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559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

《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淮河水资源公报.docx

淮河水资源公报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

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淮河片水资源分区见图1。

2009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801.9mm,折合降水总量2646.4亿m3,比常年2767.0亿m3(多年平均,下同)偏少4.4%,属平水年份。

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837.0mm,折合降水总量2251.3亿m3,比常年2352.7亿m3偏少4.3%;山东半岛平均降水深647.2mm,折合降水总量395.1亿m3,比常年414.3亿m3偏少4.6%。

2009年淮河片地表水资源量543.5亿m3,较常年677.0亿m3减少19.7%。

其中,淮河流域483.3亿m3,较常年594.9亿m3减少18.8%;山东半岛60.2亿m3,较常年82.1亿m3减少26.7%。

2009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799.8亿m3,较常年911.4亿m3减少12.2%。

其中,淮河流域710.9亿m3,较常年794.4亿m3减少10.5%;山东半岛88.9亿m3,较常年117.0亿m3减少24.0%。

淮河片入海水量293.1亿m3,入江水量48.6亿m3。

对淮河片318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下同)统计,2009年末蓄水总量171.8亿m3,比上年末减少8.4亿m3。

其中,大型水库57座,年末蓄水总量148.6亿m3,比上年末减少3.0亿m3。

淮河流域大中型水库213座,年末蓄水总量154.0亿m3,比上年末减少2.9亿m3。

其中,大型水库42座,年末蓄水总量137.9亿m3,比上年末减少0.6亿m3。

山东半岛大中型水库105座,年末蓄水总量17.8亿m3,比上年末减少5.5亿m3。

其中,大型水库15座,年末蓄水总量10.7亿m3,比上年末减少2.4亿m3。

2009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639.7亿m3,比上年增加4.7%,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占71.7%,地下水源供水占27.8%,其它水源供水占0.5%。

2009年淮河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72.1亿m3,比上年增加5.1%,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占73.9%,地下水源供水占25.8%,其它水源供水占0.3%。

2009年山东半岛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67.6亿m3,比上年增加0.9%,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占52.8%,地下水源供水占44.9%,其它水源供水占2.3%。

2009年淮河片总用水量639.7亿m3,比上年增加4.7%,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4.4%,林牧渔畜用水占7.6%,工业用水占15.3%,城镇公共用水占2.0%,居民生活用水占9.4%,生态环境用水占1.3%。

2009年淮河流域总用水量为572.1亿m3,比上年增加5.1%,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6.0%,林牧渔畜用水占7.5%,工业用水占15.1%,城镇公共用水占1.7%,居民生活用水占8.7%,生态环境用水占1.1%。

2009年山东半岛总用水量67.6亿m3,比上年增加0.9%,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51.6%,林牧渔畜用水占8.0%,工业用水占17.0%,城镇公共用水占4.8%,居民生活用水占15.2%,生态环境用水占3.4%。

2009年淮河片实测222个城镇入河污水排放总量为58.4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和氨氮入河排放总量分别为68.7万t和8.1万t。

其中,淮河流域184个城镇入河污水排放总量为48.0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和氨氮入河排放总量分别为55.1万t和7.0万t;山东半岛38个城镇113个入河排污口,入河污水排放量为10.4亿t,COD入河排放量为13.6万t,氨氮入河排放量为1.1万t。

2009年淮河片全年期评价河长18683km,Ⅰ类水河长178km,占1.0%,Ⅱ类水河长2301km,占12.3%,Ⅲ类水河长4634km,占24.8%,Ⅳ类水河长4148km,占22.2%,Ⅴ类水河长2173km,占11.6%,劣Ⅴ类水河长5251km,占28.1%。

其中,淮河流域全年期评价河长16661km,Ⅰ类水河长81km,占0.5%,Ⅱ类水河长2053km,占12.3%,Ⅲ类水河长4189km,占25.1%,Ⅳ类水河长3812km,占22.9%,Ⅴ类水河长2169km,占13.0%,劣Ⅴ类水河长4357km,占26.2%;山东半岛全年期评价河长2023km,Ⅰ类水河长97km,占4.8%,Ⅱ类水河长247km,占12.2%,Ⅲ类水河长445km,占22.0%,Ⅳ类水河长337km,占16.6%,Ⅴ类水河长4km,占0.2%,劣Ⅴ类水河长894km,占44.2%。

2009年监测的淮河片152个重点水功能区中,有42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率为27.6%。

水功能区河长达标率为26.8%,湖泊面积达标率为47.9%,水库蓄水量达标率为94.9%。

2009年淮河片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下同)取用水量为39.1m3,比2008年减少7.4m3。

其中,淮河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62.5m3,比上年减少7.1m3;山东半岛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10.3m3,比上年减少3.2m3。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9年淮河片年降水量变幅为600~1600mm。

