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015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

《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docx

园艺昆虫学考点总结

园艺昆虫学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拒避剂:

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

2、脉相:

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3、翅钩列:

后翅前缘具有l列小钩,用以钩住前翅后缘的卷褶,如蜜蜂——翅钩连锁。

4、翅缰和翅缰钩:

大部分蛾类后翅前缘的基部有一根或几根鬃状的翅缰(通常雄蛾只1根,雌蛾多达3根),在前翅反面的翅脉上有一簇毛状的钩,称翅缰钩。

飞翔时翅缰插入钩内,使前后翅连接在一起——翅缰连锁。

5、胃毒剂:

指那些由害虫取食后在胃里中毒而死的药剂。

用来防治咀嚼式口器昆虫的杀虫剂。

6、血淋巴:

即昆虫的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以血浆为主。

7、气门:

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昆虫一般有10对气门,分布在腹部的1~8节,中胸和后胸还各有一对)。

8、气门气管:

自气门伸入体内的一小段气管。

9、扩散作用:

昆虫生命活动需用的氧气是借氧压力差,从大气中直接获取的。

由于代谢的作用,使组织内部消耗了氧,产生CO2的分压,所以氧气能向气管内扩散,CO2则能向气管外扩散。

10、通风作用:

也叫换气运动,是指昆虫依靠腹部的收缩、扩张,帮助气体在气管系统内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形式。

11、反射弧:

传导一次冲动的途径。

由此引起的反应称为反射作用。

12、突触:

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13、内分泌器官:

产生和分泌激素的组织。

14、授精:

昆虫在交尾时,雄虫把精子射人雌虫生殖腔内,并贮存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15、受精:

授精后雌虫不久开始排卵,当成熟的卵经过受精囊时,精子就从受精囊中释放出来,与排出的卵相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受精。

16、两性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通过雌雄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虫产下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或称两性卵生。

这是昆虫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

17、孤雌生殖:

卵不经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也叫单性生殖。

18、孤雌胎生:

不经过受精的卵在母体内依靠卵黄供给营养进行胚胎发育,直至孵化为幼体后才从母体中产出,这种孤雌生殖的方式称卵胎生,又叫孤雌胎生。

19、变态:

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20、表变态:

成、幼虫外表相似,体节数目相同,只有性器官的成熟程度和大小的差别,成虫期一般还要继续脱皮,如衣鱼。

21、卵期:

卵自产下后到孵化出幼虫(若虫)所经过的时间,称卵期。

22、孵化:

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即破卵壳而孵出,称为孵化。

23、若虫期:

不全变态昆虫自卵孵化为若虫到变为成虫时所经过的时间。

24、幼虫期:

全变态类昆虫自卵孵化为幼虫到变为蛹所经过的时间。

25、蜕皮:

幼虫生长到一定阶段,脱去旧表皮,代之以新表皮的现象。

26、蜕:

蜕下的旧表皮。

27、龄期:

幼虫和若虫从孵化到第l次脱皮及前后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28、龄:

在每一个龄期中的具体虫态称为龄或龄虫。

29、化蛹:

蛹是全变态昆虫由幼虫转变为成虫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虫期。

幼虫老熟以后,即停止取食,寻找适当场所,同时体躯逐渐缩短,进入预蛹期。

预蛹脱去皮变成蛹的过程,称为化蛹。

30、蛹期:

从化蛹时起发育到成虫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蛹期。

31、羽化:

不全变态昆虫末龄若虫脱皮变为成虫或全变态昆虫的蛹由蛹壳破裂变为成虫的行为,称为羽化。

32、成虫期:

成虫从羽化开始直至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成虫期。

33、补充营养:

某些昆虫羽化为成虫后,即能交配和产卵。

有些昆虫必须继续取食一段时间,获得完成性腺和卵发育的营养物质后,才能交配产卵。

这种对成虫性成熟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称为补充营养。

34、繁殖力: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的数量,称为繁殖力。

35、性二型:

