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568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调研报告.docx

《农村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调研报告.docx

农村调研报告

 

关于太谷县小白乡花木产业发展及其对乡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调研报告

 

调研村:

小白乡所涉花木产业村

调研人:

张帅杨兆晶王丽丽

 

关于太谷县小白乡花木产业发展及其对乡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

2009年12月—2010年2月

调研地点;太谷县小白乡花木及红枣产业村

调研对象:

花木产业发展及其对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访谈文献资料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太谷县以农业经济为主导产业的乡镇之一,仅管小白乡花木及红枣产业受市场、环境气候等各种因素影响,曾出现波浪式的不平衡与曲折艰辛,但是小白乡凭借其较好的基础设施与区位优势,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激流勇进,经过近十五年的艰苦努力,以苗木、红枣为重点的花木产业从小农经济最终发展成为了享誉三晋、独树一帜的大产业。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一个产业结构环境必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小白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以构建“绿色小白、生态小白、和谐小白”为远景蓝图。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的今天,本文将就小白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近15年发展历程中花木产业所走过的路径,取得的成绩,产生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以及产业环境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与思考。

一、花木产业三十年之发展历程

小白乡位于县城偏北边15.5公里处,国土资源总面积达109050亩,辖20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总面积7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447亩,人口约17000余人。

乡境位于太行山脉边沿,东高西低,南有乌马河、北有象峪河、西有卧龙岗,境内有小河水库,库容370万方水,分山区、丘陵、平川三种地形,一半左右数量的行政村处于丘陵、山区地带,平均海拨850米,最高1050米,年均降雨量在390毫米左右。

乡境内各村都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有县乡公路北小线、1号路及南循环路贯穿全乡,与108国道、省道太邢线、榆长线相通,交通十分便捷。

1、艰辛的求索1978-1996

可以这样说,同其全国其它许多地方一样,小白乡花木产产业的发展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80年代初,由集体经济-林业队开始发展的。

经过建国后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行动,集体林业资源已经拥有了相当可观的保有量,这些林业资源基本上以小白乡境内两河流域(乌马河、象峪河)为沿线重点,大量种植了杨柳树等高大乔木,在调研中,不少中老年一代人都有着这样的回忆:

“那时两河流域树木植被相当丰富,数米深的河水常年流水不停,河中有芦苇,甚至种有水稻作物……他们感叹道,这些,在现在而言都已成为了永远的回忆”,这些资源在以后的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开垦土地而实行的“退林还田”政策及改革开放后随着集体经济解体与管理的缺失,遭到了年复一年的破坏。

现在,站在两河流域沿线,留给我们的仅仅是寥寥无几的几棵树木和大片大片的裸露的泥沙,除了雨季水库放水排险之外,河床常年干涸。

在集体生态林遭大严重破坏的同时,责任承包制后林业队中的部分农民仍旧投入到了生态林种植中,当然,这是农民们以挣钱也就是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个人自发行为。

这些人中的很大部分后来成为了十多年后花木产业化发展大潮中最原始的开拓者。

但在当时,这种自然的过渡没有给投入其中的人们带来他们所希望的财富。

在全力发展经济大环境影响下,绿化生态林市场需求很小,国家有限资源全部用于了生产发展,环境投入的短缺及城市化道路的迟缓使花木产业无法获得市场需求的最终支持,在这样的一情况下,林产业存活下来的只有经济林。

在这段时间里,小白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是剩余的部分乡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企业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的传统粮食及林果农业产业,这种状况持续到了约1995年。

可以说,这段时间基本上是花木产业发展史上停滞的十五年。

花木产业究竟何去何从,人们在艰辛求索着。

在这段时间里,以土地责任承包为重点的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相当部分农民仍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得了虽然不多,但是完全属于个人的财富积累,显著的表现就是不少村民搬离了老旧的房屋,在宅基地上取而代之的建起了自己的新居。

2、适时而进的发展1996-2005

现在每当驱车从太原武宿立交桥穿行而过的时候,那块由时任省委书记胡富国亲笔题词,标刻着“为太旧路献身的功臣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都会把我带到一种回忆,为我们的“太旧精神”所感动。

这种精神成为那个年代山西人的时代精神。

“要想富先修路”,山西农村公路“村村通”成为了农村人们渴望致富的希望希望之路。

小白乡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得到了不断的落实,可以说,这是多少年来农村的心声,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也许是在不经意间,随着全省范围内的大规模公路修建工程,给花木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始迅速激活行业发展。

在花木产业方面:

