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947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docx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分析

具体讨论案例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

EnvironmentalProtectionDisputeandGroupAffairsinAcity

研究题目:

政府危机管理(地方政府公共突发事件管理)

   

案例正文

 A市的环保纠纷和群体性事件

一、案例背景

2004年下半年以来,因环保纠纷而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国内一些地方时有爆发。

下面讲述的发生在某省A市由于当地环保纠纷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冲突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A市素有"歌山画水"之乡的美誉,说的是山的秀丽,水的柔美。

然而,就在这歌山画水之地--该市S镇,因为浓重的化工污染,如今却是满目疮痍。

山不再青,水不再美,农田不能正常耕种,庄稼无法良好生长,空气中飘浮着化学气体,严重腐蚀着群众的身心健康。

村民们忍无可忍,奋起反对,只求拥有一片蓝天,一滴净水。

自2005年3月24日开始,A市S镇部分村民认为附近的"H化工园"内部分企业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违规搭建竹棚、设置路障等方式,阻止企业生产运输,迫使企业停工,表达不满情绪。

4月10日,A市政府出动执法人员,进行统一清障行动,在强行拆除清理村民搭建竹棚的过程中,与村民发生严重冲突,造成33名执法人员和3名群众受伤住院,其中5名执法人员伤势较重,48辆汽车被毁坏,经济损失巨大,还造成当地学校停课。

由环保纠纷酿成了一起群体性事件。

 二、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据A市政府介绍,"H化工园"在2001年建成,目前园区占地约千亩,现有16家企业入住,已开工投产的有13家,均为化工企业。

由于环保问题长期管理不力,当地环境很快就被严重污染,到处臭气熏天,秀水成了臭水。

据当地村民反映,自从2001年这里化工园区办起来以后,他们的生活简直成了一场恶梦。

园区里的一些企业一天到晚向空中排放恶臭的废气,风一吹就四处飘散,熏得人难受。

臭气飘到哪里,哪里的农作物就成片地死去。

还有一些厂的废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进当地的河溪,好好一条河如今竟成了毒水河,不要说鱼,连田螺都不长了!

  S镇的污染已经有4年之久,近3年污染进一步加剧。

在方圆3公里之内,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近距离村子,村民们经常感到呼吸困难,树木大片死亡,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蔬菜无法种植,原来2角钱1斤的青菜涨到了1.5元以上,去年春节前后,竟然达到3元多1斤。

据村民介绍,因为污染,农户一年至少损失5000元。

原来的水稻可以种双季,现在只能单季,损失1000多元;果园无法成熟,损失3000多元;菜地不产菜,吃菜靠买,每年至少1000多元。

而村民的补贴一年才120多元钱。

村民们说,经济损失还好说,现在他们的健康更成了问题,甚至生育都困难了,园区所在的村庄在2004年已经发生了5例畸形死胎现象。

据村民蒋花的婆婆说:

