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559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docx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教学文档

2019-2019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尖子生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A.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原子结构模型B.

物质及组成模型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C.

燃烧条件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2.“纸火锅”(如图)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该“纸”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该“纸”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不会燃烧

3.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A.增加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B.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

C.增大煤与O2的接触面积

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4.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下列燃料,对环境最友好的是()

A.煤B.氢气C.汽油D.天然气

6.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7.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

B.

C.

D.

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里的树木杂草失火,可通过开辟出隔离带进行灭火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空气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9.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盖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10.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夜间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11.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C.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2.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H2、CO、甲烷为可燃气体)()

A.H2和COB.甲烷和空气C.N2和O2D.CO和CO2

13.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D.实验用的容器可以用废旧矿泉水瓶,也可以用玻璃瓶

14.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

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B.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15.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酒精B.白糖C.白磷D.汽油

16.下列不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是()

A.酒精B.液化石油气C.汽油D.氧气

17.下列图表中,可以粘贴在运输汽油的油罐车上的是()

A.

B.

C.

D.

18.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是()

A.

B.

C.

D.

1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A.图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B.天然气泄漏,迅速开灯,査找泄漏点

C.电器着火,迅速用水灭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20.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档案材料着火,最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C.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

240

250~330

700~750

(1)实验1:

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2)实验2:

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红磷始终不燃烧,其原因是。

22.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放仪器a,请回答下列问题:

(1)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2)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2)冬季供暖时,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它的作用是什么?

24.煤、石油和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航空煤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压入燃烧室,促进了航空煤油的燃烧.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

25.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汽油燃料为汽车提供动力,用于提炼汽油的化石燃料是.

(2)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两点)

26.如图是燃气热水器示意图。

(1)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为燃气。

①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当“空气进气孔”有堵塞,燃烧将产生有毒气体M.M的化学式为。

(2)古人“钻木”可“取火”,“钻木”的目的是(从燃烧条件回答)。

(3)古人掌握了鼓风提高燃烧温度的技术后,才有陶器向瓷器的发展陶器、瓷器属于(填选项)。

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

27.“多变的蜡烛”趣味实验。

①实验一中燃着的蜡烛会熄灭的是(填烧杯序号)。

结合物质的性质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②实验二中,若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

其原因是。

28.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小茗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菜香,这证明了微粒具有性质.

(2)小景为了检验饮用水是否为软水,可使用;

(3)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29.家用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为防止燃气泄漏,可以在厨房安装漏气报警器.

(1)报警器应安在厨房上方还是下方?

为什么?

(2)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还有黑烟,这时可以调整气灶中空气或燃气的进入量,怎么调整?

30.为了防止煤气中毒(CO中毒),工人师傅常在煤气中加入微量的乙硫醇

(C2H6S),乙硫醇具有很臭的气味.请回答:

(1)常在煤气中加入微量难闻的气体是为了.

(2)当发现屋内煤气泄漏时应,防止发生事故.

(3)我县大多数人家使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C3H8,C4H10等)炒菜,厨房内报警器应安在(选填“上部”或“下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A.

原子结构模型B.

物质及组成模型

C.

燃烧条件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解答】解: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模型正确;B、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离子能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而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物质有元素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不符,故模型正确;

C、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故模型正确;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

相符,故模型错误。

故选:

D。

2.“纸火锅”(如图)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该“纸”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该“纸”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不会燃烧

【解答】解:

A、纸张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纸张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蒸发时吸热,导致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因此纸张不能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纸张与空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C。

3.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A.增加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B.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

C.增大煤与O2的接触面积

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解答】解:

将煤制成蜂窝状能够增加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有效的跟空气

中氧气反应,这样可以使煤更充分的燃烧,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因而家用煤炉燃

烧的煤制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故选:

C。

4.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解:

A、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目的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选项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目的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D、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目的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5.下列燃料,对环境最友好的是()

A.煤B.氢气C.汽油D.天然气

【解答】解:

A.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

B.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C.汽油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故在上述四种燃料中,比较理想的是氢气。

故选:

B。

6.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解答】解:

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故A正确;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

故B错误;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

故C错误;D、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

故D错误;故选:

A。

7.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

B.

C.

D.

【解答】解:

A、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就是说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B、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C、稀盐酸与石灰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D、蜡烛熄灭是因为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就是说因缺氧而熄灭;

故选:

A。

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里的树木杂草失火,可通过开辟出隔离带进行灭火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空气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

A、森林火灾,砍去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相当于移走可燃物,使可燃物与火灾区隔离,不能够燃烧,故正确。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C、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

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故错误。

故选:

A。

9.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盖灭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解答】解: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B正确。

C、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C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否则会造成油滴飞溅、火势蔓延,故D错误。

故选:

D。

10.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夜间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解答】解:

A、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

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11.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C.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解:

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故错误;B、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

C、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

B。

12.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H2、CO、甲烷为可燃气体)()

A.H2和COB.甲烷和空气C.N2和O2D.CO和CO2

【解答】解:

A、一氧化碳和氢气均是可燃性气体,没有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遇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C、N2不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

选项错误。

故选:

B。

13.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D.实验用的容器可以用废旧矿泉水瓶,也可以用玻璃瓶

【解答】解:

A.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不是一定会发生燃爆,错误;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改变,错误;C.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错误。

故选:

C。

14.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B.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解答】解:

A、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说法错误;B、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说法正确;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说法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说法正确;故选:

A。

15.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酒精B.白糖C.白磷D.汽油

【解答】解:

A、酒精着火点低,是易燃品,不能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错误。

B、白糖不是易燃易爆物,可以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正确。

C、白磷着火点低,容易自燃,是易燃品,不能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错误。

D、汽油是易燃品,易发生爆炸,不能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6.下列不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是()

A.酒精B.液化石油气C.汽油D.氧气

【解答】解:

A、酒精是易燃物,属于易燃易爆物;

B、液化石油气是易燃物,属于易燃易爆物;C、汽油是易燃物,属于易燃易爆物;D、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是易燃易爆物;故选:

D。

17.下列图表中,可以粘贴在运输汽油的油罐车上的是()

A.

B.

C.

D.

【解答】解:

A、此标志为节水徽记,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表示可回收标志,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正确;D、此标志是剧毒标志,错误;

故选:

C。

18.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是()

A.

B.

C.

D.

【解答】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可以回收物品的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A.图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B.天然气泄漏,迅速开灯,査找泄漏点

C.电器着火,迅速用水灭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解答】解:

A、图书档案起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否则容易受损,应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漏时遇明火、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而不能迅速开灯,査找泄漏点,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器着火用水灭会造成短路,造成更大的损失,故选项说法错误。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所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20.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档案材料着火,最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C.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解答】解:

A、用泡沫灭火器可以扑灭火灾,但是会使图书档案受到损坏。

错误;

B、加入青菜可降低油的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正确;C、厨房燃气具有可燃性,漏气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因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因此蹲下靠近地面,正确。

故选:

A。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

240

250~330

700~750

(1)实验1:

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烧。

(2)实验2:

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红磷始终不燃烧,其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解答】解:

(1)木块的着火点较低,无烟煤块的着火点较高,所以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烧;故填:

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