同一种昆虫的雌雄成虫除了第一性征(生殖器官)不同外,有些昆虫雌雄两性在触角、身体大小、颜色及其它形态上有明显区别,这种现象称为性二型。

36、世代:

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或一化。

37、世代重叠:

多化性的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期不集中,而造成前一38、越冬代:

多化性昆虫越冬的一代常称为越冬代。

39、昆虫的生活史:

又称生活周期,是指昆虫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40、年生活史:

在一年中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

41、假死性:

有些害虫(如金龟子)在受到突然的震惊时,足立即收缩,身体卷曲,或从植株上掉落地面呈假死状,这种习性称为假死性。

42、趋化性:

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起的冲动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43、种群:

在生境内占有一定的空间,进行生殖、繁衍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44、群落:

在一个生境内相互联系着的各个种群组成。

45、群落演替:

群落经过一定的发展历史时期及物理过程、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占主要地位的种群被其他种群所代替,使一种群落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

46、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生境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即自然界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与非生物的物理因子(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气候因子等)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综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能凭借这一结构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起着相互依赖和相互抑制的功能。

47、光能利用率:

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含的能量占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总量的比率,叫做光能利用率。

48、可利用光:

红黄光和蓝紫光,占总光能的0.5-3.5%,绿色植物对光能利用率平均为0.14%。

49、生物量:

一定时间内地球单位面积存在的有机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总量。

50、出生率:

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51、死亡率:

一定时间内种群中死亡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率。

52、rm内禀增长率:

有关物种增长力的内在的生物特点,是在给定的物理和生物条件下,具有稳定的年龄组配的种群最大瞬间增长速率,即为瞬间出生率与瞬间死亡率之差。

53、积温常数:

各种昆虫完成其全世代或某一虫期的生长发育都需要一定的温热积累(热能)。

发育所经历的时间与该时间内温度的乘积,理论上为一个常数,叫积温常数。

可用公式来表示:

K=NT,K代表积温常数(日度);N代表完成发育所需要的时间(日);T代表发育期内的平均温度(℃)

54、园艺生态系:

指人类从事各种园艺生产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人为的生态系统。

55、经济损失允许水平:

指人们可以容许的作物受害而引起的产量、质量损失水平,亦即指作物因虫害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作物受损失程度(经济损失量或损失率)。

56、经济损失允许密度:

与经济损失允许水平相对应的害虫密度,称为经济损失允许密度。

57、经济阈值(ET)又称防治指标,为害虫防治适期时的虫口密度、为害量或为害率等达到此标准时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为害损失超过经济损害水平。

如用害虫密度作防治指标,一般应略低于经济损失允许密度。

58、自然平衡位置:

在园艺生态系中,由于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种群因素的影响,害虫种群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由于自然因子的控制作用,其种群数量将在某一位置上下波动。

这一位置常称作自然平衡位置(EP)。

这一位置对不同的的害虫来说是不同的。

59、主要害虫:

我们把害虫种群平衡位置常超过经济损失允许水平,而需要常年防治的目标害虫称为主要害虫。

60、偶发性害虫:

大部分害虫的自然平衡位置低于EIL,虫口密度较低,一般不需防治,为次要害虫。

而虫口密度常起伏波动,有时发生量会超过EIL,这类害虫称偶发性或间歇性害虫,如斜纹夜蛾等。

61、物种:

一群与其它种群在生殖上隔离的繁殖群体或繁殖种群。

62、种:

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63、俗名:

是指用不同的语言,按照人类的不同认识,给予生物种类的名称。

64、学名:

在生物学上,为每一生物或每个分类学上的分类群,命名一个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名称。

每个学名各有其本身的命名者和命名日期,各有其一定的试用范围。

65、命名法:

关于生物分类单元命名的法则。

66、双名法:

是指昆虫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本名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组成;属名在前,种本名在后,且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在种名之后通常还附上命名人的姓,姓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67、异物同名:

以前已被用于别类动物。

68、同物异名:

已经在另一名称下描述过。

69、新组合:

第一次把一物种名称的属更动到另一个属时称为新组合。

70、检索表:

是鉴定昆虫种类的工具,是为了便于分类鉴定而编制的引导式特征区别表。

71、正模:

是指新种发表时,由作者指定作为载名模式的一个标本。

72、副模:

是指除正模以外的模式标本。

73、害虫综合治理(IPM):

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从生态系的角度出发,综合协调地运用多种手段对害虫进行治理,使害虫种群数量有效地控制在经济阀值以内。

其采用的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最大限度地使用自然控制因子,使得对自然生态系的影响达到最小。

74、总体:

一定区域内,同一性质的事物的总和。

75、样本:

抽取的用以估计总体的个体。

76、样本单位:

面积、长度、株、容积或重量、时间、器械等。

77、期距:

某种害虫两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世代各虫态出现期之间的间隔期的经验值。

78、历期:

各虫态出现期之间的时间距离的平均值,通常通过饲养观察单个个体来求得。

二、填空

1、

代表

体段

足(对数)

纲名

蝗虫

3(头、胸、腹)

3

昆虫纲

蜘蛛

2(头胸、腹部)

4

蛛形纲

2(头胸、腹部)

5

甲壳纲

蜈蚣

2(头胸、胴部)

20、22

唇足纲

2、昆虫有头、胸、腹三大“体段”,每一段又分为若干“体节”,体段上着生的一些附肢、附器(如触角、口器、足、翅等)。

3、昆虫没有骨骼,是无脊椎动物,但它的体壁高度硬化,起着支撑作用,并着生肌肉,称为“外骨骼”,一些硬化的表皮称为“板”:

背板、侧板、腹板。

4、身体左右对称,具有外骨骼(体壁)的躯壳,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

5、头部是昆虫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以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

由于上面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所以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6、昆虫头部一般具有1对触角,位于头部前方或额的两侧。

触角的基本构造由三部分组成:

柄节、梗节、鞭节。

柄节、梗节直接受肌肉控制,鞭节的活动由血压调节,受环境中气味、湿度、声波等因素的刺激而调整方向。

7、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

8、昆虫复眼越大,小眼数目越多,其视力也越强。

小眼的表面一般呈六角形。

9、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对昆虫的取食、觅偶、群集、避敌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昆虫复眼有两种成像方式:

1)重叠成像;2)镶嵌成像。

复眼功能:

A、分辨物像,感觉移动和距离;B、感受光的强度、波长和颜色等,尤对3300—4000埃的紫外线有很强的反应,并呈现正趋性。

10、背单眼位于头部的背面或额区上方,通常3个。

侧单眼是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单眼位于头部的两侧,一般每侧各有1-6个。

单眼的有无、数目以及着生位置常用作昆虫分类特征。

11、口器是昆虫取食的器官,由属于头壳的上唇、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一般分咀嚼式和吸收式两类,后者又因吸收方式不同可分为刺吸式、虹吸式和挫吸式等几种主要类型。

12、咀嚼式口器为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所具有。

其中以直翅目昆虫的口器最为典型。

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l)上唇;

(2)上颚;(3)下颚;(4)下唇;(5)舌。

13、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膜质的颈部与头部相连。

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各胸节的侧下方生有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两侧,通常着生一对翅,称为前翅和后翅。

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

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胸部为了适应承受足和翅肌的强大牵引力和配合翅的飞行动作,一般都高度骨化,具有复杂的沟和脊。

昆虫的每一胸节,均有4块骨板组成,背面的称背板,两侧的为侧板,腹面的称为腹板。

14、胸足是昆虫体躯上最典型的分节附肢,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组成。

15、昆虫的足大多用来行走,有些昆虫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胸足构造和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足,包括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攀悬足、停息足。

