:

农业

军事

总体

3.失败原因:

4.评价:

①变法是的改革运动。

②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二、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1.辽的建立

⑴兴起:

a.契丹族原居住在一带,过着、生活

b.末年,势力发展起来,部分人开始了

⑵建国:

①10世纪初统一各部;

②年,建立,都;

③统治时期,得到;

④后改国号为。

⑶制度:

①原因

②内容

③特点

④作用

2.宋辽关系

⑴战争:

①为夺取幽云等州,两度对辽用兵,均告失败。

后确立政策。

②辽不断南下,威胁宋的安全。

⑵澶渊之盟:

①时间

②内容:

宋;辽;

双方约为之国,各守边界。

③影响:

对峙局面,和平、交流密切、民族融合。

(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1.西夏建立:

①所属民族是族的一支,以来居住在一带,过着;

②年称帝,定都;

③仿效建立政治制度。

a、b、c

2.宋夏关系:

⑴战争

⑵和议:

①时间

②内容:

a

b

c

③作用:

和平、民族融合。

(三)金的建立与金宋的和战

1.金的建立:

⑴兴起:

祖先、居住地、统一

⑵抗辽:

目的、人物、性质

⑶建立:

时、人、都

⑷制度:

目的、特点、作用

2.灭辽、灭北宋

⑴灭辽:

与联合夹击辽,年辽朝灭亡。

⑵灭北宋:

主战派被排挤,年北宋灭亡,史称“”。

3.南宋抗金

⑴南宋建立:

年,在称帝,年号,后定都。

⑵抗金斗争:

北方;领导的“岳家军”是抗金力量的中坚,1140年取得大捷。

⑶南宋与金的对峙:

标志是:

年的“”。

实质是:

南北政治、军事力量均衡的结果。

4.金迁都,改名。

三、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一)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1.统一蒙古:

12世纪中后期,统一蒙古草原;

2.蒙古汗国建立:

年,被推举为大汗,尊称。

3.发动长期征伐战争:

西至、,南达。

4.年,蒙古灭,后招降,征服。

5.元朝建立:

年,改国号为元。

年,定都燕京,称为。

6.灭南宋:

年,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7.统一全国: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疆域:

空前广阔。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统治范围内。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

⑴汉族人大量迁居,开发当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