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554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莆田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必修Ⅲ(文科)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

赵襄子说:

“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

“善赏哉!

”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A.行仁政                

B.法先王                 

C.重礼乐                

D.正其名

2.有学者评论先秦某学派:

“他们主张邦联制的松散国家联盟,即由一系列‘邻国’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人民之间不相往来,但统治者之间仍有相当程度的交往。

”这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有知名学者认为: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下列言论与“轴心时代”相符的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的破茅屋……风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美德即知识”

C.“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是万物的尺度”

4.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A.推行仁政以德服人

B.仁义教化德威并施

C.加强集权扩充地盘

D.武力称霸统一天下

5.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

这种缺失()

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                

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                

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

6.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学思想的评价一览表。

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孟子

荀子与杨维

董仲舒

不够充分

混乱不清或错误

粗浅,已误入歧途

A.传承性                B.批判性                 C.佛学化                D.超前性

7.浦江县(今属浙江金华)有“义门郑氏”,家族累世同居,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宋史》、(元史》中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立传,多次受朝廷表彰,成为社会楷模。

元末农民起义军进入浦江县,也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

材料表明()

①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     ②政府鼓励大家族的发展

③各派势力都力图拉拢地方豪强   ④“义门”的兴起缘于理学推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东晋时期,卫夫人(传为王羲之之师)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等作品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

这说明当时()

A.书法艺术离不开生活                            

B.楷书成为官方字体

C.字体演变是由圆到方                            

D.楷书艺术已经出现

9.有学者评价说:

“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

”该评价的侧重点是宋元的小说、戏剧()

A.反映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                    B.反对宗教束缚

C.维护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                    D.注重社会教化

10.先秦典籍里医字写作“毉”。

中医形成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

“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            B.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

C.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        D.“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

11.炎帝神农制五谷尝百草开创农耕文明,在2016年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筹备过程中,中国邮政计划发行《国粹中医》邮票。

张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上网搜索“中医药”。

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A.东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C.《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D.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12.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

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他的论证―“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了。

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

A.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B.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

C.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D.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14.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

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

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A.依法治国原则B.社会契约学说

C.三权分立理论D.反抗暴政观念

15.这场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来自欧洲和新世界的知识分子交往密切,形成了友谊合作和争鸣的网络。

他们挣脱教会和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其改造世界的使命。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场运动内容的是()

A.“公共意志”的具体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

B.字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C.现代对大自然的考察和现代文学,都可以从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思源

D.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

16.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

这种看法()

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17.晚清政府失行领备立宪后,梁启超评价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先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

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

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

“材料主要表明梁启超()

A.认为改良道路在中国很难行得通B.主张走自下而上的革命救国道路

C.强调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D.断定清廷专制必然导致革命爆发

18.20世纪初,湖南“兴学热”和“留日热”独步一时1904年占全国留日生的11%;1909年各级小学堂达113所,学生43310人;普通中学堂50余所,居全国第一。

湖南近代教育领先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败促使民族意识觉醒B.湖南资本主义经济领先全国

C.清末新政推动近代教育改革D.湖南地方官员视野更加开阔

19.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摒弃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维新派的保守倾向,吸收了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的部分学理,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

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缺乏传统文化内容

B.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C.注重中西文化融合

D.蕴含与时俱进因素

20.“它是毛泽东在苏联经济弊端并没有完全暴露的情况下,开始认识苏联建设上的一些根本问题并结合我们的建设实践,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思路的杰作材料评价的是()

21.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次全民参与的民歌创作高潮,民众创作出了不计其数的诗歌。

如“生产竞赛当战斗,干活心里乐悠悠,机器转得像闪电,要把英国落后头。

”“跃进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须半杆烟。

”这一运动出现的背景是()

A.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D.“百家争鸣”方针得到贯彻

22.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中国发展和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B.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23.1991年《当代思潮》杂志发表文章《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

》,指出不问姓“社”姓“资”口号的流行,会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拖上绝路。

文章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

A.深化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B.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改革亟需打破意识形态束缚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明确

24.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

类别

时段

综合

理工农医

师范

其它

调整前

51

78

30

51

调整后

21

108

37

49

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

A.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

B.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教育

C.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D.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3大题,共52分。

第25题为25分,第26题为12分,第27题为15分。

请根据要求作答,切不可超过答题栏,否则为无效答案。

25.(17分)东西方文明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冲突也有融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孟子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摘自文池《思想的灵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

(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的理由。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近代人文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7分)

2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

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摘自[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二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

他说:

“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

……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摘自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三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

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

……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

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毛泽东学说中的支柱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邓小平提出的“我们要埋头苦干”的内涵,谈谈你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看法。

(8分)

莆田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卷

25.(17分)

(1)(6分)

 

(2)(4分)

 

(3)(7分)

 

26.(17分)

(1)(7分)

 

(2)(10分)

27.(18分)

(1)(6分)

 

(2)(6分)

 

(3)(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