以白燕、王村为两村为代表的小白乡专业育苗村开始蓬勃发展,花木产业成为了两村的主导产业,行业从业人数占农村劳动人人口比例逐年上升,专业苗圃与经纪人应运而生;同时,许多丘陵、山区村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开始大力发展以壶瓶枣为主的红枣产业,红枣产能的快速增长促使相关加工企业应运而生。

特别是从1996年起,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及新农村建设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强劲绿化需求,人们对绿色、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花木行业获得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凭借着毗邻太原、榆次等大中城市的良好区位优势,我乡非公有制花木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为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在这样一个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中,以“万亩苗木示范园区”和“万亩红枣示范园区”成为小白乡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亮点典型之一。

在红枣产业发展中,在一个重要的事件影响了小白乡红枣产业的发展。

2001年8月,国家林业部授予太谷以“中国枣乡”的美誉,2004年进行了壶瓶枣产地无公害认定和壶瓶枣无公害产品认证,并于2006年9月向国家申报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小白乡也因“壶瓶枣”的而广为人知。

该乡沙子地、东崖等丘陵山区村壶瓶枣树开始被规模集中种植,贫瘠而干涸的土地由于枣产业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枣树成为当地人摆托贫困的“希望之树”。

经过这个时期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基本上小白乡两大花木产业园区(万亩苗木示范园区和成万红枣示范园区)的锥形。

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自由发展竞争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如白燕的绿美园林合作社、王村的腾鹏苗木合作社等一些苗木经济大户。

这些大户开始由简单生产与再生产的进入到初级的工程承包领域,经过多年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如今,这些行先者均具有了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使我乡苗木产业发展从“引进来”实现了“走出去”,太谷花木产业开始在全省及周边省市绿化工程市场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空间。

此外,这段时期还有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现像是,在中小经营户中出现了花木产业单户规模化种植,他们根据品种细分市场,“大而全不如少而精”,这些经营者集中力量发展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成为小白乡花木产业产品规模化发展的典型。

在这个十年,很多花木产业从业者者在产业发展中,淘到了自己第一桶金,建起了崭新的大房屋购置了汽车,开始向小康生活更高标准迈进,生态环境也在产业发展中等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补偿。

3、规模竞争时代2005至今

从2005年开始,充分的自由竞争使花木产业进入了繁荣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小白乡发展苗木花卉龙头企业22个,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1户,1000万元以上13户,500万元以上6户,苗木花卉总收入达2亿元以上,种植达到面积1.2万余亩,花木产业也由于进入了规模竞争时代。

长期以来,农业是一个准入门槛较低和平均利润都比较低的产业,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发展史,他们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几乎最终走向了专业化规模经济这样一条道路。

以西欧的花木产业为例,他们的产业发展集中体现为十二个字“规模种植-专业分工-标准管理”。

管理操作的技术性使它不可能进行规模化机械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化分工与操作,西欧的花木产业走的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的模式,因此,花木产业属于一个高度的劳动密集形产业。

在小白乡特别是白燕、王村两村,许多农户放弃了低利润的粮食种植,纷纷不断投向了具有较高劳动附加值的花木产业,小白乡花木产业规模之大产品之全、使其几乎占到我县花木产业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白乡,由于以粮价作为最终可比利润,花木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当多的农民将自己所承包土地承包给了花木经营户,自己则通过临时或长期为经营户进行打工而成为产业工人。

这是自改革开放后,又一个时期农民开始脱离自己所承包土地,而专门为规模经营言户打工,并且这种情况是在自愿有偿的情况下发生的,土地流转在当地已成为普遍。

在长期以来小农经济作业下的小白乡,目前大户所经营的土地已达到了上千亩,土地效益及生产作业效率也由此获得了很大提高。

同时,由于产业的发展,农业劳动用工需求在这一时期也快速增长。

在强劲的用工下,需求2005年的至今,劳动力工资增长年均在20%左右,甚至出现用工荒的现像,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充分的解决的当地的就业,还吸纳了相当部分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生产关系的微秒变化成为小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点。

花木产业的繁荣,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致,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产物,发达国家的城市平均整体绿化面积35%-4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仅管多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增长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这个标准还相差甚远,特别是在中部及内陆欠发达地区,这充分说明花木行业在我国的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在在花木产业规模化扩张的今天,经营者应通过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不断提高花木生产质量等措施,降低来不断加大的市场风险。

