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863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docx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培优练习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将铁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ZnSO4                                

B. CuSO4                                  

C. HCl                                

D. AgNO3

2.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 Ag                               B. Fe、Zn                              C. Fe、Ag                              D. Ag、Zn、Fe

3.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X,已知它们是稀硫酸、Na2SO4溶液、NaCl溶液、稀盐酸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Cu(OH)2固体、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

根据现象判断,则无色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

加入的物质

Na2CO3溶液

Cu(OH)2固体

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固体溶解

白色沉淀

A. 稀硫酸                           

B. Na2SO4溶液                           

C. NaCl溶液                           

D. 稀盐酸

4.通过海水晒得的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将粗盐按如图流程,可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以备工业生产所需。

在此过程中,a、b物质分别为()

A. NaOH、K2CO3            

B. Ca(OH)2、Na2CO3            

C. KOH、K2CO3            

D. KOH、Na2CO3

5.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

则滤渣中(  )

A.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 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 云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6.将一定量的锌粒投入到含溶质为Al(NO3)3、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溶质为Al(NO3)3、Zn(NO3)3时,滤渣一定为Cu、Ag

B. 锌粒先跟Al(NO3)3反应无剩余,因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C. 锌粒先跟Cu(NO3)3反应无剩余,因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D. 锌粒先跟AgNO3反应无剩余,因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7.某化学小组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他们对所得滤液和滤渣有如下描述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Ag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描述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8.下列主要成分中含有少量杂质,选用试剂进行检验杂质、除去杂质是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际问题,若一种试剂既能检验所含杂质、又能除去杂质,该试剂我们就能称为“高效试剂”,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为“高效试剂”(所加试剂均适量且忽略分离步骤)的是(  )

选项

主要成分

所含的杂质

“高效试剂”

A

HNO3

H2SO4

Ba(NO3)2

B

NaOH

Ca(OH)2

Na2CO3

C

CuO

Fe

HCl

D

MgCl2

MgSO4

BaCl2

A. A                                           

B. B                                           

C. C                                           

D. D

9.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废液或废物,如果能充分利用废液或废物来进行科学探究,不仅增强了“变废为宝”的意识,同时也养成了科学探究中的良好习惯。

现有如下的一些废液或废物,滴加X溶液(含溶质a)至过量,产生的气体或沉淀质量与溶质a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符合该图像的选项是(  )

选项

实验室中的废液或废物

溶质a

A

剩余的表面已经被氧化的铝片

H2SO4

B

氢氧化铜和过量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NaOH

C

稀硫酸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溶液

BaCl2

D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

HCl

 

A. A                                           

B. B                                       

C. C                                 

D. D

第9题图第10题图

10.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3溶液反应

C. 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D. 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11.某同学对Fe2O3做了如图探究活动,已知氯气在水溶液中能将Fe2+转变为Fe3+,且每一步都充分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无色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黑色粉末是Fe3O4

C. ①过程Fe2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人无色气体

D. ②过程有置换反应发生

12.下列表中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图中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转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3.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②Mg2+和Fe2+③Fe2+和Cu2+④Mg2+、Fe2+和Cu2+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13题图第14题图

14.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1:

m2=3:

7                                                        

B. m1-△M1

C. m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          

D. 当乙烧杯内加人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15.已知Mg(OH)2

MgO+H2O,Al(OH)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aAlO2,即Al(OH)3+NaOH=NaAlO2+2H2O,而Mg(OH)2不与NaOH溶液反应。

现将ag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白色粉末的质量还是ag,则原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

A. 60%                                 

B. 52.4%                                 

C. 40%                                 

D. 无法计算

二、填空题(共6题;共16分)

16. 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金属铝常用做导线是利用它的 ________性;

(2)金属铝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主要成分是 ________(填名称或化学式);

(3)资料显示:

铝与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用56.25g含杂质4%的铝片(杂质对产生氢气的质量无影响)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和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g.

17.皮蛋是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制作皮蛋的方法有多种,一种制作含锌皮蛋的方法是把鸭蛋放在培养液中浸泡,培养液由水、食盐、氢氧化钠、少量硫酸锌等物质配制而成。

(1)取少量培养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则培养液的pH________7(填“<”、“>”或“=”);

(2)在

(1)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硫酸,红色褪去,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这时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种盐溶液产生了沉淀,该盐可能是________(可多选)。

A.BaCl2 B.CuSO4  C.AgNO3  D.KNO3

18.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CuO、C中一种或几种。

为了探究其成分,小金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1)溶液呈蓝色,操作Ⅰ中肯定进行的化学反应,其方程式为________;

(2)操作Ⅱ中铁丝表面只出现红色固体,则反应后溶液质量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9.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