16、昆虫的翅分为三边(前缘、后缘或内缘、外缘);三角(肩角、顶角、臀角);四区(臀前区、臀区、轭区、腋区);三褶(基褶、轭褶、臀褶)。

17、由于纵、横翅脉的存在,将翅面围成若干小区,称为翅室。

若翅室四周全为翅脉所封闭,称为闭室;如有一边无翅脉而达翅缘,则称开室。

翅室的命名是以形成翅室的前面纵脉称谓。

18、昆虫纲的分目常常依据翅的大小、质地、覆被物、对数等将翅的类型划分为如下:

鞘翅目-鞘翅;直翅目-复翅;鳞翅目-鳞翅;半翅目-半鞘翅;缨翅目-缨翅;毛翅目-毛翅;双翅目-平衡棒;膜翅目—膜翅。

19、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包藏着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腹部的环节构造也适于内脏活动和生殖行为,所以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8一11节组成,只有原尾虫才有12节。

腹部1-8节的侧面具有椭圆形的气门,着生在背板两侧的下缘,是呼吸的通道。

在腹部第8节(雌)和第9节上(雄)着生外生殖器,是雌雄交配和产卵的器官。

有些昆虫在第11节上生有尾须,是一种感觉器官。

腹部的体节只有背板、腹板和侧膜(不象胸部具发达的侧板);各腹节间以环状节间膜相连。

20、腹部上的附肢主要有外生殖器、尾须,幼虫有的种类有腹足—是蛾、蝶类和叶蜂幼虫的临时器官,成虫期即消失。

21、昆虫的外生殖器是用来交配(交尾)和产卵的器官。

雌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

雄性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主要用于与雌虫交尾。

22、雌虫的生殖孔多位于第8、9节的腹面,生殖孔周围着生3对产卵瓣,合成产卵器。

腹产卵瓣,由第8腹节附肢形成;内产卵瓣,由第9腹节附肢特化而成;背方的称为背产卵瓣,是第9腹节基片上的外长物。

23、整个昆虫纲中只有鳞翅目及膜翅目中的叶蜂科的幼虫具有腹足。

腹足构造简单,由亚基节、基节和趾节所组成,末端具有能伸缩的泡,称为趾。

趾的末端有成排的小钩,称趾钩。

趾钩数目和排列形式种类间常有所不同,可用作鉴别特征。

这些幼虫的腹足亦称伪足,到幼虫化蛹时便退化消失。

24、昆虫体壁是一个构造极为复杂的组织体系,担负皮肤和骨骼两种功能,称为内外骨骼。

决定了昆虫的体形和外部特征,而且能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和阻止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的侵入;由体壁特化的各种感觉器和腺体,还可用于接受环境因子的刺激和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所以体壁既是昆虫十分重要的保护性组织,又能通过它调节昆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25、除极少数昆虫的体壁是无色透明外,一般均有颜色,并且变化很大,因此也常可据此辨识昆虫。

根据体色的性质可分为以下3类:

色素色、结构色、混合色。

26、昆虫体壁所包成的腔,称为体腔,又叫血腔。

昆虫所有的内部器官都浸浴在血腔内。

整个体腔由两层膈膜分隔成3个血窦,即背血窦、围脏窦和腹血窦。

27、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1根自口到肛门、纵贯血腔中央的消化道,以及与消化道有关的唾腺等。

28、根据发生来源和功能的不同,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前肠又分为咽喉、食道、嗉囊、前胃。

前肠是由胚胎时期的外胚层内陷而成的,因此其组织结构与体壁很相似。

中肠又称胃,管状构造。

胃盲囊的功能是增加中肠的分泌和吸收面积,而半翅目昆虫的胃盲囊可作为细菌繁殖的场所。

中肠主要功能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由胚胎时期内胚层的中肠韧演变而成的。

后肠分成回肠(小肠)、结肠(大肠)、直肠三个部分。

主要功能:

吸收食物和尿中的水分及无机盐类,并排出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以调节血淋巴渗透压酸碱度等。