"2004年农历6月,蒋花经过检查,发现胎儿大脑畸形,只好堕胎。

护士长说胎儿大脑畸形,与空气污染有关。

"村民黄玉在2004年农历八月生下的孩子不哭不眨眼毫无表情,几天后死亡。

化工厂、农药厂在夜里排出大量的废气,难闻刺鼻又刺眼,特别在闷热的天气,有害气体不易飘散,刺激得孩子们睁不开眼睛,泪水直流。

污染,让镇上的小孩子们经常咳嗽感冒,而且特别难治。

距离"H化工园"最近的单位就是S镇中学,只有几十米远,学校有500多学生。

据该校学生介绍,空气臭的时候,只好把窗户关起来,捂着嘴巴上课。

学生的饮水也成了问题,井水有难闻的味道,还有颜色,很难喝,条件好的就买矿泉水,不好的只能继续喝。

  村民王华反映,近3年来,大的污染事故发生了3起,大片的蔬菜、水稻和树木死亡。

西山村的王迎宏是个苗木大户,3年来他的苗木已经死了1万多株。

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农民们在这3年内一共获得了38万元的赔偿。

但据了解,赔偿款具体分到农民身上,每个人平均只有几十元钱。

而污染对于方圆10公里生态环境的破坏,无法计量。

据当地媒体报道,2004年年底,一种从未见过的怪病袭击了A市有名的蔬菜生产基地S镇陆宅一带的蔬菜,就连一些杂草也未能幸免。

以该镇钟店村为中心,东西走向约三四公里,南北走向约六七公里,涉及10来个村庄的区域内,每种菜都从中间茎部开始腐烂。

该市农业局分管副局长曾表示,S镇农作物出现生长异常和歉收事件,最近几年都有发生。

他们曾数次派人前往实地调查,认定产生问题的源头是H化工园区。

该市环保局一位副局长也认为植物出现生长异常,化工园区难辞其咎。

但由于化工园区有13家大小企业,所以给具体责任的认定和赔偿分担带来了难度。

据村民介绍,当初建立化工园区征地,没有征得村民的同意。

自从污染出现,村民就开始向S镇镇政府反映情况,但是没有结果;继续向市和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是没有结果。

三、污染导致纠纷和矛盾已有多年

饱受H化工园区废水、废气污染之苦的S镇村民,从2001年开始,就一直为此事不停地奔走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结果却令他们失望。

S镇的风向多是东南风,于是距离园区仅二三百米的5村2千多户居民,还有镇初中和小学的1千多名师生,就成了园区废气最大的受害者。

一位年轻女教师说:

"想想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真是令人难受。

学校已经向市里反映过很多次,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

在前几年,A市大力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当得知化工园区要建到S镇,当地村民在未建设之初就极力反对,许多村民为此极力奔波,但一切努力到最后都是徒劳。

该镇上集中着6个行政村,挨家挨户,分别叫一二三四五六村。

化工园要建在一村和五村的良田上,部分土地要被征用。

这两村村民极力反对征地,迫于村民压力,这两村的村委会开始的时候不敢同意征用土地。

另据了解,在化工园区上马之初,A市经贸局曾邀请有关规划院跟环保部门一起选址,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

此后在没有进行充分的环境评估的前提下,化工园区就上马了。

当地村民反映,化工厂搬来后,他们多次到A市及上级政府环保部门上访,省环保局曾明确回答他们,其中几家化工厂是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他们还几次去北京,向国家环保总局投诉,找北京的记者,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有记者从A市环保局的《H化工园区环保工作情况》了解到:

"H化工园"现有企业13家,均经环保部门审批。

几年来企业共投入环保资金2000多万元,企业废水基本做到达标排放,化工企业建有尾气吸收或处置设施。

该文件同时指出:

在2004年8月到2005年4月,环保局依法对H化工园区现有企业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对违法情况进行了依法查处。

可是,该省电视台在去年就曾经报道过,A市S镇拥有13家企业的化工区,只有7家通过了环保验收。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化工区内居然有一家企业是无照经营。

这本是一家油脂厂,可是,老板擅自更改企业经营范围,从事起工业废料加工。

在非法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氟化氢,A市环保局测定,正是这种气体导致了农作物和树木的死亡。

环保局对这家企业多次处罚,勒令停产,但是农民反映,这家企业仍然在偷偷生产。

除了无照经营的这家企业以外,区内还有5家企业没有通过环保验收,其中2家在"试生产"的名义下开工,另外的3家也在偷偷生产,这些企业都不具备达标排放的条件。

而7家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情况又如何呢?