淮河流域一般在600~1000mm,大部分地区800mm左右,北部沿黄一带600mm,淮河以南基本大于1000mm,1600mm的高值区在佛子岭水库及其上游地区。

山东半岛年降水量为600~800mm,中部地区600mm左右,沿海和沿黄济南一带800mm左右。

2009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801.9mm,折合降水总量2646.38亿m3,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少4.4%,比上年偏少8.8%。

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837.0mm,折合降水总量2251.26亿m3,比常年偏少4.3%,比上年偏少7.4%。

淮河流域中,河南省平均降水深784.9mm,比常年偏少6.8%;安徽省平均降水深937.9mm,比常年偏少0.6%;江苏省平均降水深882.5mm,比常年偏少6.6%;山东省平均降水深737.1mm,比常年偏少1.3%;湖北省平均降水深836.9mm,比常年偏少23.3%。

山东半岛平均降水深647.2mm,折合降水总量395.12亿m3,比上年偏少16.3%,比常年偏少4.6%。

图2降水量年际变化

淮河片各分区2009年降水深与2008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2009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3。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2009年淮河片天然年径流深164.7mm,年径流量543.50亿m3,较常年减少19.7%,比上年减少30.5%。

其中淮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深179.7mm,年径流量483.27亿m3,较常年减少18.8%,较上年减少28.0%。

山东半岛天然年径流深98.7mm,年径流量60.23亿m3,较常年减少26.7%,较上年减少45.8%。

从各分区年径流深分布看,山东半岛年径流深98.7mm为最小,淮河下游区264.6mm最大,淮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深为山东半岛的1.82倍。

淮河片各分区2009年地表水资源量与2008年及常年比较见图4。

图4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由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一般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山前泉水溢涌水量、河谷地带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和山前侧向流入量。

在确定某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时,需扣除山丘区和平原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2009年淮河片地下水资源量为390.52亿m3,较上年减少9.3%,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86.60亿m3。

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335.21亿m3,较上年减少7.7%,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63.22亿m3。

山东半岛地下水资源量为55.31亿m3,较上年减少17.7%,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3.38亿m3。

淮河片各分区2009年地下水资源量与2008年比较见图5。

图5地下水资源量年际变化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2009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为799.85亿m3,较常年减少12.2%,较上年减少23.6%,产水系数0.30,产水模数24.24万m3/km2。

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710.92亿m3,较常年减少10.5%,较上年减少21.5%,产水系数0.32,产水模数26.43万m3/km2。

山东半岛水资源总量为88.93亿m3,较常年减少24.0%,较上年减少37.3%,产水系数0.23,产水模数14.57万m3/km2。

淮河流域各省、山东半岛和淮河片2009年水资源量情况见表1。

表12009年淮河片水资源量单位:

亿m3

分区

降水量

地表水

资源量

地下水

资源量

地下与地表水资源

不重复量

水资源总量

淮河流域

2251.26

483.27

335.21

227.64

710.92

其中河南省

678.35

107.65

109.47

79.21

186.86

安徽省

624.90

171.30

84.11

45.59

216.89

江苏省

560.00

126.83

69.33

59.09

185.91

山东省

376.29

75.21

71.59

43.76

118.97

湖北省

11.72

2.29

0.72

2.29

山东半岛

395.12

60.23

55.31

28.70

88.93

淮河片

2646.38

543.50

390.52

256.34

799.85

(五)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

2009年淮河片入海入江总水量341.69亿m3,比上年减少42.8%。

其中入海水量293.05亿m3,比上年减少28.4%。

入江水量48.64亿m3,比上年减少74.1%。

淮河流域入海入江水量307.04亿m3,比上年减少42.2%。

其中入海水量258.40亿m3,比上年减少24.6%。

山东半岛入海水量34.65亿m3,比上年减少47.9%。

2009年淮河片跨流域调入(引江、引黄)水量88.21亿m3,比上年增加11.31亿m3,其中引江52.78亿m3,引黄35.43亿m3。

淮河流域从长江引水52.78亿m3,较上年增加6.99亿m3;从黄河引水22.40亿m3,比上年增加3.07亿m3。

淮河流域引黄水量中,河南省引黄12.36亿m3,比上年增加2.17亿m3,山东省引黄10.04亿m3,较上年增加0.90亿m3。

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量13.02亿m3,比上年增加1.24亿m3。

二、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湖泊)蓄水动态

对淮河流域38座大型水库(不包括洪泽湖等4座大型湖泊)和171座中型水库统计分析,2009年末蓄水总量为79.18亿m3,比上年末减少4.41亿m3。

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63.20亿m3,比上年末减少2.14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5.98亿m3,比上年末减少2.27亿m3。

