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诫观法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8415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净心诫观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净心诫观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净心诫观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净心诫观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净心诫观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净心诫观法1.docx

《净心诫观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净心诫观法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净心诫观法1.docx

净心诫观法1

净心诫观法序

   

偈曰:

烦恼如河沙,  先断恶二种,

一财二是色,  死时神不恐。

吉罗须护持,  况言犯四重,

三聚戒清净,  布萨心喜踊。

鄙夫爱财色,  诫汝断贪着,

由财三世苦,  因色入火罐.

色能障圣道,  财能令行薄,

审谛自看心,  知贪是狂错。

智避如火坑,  顽愚不嫌恶,

若犯当悔除,  除已更勿作。

一切有形类,  终归填沟壑,

持戒禁情苦,  后受大安乐.

 

偈曰:

自知欲情多,  一向观不净,

背舍得解脱,  欲竭即得定;

若当逐讲论,  念欲转炽盛,

是即非对治,  下道入险径。

自知瞋恚多,  一向修慈悲,

毒火得清凉,  成就善律仪;

若当逐讲论,  非治徒劳疲,

贪瞋更增长,  重被烦恼羁。

自知愚痴多,  谛观十二因,

始悟轮回苦,  了知无我人;

若当逐讲论,  见诤终日喧,

放本求枝叶,  不能拔断根。

自知我慢多,  谛观十八界,

方得无人解,  吾我病即差;

若当逐讲论,  反益三涂债,

计我常求胜,  名利自杻械。

自知乱想多,  常数出入息,

觉观渐得成,  加我戒定力;

若当逐讲论,  喧尘未能息,

递互相是非,  何时灭事识。

 

偈曰:

何因说五停,  复不逐讲经?

抱疾说药方,  祇欲取声名,

凡夫贪利养,  无心治忘情,

若修五停观,  决定修道成。

 

偈曰:

贪如豺狼性,  瞋如恶龙心,

坏法故毁禁,  污戒犯奸淫。

识法望除毒,  反更作罪深,

造业心无悔,  命过就刀林。

堕大无间狱,  佛性历劫沈,

如职除名罚,  失势不堪任。

云何破戒口?

  啖人食憍恣;

云何破戒手?

  受人财物施;

云何破戒身?

  坐卧好床褥;

云何破戒业?

  受他礼己足;

云何破戒行?

  默受称扬赞。

若犯此五事,  诸天共悲叹。

 

偈曰:

五部戒律中,  宗要断财色,

修禅观不净,  对治自忍抑。

林野叹死尸,  内心怀悲恻,

我身会当然,  贪热即时息。

三毒甚强盛,  摧之用智力.

衣求破弊衣,  食即一坐食。

常行平等心,  净意恒质直.

若不能如此,  袈裟覆荆棘。

 

偈曰:

世人习多闻,  未曾行一分,

妄情取妄法,  诤竞起纷纭。

入道依次第,  戒定自资薰,

净命如迦叶,  勿得同六群。

 

偈曰:

敷演说法师,  二种升高座,

一者福无量,  二者离罪过。

慈心成就人,  法施胜财货,

瞋垢是非他,  棘刺上坐卧。

有漏为基堵,  无明作根本,

解经不除毒,  法师自伤损。

贼心求名利,  匆匆未思忖,

婴孩欲登梯,  先须戒足隐。

学士聪明者,  举动多轻躁,

或有错解义,  邪见复颠倒.

是故定治动,  七觉中法要,

定慧平等修,  种智得微妙。

世尊在世时,  唯教修出离,

习善莫生足,  少恶即远避。

念念观无常,  勤修真对治,

寂虑学禅那,  何须著文字。

偈曰:

正法证道时,  净法调众生,

随事秉羯磨,  除垢获三明。

像法尽至末,  羯磨废不行,

虽复似和合,  集则起斗诤。

凡是诸经律,  甘露亦毒药,

解服百疹瘳,  不消病发作。

知法不向心,  解经行转薄,

弃舍戒定业,  文字处起着。

所以韵句撰,  读时心欢乐,

静坐好思量,  观察自忖度。

何缘重颂偈?

  文少义广博.

依戒益汝身,  信受勿疑恶。

或见他毁骂,  轻贱心漠漠,

此约大乘教,  与理不违错。

 

偈曰:

世有六种难,  难得已得具,

勤修戒定慧,  善解名味句,

是故学大乘,  问即须知处。

受他檀越食,  饱腹无智虑,

无智长贪瞋,  不能如法住,

犯禁毁戒足,  命终生四趣。

 

偈曰:

凡夫狂痴性,  所见常不正,

资养三毒身,  贪瞋转增盛.

