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799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

《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威尼斯 终身成就奖.docx

威尼斯终身成就奖

一、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CareerGoldenLion)

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设立于1970年(第34届),用来表彰世界上对电影艺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电影人。

包括查理·卓别林、弗朗西斯·科波拉等著名电影人曾荣获此奖,2010年的终身成就金狮奖颁发给了中国著名导演吴宇森,他也成为首位收获终身成就金狮奖的华人导演。

2011年的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意大利导演马克·贝洛基奥。

评审机制是经过电影节主席推荐,威尼斯双年展主席决定这一奖项的归属。

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一览表

届别

终身成就奖得主

事迹

1970年

奥森.威尔斯(OrsonWelles)

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

1971年

马塞尔·卡尔内

法国编剧,演员,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瑞典的国宝级编导,20世纪电影大师之一

约翰·福特

美国最伟大和最多产的导演之一,也兼编剧和演员,一生出品(导演)过超过130部长片

马塞尔·卡尔内

法国导演。

毕业于美术学校。

早期曾任《电影画报》、《电影世界》等刊物的记者。

1929年拍摄纪录片《诺让》,接着担任克雷尔等导演的助手。

1936年开始独立导演影片。

此后10年间,他基本上根据诗人J·普莱卫的剧本制作影片(合作拍了7部),并取得很大成功。

《雾码头》是成名作,曾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

《天堂的孩子》是诗意现实主义的顶峰力作,是法国影史上最经典的名片之一。

卡尔内是法国新浪潮的攻击对象,尤以特吕弗最为猛烈,但特吕弗在1984年一个公开场合坦承,他愿意以毕生所完成的23部影片来换取一次拍摄《天堂的孩子》的机会。

作品具有宿命论倾向,代表30年代法国的社会氛围;人物刻画逼真,镜头富有诗情画意,叙事平稳流畅。

英格玛·伯格曼

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是宫廷牧师之子。

先在业余剧团、后在哥特堡、赫尔辛堡以及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戏剧导演。

是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者电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创作过50多部作品,其中《处女泉》、《杯中黑影》、《呼喊与细语》和《芬妮与亚历山大》于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后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术师》、《处女泉》和《杯中黑影》则让他在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等欧洲三大电影节各有斩获。

约翰·福特

约翰·福特1928年首次拍片《铁骑》(TheIronHorse),至1966年共拍摄140多部影片。

福特的创作最能体现勇敢开拓的美国精神,他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

约翰·福特是有史以来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奖最多的电影导演,计4次得奖:

《告密者》(TheInformer)、《驿马车》(Stagecoach)、《愤怒的葡萄》(TheGrapesofWrath)、《沉默的人》(TheQuietMan)。

他在二次大战期间两度得到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中途岛战役》(TheBattleofMidway)和《十二月七日》(December7th)。

福特也是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首位得主。

MartinFeeney,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

1972年

查里卓别林(CharlesChaplin)

英国喜剧演员

AnatoliGolovnya

导演

比利怀尔德(BillyWilder)

美国导演兼演员

查里卓别林(CharlesChaplin)

20世纪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AnatoliGolovnya

导演过《母亲》、《亚洲风暴》、《圣彼得堡的末日》等

比利怀尔德(BillyWilder)

比利·怀尔德(1906年6月22日-2002年3月27日)是一位犹太裔的美国导演、制作人与编剧家,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比利·怀尔德曾经两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共入围奥斯卡奖21个奖项,其中有8次是最佳导演奖。

1982年

AlessandroBlasetti

路易斯·布努艾尔(LuisBuñuel)

弗兰克卡普拉(FrankCapra)

乔治·丘克(GeorgeCukor)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Godard)

亚历山大·克鲁格(AlexanderKluge)

黑泽明(AkiraKurosawa)

密契尔·鲍惠尔(MichaelPowell)

萨耶吉特雷伊(SatyajitRay)

金·维多(KingVidor)

谢盖尔尤特凯维奇(SergeiYutkevich)

塞萨·扎瓦蒂尼(CesareZavattini)

路易斯·布努艾尔

西班牙国宝级电影导演。

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大师之一。

主要在法国和墨西哥拍摄电影。

他导演的电影多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摄影技巧,以反教会和讽刺社会生活中的虚伪为主题。

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将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叙事完美结合,有机地融入进他的32部作品当中,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

他导演的电影主要有:

《一条安达鲁狗》、《白日美人》、《黄金年代》、《维里迪亚纳》、《泯灭天使》、《自由的幽灵》、《欲望的隐晦目的》等。

弗兰克卡普拉

弗兰克·卡普拉(FrankCapra),被称为“好莱坞最伟大的意大利人”。

虽然出生在意大利,卡普拉却应该算是地道的美国导演。

他的作品充满了乐观、积极的态度,始终坚守着理想和道德准则。

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经典好莱坞时期最成功的导演之一,是“美国梦”的杰出代表。

卡普拉一生共拍摄53部电影,6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获奖三次。

乔治·丘克

乔治·丘克,导演,从三十年代初期到六十年代的三十年中有许多伟大作品,他特别擅长处理女性主题,很能使女主角发挥所长。

最有经验的是时髦与典雅的文学主题,他很少拍个人陈述性的电影。

让-吕克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法国著名电影导演,曾在瑞士尼翁学习,高中时回到巴黎,就读于LycéeRohmer,一年后入索邦大学,在索邦他获得了人类学、艺术史以及音乐史硕士学位,他也曾是《电影手册》的影评人。

让-吕克·戈达尔对世界电影的主要贡献是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之一,他也是影史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亚历山大·克鲁格

亚历山大·克鲁格是一个一身兼任电影导演、编剧、制片、旁白解说、演员,电影理论家、评论家,小说家,学者,影视企业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奇人。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他积极地活跃在德国影坛、文坛、学界和各种重大社会事务中,特别为德国影视艺术、影视文化政策以及影视企业经营做出了重要贡献。

黑泽明

黑泽明,日本编剧,导演,电影监制。

1934年,26岁的黑泽明进入PCL电影公司,师从山本嘉次郎学习导演和编剧;1936年发表首篇剧本《达摩寺里的德国人》;1943年首次独自执导处女座《姿三四郎》];1951年,凭借《罗生门》在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成为金狮奖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人;1954年执导的第一部真正加入西片趣味的时代剧《七武士》受到广泛关注,后被美国导演约翰・斯特奇斯重拍;1975年,执导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奖。

1990年,在第6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密契尔·鲍惠尔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迈克尔有着非常清醒的头脑和眼光,他虽然是英国人,但他意识到多国电影人合作的重要性,他与熟知英国历史文化的匈牙利犹太人EmericPressburger展开了合作,两人在40到50年代制作了一系列重要作品。

1960年,迈克尔单独制作的PeepingTom受到了各方抨击,以致他长期不能在英国工作。

60年代末期,科波拉和马丁·斯科塞斯都想与他开展合作,这才使他“重新”被挖掘出来。

80年代,他在达特茅斯教学,1981年以高级导演身份加入Zoetrope工作室。

他妻子是ThelmaSchoonmaker。

1990年迈克尔因癌症逝世于他深爱的英国土地上。

萨耶吉特雷伊

继《大地之歌》以后,雷伊又执导了《大河之歌》、《大树之歌》,合称“阿普(培)三部曲”。

他使印度电影的写实主义传统更上一层楼,也使得印度电影从此摆脱了只有歌舞片为世人所知的状况,让印度情节故事片也开始在世界获得瞩目。

此后他的杰作不断,很多作品都获得各种国际奖项,世界也在他的电影中领略印度的异国风味。

1963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将他列为世界十一位最杰出的导演之一。

1992年,美国电影学院将奥斯卡终生成就奖颁发给这位老导演。

金·维多

金·维多是美国导演。

他的第六部作品《船夫泪》,获得观众热烈共鸣。

到了导演《太阳浴血记》与《欲潮》的时候,金维多已被誉为一颗好莱坞的宝石。

5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给特别奖,奖励他一生的导演成就。

谢盖尔尤特凯维奇

1921~1923年在国立高等导演学校学习,后任电影导演A.罗奥姆的助手。

是反对传统艺术的奇异演员养成所派的创始人之一。

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花边》。

1931年,他在影片《金山》中成功地实践了声画对位的原则。

他一生共拍摄了4部反映列宁革命生涯的影片:

《带枪的人》、《列宁的故事》、《列宁在波兰》和《列宁在巴黎》,他在这些影片中试图表现作为人的列宁,表现他的思想、感情和心理。

其中《列宁在波兰》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

他改编导演的莎士比亚名作《奥赛罗》亦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其他影片还有《雅·斯维尔德洛夫》等。

他自1929年起即在国立电影学院任教,写有大量电影理论著作,其中有《银幕上的人》、《电影导演对位法》等。

塞萨·扎瓦蒂尼

1935年开始写电影剧本,由他编剧拍成影片的《我可付一百万》、《云中四步曲》等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40年代开始,他与V.德·西卡长期合作,拍摄了一系列影片,如《孩子们注视我们》、《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温别尔托·D》、《屋顶》、《乔恰拉》、《70年的薄伽丘》等。