洪泽湖年末蓄水量48.32亿m3,与上年基本持平,增加0.22亿m3;骆马湖年末蓄水量8.52亿m3,比上年末增加0.21亿m3;南四湖上级湖年末蓄水量11.16亿m3,比上年末增加1.59亿m3,南四湖下级湖年末蓄水量6.76亿m3,比上年末减少0.49亿m3。

对山东半岛15座大型水库和90座中型水库统计分析,2009年末蓄水总量为17.83亿m3,比上年末减少5.50亿m3。

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10.66亿m3,比上年末减少2.35亿m3;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7.17亿m3,比上年末减少3.14亿m3。

淮河片大中型水库(湖泊)2009年末与2008年末蓄水量对比见图6。

图6淮河片大中型水库及主要湖泊蓄水变化图

(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淮河片2009年基本属平水年份,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呈基本稳定状态,上升区主要位于淮河中游,下降区在淮河中游、沂沭泗河和山东半岛等区均有出现。

淮河片上升区总面积25912km2,平均升幅1.14m。

其中淮河流域上升区24629km2,平均升幅1.12m;山东半岛上升区1283km2,平均升幅1.65m。

淮河片下降区总面积26137km2,平均降幅0.98m。

其中淮河流域下降区23372km2,平均降幅0.89m;山东半岛下降区2765km2,平均降幅1.78m。

全片相对稳定区117470km2,其中淮河流域相对稳定区107894km2,山东半岛9576km2。

各分区中,除淮河下游区未见上升区外,其他均有部分上升区;淮河上游区、淮河下游区局部下降,其他分区部分下降。

各分区地下水位大部分稳定,除山东半岛和淮河下游区水位总体趋降外,其他各区地下水水位总体趋于上升状态。

淮河片地下水蓄水变量合计增加4.30亿m3,其中淮河流域增加5.41亿m3。

2009年淮河片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共有16处,年末总面积16784.5km2,比上年增加259.3km2;其中浅层地下水漏斗6处,漏斗面积6985.0km2,较上年增加206.0km2。

淮河流域有地下水漏斗15处,年末总面积11309.5km2,较上年增加154.3km2;其中浅层地下水漏斗5处,面积1510.0km2,较上年增加101.0km2。

山东半岛有浅层地下水漏斗1处,漏斗面积5475.0km2,较上年减少105.0km2。

三、供用水量

(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

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指污水处理回用、集雨工程供水量等)三大类,按受水区进行统计。

2009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639.67亿m3,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458.73亿m3,占总供水量的71.7%;地下水源供水177.97亿m3,占27.8%;其它水源供水2.98亿m3,占0.5%。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跨流域调水88.21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19.2%。

另有海水直接利用量53.39亿m3未计入总供水量中。

2009年淮河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72.12亿m3,比上年增加5.1%。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423.05亿m3,占总供水量的73.9%;地下水源供水147.64亿m3,占25.8%;其它水源供水1.44亿m3,占0.3%。

跨流域调水75.18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17.8%。

另有海水直接利用量16.93亿m3未计入总供水量中。

2009年山东半岛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67.55亿m3,比上年增加0.9%。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35.68亿m3,占总供水量的52.8%;地下水源供水30.34亿m3,占44.9%;其它水源供水1.54亿m3,占2.3%。

跨流域调水13.02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36.5%。

另有海水直接利用量36.46亿m3未计入总供水量中。

2009年淮河流域与山东半岛供水组成见图7、图8,2009年淮河片供水情况见表2。

 

 

图72009年淮河流域供水组成图82009年山东半岛供水组成

 

(二)用水量

用水量是指配置给各类用水户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

根据用户特性可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类分为一、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林牧渔畜用水。

用水量统计时按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六类用户进行统计。

2009年淮河片总用水量为639.67亿m3,比上年增加4.7%。

在用水构成中,农田灌溉用水412.32亿m3,占总用水量的64.5%;林牧渔畜用水48.42亿m3,占7.6%;工业用水97.91亿m3,占15.3%;城镇公共用水12.69亿m3,占2.0%;居民生活用水59.94亿m3,占9.4%;生态环境用水8.38亿m3,占1.3%。

2009年淮河流域总用水量为572.12亿m3,比上年增加5.1%。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377.44亿m3,占总用水量的66.0%;林牧渔畜用水43.03亿m3,占7.5%;工业用水86.41亿m3,占15.1%;城镇公共用水9.44亿m3,占1.7%;居民生活用水49.70亿m3,占8.7%;生态环境用水6.09亿m3,占1.1%。

2009年山东半岛总用水量67.55亿m3,比上年增加0.9%。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4.88亿m3,占总用水量的51.6%;林牧渔畜用水5.39亿m3,占8.0%;工业用水11.49亿m3,占17.0%;城镇公共用水3.25亿m3,占4.8%;居民生活用水10.24亿m3,占15.2%;生态环境用水2.29亿m3,占3.4%。

