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0702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习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习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惯.docx

《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惯.docx

习惯

习惯是什么呢?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

"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俏皮话:

  

  "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  

  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

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良好习惯对于人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

也许,木桶理论可以从某一个角度解释清楚。

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

对于人的发展同样如此,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

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能导致事业的成败。

    

  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与教师的身上。

  

  有人悲观地说:

"中国孩子的坏习惯都是跟大人学的,没有人能教孩子好习惯,教了也没用。

"

  我却充满自信,因为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与教师是充满爱心的,一旦明白了良好行为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自会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成为教师或教师的助教,但是,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良好的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1、让孩子学会思考

2、让孩子学会关爱

3、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

4、让孩子修炼好品德

5、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6、让孩子成为一个出众的人

7、让孩子拥有世界的捷径

8、让孩子微笑着学习

9、让孩子珍惜时间

10、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11、让孩子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2、让孩子做一个有乐观的心态

13、让孩子学会审美

14、让孩子学会理财

15、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艰辛

16、让孩子拥有成功

17、让孩子整洁卫生

18、让孩子书写和写作突出

19、让孩子有一个健美的身体

20、让孩子永远有个善良的心

素质教育之: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俗话说,多高的墙多深的基。

否则,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搞建筑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

"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所以,中国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如何可以推测未来。

1995年,国内做过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青年,人格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

 

科学家通常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天才的光辉在某些人身上会愈发亮丽,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则会逐渐黯淡。

为什么呢?

现在认为最终能成功的人身上具有特殊的品质,即人格在起着主导作用,经由"智商(IQ)"或标准考试测量出来的智商并非主要因素。

那么当代杰出青年所具有的人格是怎样的呢?

 

在148名杰出青年身上,集中体现出这样6个人格特点:

1、自主自立精神;

2、坚强的意志力;

3、非凡的合作精神;

4、鲜明的是非观念和正确的行为;

5、选择良友;

6、以"诚实、进取、善良、自信、勤劳"为做人的基本原则。

举例说明,他们在童年时,如果未完成作业而面对游戏的诱惑,60.13%的人"坚持认真完成作业";66.8%的人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79.73%的人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情"经常感到气愤";而54.05%的人"经常制止他人欺负同学的行为"。

   

几乎在148名杰出青年的调研同时,1994年第4期《少年儿童研究》发表一篇极有震撼力的调研报告,即《悲剧从少年开始--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调查》。

该报告写道:

   

调查表明,"115"从善到恶,从人到鬼决不是偶然的。

他们较差的自身素质和日积月累的诸多弱点是他们走上绝路的潜在因素,是罪恶之苗、悲剧之根。

他们违法犯罪均起于少年时期,"115"中的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基本都有劣迹,从小就有不良表现。

因此只要这种潜在因素得不到改变,他们迟早都有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

通过调查分析,这种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少文化、缺知识、不知礼、不懂法;贪吃好玩,奢侈为荣,怕苦怕累,不学无术;"哥们义气"重如生命,为"朋友"交情,不惜两肋插刀;自作聪明,我行我素,显赫逞能,亡命称霸;伦理错位,黑白不分,是非颠倒,荣辱不清。

   

这一概括是深刻的,并有许多个案足以证明。

如抢劫、盗窃、伤害、杀人犯邓车生,家庭富有,从小就吃香的,穿新的,用好的,玩高级的。

5岁吸烟,6岁喝酒,7岁打牌,8岁赌博,10岁坐馆子,12岁进舞厅,14岁亲(吻)姑娘,15岁会嫖宿,由此养成三大癖好--嫖、赌、逍遥。

他对朋友说:

"嫖、赌、逍遥我从小养成,对我来说像烟虫酒鬼对吸烟喝酒一样成性成癖,像人吃饭、穿衣一样需要。

" 

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

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杰出青年与死刑犯青年之分,更造成了先进青年与平庸青年之分。

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习惯是什么呢?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

"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俏皮话:

  

  "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

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良好习惯对于人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

也许,木桶理论可以从某一个角度解释清楚。

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

对于人的发展同样如此,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

 

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

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

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

总经理说:

"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10分钟。

"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们围住了老板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一人闲着。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

"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

"年轻人大惊大惑:

"面试还没开始呢!

