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0339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Fe56Zn6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双缩脲试剂的A液可以通用

B.土豆堆积过密会引起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腐烂

C.动物内脏和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过量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

D.在绿色植物体内,ATP主要是在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的

【答案】B

【解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动物脑和内脏、蛋黄中都富含胆固醇,胆固醇对人体有很多积极意义,适量摄入胆固醇对人体有利,但过量摄入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生物体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详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双缩脲试剂的A液都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通用,A正确;

B.土豆堆积过密会引起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

C.动物内脏和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过量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导致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C正确;

D.在绿色植物体内,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ATP,光合作用合成ATP场所是在类囊体薄膜,呼吸作用合成AT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D正确。

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在膜的探究历程中,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透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C.在酶本质的探索中,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

D.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答案】D

【解析】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美国科学家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中子提取酶,提取液中出现了结晶,这种结晶溶于水后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然后他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做实验,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详解】A.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存在的细胞,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A正确;B.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B正确;C.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C正确;

D.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并未证明光合作用的全过程,D错误。

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Na+、Cl-、蛋白质有关

B.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收缩属于体液调节

C.光照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必要条件

D.免疫活性物质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不属于信号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细胞内渗透压主要来源于K+;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两侧生长素的浓度不同,光照不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必要条件;神经递质的释放是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者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是兴奋在神经上传递的一部分,不属于体液调节;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详解】A.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其中无机盐主要与Na+、Cl-的含量有关,A正确;

B.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收缩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

C.光照不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必要条件,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是生长素在两侧分布不均,C错误;

D.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等也属于信号分子,D错误。

4.某15N完全标记的1个T2噬菌体(第一代)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后,共释放出n个子代噬菌体,整个过程中共消耗a个腺嘌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n-1

B.可用含15N的培养液直接培养出第一代噬菌体

C.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酶、ATP和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

D.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n-1)个胸腺嘧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1个噬菌体中含1个DNA,则被15N标记的有两条链,在释放n个子代是噬菌体中共有n个DNA,其中含有15N标记的DNA有2个,据此分析。

【详解】A.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n,A错误;

B.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用含15N的培养液直接培养,B错误;

C.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是噬菌体本身的DNA,C错误;

D.根据题意,产生n个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a个腺嘌呤,则每个DNA分子中腺嘌呤的个数为a/(n-1),而DNA分子中腺嘌呤数量等于胸腺嘧啶数量,故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n-1)个胸腺嘧啶,D正确。

5.发热激活物能激活动物体内产致热原细胞释放致热原,致热原能引起恒温动物发热。

用牛血清蛋白使家兔致敏,然后将致敏家兔的血清转移到正常家兔体内,再将牛血清蛋白注射到受血家兔体内,引起该兔的发热反应;但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

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A.牛血清蛋白可以激活致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从而引起发热

B.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体属于发热激活物

C.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

D.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的原因是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牛血清蛋白使家兔致敏,然后把致敏动物的血浆或血清转移给正常家兔,再将牛血清蛋白注射到受血家兔体内,即用特异抗原攻击受血动物,可以引起后者发热,但牛血清蛋白对正常家兔却无致热作用,表明抗原-抗体复合物起了激活作用,故发热激活物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详解】A.根据题意,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说明并不是牛血清蛋白激活致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从而引起发热,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致敏家兔血清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发热激活物,B错误;

C.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的激活物,C正确;

D.对家兔来说,牛血清白蛋白是一种抗原,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正常家兔体会引发免疫反应,D错误。

6.甲病和乙病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Ⅱ1不存在乙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3中只存在乙病致病基因,不存在甲病致病基因

B.Ⅱ1和Ⅱ2再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8

C.Ⅱ4与Ⅲ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D.Ⅱ3和Ⅱ4后代中最多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图可知,Ⅱ3和Ⅱ4不患甲病,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Ⅲ5,故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和Ⅱ2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儿子Ⅲ1,且Ⅱ1不存在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设甲病和乙病分别受A、a和B、b控制,则可知,I3为AaXBXb,Ⅱ1和Ⅱ2分别为aaXBY、AaXBXb,Ⅱ3和Ⅱ4分别为AaXbY、AaXBXb,据此分析。

【详解】A.据分析可知,I3为AaXBXb,既含有甲病致病基因,也含有乙病致病基因,A错误;