2009年淮河流域与山东半岛用水组成见图9、图10,2009年淮河片用水情况见表2。

 

图92009年淮河流域用水组成图102009年山东半岛用水组成

 

表22009年淮河片供用水量单位:

亿m3

分区

供水量

用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它

总供水量

农业

工业

林牧渔畜

城镇公共

生活

生态环境

总用

水量

淮河流域

423.05

147.64

1.44

572.12

377.44

86.41

43.03

9.44

49.70

6.09

572.12

其中河南省

42.04

76.34

0.36

118.74

63.78

23.36

10.22

2.09

15.71

3.58

118.74

安徽省

100.50

24.21

0.20

124.90

76.44

30.08

4.10

1.81

11.72

0.74

124.90

江苏省

243.27

7.66

0.00

250.93

184.84

25.30

21.60

4.37

13.87

0.95

250.93

山东省

36.15

39.41

0.88

76.44

51.60

7.54

7.01

1.16

8.31

0.82

76.44

湖北省

1.09

0.02

0.00

1.11

0.78

0.14

0.09

0.01

0.09

0.00

1.11

山东半岛

35.68

30.34

1.54

67.55

34.88

11.49

5.39

3.25

10.24

2.29

67.55

淮河片

458.73

177.97

2.98

639.67

412.32

97.91

48.42

12.69

59.94

8.38

639.67

(三)用水消耗量

用水消耗量(简称耗水量)是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人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耗水量按农田灌溉耗水量、林牧渔畜耗水量、城镇公共耗水量、工业耗水量、居民生活耗水量和生态环境耗水量等类别进行统计。

农田、林果、草场灌溉的耗水量为毛用水量与回归水量(含地表退水和下渗补给地下水)之差,工业、城镇公共、城镇居民的耗水量为取水量扣除废污水排放量和输水损失中的回归量。

2009年淮河片总耗水量430.74亿m3,耗水率67%。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318.23亿m3,耗水率77%;林牧渔畜耗水量39.91亿m3,耗水率82%;工业耗水量52.95亿m3,耗水率54%;城镇公共耗水量5.29亿m3,耗水率42%;居民生活耗水量34.43亿m3,耗水率57%;生态环境耗水量6.58亿m3,耗水率79%。

2009年淮河流域总耗水量388.47亿m3,耗水率68%。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293.87亿m3,耗水率78%;林牧渔畜耗水量36.08亿m3,耗水率84%;工业耗水量47.39亿m3,耗水率55%;城镇公共耗水量3.53亿m3,耗水率37%;居民生活耗水量29.38亿m3,耗水率59%;生态环境耗水量4.88亿m3,耗水率80%。

2009年山东半岛总耗水量42.26亿m3,耗水率63%。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24.36亿m3,耗水率70%;林牧渔畜耗水量3.83亿m3,耗水率71%;工业耗水量5.56亿m3,耗水率48%;城镇公共耗水量1.76亿m3,耗水率54%;居民生活耗水量5.06亿m3,耗水率49%;生态环境耗水量1.70亿m3,耗水率74%。

(四)城市建成区供用水情况

城市建成区指城市建筑基本连片、公共设施达到的地区,包括已建成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机场等。

本次统计的淮河片地级以上城市共34个,其中河南省9个,安徽省7个,山东省12个,江苏省6个。

2009年这34个城市建成区总供水量99.95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71.80亿m3,地下水供水量26.09亿m3,污水处理回用量2.02亿m3,其它用水量0.04亿m3,另有海水直接利用量39.18亿m3未计入总供水量;34个城市建成区总用水量99.95亿m3,其中工业用水量51.51亿m3,农业用水量14.97亿m3,居民生活用水量17.67亿m3,城市公共用水量6.90亿m3,城市环境用水量8.90亿m3。

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一)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地表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是指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占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百分比。

根据水资源量计算和供用水统计成果分析,2009年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1.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46.4%。

2009年山东半岛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8.5%,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6.1%。

2009年淮河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6.6%,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51.2%。

(二)用水指标

根据淮河片社会经济资料对各项用水指标进行分析,2009年淮河片人均用水量为314.75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68.20m3,城镇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14.08L,农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63.40L,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为39.10m3。

2009年淮河流域人均用水量为342.17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85.85m3,城镇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18.20L,农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64.53L,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62.49m3。

2009年山东半岛人均用水量为187.48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160.80m3,城镇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01.40L,农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56.60L,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10.25m3。

2009年用水指标情况见表3。

 

表32009年淮河片主要用水指标

分区、省

人均GDP

人均用水量

农田灌溉

亩均用水量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人均生活日用水量(L/人·日)

(万元/人)

(m3/人)

(m3/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