"总经理说:

"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

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人文件的人。

"年轻人全傻了。

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一常识,更谈不上习惯养成。

   

  与上述例子相反,良好的习惯也常常助人成功。

4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他在20多名宇航员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

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能导致事业的成败。

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与教师的身上。

  

有人悲观地说:

"中国孩子的坏习惯都是跟大人学的,没有人能教孩子好习惯,教了也没用。

"

我却充满自信,因为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与教师是充满爱心的,一旦明白了良好行为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自会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成为教师或教师的助教,但是,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良好的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培养良好习惯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少年儿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一系列基本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养成良好习惯可促进了少年儿童基本素质的提高;养成良好习惯是少年儿童能力的重要生长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泛化、整合、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惯与人格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静态的结构上,习惯比人格更具体化,是比人格低一层的行为方式,是构成人格的基本成分。

许多具体的习惯在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组合方式,赋予个人独特的行为风格模式,这就形成了他特定的人格。

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习惯又是人们偶然的心理、行为反应向人格心理特质转化的中间过渡环节,反复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反复进行,使得它们得以巩固,并可能泛化到其他情境条件下,逐渐形成稳固的心理状态和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从而转化为人格特征。

  然而人格又不完全是由习惯决定的,这可以从两方面讲:

第一,心理学界对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存在天性与教养之争,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先天遗传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遗传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首要生物因素,也是个体行为习惯养成所必需的基础;某些人格特征本身也带有很强的先天烙印,比如人的内外向,情绪的稳定性,这些人格特质更多是受遗传因素的制约,环境的影响一般较小,习惯的养成属于后天环境塑造的过程,对一些特定的人格特质往往较难有所影响。

第二,从习惯到更为稳定的人格层面的转化并非一个迅速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重复,并相应拓展迁移到其他方面才可能转化为人格特质,有的习惯行为只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可能会因为外界刺激的改变而变化、消退。

而且,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到人格特质的转化,都存在某些关键期。

当人们已经拥有众多长期稳固的行为习惯之后,培养新习惯面对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形成行为反应联结了,而是先要克服已有的自动化行为,然后才能形成新的行为联结,这种过程相当困难。

年龄较小的儿童,本身已有的习惯行为模式单一,可塑性较强,正是形成习惯的关键阶段。

当这种关键阶段过去之后,个体已经获得了很多稳固的习惯,这些习惯之间也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环环相扣,新的习惯养成,往往会触动众多其他的习惯,牵一发而动全身,新的行为方式便难以让个体接纳形成新的习惯,更难以上升为稳定的人格特质。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对人格和习惯曾有过一个有趣的比喻:

人格是一个人在反应方面的全部资产和债务。

资产是那些与环境适应的习惯,债务是人对环境适应欠缺或阻碍的行为习惯。

当一个人人格已经“资不抵债”,“赤字”累累时,再来通过培养好习惯塑造人格,或许已经晚了。

  儿童良好习惯的12个指标

  依据习惯与人格的这种特殊关系,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21世纪教育建议的有关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

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少年儿童良好习惯基本内容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

做人、做事和学习。

  良好习惯的具体内容即:

(1)做人:

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2)做事:

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这12项重点内容对应着12项重要的人格特质指标(见表1)。

  表1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12个重点指标和人格特征

这12项重点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智慧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特征。

这些指标所代表的人格特质构成了面向信息社会的个体健全人格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这12项重点内容具有人格化的特点,它们不是具体的行为习惯,但是它们的形成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具体的行为习惯为基础。

比如养成认真负责的智慧性习惯,就要求学校和家庭经常对孩子进行相关方面具体行为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听讲、认真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为他人服务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要求,对这12个重点研究内容包含的相应的主要具体行为习惯作出了示例(见表2)。

  表2少年儿童12个重点“人格化”习惯对应的主要具体行为习惯示例

  良好的习惯最终要落在优良的外在行为上。

因此,习惯的培养主要应通过行为训练和行为强化来进行。

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

个体的行为,其生理上的机制主要有无条件性(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性(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由条件反射性行为组成,是个体受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对少年儿童来说,有明确目标的教育训练对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合理地使用各种强化手段和方式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行为训练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培养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即符合主体(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客体(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而且还依赖于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良好习惯如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儿童人格和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良好行为习惯是促进少年儿童能力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研究与实践表明,良好习惯是个体能力的重要生长点,儿童自幼养成的某些好习惯往往能转化为某种能力,而某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些良好的习惯为基础。

