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9179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docx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三篇

篇一: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一、概述

根据《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XX]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发展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需求论证

1、专业的社会需求

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应用电子技术,特别是现代企业对综合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子产品加工、电子设备与应用、电子器件应用与维修和家用电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近几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对电子电器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在各类专业中一直占前几位。

我校所处地区的电子产业规模飞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湖北省在武汉建立了以电子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基地。

湖北省将电子产品作为武汉城市圈建设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

我校地处武汉市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之间的黄金分割位置,武英高速公路从校园边穿过。

学校坐落在建设规模宏大的工业园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本专业以我校电子实训园为中心,工业开发区为重点,鄂东地区为辐射带,开展了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同时,对周边中等职业学校同类专业进行了调查,以此作为专业建设和中等电子技能人才培养的依据。

罗田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打工人员达28万,其中30%从事电子装配与制造业。

被调研的企业有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XX电子、XX集团、XX等共计15家,其中电子设备与应用类企业7家,电子产品加工类企业5家,电子制造类企业2家,非电子类但有电子设备应用企业1家。

调研的对象包括企业高层、人力资源主管以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与座谈相结合。

调查结果显示,从事一线生产、产品测试、售后技术支持工作的中职毕业生比例最高;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期望是:

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包括:

工作态度、纪律性、忠诚度、责任心和职业发展能力;有较强的专业职业技能,包括:

设备和仪器仪表的操作、电子产品加工、组装、调试、检测与维护,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定的生产管理和初步研发能力。

2、专业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是装备制造、电子产品、通信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企业,乡镇企业和机电设备公司,做为工程师的助手从事各种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及经营管理和营销工作,直接服务于生产第一线。

主要就业岗位:

在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从事产品的制造、维护、检测、调试及安装工作;在电子软件芯片及集成电路生产厂,从事生产、封装及测试工作。

次要岗位:

从事应用电子产品的售后服务、营销工作;从事电子产品经销商的技术支持与售后安装、维护、维修工作。

3、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二)建设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3、师资队伍建设

4、实习基地建设

(1)完善3个实训室

(2)新建1个实训室和完善电子生产线建设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5、其他方面建设

(1)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

(2)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3)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三)建设特色及资金总额预算

1、建设特色

2、资金总额预算XXX万,其中: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培养电子产品加工、电子设备与应用、电子器件应用与维修等一线需要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产学教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出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必需的实训室;打造一支双师型结构的专业教师团队;建立区域和行业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企业、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并建立罗田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及考核体系。

使本专业达到全国同类学校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特色鲜明,并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家重点专业,并对相关专业的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起到带动与辐射作用。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构建课程体系

3、教材建设

4、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5、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校园网建设

6、师资队伍建设

三、建设思路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有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与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构建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五个对接”的专业体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面向就业,源于岗位;强化实践,注重实施”。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好地符合企业的需求

2、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并重。

3、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积极推行顶岗实习

(2)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培养

2、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方向的重新定位和专业标准开发

(2)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进度表

类型

课程名称

学期、周数/学期

备注

1

2

3

4

5

6

33

33

30

28

公共基础课程

法律

2

顶岗实习

 

语文

4

3

3

3

 

数学

4

3

3

2

 

英语

4

3

3

2

 

就业指导

2

1

 

体育与健康

2

2

2

2

 

音乐

1

1

1

1

1

 

书画

1

1

1

1

1

 

心理辅导

1

1

 

职业生涯

2

 

小计

19

16

13

13

 

专业课程

电工基础

4

 

电子产品加工工艺

4

 

电子CAD

4

3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3

 

电子技术

4

4

 

电力拖动

3

2

 

电热与电动

3

 

单片机

4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4

4

 

制冷与空调设备

4

2

 

电机与变压器

3

 

表面组装技术

2

 

安全用电

2

 

工业企业管理

2

 

小计

14

17

17

15

 

实习实训

电子产品加工工艺实训

3周

 

照明线路实训

1周

 

电力拖动实训

3周

2周

 

表面组装技术实训

2周

 

电子技能实训

3周

3周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实训

1周

1周

 

电热与电动

2周

 

电机与变压器

1周

 

制冷、空调实训

1周

1周

 

钳工实训

1周

 

电子生产线实习

3周

3周

6周

 

3、课程标准开发

4、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

6、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课件开发

(2)网络学习课程建设

(待续)…

篇二: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1、行业背景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伴随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部分中西部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随着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区域集聚效应的进一步加强,我国正在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全球制造基地,“长三角”的区域优势愈加突出。

由于扬州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境内外资本在我市的投资和并购重组空前活跃,为优势产业集聚打造新的舞台。

作为扬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现有企业238家,资产总额162.07亿元,资产规模过亿元的有3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28家。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及其延伸产品,加快培育建设LED照明基地;不断加大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

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2、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本专业紧紧把握近年电子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随着我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专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电子类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随着扬州、江都沿江开发的持续深入,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高学历、高技能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无论在用工的数量,还是人才的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应用电子技术类人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加快中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培养步伐,不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才能有效缓解这一矛盾,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为此,我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地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强化制度管理,为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

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坚持中高职人才培养两手抓,以严格规范的实践训练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同时注意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具备过硬的技术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并能练就一技之长以适应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专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具体目标:

①按照“培养、引进、厚待、重用”的原则,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②推进教科研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建立教科研团队。

③结合自身特点,大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符合中职学生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另外,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争取寻求突破。

④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训设备;不断巩固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提高专业竞争力。

⑥以“社会培训、开放教育、合作办学”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专业的辐射作用。

三、建设思路

根据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和扬州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本着“以人为本、强化能力、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职业教育原则,按照下列思路进行专业建设:

1.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建设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完善实验实训和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职业环境,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通过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扩大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对口支援和社会交流等社会服务功能。

四、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推进“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强化校外顶岗实习

(4)确保“双证融通”培养

2.课程体系建设

(1)项目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

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开发项目课程,探讨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以过程监控为主要特征的考核方式,最终探索出适合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

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确定项目课题、内容及实施方案和目标。

(2)核心课程建设

在确定的核心课程建设中建立相应的团队,由专职教师、外聘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等组成团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并同时协助制定实施方案和操作细节等。

3.实验及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扩建一批电子实验实训室,新建创新设计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服务为出发点,积极为企业职工培训,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等任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建立长效机制。

4.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念、高技能、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为地方电子行业培训员工,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承担企业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积极与西部同类院校合作,为他们培训教师,协助建设实训基地,协助基地管理制度建设。

五、规划资金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

万元)

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措施

抓紧制定《应用电子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制定《理实一体工作室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细则》等制度,规范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完善“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2.组织保障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

学校领导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坚持专业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技术进步,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并结合自身条件合理改革专业,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质量,增强专业吸引力。

(2)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成立由学校、企业和研究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电子信息行业专业设置与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教育教学工作,并对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指导和评价。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等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

用好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3.人员保障和激励措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各项建设内容要成立相应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必须由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要抽调精兵强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内容。

专业建设人员必须维持相对稳定,学校、电信系已出台相应奖励政策调动参与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资金保障措施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合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学校对专业经费和建设进度予以监督,加强精品专业建设经费过程管理。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除学校对精品专业建设待拨款以外,还可多方筹措精品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包括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合作的企业的捐赠等各种形式,确保各建设内容需要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保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如期完成。

篇三: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概况

1.专业沿革

根据成德阳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我校20XX年开设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连续招收7届学生;在开设应用专业7年的过程中,我们为成德阳和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应用型人才,他们在企业和社会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些人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受到广泛的赞誉。

成绩的取得与经验的积累,为我们继续开办工科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专业现状

(1)专业方向

20XX年制定的电子信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该专业当前的2个专业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和测控技术方向。

(2)专业特色

①坚持以综合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②以科研促教学,形成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3)学生人数

当前在校学生数150人。

(4)师资力量

当前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0人。

近5年来,教师在国家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5篇;主持省级科研立项3项;市级科研立项3项;校级科研立项6项;取得国家级专利2项,获各级奖励12项。

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①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大庆油田发展、适应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的应用型人才。

②人才培养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观点,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经过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力;经过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意志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遵纪守法,能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有较宽的知识视野,了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有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健康测试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③实践教学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工程训练、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

④教材建设

形成了以国家级、省部级、面向21世纪的规划教材体系,逐步建设自编的优秀教材;实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综合建设目标;积极参与并组织教案评比,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材改革,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教材建设多样化。

(6)教学条件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要以学科建设来带动专业建设,加强软硬件投入,与相关专业(自动化、焊接技术)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率。

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现有专业实验室情况

专业实验室建设计划

①教学计划执行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制订学期开课计划,签写教学任务书,组织各教研室编制教学进度表及开新课、新开课的试讲工作。

为确保学期开课计划的顺利运行,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

②管理制度

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系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共同制定了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专业建设、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等基本内容。

教学规章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效果显著。

③教学质量监控

成立了教学秩序检查小组,实行值班制度,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及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都要经常听课,做好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并将详细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做到以评促改。

(8)取得的成绩

从20XX年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专业以来,共计招收6届400名专科生。

20XX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学生,2届145名学生。

招生规模突显这一宽口径专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显示出本专业的规模优势。

6年来该专业的教学工作锻炼了教师队伍,先后从事该专业教学与实验的教师多达15人左右,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产生一批校级优秀课和合格课,支撑该专业的电路与系统学科被学院确定为重点建设学科。

服务于该专业的实验室近10个,教学仪器设备达百余万元,这些对办好该专业取得了实力优势。

为办好该专业,几年来,我们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先后建立了4个有别于实验教学实验室的实训室,重点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20XX级学生通过参加全国在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取得2个1等奖1个2等奖1个3等,获奖学生就业时更是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特色优势。

在就业方面,20XX年至今有约100名学生就业于珠三角地区,受到企业的欢迎,许多学生已经走上重要岗位。

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和大庆地区,并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好优势。

另外,本系自动化专业对该专业也具有支撑作用,因此具有互补优势。

(9)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①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师不足。

②实验室还不能满足本科专业的需要。

③专业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年教师少,青年教师多,他们学历高但能力低,适应教学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不高。

④由于连续扩招,我们这类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很差,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加大了教学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我院办学的指导思想,以国家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为依据,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突出本专业特色,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紧跟时代要求,切实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建立与自身定位目标相吻合,具有时代和社会特征的质量观及质量标准。

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使本专业特色突出,使其成为我院的优势专业。

三、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以培养高质量的本科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突出本专业特色,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我院的品牌专业,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2.具体目标

①构建“知识—能力”教育模式。

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实现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统一,加强现代电子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入。

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上更加合理。

③加强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基础,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和教研教改项目。

④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⑤建立稳定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并行体系。

加强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改革思路的圆满实现。

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稳步发展,保持本专业的鲜明特色。

⑦确保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确保毕业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受用人单位欢迎,争取达到较高的就业率。

四、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和年度实施计划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

要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政治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并重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培养一支精干高效、乐于奉献、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

(1)坚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重的原则,坚持以德治教,加强师德建设。

特别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