由G.德·桑蒂斯导演的新现实主义名片《罗马11时》也是他编剧的。

他还发表过许多文章阐述了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成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

60年代以后,他又写出了《昨天,今天,明天》、《意大利式结婚》等社会悲喜剧影片。

70年代德·西卡又执导了他编剧的《我们叫他安德烈》和《短暂的休息》等反映工人罢工斗争的影片。

由于他对世界电影艺术的贡献,1979年和1982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先后授予他荣誉奖。

1983年

米切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Antonioni)

意大利剪辑,编剧,演员,导演,公认在电影美学上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米切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也是公认在电影美学上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学生时代就爱好电影。

1939年去罗马为《电影》杂志工作。

其首批导演的影片有《波的家庭》(1943~1947)、《一次爱情的始末》(1950)等。

以后的作品《冒险》(1959)和《红色的沙漠》(1964)使他蜚声国际。

所执导的影片善于表现现代化社会题材,对话简洁,寓深意于画面之中。

1985年

费德里科·费里尼

意大利导演,演员,编剧

费德里科·费里尼

费里尼生于意大利里米尼小镇,早年当过记者、编辑,喜文擅画。

曾为很多电影编剧(如罗西里尼的《不设防的城市》和《游击队》)。

从影后拍摄多部20世纪的伟大电影,如《大路》、《卡比利亚之夜》、《甜蜜生活》、《八部半》、《罗马风情画》、《阿玛珂德》等。

他的电影多次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奖,并获得5次奥斯卡金奖。

费里尼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

费利尼更以他强烈的个人标记——“费利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

1986年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保罗·塔维安尼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1929年9月20日维托里奥出生于意大利比萨,与弟弟保罗一起是意大利著名的导演兄弟。

维托里奥在比萨大学学习法律。

1954年-1959年拍摄了几部纪录片。

1962年与导演瓦·奥尔西尼合作执导了他的第一部长片《一个将被烧死的人》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奖。

几年之后,在塔维亚尼兄弟独立拍摄的影片《颠覆者》中,显示了两位导演拍摄左派政治电影的雄心壮志。

1969年,他们执导了影片《天蝎星座》,在这部寓言形式的影片中,导演们描述了一群惊慌于火山爆发而试图在异域建立新社会的岛上居民。

这个年代模糊语焉不详的故事运用复杂的形象化结构和直接的政治现实素材,为观众展示了一副阴暗的图景。

塔维亚尼兄弟进一步的创作在许多方面体现了意大利左翼激进运动的产生、发展和衰落。

1977年他们为意大利电视台执导了影片《我父我主》,影片根据长篇小说《我父我主,牧童的教育》改编,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和国际影评人联合会奖。

影片以集锦片的形式描述了一个撒丁岛的牧童二十年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父与子、贫与富、新与旧、工业文明与民族传统之间的冲突。

1982年的《疾走繁星夜》又为他们赢得仅次于金棕榈的评审团大奖。

1984年,他们执导了影片《卡奥斯》,这又是一部寓言式的集锦片,讲述了西西里地区的若干民间故事。

1987年,两位导演将他们对于电影的热爱和对民族传统的热爱融合到影片《早安巴比伦》中,描述了一对意大利建筑家族中的兄弟在世纪之初的好莱坞的一段经历。

影片充满诗意的美和对欧洲艺术传统的骄傲。

  进入90年代,这对导演兄弟又拍摄了《子夜的太阳》、《花月》、《浪漫年代》、《你在笑》等作品,影片延续了以往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水准。

2012年,凭借影片《凯撒必须死》,塔维亚尼兄弟获得了第62届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

维多里奥·塔维安尼

维多里奥·塔维安尼(VittorioTaviani)和弟弟保罗·塔维安尼(PaoloTaviani)是影史上著名的兄弟档导演,在意大利影坛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出生于1929和1931年,哥哥维多里奥大学主修法律,弟弟保罗专攻艺术,两人在看了罗塞里尼的Paisa后决心踏入电影圈,自此以塔维安尼兄弟名号闯荡影坛。

他们以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手法拍摄《我父我主》(MyFatherMyMaster),反映了当时社会父与子、贫与富、新与旧、工业文明与民族传统之间的冲突,平实感人的气氛,替他们赢得坎城影展金棕榈和费里西国际影评人奖,之后再以《疾走繁星夜》(NightoftheShootingStars)获得坎城评审团大奖。