(1)样品用蒸馏水来溶解,写出此过程中电离方程式________。

(2)在操作过滤、洗涤环节中,需要先后用稀硫酸和蒸馏水洗涤沉淀;检验沉淀中氯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

(3)小金同学称量a克样品,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后称得最后b克沉淀,计算BaCl2·XH2O

中的X=________。

(用ab表示)

20.如图所示,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垂直固定在等臂金属杠杆的中央且可以随杠杆左右移动。

杠杆两端分别悬挂100g等体积的Mg金属球和Fe金属球,此时杠杆平衡。

再将两球同时分别浸没到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反应过程中金属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杯内液体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则可观察到:

(1)反应过程中溶液变色的是________(填“左边”或“右边”)的烧杯。

(2)从反应开始到结束,灯泡L的亮暗情况为________。

第20题图第21题图

21.某气体可能由CO、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小科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1)甲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 (填化学式),同时乙装置中黑色固体变________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4分)

2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

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________ 。

23.A、B、C、D、E分别是硫酸铜、氢氧化钠、镁、氧化镁、盐酸中的一种物质。

C物质水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要________保存。

(2)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__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4)能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反应是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第23题图第24题图

24.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髙温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

(2)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

铜、铝、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

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其原因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某同学在—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他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图3的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四、解答题(共4题;25小题8分;26小题8分;27小题6分;28小题8分;共30分)

25.小金同学各取48g氧化铁粉末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甲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800℃~1000℃)、乙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500℃~700℃)分别对玻璃直导管进行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

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① 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33.6

44.2

②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③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震荡

全部溶解,有气泡

部分溶解,无气泡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金同学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3O4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乙组的生成物可能是________,请你通过计算证明。

 

26.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

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

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2)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

 

27.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I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点的沉淀成分是________。

(2)确定m点的值是________ 。

 

28.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_。

(2)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A4.B5.B6.D7.A8.C9.C10.B11.B12.A13.C14.B15.A

二、填空题

16.导电;氧化铝;6

17.

(1)>

(2)H2SO4+2NaOH=Na2SO4+2H2O;AC

18.

(1)CuO+H2SO4=CuSO4+H2O

(2)变小

19.

(1)BaCl2=Ba2++2Cl-

(2)取水洗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酸化,滴加AgNO3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则表明Cl-已经冼净(3)(233a-208b)/18b

20.

(1)右

(2)先变亮再变暗

21.

(1)浓硫酸(或浓H2SO4)

(2)CO;红

三、实验探究题

22.

(1)NaCl+AgNO3=NaNO3+AgCl↓

(2)将步骤③中“稀H2SO4”改成“稀HCl(或稀HNO3)”;如果产生气体,沉淀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Na2CO3(或Na2CO3和NaCl);如果产生气体,沉淀不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Na2CO3、Na2SO4(或Na2CO3、Na2SO4和NaCl)。

23.

(1)密封

(2)除去铁锈(或制造药物,或帮助消化,合理即可)

(3)CuSO4+2NaOH===Cu(OH)2↓+Na2SO4(4)④

24.

(1)FeCl2+H2

2HCl+Fe;防止发生爆炸(或防止纳米铁被氧气氧化)

(2)Fe+CuSO4=Cu+FeSO4;未反应的铁继续与硫酸铜反应;FeSO4、Al2(SO4)3(3)D

四、解答题

25.

(1)在装置末端尖嘴导管处,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合理即可)

(2)Fe+2HCl=FeCl2+H2↑

(3)FeO和Fe3O4

26.

(1)H2SO4;过滤

(2)解:

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

CuSO4+H2O

80

160

8克

x

x=16克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a。

CuSO4+

2NaOH=Cu(OH)2↓+

Na2SO4

160

80

142

16克

y

a

 y=8克

a=14.2克

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3)解:

设与H2SO4反应生成的Na2SO4的质量为b。

H2SO4+

2NaOH=

Na2SO4+2H2O

80

142

60克×20%

b

b=21.3克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克+14.2克=35.5克。

27.

(1)BaSO4、BaCO3

(2)2.33g

28.

(1)12.8

(2)四

(3)解:

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

Fe+CuCl2=

Cu+FeCl2

56

64

a

16g

=

a=14g

Fe%=

×100%=

×100%=93.3%

答:

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4)解: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z。

Fe+

CuCl2=

Cu+FeCl2

135

64

x

16g

=

         

x=71.75g

2AgNO3+

CuCl2==Cu(NO3)2+

2AgCl↓

135

287

33.75g

y

=

       y=31.75g

m=m总-m1=143.5g-71.75g=71.75g

2AgNO3+

FeCl2==Fe(NO3)2+

2AgCl↓

127

287

z

71.75g

=

      

z=31.75g

FeCl2%=

=

×100%=15.9%

答:

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1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