29、与消化有关的腺体主要有:

唾腺,有些昆虫(如蜜蜂中的工蜂)还有咽喉腺,某些鞘翅目昆虫在直肠后端还有肛腺。

30、昆虫排泄器官的主要功能:

排除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CO2和氮素废物等,以调节体液中无机盐和水分的平衡,保持血液一定的渗透压和化学成分,使各种器官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排泄器官和组织包括:

体壁、呼吸系统、马氏管、脂肪体内的尿盐细胞及围心细胞等,其中马氏管为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

31、马氏管着生于中肠与后肠的交界处,基端通入消化道内,为浸浴在血液中的长形盲管。

昆虫的马氏管来源于外胚层。

32、背血管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组成,可以分为动脉和心脏两部分。

动脉是背血管的前端部分。

心脏是背血管后端连续膨大的部分。

膨大的部分即为一个心室。

每个心室皆有l对心门,它是血液迸人心脏的开口。

33、当心脏扩张时,背血管的血液由心门进人心脏;当心室由后向前依次收缩时,将血液不断推向前进,通过动脉压入头部。

因此,在虫体前端的血液压力较高,驱使血液在体腔内由前向后流动。

34、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门和气管系统组成,绝大多数昆虫是靠气管系统呼吸。

气管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

气管有主干、分支和微气管,着生在组织间或细胞内。

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称为气门(昆虫一般有10对气门)。

自气门伸入体内的一小段气管为气门气管。

气门气管分3支分别伸向虫体的背面、腹面和中央,依次称为背气管、腹气管和内脏气管。

各节气管之间还有纵行的气管相连。

连接所有气门气管的为侧纵干;连接各节背气管的为背纵干;连接各节腹气管的为腹纵干;连接各内脏气管的为内脏纵干。

35、气体在气管系统内的传递,主要靠气体的扩散作用和气管的通风作用来完成。

36、昆虫的神经系统来源于外胚层,联系着体壁表面和体内各种感觉器官和反应器。

昆虫的各种习性及各生理感觉都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37、昆虫的神经系统是由许多神经细胞及其发出神经纤维所组成。

每个神经细胞及其分支称神经原。

按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分:

感觉、联系和运动神经原。

38、昆虫的神经系统可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缘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腹神经索。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是控制肌肉的运动和接受外界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交感神经系统包括口道神经索、中神经和腹部最后一个复合神经节,主要功能是控制内脏器官的运动。

周缘神经系统为除去脑和神经节以外的所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形成的网络结构。

一般位于体壁下,用以接受环境刺激并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再把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传到运动器官,使运动器官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39、昆虫的感觉器主要分为感触器、听觉器、感化器、视觉器。

40、一次传导途径:

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经由感觉神经原传到运动神经原包括肌肉、腺体或其它反应器而发生相应的反应。

41、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包括:

神经原内、神经原与神经原之间以及神经原与肌肉(或反应器)间的传导。

42、神经细胞分出的主支为轴状突,轴状突的分支为侧支。

轴状突及其侧支的顶端发出的树状细支称端丛。

在细胞体四周发生的小树状分支,称树状突。

43、突触前细胞借助化学信号,即神经递质,将信息转送到突触后细胞者,称化学突触;借助于电信号传递信息者,称电突触。

44、昆虫体内的各种内分泌活动,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也间接受到神经控制下某些组织器官所分泌激素的支配和调节。

昆虫的内分泌系统包括:

脑神经分泌细胞群、心侧体、咽侧体、前胸腺、咽下神经节、绛色细胞、脂肪体及某些神经节等。

分泌系统包括二大类:

内分泌器官和外激素腺体。

45、昆虫的外激素又称信息激素,是昆虫体表特化的腺体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它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一种化学物质。

主要有以下5种:

性外激素、性抑制外激素、标迹外激素、报警外激素、集结外激素。

46、生殖系统是种的繁衍器官,主要功能是:

繁衍后代、延续种族。

位于消化道两侧或背面。

雄性生殖系统开口在第9腹节腹板上或其后方。

雌性生殖系统开口于第8或第9腹节腹板后方。

雌性内生殖器官包括一对卵巢、一对侧输卵管、受精囊、生殖腔和附腺等。

雄性内生殖器官由l对睾丸(或精巢)、l对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和生殖附腺组成。

47、昆虫的交配又称交尾,是雌、雄两性成虫交合的过程。

大多数昆虫羽化后性器官已成熟,即可交尾。

但不少昆虫在成虫羽化后,性器官尚末发育成熟,需要继续取食,获得补充营养,待性器官成熟后才能交尾。

48、昆虫是卵生的,但在复杂的环境下经过长期适应,生殖方式也表现多样性,主要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和多胚生殖等。

49、昆虫的个体发育由卵到成虫性成熟为止,可分为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胎发育依靠母体留给营养(一般由卵黄供给营养)在卵内进行的发育阶段;胚后发育从卵内孵化开始发育成长到性成熟为止,这是昆虫在自然环境中自行取食获得营养相适应环境条件的独立生活阶段。

50、卵是一个细胞。

由外各内依次为:

卵壳、卵黄膜、原生质和丰富的卵黄、细胞核。

一般在卵的前端卵壳上有一至数个小孔,称为精孔,是雄性精子进入卵内进行受精的孔口。

51、昆虫的产卵方式随种类而不同:

单粒散产,集聚成块,覆盖茸毛,具有卵囊或卵鞘。

多数将卵产在植物的表面;有些产卵于植物组织内,金龟甲类地下害虫则产卵于土中。

52、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交配、产卵、繁衍后代。

因此,昆虫的成虫期实质上是生殖时期。

53、一个世代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或卵、若虫和成虫等虫态,习惯上常以卵或幼体产离母体作为世代的起点。

54、昆虫的休眠是由于不良的环境条件所引起,一旦这些不利因素消失,昆虫几乎立即可以恢复活动,继续生长发育。

55、昆虫的滞育主要受光周期的控制,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同种昆虫的大部分或全部个体中止发育,进入滞育,一旦进入滞育,就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滞育期,并要求一定的刺激因子,再回到合适的条件下,才能重新继续生长发育,因此,滞育是种在遗传性上较稳定的一种生物学特性。

56、滞育可分为兼性滞育和专性滞育。

兼性滞育昆虫是多化性的,即一年发生数代,滞育不出现在固定的世代,随地理环境、气候和食料等因素而变动。

专性滞育又叫做绝对滞育,都发生在一年l代的昆虫中,不论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只要到了各自的滞育虫态,都进入滞育。

从滞育昆虫的研究中证实,光周期(昼夜光照、黑暗时数的节律)的变化是引起滞育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温度和食料等。

昆虫滞育的生理机制与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活动有关。

因为诱导昆虫滞育和解除滞育的环境因子,是经过内分泌的调节而发生作用。

57、昆虫的趋性是较高级的神经活动,也是一种无条件反射。

趋性是昆虫对任何一种外部刺激来源(光、温度、化学物质等)产生的不可克制反应运动。

按刺激物的性质可分为:

趋光性、趋温性、趋化性、趋湿性、趋地性等。

58、大多数昆虫都是分散着生活的,但也有一些昆虫在田间经常可见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生活,这种群集现象,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两类:

暂时群集、长期群集。

暂时群集一般发生在昆虫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

往往是由于有限空间内昆虫个体大量繁殖或集中的结果。

长期群集群集时间较长,包括着个体整个生活周期。

群集形成后往往不再分散,如群居型飞蝗。

59、迁飞有助于其生活史的延续和物种的繁衍。

昆虫的迁飞和滞育是适应环境变更的两种方式,是不同种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对策。

60、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61、群落演替是定向的、序列的。

其发生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