1987年

约瑟夫·L·曼凯维奇

美国导演,演员,编剧,其他

吕基·康曼西尼

意大利编剧,演员,导演

约瑟夫·L·曼凯维奇

约瑟夫·L·曼凯维奇1909年2月1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里。

他19岁哥伦比亚大学毕业,20年代任芝加哥《论坛报》驻柏林记者期间,为德国乌发影片公司把字幕译制成英语,并于归国后与兄长赫尔曼·J·曼凯维奇(《公民凯恩》的剧作者之一)一道为派拉蒙影业公司编剧。

吕基·康曼西尼

吕基·康曼西尼,意大利电影导演、评论家。

意大利影片保管库创建者之一,米兰定期“电影展览”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有喜剧片《面包,爱情和梦想》、《面包,爱情和嫉妒》、反战片《人人都回家》、讽刺片《塞车》、《误解》、《贝波女孩》等。

60年代末,他主要从事电视片拍摄工作。

1982年他拍摄了影片《寻找耶稣》。

1988年

尤里斯·伊文思

荷兰纪录片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荷兰纪录片导演,1898年生于内伊梅根。

一位被上帝永久放逐的“飞翔的荷兰人”,被自己的祖国宣布为叛徒,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上黑名单的纪录电影大师——尤里斯·伊文思。

从13岁就开始拍摄电影,有“先锋电影诗人”之美誉。

直到90岁完成令人震惊的封镜之作《风的故事》。

世界哪里燃烧,他就把摄影机投到哪里去,并始终把镜头对准普通的人。

20世纪的世界风云变幻几乎都在他的摄影机镜头里定格,化为影像史诗。

1989年

罗伯特·布列松

法国演员、导演

法国导演,本是画家,1933年转入电影界。

二战期间被关入德国集中营,在那里认识勃里克柏杰主教,离开集中营后受主教所托拍摄以贝达尼修女院为背景的剧情长片《罪恶天使》,从此确立其以哲学性、天主教思想为主题的电影风格。

个性孤高,作品少而精。

风格简约,题材将文学名家的作品作(尤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重新诠释,关注枝节,喜欢采用非职业演员,对精神世界的孤独和超越做沉思性探索。

他的美学信念是用电影将音乐和绘画融为一体,而不是戏剧和摄影。

名言:

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1990年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意大利演员

米克洛斯·杨索

匈牙利编剧 ,演员 ,导演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意大利演员,跟索菲亚·罗兰齐名,是费里尼在银幕上的化身,银幕形象偏内向,属沉思型。

父亲从事家具业,他曾于罗马大学夜间部攻读建筑课程。

对戏剧兴趣浓厚,加入业余剧团,参演很多舞台剧。

1949年转入电影界,在费里尼、维斯康提等几位大导演指导下成为演技派明星,并以《意大利式离婚》、《特别的一天》及《黑眼睛》三度入围奥斯卡男主角奖,是六七十年代世界影坛极为杰出的演员。

米克洛斯·杨索

米克洛斯·杨索,匈牙利著名导演。

米克洛斯·杨索的横空出世给世界影坛带来了一次惊喜,他的才华在1967、1968年这两年间如火山喷发般汹涌而出,给我们带来了《红军与白军》和《静默与呼喊》这两部作品,令全世界对匈牙利电影、也对米克洛斯·杨索刮目相看。

  米克洛斯·杨索钟情于长镜头的运用,但他的长镜头并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因为他的摄影机总是运动着的,米克洛斯·杨索用这种运动创造出场面的紧张、表达出自己的立意,并有效的调动观众的视线。

1991年

马里奥·莫尼切利

意大利编剧,演员,导演

早期从事电视和戏剧,1935年他与阿尔贝托·蒙达多利执导一部名为《RagazzidellaviaPaal,I》的16毫米电影短片,荣获威尼斯电影节奖。

此后,马里奥·莫尼切利从事电影的制作工作,1963年和1965年执导的《卡萨诺瓦70》(Casanova\'70)和《同流者》(Compagni,I)两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1957年,马里奥·莫尼切利的《父与子》、1976年的《CaroMichele》和1982年的《MarchesedelGrillo,Il》三次摘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马里奥·莫尼切利毕生一共执导拍摄了65部作品,被誉为意大利的喜剧大师,最著名的作品是《圣母街上的大人物》(ISolitiignoti)和《大战争》(TheGreatWar)。

1992年

让娜·莫罗

法国编剧、导演、演员

PaoloVillaggio

演员、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美国剪辑,编剧,演员,导演

让娜·莫罗

法国著名女演员。

从小喜欢文学和戏剧。

后加入法国两家著名的剧团,出演大量话剧。

因主演路易·马勒的《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又名《死刑台与电梯》)脱颖而出,多次合作并成为恋人。