在花木产业的规模的迅速扩张下产生了庞大的用工需求,这种需求正从低层次的劳动作业正在向专业化分工的方面不断转变。

产业内分工派生出许多的技术性与专业性人员,如从苗木种植、培育、整套的生长期管理、后期工程施工、经纪人专业人员。

不可回避的是,由于作业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农业特殊性无法要求经营者像工业制成品一样进行废品率检验。

因此,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同商业经营需要诚信一样,经营者呼唤这些农民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

小白乡花木产业发展最为需要的就是高素质从业人员。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一样,需要我们的农民具有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以及良好的公民意识,高素质的产业劳动者将是小白乡花木产业未来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

如何把将从业人员从年龄较高的佃农型的小农转变为年轻化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成为当下迫在眉捷的问题,也是小白乡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需要。

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在小白乡花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以万亩苗木园区和万亩红枣园区为代表的两大园区基本上已涵盖了发展过程上面临的问题。

1、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在王村、白燕为主的苗木示范园区影响下,小白乡各村均已开始发展苗木产业,导致的结果是,全乡几乎所有土地资源较好找平原村土地租赁都大幅上涨,由最终的50元/亩涨到了现在的300元/亩,1号路、北小线和南循环沿线土地更是水涨船高,2009年土地流转价格基础达到了500元亩。

相比太谷县其它乡镇同类土地要高出35~45%,在种植大户凭借资本优势进行大规模土地流转之后,剩余土地在待价而沽的作用下可以进行规模流转空间已大大减少。

中小花木生产经营者只能通过跨乡镇个人土地流转实现扩大再生产地需求。

2、用工成本的持续上涨

由于产业发展对劳动用工的较劲需求,在小白乡特别是花木生产重点村,劳动力的供不应求造成了卖方市场为特点的劳动力供求形态。

这种情况表现为,在最近6年,劳动力日均工资每年涨幅在15%-20左右,这是显性表现;在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卖方市场的出现,出现了整体职业素质下降的情况,可以这样说,工资的上涨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职业素质的整体下降则给生产者带来的成倍的用工投入。

有位经营者这样说:

“以前我雇佣的人工作很认真,现在工资上调了不少,可是干的活质量是越来越不容乐观,经常是刚做完就立得重新返工,许多工作其实只是责任心与态度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下,经营者呼唤这些农民产业工人原的那种质朴、诚实素质的回归。

劳动用工是花木生产成本的重要构成要素,约占到总成本30%-35%,在工资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这种由于工作质量下降带来隐性成本增大无疑将最终导致整体花木生产生成本的上升、并造成农村社会职业道德的普遍下滑,这种不良的软环境也将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3公共交易平台的缺失

我乡苗木交易量有约80%左右是通过经纪人渠道实现销售的,经济人在开拓市场方面直到现在任起着了重要作用。

但是,除去小农作业下的价格无序竞争与混乱,对经济人的依赖而形成的相对单一的销售渠道也严重伤害广大中小经营都的利益。

特别是同质化品种的价格上,在工程市场终端价格并没有太大的波动情况下,而农户苗木利润却往往被经纪人在苗木采购市场大大盘剥。

价格扭曲时有发生,以至出现了苗农将自己辛苦培育的苗木焚毁的景像。

“遍身罗倚者,不是养蚕人”,在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发人深省话:

“种树的不如贩树的,贩苗不如揽工程的,揽工程的不如招标的。

”。

我们知道,绿化工程至少70%以上最终都是政府买单。

因此,应充分注意人才的引进与使用,通过建立一个高效的公共信息化交易平台,培育健康的市场环境,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应对能力,通过平台构建,有力的促进政府公开招标采购公平、公正,并降低采购成本。

4科技含量较低,产出效益不高

科技含量较低主要表现在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

壶瓶枣作为一优质品种红枣,是小白乡红枣产业招牌品种,涉及农户近3000户,对能否实现丘陵、山区地带农民增收致富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其遇雨易裂的特点使其“十年九不收”,这句话可能严重了些,但是最可以生动形象的说明小白红枣产业由于不可抗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据估算,平均每年有约不少于40%产量因为秋季雨灾而化为乌有。

广大枣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欲哭无泪!