B.Ⅱ1和Ⅱ2分别为aaXBY、AaXBXb,Ⅱ1和Ⅱ2再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即aaXbY的概率为1/2×1/2×1/2=1/8,B正确;

C.Ⅱ3和Ⅱ4分别为AaXbY、AaXBXb,Ⅲ6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Ⅱ4与Ⅲ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错误;

D.Ⅱ3和Ⅱ4分别为AaXbY、AaXBXb,后代中基因型有3×4=12种,表现型有2×2=4种,D错误。

7.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光电池、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B.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是利用了化学方法来提高空气质量

D.淀粉、油脂、蛋白质的水解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的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成分是Si,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

B项、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项、“燃煤固硫”利用化学方法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利用化学方法减少了氮的氧化物排放,都有效的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空气质量,故C正确;

D项、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0mL1mol/L硝酸与Fe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05NA

B.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所得物质中的氧原子数为4NA

C.30g乙酸和甲醛(HCHO)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O2的分子数目为NA

D.1L0.1mol/L的CH3COONH4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的微粒数之和为0.1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50mL1mol/L硝酸与Fe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铁或硝酸亚铁,若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一氧化氮,50mL1mol/L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生成一氧化氮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0375mol,故A错误;

B项、2molNO与1molO2所含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则所得物质中的氧原子数为4NA,故B正确;

C项、乙酸和甲醛(HCHO)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30gC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CH2O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C正确;

D项、1L0.1mol/L的CH3COONH4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9.有机物M、N、Q的转化关系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B.上述两步反应依次属于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M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烃的还有3种

D.Q与乙醇互为同系物,且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由转化关系可知,

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在加热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详解】A项、

分子中的侧链为乙基,乙基含有2个饱和碳原子,则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故A错误;

B项、

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转化为

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

C项、

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烃的还有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共3种,故C正确;

D项、

属于芳香醇,其与乙醇不是同系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与转化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10.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测定常温时同浓度的HCOONa溶液、NaClO溶液溶液的pH

pH(HCOONa)

弱酸的酸性:

HCOOH>HClO

B

向1mlL1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5mL2mol/L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mL有机物X,加热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说明X不是葡萄糖

C

把烧得红热的Cu丝伸入盛满Cl2的集气瓶中

产生大量蓝绿色的烟

Cu在Cl2中能燃烧

D

在试管中加入1mL0.1mol·L—1的FeCl3溶液,再加入1mL0.5mol·L—1的盐酸

溶液颜色变浅

H+能抑制Fe3+的水解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弱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盐水解程度小,盐溶液的pH越小;

B、葡萄糖和新制的Cu(OH)2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加热进行;

C、Cu丝在Cl2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

D、加入等体积的盐酸,稀释也会造成FeCl3溶液颜色变浅。

【详解】A项、弱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盐水解程度越小,盐溶液的pH越小。

室温时,同浓度的HCOONa溶液的pH小于NaClO溶液,说明NaClO的水解程度大于HCOONa,则酸性HCOOH大于HClO,故A正确;

B项、葡萄糖和新制的Cu(OH)2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加热进行,1mL1mol·L-1的NaOH溶液中与5mL2mol/L的CuSO4溶液反应,硫酸铜过量,NaOH的量不足,不是碱性条件,加入0.5mL有机物X,加热无红色沉淀出现,不能说明X不是葡萄糖,故B错误;

C项、把烧得红热的Cu丝伸入盛满Cl2的集气瓶中,Cu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故C错误;

D项、向1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1mL0.5mol·L—1的盐酸,可能是因为盐酸体积较大,稀释造成颜色变浅,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把握反应原理及反应与现象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11.现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X、Y、Z,其中W和X位于同主族,且原子序数相差2,Y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Z的单质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W和Y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

B.简单离子半径:

r(W—)>r(X+)

C.室温下,同浓度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水溶液的pH:

Z<Y

D.Y、Z、W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可能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由W和X位于同主族,且原子序数相差2可知,W为H元素,X为Li元素;Y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则Y是C元素;Z的单质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则Z是Cl元素。

【详解】A项、由H元素和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烃,烃分子中可以含有碳氢极性键和碳碳非极性键,故A错误;

B项、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H—和Li+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半径r(H—)>r(Li+),故B正确;

C项、次氯酸的酸性小于碳酸,室温下,同浓度的次氯酸的pH大于碳酸,故C错误;

D项、H、C、Cl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代烃,氯代烃为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利用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12.用“四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