据调查,生产设备较为完善的××公司多次出现事故性的污染气体泄漏,2002年有案可查的就有4起。

A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包括××公司在内的化工园区里的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放着环保设施不用,直接向空气和江河里排放污染物的现象是存在的,但由于环保监测手段和人手不足,查处有难度。

前些年,在全国大兴工业园区的时候,A市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开发区和工业园,这些开发区和工业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占用耕地、未经相关部门审批的,因此也造成了地方政府和村民、企业和村民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

2004年4月,在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后,该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公示的形式撤销了全省624个开发园区,其中A市就有10多个工业园区被撤销。

按常理,工业园区撤销,企业退出,土地归还农民恢复耕种,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事实上,有很多工业园区,不但没撤销,甚至还在扩大之中,H化工园区就是典型的一例。

据了解,2004年7月26日,A市国土资源局曾对园区13家企业做出了"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按照有关规定,被处罚的企业如对处罚决定不服,可在规定时限内向有关部门申请复议或向A市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自觉履行的,国土局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A市国土局则说:

"化工企业没有申请复议,也没有起诉。

我们就向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了,但法院没有执行。

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地村民奔走呼号,他们四处上访,但事件发生之前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连上访材料也最后回到当地政府的手里,甚至上访村民的电话和手机都被监控而不能打出。

当地村民认为,因化工企业的高额利润、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致使他们的生存权被漠视,话语权被剥夺。

A市外宣办一位负责人曾说到:

"这些化工企业都是引进来的企业,市领导重视招商引资,对这些企业都会表示关注。

"村民们认为,正是化工企业的高额利润和地方政府部门的一致利益使村民的维权力量变得非常弱小,他们最担心的是,一旦化工企业有重大事故发生,数以万计的村民将性命不保,而首当其冲的是离化工园区仅百米远的中学和小学的上千名学生。

2004年9月,记者翁国娟曾专门到"H化工园区"做过调查采访,并以《谁使你如此满目疮痍?

--H工业园污染状况实录》为题发表在2004年10月19日的《中国化工报》上,文中披露了H化工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新闻报道当时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

这些年来S镇村民的种种遭遇证实了农民权利无处伸张的困境。

有中央的政策支持,有省政府令的支持,为什么明显的土地违法案件不能及时纠正?

为什么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四、A市环保冲突发生过程

A市这起农村环保冲突事件乃是村民因环境污染多次上访未果而搭建路障,地方政府强行拆除搭建物时遭遇村民围堵,引发警民、干群严重冲突。

据村民反映,2005年3月15日是A市政府市长接待日,当地村民前去反映污染问题时,未被有关领导接待。

3月24日起,S镇村民开始在化工园区邻近各村的出路口搭建了10多个毛竹棚,并由村中老人驻守,堵塞路口,强烈要求化工厂、农药厂搬迁。

据了解,村民搭建路障和毛竹棚是为了封锁当地的化工企业,阻止厂区车辆运送原料和货品出入。

一连十多日来,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村民围堵着H化工园区,强烈要求具有很大污染的化工厂、农药厂从这里搬出去。

3月28日,百多名执法人员和乡镇干部放火烧掉了部分竹棚。

之后,村民再次搭起竹棚。

期间,邻市的一些商人支持村民,免费供应面包、方便面。

4月5日,S镇团委、妇联、老龄委、残联发出一份倡议书,称要"坚决与少数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不法分子作斗争,并积极劝说少数盲目跟风的人及时回头。

"

4月6日,S镇委和镇政府"致全镇人民公开信",内称:

"针对部分村民在极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煽动下,聚众扰乱H化工园区企业和周边村庄生产生活秩序的情况,公安机关通过前一段时间的侦查和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掌握了大量事实,并对若干名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采取了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严正警告那些极少数不法分子悬崖勒马,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做好工作,否则,对策划、参与、继续制造事端、扰乱社会秩序者一律从重从快予以严惩。

"同日,A市公安局发出通告:

"限令滞留在S镇H化工园区路口的群众尽快撤离现场,所设置的路障(毛竹棚、石头等)尽快拆除清理,立即停止一切违法行为。

否则政府公安机关将采取措施予以强行带离现场、强制拆除清理。

妨碍执行公务的,将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同日,有村民被拘。

4月9日晚间,S镇政府派出10多名执法人员来到化工园区出入路口,说夜里要刮风下雨,劝村里老人离开毛竹棚,但老人们没有听从。

一名当晚睡在竹棚的村民说:

"在9日晚间11点到10日凌晨1点之间,小股执法人员采取了两三次假行动,每次老人们放鞭炮预警,当附近的村民起床赶来后,发现执法人员停止了行动。

"

4月10日,A市政府派出执法人员前去清理毛竹棚时,就发生了大规模冲突事件。

据目击村民说,当时执法人员封锁了毛竹棚所在地,一排警察手持盾牌,组成方阵,阻止大量赶来的村民进入拆除现场,执法人员包括公安、城管及保安人员,以及附近乡镇机关的人员,约计两三千人。

地方政府一次性组织数千执法者,并派出救护车一同前往采取清理行动,应该说,对事件已有相当的心理准备,但事后来看,他们对形势的估计仍显不足。

4月10日凌晨3点,细雨蒙蒙,市政府组织了2000多名公安、治安、城管、运管以及社区干部、妇女主任等,在市领导的带领下,分乘50多辆大客,10多辆小车,来到S镇,进行强制拆蓬、疏散、整顿。

可是,睡熟中的当地老百姓却一应四起,纷纷从附近赶来,于是一场冲突开始了......

目击村民说:

"看到前来声援的群众越来越多,执法人员开始用工具强行拆除毛竹棚。

期间,对峙双方开始出现远距离零星互扔石块的对抗。

但村民越聚越多,后来有两三万人,声势浩大。

"警方发现对峙下去可能会造成大规模冲突,便开始主动撤离。

但此时,外围的村民坐在路上阻止执法人员撤离。

突然有消息传出说,有村里老人被车子辗死了,这时外面的人群就开始情绪激愤,有人开始随地捡石块向执法人员扔去。

......局面就此开始失控。

村民说,"后来警方开始使用催泪瓦斯,我们眼睛都流泪不止。

"据称,真正卷入冲突的执法人员有一两百人,而动手的村民有一两千人,执法人员开始加快撤离现场,一些执法人员被打得头破血流,动弹不得。

混乱中,石头、棍棒、锄头象雨点一样,还有城墙一样的人群,群情激奋的老百姓失去了理智,团团围困,步步紧逼,执法人员撤退到S镇中学内(那里正停了此次行动的所有车辆),混乱之中,大部分巴士、警车被村民掀翻、毁坏,多人受伤,有的伤势较重,现场一片狼籍......。

五、冲突发生后政府的回应

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立即作出妥善处置事件的工作部署,要求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全力以赴,抓好此事,组织干部与群众进行沟通对话,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提出的一些诉求。

在事发后的几天里,地、市两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几乎天天来到现场,做群众工作。

《凤凰周刊》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曾遇上两级市领导,A市一位市长当场向村民表示:

"对于那些无法达标排放的化工企业,该关闭的坚决关闭,该转产的责令转产,这样不仅能优化发展环境,也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这位市长还说,"如果做不到这些工作,我就回家种田。

"

事件发生后,对于群众呼声很高的环保问题,A市党委政府开始高度重视。

为从根本上解决、处理好"H化工园区"环境污染问题,市政府委托省环保局聘请了13位农药、化工、环保、农业、林果业、大气环境监测分析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园区内相关企业、产品及周边环境、农作物、林果业种植、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开展环保调查和相关论证,在尊重科学,尊重专家意见,依法办事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提出的一些诉求。

为配合专家组开展工作,妥善解决H化工园区的环保问题,A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环保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市长表示,在专家组经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分析、数据汇总,提出整治意见后,市政府将根据专家组和省、市环保部门的意见,依法从快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A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清理"H化工园"区非法搭建受围堵的善后工作和加强环保、改善人居环境等有关事项。