红枣加工企业则因为无枣加工而不得从新疆等地组织外调以维持生产。

苗木园区则表现为病虫害蔓延的加剧,导致苗木大量死亡现场时有发生,苗木缺乏科学管理不高导致苗木品质不高。

总之,科学管理投入的不足极大的制约了花木产业经济产出效益的提高。

5园区多元化开发欠缺

“小白乡万亩红枣园区”作为晋中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至今,其红枣种植布局已基本完成,如何进一步挖掘园区资源,进行科普、采摘、观光旅游多元化开发成为当下发展的重点。

由于园区各村属于丘陵山区地带,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形式上无法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

同时,从内容上讲,我们非常缺乏主题鲜明的观光旅游活动,经营模式单一,缺乏属于自己的旅游文化特色。

红枣园区独特的乡土风情是最重点而宝贵的资源,同样,苗木园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从单纯的生产阶段真正走出来。

6居民缺乏财产性收入

在任何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良好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健全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很多城市居民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获得了财产性收入,这部分收入都会占到居民收入很大成分。

其实,看看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过程,我们会发现,人口迁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北雁南飞”、“南雁北飞”同时存在,农村原生态风貌吸引了众多城市人向健康、自然的理性回归。

因为从生存的角度角,相比钢筋水泥混凝土浇注的城市,广袤的农村更适合人类居住。

在小白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现有两大园区村资源条件,如果统筹规划得当,以“绿色健康、生态休闲”为主题,试点性的建立生态魅力之村,那么完全有可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使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四、思路和解决方法

一、土地外向型扩张,降低工资隐性成本

关于花木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土地资及劳动用工紧张问题,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浙江萧山新街镇作为全国知名的花木产业基地,其花木种植面积目前已达10万余亩,但主要在镇外和省外,本镇的种植面积只有3万亩。

现在上海500亩以上的苗圃有11家,1000亩以上的有3家。

元沙村苗农田文虎目前已在上海松江、北京顺义、天津静海、浙江嘉兴、山东淄博建起4000余亩苗木基地,他麾下的萧山承和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斥资3000万元以2/3的强势控股了“上海申谊”。

这说明,花木产业的发展将最终走向外向形发展道路,通过基地延伸扩大市场占有度。

小白乡花木产业种植地域现在就在向阳邑乡、胡村等地扩张,未来,相信它会走的更远。

仔细分析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花木产业发展往往呈现出由北向南的扩张,在纬度上每隔300-500千米产生一个优势差,这种优势差以纬度气候对花木品种生长快慢而形成,这种影响最终形成成本差,因此我们面临着来自南部各省份地区的现实竞争压力。

因此,小白乡未来花木产业发展应该在立足山西中北部的同时,向甘肃,内蒙及东三省延展,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

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注重必须加强吸收引进人才,培养年轻化的各类从业人员,实行类似质量和绩效工资等管理措施,提高职业技能与从业素质,降低较高的隐性工资成本。

二、以信息技术和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在小白乡两大花木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有两个需要特别重视。

一是以白燕、王村为中心的“万亩苗木示范园区”目前,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期,如何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关心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核心之一就是适度“自由放任”,即让市场去解决,但就如2009年席卷便于的金融危机一样,市场失灵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在花木产业发展中,同质化竞争与价格人为扭曲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应该还市场以本真,建立公共市场交易平台,同时探索建立可真正有运行的行业协会,在尊重市场经济作用的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交易机构的和资源整合及规范性作用。

这一点上,南方的一些花木产业发展方式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在浙江新街,苗农都很重视建立销售网络,更新交易方式,通过电脑网络交易的企业就有上百家,并建有专业的苗木交易机构,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200多个大中城市。

新盛村的杨国兴与上海市崇明县签订了建设崇明岛森林公园的合同,总投资25亿,分5年完成。

元沙村的田文虎参与北京2008奥运会场馆绿化建设,总工程量达到2亿元。

此外,他们在苗圃发展方面还进行特色经营,如在昆明市北郊的和平村苗圃已在04年出现了这样的旅游休闲苗圃在圃地建起了垂钓池、假山,还开设了茶室、儿童游乐场,将职工食堂改建为餐厅。

因此,在发展模式上,小白乡花木产业村应与时俱进,通过探索建立专业交易机构和行业协会,提高产业资源及信息整合能力,以专业的平台形成对外知名度,强化小白乡在花木产业发展方面的中心集聚作用,并以行业协会科学指导协调产业健康发展。

在这方面,可采用政府牵头、经营户主体参与的形式,逐步摸索出整套成熟可行的运作方式。

通过统筹规划,积极进行旅游文化宣传,进一步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园区多元化开发立度,如白燕箕城建设项目,苗木园区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功能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多元化与质量水平。

二是在万亩红枣示范园区,目前最为急迫的是缓解由于秋雨而造成的大量裂果、烂果损失。

在市县林业、科技等部门的关注下,经过在“兴谷枣业”红枣园区两年的实地试验,“双调技术,双盖措施”(上调树势,下调土壤;上盖遮雨棚,下盖保温层)被证明是提高红枣品质与产量,防止裂果烂果损失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于烂果的处理,榆次的一位枣农大户朋友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即“蒸冻法”,据说经过处理的枣口感依然非常好,市场反应良好。