H3PO2是一种具有强还原性的一元弱酸;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

B.工作过程中H+由阳极室向产品室移动

C.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a,导致H3PO2的产率下降

D.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室中NaOH溶液的浓度一定不变

【答案】D

【解析】阴极室中阳离子为钠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OH—,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增大,原料室中钠离子通过阳膜向阴极室移动;H2PO2—离子通过阴膜向产品室移动;阳极室中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H+通过阳膜向产品室移动,产品室中H2PO2-与H+反应生成弱酸H3PO2。

【详解】A项、阳极中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A正确;

B项、阳极上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H+通过阳膜向产品室移动,故B正确;

C项、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阳极生成的氧气会把H3PO2氧化成H3PO4,导致H3PO2的产率下降,故C正确;

D项、阴极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增大,原料室中钠离子通过阳膜向阴极室移动,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室中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注意电解池反应的原理和离子流动的方向,明确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3.25℃时,向盛有60mLpH=4HA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pH=13的NaOH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温度(T)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A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67mol·L-1

B.25℃时,HA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5×10-9

C.a→b的过程中,c(OH-)·c(H+)增大

D.b点时:

c(Na+)>c(A-)>c(OH-)>c(H+)

【答案】B

【解析】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绝热容器中,当HA溶液和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混合溶液温度最高,则b点HA和NaOH恰好反应。

【详解】A项、绝热容器中,当HA溶液和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混合溶液温度最高,由图可知b点温度最高,此时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004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溶液中HA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则溶液中c(HA)=

≈0.067mol/L,故A正确;

B项、pH=4的HA溶液的浓度为0.067mol/L,pH=4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4mol/L,则溶液中c(HA)=0.067mol/L-10-4mol/L≈0.067mol/L,所以电离平衡常数K=

=

≈1.5×10-7,故B错误;

C项、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绝热容器中,反应液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常数Kw=c(OH-)·c(H+)增大,故C正确;

D项、b点HA和NaOH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NaA,NaA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c(OH-)>c(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A-)可知c(Na+)>c(A-),则溶液中c(Na+)>c(A-)>c(OH-)>c(H+),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试题侧重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注意正确分析图象曲线变化分析,明确酸碱混合定性判断的方法是解答关键。

二、选择题(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A.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子

C.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则其半衰期将会减小

D.在

、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弱

【答案】B

【解析】【详解】A.只要入射光的频率足够大,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现象,选项A错误;

B.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辐射出

种频率的光子,选项B正确;

C.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选项C错误;

D.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选项D错误.

15.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水平面MN上方A点以初速度v1向右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1打在前方竖直墙壁上的P点,若将小球从与A点等高的B点以初速度v2向右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2落在竖直墙角的N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v1>v2B.v1t2D.t1=t2

【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

可知,t1

,因x1>x2,则v1>v2,故选A.

16.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在同一条电场线上有A、B、C三点,已知AB距离是BC距离的2倍,有一带正电的运动粒子,它经过C点时的动能为30J,运动至A点时的动能变为零,若取B点电势为零,不计粒子重力,则当其动能为8J时,该粒子电势能为

A.2JB.12JC.22JD.38J

【答案】B

【解析】【详解】取B点电势为零,设C点的电势为-U,则A点的电势为2U,粒子在运动的过程中电势能和动能之和守恒,则

,解得Uq=10J,则粒子的总能量为20J,可知其动能为8J时,该粒子电势能为20J-8J=12J,故选B.

17.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直角三角形导线框ABC,其中AB=L,BC=2L,两平行虚线间有一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L,导线框BC边与虚线边界垂直。

现让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沿BC方向匀速穿过磁场区域。

设线框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线框运动距离x的函数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详解】在线圈进入0-L范围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从0均匀增加到

,可知感应电流均匀增加;从L-2L,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为

不变,感应电流不变,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2L-3L,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从

逐渐增加到L,则感应电动势增加到原来的2倍,感应电流增加到2倍,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故选D.

18.已知地球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2,贴近地球表面飞行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5小时,试结合生活常识,估算一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约为

A.0.2NB.0.4NC.2ND.4N

【答案】C

【解析】【详解】在两极:

;对贴近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

,解得

;则站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人所受的向心力:

,故选C.

19.如图所示为一火警报警系统简易电路图,M是一个小型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1,图中R1、R2为定值电阻,R为一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1=220

sin100πt(V),则

A.电压表的示数为20V

B.副线圈中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C.R所在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电流表A1、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