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117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一)

主备人:

宋传仁

学习重点:

准确翻译句子,注意字字落实

学习过程: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

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文:

2、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3分)

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2分)

文: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学记》

1)

2)

4、翻译: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盍去诸?

(2分)

(2)是非若所知也。

(2分)

(3)不病于无鸡乎?

(1分)

(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3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

“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

”楚王曰: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不谷:

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3分)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2分)

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臣弑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

(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7.翻译下面文段。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还而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

“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

”王曰:

“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8.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于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关尹子曰:

'可矣。

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

符篇》

参考答案:

1、

(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

(3分)

(2)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分)(3)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

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2分)

2、

(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

1分

(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

(译出大意,1分。

译对“方”和“深

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

(译出大意,1分。

译对“微”

和“几”,各1分)

3、

(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

(慊:

满足,大意对即可。

重点词:

“恶”、“好”。

(2)(他们)

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

(厌:

(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

关键字:

厌,掩,著)(3)

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4、

(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惧怕艰苦,或浅尝辄止。

(2)(教师)了解这些心态,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5、臣司马光说:

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

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

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

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

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

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6、

(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

(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7、

(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

(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

(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

(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犹”和“若”、“之”、“何”)

8、①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下来,用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道谢。

(3分,重点:

“遭之途”,“左骖”,“弗谢”的主语)②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拘禁。

(2分,重点:

“而”,“缧绁”。

“固”是本来的意思,可灵活处置。

比如译为“本来”、“原来”、“实在”、“真”、“还”等均可。

“己”可译为“这个人”。

9、

(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两句话,每句1分)

10、

(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

(放:

流放,诸:

“之乎”的合音,各1分

(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

(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11、

(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西施那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2)村里的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美,却不知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12、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

(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④(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

文言文翻译训练学案

(二)

主备人:

宋传仁

学习重点:

准确翻译句子,注意字字落实学习过程: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

“数战数胜。

”文侯曰:

“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

”李克曰: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刘向《新序·杂事》)

译文: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

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

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以所不睹不信于人,若蝉之不知雪。

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

(汉·桓宽《盐铁论·刺相》

译文: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陈留董祀(si)妻者,同郡蔡邕(yōn)g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适河东卫仲道,失亡无子,归宁于家。

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汉·范哗《后汉书·董祀妻传》)

译文: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申子(申不害)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

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

“非所谓学于者也。

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

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

①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

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

”②申平乃辟舍请罪,曰:

“君真其人也!

”(选自《战国策》)

①译文:

②译文: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听察案情有误)杀人,自拘当死(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

“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①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②李离曰: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

1译文:

2译文: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

①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太宗知,召而数之曰:

“联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

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

当识臣心,改旧态也。

”②以元揩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

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选自《贞观政要》)

①译文:

②译文: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冯绲(gǔn)辩奸范晔

冯绲父焕为幽州刺史,①疾忌奸恶,数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