这两种方法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目前,在小白乡沙子地、东崖等村,不少村民已经开始着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科学管理,一次性每亩投入约4000元,其后每年投入约500元/亩,当年即可收回投资,每亩年均经济效益在10000元。

同时,由于红枣园区地处丘陵山区地带,因此,在充分采用科学技术提高红枣本身产量与品质,同时结合山区土地承包政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健全基础服务设施,通过举办枣花节,采摘节等有针对性主题明确的节日,做大做强红枣文化及相关休闲、旅游产业,这些将山区丘陵地带村发展起到积极而显著的作用。

2008年,总长近20千米的小白乡范坪至熬脑间山区公路的顺利完工,标志着小白乡已全面实现了公路“村村通”,这条公路的开通将为今后山区经济发展奠定下最重要的基础。

根据我县南山沿线百里经济林果带建设规划,未来将进行山区旅游开发建设。

因此加强植树造林,在确保成活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小白乡山区林木覆盖面积应当是我们当前山区工作的中心内容,如果小白乡可以最先、最好的完成植被覆盖工作,那么将在未来的城乡统筹中占有先机首先获益,继而成为吸引投资的重点。

在造林树木的选择上,选择那些具较强抗逆性且具有一定观光和经济价值的乡土特色树种,种植上则以山头、片为单位,进行主题鲜明的规模化种植,为将来多元化开发打好基础。

在红枣加工方面,目前小白乡涌现出了以沙子地村“兴谷枣业”为代表的红枣加工龙头企业,他们的红枣品牌化道路在实现企业成功发展的同时,为我乡壶瓶枣对外知名度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红枣加工企业目前已实现了等级分拣、级别包装、分类销售等要求,建立起了较为现代化的生产作业设备与车间。

在今后的的发展中,这些企业将向红枣深加工方面继续努力,开发如枣粉、枣泥等新产品,消化吸收乡域内的各类枣产品,同时进一步开拓市场,做大做强枣业品牌。

三、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公共生态环境投入力度。

近些年来,国家公共政策开始逐步覆盖广大农村,因此,除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修建各类基础设施外,小白乡作为三晋闻名的花木产业村,花木业的发展使其具备了相比太谷县其它乡镇更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种资源一但被充分发掘,将为小白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直到关键性的战略作用。

“新加坡模式”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在上世纪1970年代,当它作为马来西亚作一个省被抛弃的时候,他们的国民深感悲伤绝望,他们没有任何可用资源,仅有的水资源还是不可饮用的咸海水,他们问总理,我们拿什么来生存发展,时任总理李光耀先生告诉他们,“阳光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的,一无所有的新加坡用仅用10年发展成为了个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全球的投资者纷涌而至,新加坡一举成为了享誉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李光耀成为了新加坡国父。

之所以提这个案例,是因为它可以充分证明,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将被提高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小白乡发展都应该有这样的远虑,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

在走访中,我了解到小白乡许多村通过园林村建设在村容村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只是初级的建设,一个生态魅力之村的建设还要做很多的工作,其中绿化覆盖率和覆盖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重点,目前国外已经发展到立体绿化(即外部墙面和屋顶绿化),发达国家的人均绿地面积平均在达到了30-40平方米。

因此,应进一步扎扎实实的提高园林村绿化美化质量水平,真正做到“绿树村边合,村在林中建”。

在太原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大太原经济圈将把整个榆次太谷都包括在内,而且,小白乡将以两点三线(两大园区-南循环、北小线、1号路)成为太谷县承办2010年省林业现场会的重点参观乡镇,这对小白乡建设生态之乡来说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因此,我们应在发展上明确并强化自己的定位,通过不断挖潜将自身现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发展成为生态优势。

具体做法上,可以在资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及山区、丘陵村,通过试点建设,同时,加大对两河流域的植被恢复力度,制定相关的树木养护及管理制度,生态环境建设应该成为小白乡一项基本政策来贯彻执行。

在构建试点性生态魅力之村时,通过整合资源、统筹规划,以绿色、生态、休闲为自身发展定位,通过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最终以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及外来人口迁移,随着投资及移民的不断增多,居民可以从新农村建设中从中获得可能的财产性收益。

我想这应该是由花木产业发展带给小白乡经济结构转型最好的礼物。

因此,公共环境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