教育家叶圣陶对此的论述非常精辟,他说: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

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因此,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

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

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

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动作习惯的养成能极大地影响儿童日后创造能力的发展,儿童的动手习惯与起动手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动手习惯的形成会极大地促进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儿童“一旦拥有了这些拿取物体和操纵物体的早期的基本习惯,婴儿就开始把握整个世界。

从用泥土制造工具到用钢材制造工具,从用砍下来的树木在小河上建造独木桥到用钢铁和混凝土建造跨越海洋的大桥,从用泥土和石头建造房屋到用钢铁和混凝土建造摩天大楼,这些进步说明了动作习惯的发展”。

  其次,习惯是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人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不断发展完善。

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各种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在人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如果养成了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基本良好行为习惯,就会终身受用,成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第三,习惯促进了儿童人格特质的形成和人格结构的优化。

  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人格是由各种特质组成的,特质通常是稳定的、不易改变的。

特质心理学家们在以下问题上形成共识:

(1)特质指人的行为上的规律性或广泛的行为上的一致性。

鉴于此,特质代表了机能上的个体差异的基本类别;

(2)特质作为人格的基本单元是很有用处的;(3)可以把特质看成是有共同反应的习惯性倾向。

  人格特质除了一部分是受遗传的影响外,大多数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

习惯是人格特质的重要表征之一。

习惯所体现出来的人格中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

人格的形成与习惯的养成存在密切关系。

健康人格是少年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具备健康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核心。

健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经过长期培育。

良好行为习惯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

教育专家孙云晓: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

燕赵都市网    10-03-2611:

08

   青少年教育时下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头戏,8日下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亲临大连,做了一场主题为“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的报告,报告结合生动翔实的案例,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孙云晓为大连家长送上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教育

  谈起教育的核心,孙云晓说: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而判断其指标有五点:

孩子是否有自信、是否友善、是否有责任感、是否能够自我管理、是否有抗挫折能力。

这五点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发展。

  案例:

小张平时在家里,父母只让他学习,其余都不管。

而小张也一心学习,每天不与其他同学往来,最后考入北大化学系,但上了大学以后他才知道没有朋友是何等的可怕。

于是他想交朋友,可是却不得法,天天跟在同寝室男生的后面,惹来很多闲言,同寝室男生拒绝与他交朋友。

受挫折的男生想到报复,于是利用化学方法,将一种剧毒投入同寝室男生的杯子里。

最后还好抢救及时,性命保住了,可是要住院修养一年,而小张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专家分析:

孩子一定要学会交往,不能把家庭变成教室。

现在很多家长都存有“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其他都不用管”这种思想非常可怕,这是教育荒废的宣言。

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如何交朋友。

“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

”  

  怎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

孙云晓教授在报告中说“人人都可以成功”只要树立一个新观念,这就是:

成功就是发展、成功就是选择、成功就是和谐。

这些是人人都能成功的关键。

  成功就是发展  

  案例:

闸北八中原来是出了名的差学校,可是后来却成为名牌学校。

原因就是老师们有了良好的教育理念。

小李在一次物理考试中得了7分,老师很头疼,于是开始了解情况。

原来这个孩子是出了名的“傻大姐”,小学就留级三年,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傻,平时不让她学习,只让她干家务,以后找个人嫁了。

老师了解情况后,找小李谈话,小李坦言自己一听到物理考试就心里发慌,老师劝导说,那下次考试能不能多得一点分呢?

这次考了7分,下次我们考8分就是进步,并允诺孩子给其奖励。

在下次的物理考试中,小李考了37分。

老师在全班表扬了小李,评她为“进步最大的学生”,而在最后的毕业考试中,小李物理考了76分。

  专家分析:

在调查中显示,有83.6%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试在前15名。

可是实际中,每个孩子的智能差异不同,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的第一,只要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就是成功。

不要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状元意识就是悲剧意识,孩子根本做不到。

看孩子一定要看他的优点,每个孩子都充满了发展潜能。

要当孩子的法官,一定要先当孩子的律师,替孩子先辩护。

  成功就是选择  

  案例:

孙云晓曾经参加了一个十七岁少女的葬礼,这个女孩多才多艺,但是学习成绩却不好。

而父母的高期望让她倍感压力,高她一年级的男朋友学习成绩也比她优秀,让她感到和男孩没有未来。

在压力逼迫下,她选择了煤气自杀。

而在葬礼上,孙云晓采访了她的同学,同学们表达了同一个想法:

以女孩的才艺,以后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专家分析:

孩子进入中学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认清自己适合什么,优势在哪。

孩子有任何理想都不要嘲笑,让他在目标上多了解,多看些书籍,在实际接触中感受到底适合与否,也在其中选择一条适合他的道路。

我们要看到孩子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人生道路也是有千万条的。

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他的道路,而蠢才就是选择了不适合他的道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要发现孩子,解放孩子,这是成功教育的使命。

  成功就是和谐  

  和谐要求身心发展和谐、与人相处和谐、与社会和谐。

能否有和谐的心灵,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和谐的关系才能有良好的教育,同时,孙云晓教授还指出,要重视孩子的视觉,提倡“童言无忌”,防止“集体失语”,不能把儿童的优点当成缺点,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来衡量,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去正确地引导它。

最后孙云晓呼吁,家长要改变观念:

好孩子的标准是既要学习好,又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

家长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子的点滴成长,学会沟通和平等交流,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教育专家孙云晓: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

   青少年教育时下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头戏,8日下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亲临大连,做了一场主题为“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的报告,报告结合生动翔实的案例,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孙云晓为大连家长送上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教育

  谈起教育的核心,孙云晓说: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而判断其指标有五点:

孩子是否有自信、是否友善、是否有责任感、是否能够自我管理、是否有抗挫折能力。

这五点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发展。

  案例:

小张平时在家里,父母只让他学习,其余都不管。

而小张也一心学习,每天不与其他同学往来,最后考入北大化学系,但上了大学以后他才知道没有朋友是何等的可怕。

于是他想交朋友,可是却不得法,天天跟在同寝室男生的后面,惹来很多闲言,同寝室男生拒绝与他交朋友。

受挫折的男生想到报复,于是利用化学方法,将一种剧毒投入同寝室男生的杯子里。

最后还好抢救及时,性命保住了,可是要住院修养一年,而小张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专家分析:

孩子一定要学会交往,不能把家庭变成教室。

现在很多家长都存有“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其他都不用管”这种思想非常可怕,这是教育荒废的宣言。

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如何交朋友。

“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

”  

  怎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

孙云晓教授在报告中说“人人都可以成功”只要树立一个新观念,这就是:

成功就是发展、成功就是选择、成功就是和谐。

这些是人人都能成功的关键。

  成功就是发展  

  案例:

闸北八中原来是出了名的差学校,可是后来却成为名牌学校。

原因就是老师们有了良好的教育理念。

小李在一次物理考试中得了7分,老师很头疼,于是开始了解情况。

原来这个孩子是出了名的“傻大姐”,小学就留级三年,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傻,平时不让她学习,只让她干家务,以后找个人嫁了。

老师了解情况后,找小李谈话,小李坦言自己一听到物理考试就心里发慌,老师劝导说,那下次考试能不能多得一点分呢?

这次考了7分,下次我们考8分就是进步,并允诺孩子给其奖励。

在下次的物理考试中,小李考了37分。

老师在全班表扬了小李,评她为“进步最大的学生”,而在最后的毕业考试中,小李物理考了76分。

  专家分析:

在调查中显示,有83.6%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试在前15名。

可是实际中,每个孩子的智能差异不同,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的第一,只要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就是成功。

不要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状元意识就是悲剧意识,孩子根本做不到。

看孩子一定要看他的优点,每个孩子都充满了发展潜能。

要当孩子的法官,一定要先当孩子的律师,替孩子先辩护。

  成功就是选择  

  案例:

孙云晓曾经参加了一个十七岁少女的葬礼,这个女孩多才多艺,但是学习成绩却不好。

而父母的高期望让她倍感压力,高她一年级的男朋友学习成绩也比她优秀,让她感到和男孩没有未来。

在压力逼迫下,她选择了煤气自杀。

而在葬礼上,孙云晓采访了她的同学,同学们表达了同一个想法:

以女孩的才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