60年代曾拍摄特吕弗、布努艾尔、安东尼奥尼等大师级导演的作品。

以特殊的美和强烈的个性著称,被称为“知识女性的化身”。

1991年荣获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1997年又获欧洲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

影坛再掀传纪片风潮,法国银幕女神让娜·莫罗(JeanneMoreau)在新片《就这样爱了》(Cetamourlà)中扮演法国文坛女神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被今年戛纳电影节锁定为热门参赛片之一。

让娜·莫罗是法国国宝级女星,曾以路易·马勒的《死刑台与电梯》誉满全球,后来又以《如歌的行板》获得1960年的戛纳影后,她在法国影坛的地位崇高,1995年曾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PaoloVillaggio

PaoloVillaggio,演员、编剧,主要作品有《蓝色》《爱情中的老虎》等。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从1963年起开始独立拍片,1970年他与诺思合写的《巴顿将军》剧本获美国奥斯卡最佳编剧奖;1972年他导演的《教父》获最佳影片奖,《教父》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科波拉成为最受注目的年轻导演之一。

1974年,科波拉的《对话》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获金棕榈奖;同年,《教父2》在美国获得7项奥斯卡金像奖。

70年代后半期是他事业的顶峰时期。

八十年代他的事业惨败,这迫使他在1990年拍了《教父3》,这部片子挽救了他的事业。

1993年

罗伯特·德尼罗

美国演员、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法国编剧,演员,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美国剪辑,编剧,演员,导演

克劳迪娅·卡汀娜

突尼斯演员

罗伯特·德尼罗

罗伯特·德尼罗是当今美国影坛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被公认为美国演员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

1976年,德尼罗主演了美国影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影片之一、斯科塞斯导演的《出租车司机》。

德尼罗饰演的一位刚退伍的美国大兵,为了拯救一个雏妓(朱迪·福斯特)大开杀戒。

影片大受欢迎,德尼罗在其中的朋克发式也引得当时的美国年轻人纷纷仿效,同时正是因为此片日后引出了著名的“刺杀里根”事件。

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德尼罗出演的这一司机形象被后人看作是70年代“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形象,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德尼罗也凭借此片最终问鼎了第四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

罗曼·波兰斯基

1979年拍摄的《苔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的《苦月亮》更是着魔似的将扭曲的情欲和暴力倾泻在影片中,成了一部情色经典。

暴力和色情已渗透于波兰斯基的影片中,也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2003年,《钢琴师》的上映让波兰斯基再一次成为了全世界观众和电影人瞩目的焦点,该片获得了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关于战争,在如今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政局中显得颇为醒目。

影片的主旨不是对战争的反思,而是人类对生存的渴望。

真实的屠杀,没有夸张,也没有淡化,却更为残酷。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Spielberg)为“电影奇才”一点也不为过,他是以影片《辛德勒名单》而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导演,他的《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等著名的商业娱乐片却为更多的电影迷们所知,当人们带着这种印象涌向电影院去欣赏那部黑白电影《辛德勒名单》时,却发现了斯皮尔伯格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世界,一个真正的电影艺术的世界。

 

克劳迪娅·卡汀娜

以野性魅力著称,跟着索菲亚·罗兰走红,最初被定位成意大利的碧姬·芭铎,但名声始终不及另外两位。

所幸她跟多位顶级导演合作。

幼时立志当老师,18岁参加选美大会获胜,奖品是到威尼斯影展旅游,从而引起她对电影的兴趣。

后到罗马的电影学校上表演课,不久便进入影坛。

60年代走红于欧洲影坛。

1990年息影。

 

1994年

素索·切奇·达米寇

意大利编剧、演员

肯·罗奇

英国演员、导演

阿尔·帕西诺

素索·切奇·达米寇

 素索·切奇·达米寇原名乔瓦娜·切奇,1914年7月21日生于意大利罗马。

达米寇曾经和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大导演们合作过,像佛朗哥·泽菲雷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以及马里奥·莫尼切利。

和马里奥·莫尼切利合作的《卡萨诺瓦70》则让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的提名。

  达米寇是个多产的编剧,风格也很多样化,不论是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艺术电影或是诸如《曼哈顿的大人物》这样的喜剧。

她的作品让战后的意大利电影界充满了活力和创新。

肯·罗奇

早于1977年,罗奇曾被提名颁授大英帝国勋章,但拒绝接受。

他后来表示接受勋章可耻的,代表顺从君主及大英帝国从剥削及征服得来的恩赐[5]。

2003年12月,罗奇获伯明翰大学颁授名誉博士之衔。

2005年6月,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