对H化工园区十条整治措施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限时开展工作,限期完成,定期通报落实情况;并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户,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全面排摸,及时掌握本地、本部门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努力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环保、交通、水利、组织等部门单位正积极组织力量落实十条措施,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由各村村干部、老年协会成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环保义务监督小组已经成立,对园区内各企业进行严格监督;建立园区环保监管体系,环保监测方案已制定,资金已到位,正在组织采购有关设备;环保补偿工作前期准备正在抓紧实施,已召开了补偿小组有关会议;关于建立防护林工作,已同省林勘院取得联系,即将派人到现场勘察、看手选择树种,制订规划;引用水水源工程基本方案已确定,正在设计工程方案、年内开工。

综上所述,事件发生后,A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解决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A市政府说,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化工园区的环保问题,并试图认真落实环保事故性排放赔偿,积极着手建立不明原因农作物受损补偿机制。

 

讨论问题:

导致A市环保冲突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A市环保冲突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村民。

一:

政府方面:

(1)对于建立工业园区,公民参与比较有限:

建厂之前,政府部门因为迟迟找不到合适的选址,因此在没有进行充分的环境评估之下,化工园区就草草上工了。

其实在建厂之前就应该举行听证会或者召开村委会等等,征集村民的意见。

(2)政府监督不力:

在化工厂运营过程中,没有采用严格的监督手段措施。

使得化工厂越来越肆意妄为.

(3)政府的利益倾向:

政府只顾自己的利益,片面追求GDP,在案例中当地村民多次上访省市政府无效,仍被退回。

说明这些化工企业与政府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

政府需要靠这些企业来提高自己的部门利益,或者提高本市的财政收入。

所有的工业园区均为政府性质,可称为管委会。

负责承担开发区的水费,电费等等,但是只负责室外部分,企业内部由企业承担。

那政府的收入就来自这些企业的税收,除了服务行业,这些工业园区都需要向国税局开票交税,交了国税之后内资企业还需要交地税,这也是为什么村民多次上访都被置之不理,法院也不执行惩罚措施的原因。

(4)政府考虑不全面:

为了化工园区的税收收入,经济增长额,导致本市农作物减产,树木大片死亡,胎儿畸形,影响到居民身心健康,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这些损失政府并没有顾虑到。

(5)政府只做到了事后调节,事前控制预防并没有做到,如果说事前工厂选址得到村民同意,在化工厂运营过程中监督得力,就不会发生这种冲突。

(6)环境法律体系不完善:

首先是一些重要的环境领域存在着立法空白。

像有关跨区域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环境纠纷处理和环境责任追究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的规定。

第二是重行政手段而轻视民事措施。

对环境污染主要通过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来解决,缺少让公民通过民事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的规范。

(7)公民缺乏顺畅的权益救济渠道:

群众在一开始并没有采取极端的方式,而是通过选取代表上访、向环保部门投诉、向法院起诉等较为理性的方式,但是信访部门本身没有什么权力,只是把问题反映到相关的部门,大多数的信访问题仍然需要地方自己去解决。

由于地方利益之间的错综复杂,很多问题最终还是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而且很有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司法救济途径由于体制性的障碍,司法公正不彰,无法救济民众的环境权益。

由于这些制度化的渠道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回应,民众不得不采取集体抗争的形式寻求解决路径。

  

二:

企业方面:

(1)企业违规征用村民土地,并没有征集村民意见。

(2)工厂运营过程中,利益驱使,使得他们不顾周边村民,大量排放污水,废气等。

(3)在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处罚通知时,化工厂并没有遵行,反而还在扩大中。

三:

村民:

(1)村民在多次上访无果之后,违规搭棚阻碍企业生产运营,这是不理智,不理性的行为。

(2)村民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够。

因为一般上访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政府是不会给予理睬的。

上访未果的话可以采取游行示威,把事情闹大,这样才会引起政府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