未观尸秽形,  持粪如行屏,

常游违顺境,  诈伪起谄佞。

实无常我乐,  妄见常我净,

罪业颠倒故,  恒游诸险径。

智者如实解,  慧命心决定,

观世如梦幻,  穷真道成圣。

 

偈曰:

可怪凡夫人,  积聚贪瞋痴,

破戒无羞耻,  轻贱木叉珍。

追求忙如火,  种植涉艰辛,

教他多布施,  自舍若抽筋。

傲慢善知识,  恃怙脓血身,

放逸着五欲,  何时出苦津。

衣贪五色服,  食贪常饱肚,

舍静入愦闹,  经戒未曾睹。

拔草复掘地,  溉灌治园圃,

生业过俗人,  瓮匮居三五。

唯忧财不足,  锁门牢闭户,

高声大语笑,  谄慢心未普。

毁犯四重禁,  抵突凶如虎,

身坏永沉沦,  罪毕生夷虏。

可念众生狂,  痴暗无慧光,

但贪目前利,  不见当来殃。

出家望静乐,  返为驰逐忙,

抱财忽命终,  道俗竟分张。

恶性如蛇蝎,  恶贪如豺狼,

剃头无实德,  高容返自伤.

隐罪求名闻,  不畏利养疮,

白衣修戒施,  寿尽生天堂。

沙门倒悭惜,  不观空无常,

唯知造恶业,  触事皆面墙。

破戒违经律,  无惭故覆藏,

我作还我受,  三涂遣谁当。

虽无我人法,  善恶亦不亡,

三界轮回苦,  六道生死长。

如是诸恶过,  谨慎好思量,

愿断相续因,  持心如金刚。

定水洗烦恼,  戒城自遮防,

德如螺髻梵,  去处见西方。

 

偈曰:

口诵无常经,  身作有常计,

求望他利养,  合眼未观谛.

三衣唯欲好,  不肯着破弊,

内心至粗犷,  外相真似细。

欺诳世间人,  大悲为流涕,

贤圣不赞叹,  善神不扶卫。

业障日夜增,  戒定念念滞,

虽有两个眼,  复患一双曀。

 

偈曰:

八万四千法,  对治多种病,

是名大方便,  成就善巧行.

执相名诳佛,  着我起见诤,

比丘自沉溺,  不能到究竟。

故修三脱门,  法空资慧命,

深观缘集故,  证智更欢庆。

 

偈曰:

贤圣出三界,  常游三界境,

观诸众生业,  如形对日影。

智者慎威仪,  持戒心勇猛,

屏处无阙失,  四念坚固秉.

观身如毒蛇,  察心如冤家,

身心是大患,  覆罪如河沙。

智者犯已悔,  终不盖疵瘕,

藏过婴恶名,  地狱受铁叉。

苦哉末法时,  比丘比丘尼,

剃发虽改服,  犹守贪瞋痴。

假名优婆塞,  谕谄优婆夷,

名中唤五戒,  实未具一支。

口常诵药方,  心病不肯治,

恶业覆障故,  邪命求余资。

身见执着我,  不觉即分离,

亦不观五阴,  气息若悬丝。

人前粗敛摄,  屏处逾须弥,

唯惧人怪笑,  不畏天证知。

欲醉狂情发,  行坐染心思,

缠绵破重戒,  命终堕阿鼻。

地狱经一劫,  劫尽更复移,

此苦难堪忍,  屏处最慎之。

为造狂业故,  诸佛发大悲,

犯欲须臾乐,  受苦无量时。

经云人从生,  即有二种天,

昼夜与身俱,  共人同受年.

一念为善恶,  了了皆现前,

恶多天减算,  善强命长延。

毗卢遮那佛,  身界广无边,

于一毛孔中,  容受三大千.

性照圆明彻,  含生上福田,

以众屏多过,  无缘起慈怜。

 

偈曰:

四百四种病,  宿食为根本,

三涂八难苦,  女人为根本.

生死无数劫,  贪爱为根本,

贤圣解脱乐,  离欲为根本.

四蛇成身界,  颠倒想为心,

脓血遍九窍,  净想起贪淫。

顺情称快乐,  不信堕刀林,

报生猪狗道,  由前贪爱深.

一切女人性,  少实多谄曲,

不念臭秽身,  坐卧思念欲。

邪视他男子,  情喜相逼触,

百千万亿劫,  毕竟不满足。

不羞惭父母,  败损诸亲族,

男少女多者,  家衰数被辱。

女具十恶业,  死入铁床狱,

大锸刺女根,  苦痛大嗥哭。

地狱罪毕已,  转入母猪腹,

啖粪居圊厕,  臭泥生溷虫,

复被屠割苦,  累劫罪难终。

从畜入饿鬼,  秽食恒不充,

支节皆火然,  骸骨不消融。

贪欲暂时乐,  受报苦无穷。

 

偈曰:

智者不贪食,  贪食者无智,

不念出粪苦,  唯取人食利。

自啖脑中涎,  上盛向下弃,

慧命断四食,  行者不贪嗜.

比丘不乐静,  贪利受道具,

追求心散乱,  忽忽缘诸务。

得一更望一,  心规恒不住,

宜应愧施主,  臭身里破絮。

劝观三脱门,  离相自调御,

少欲学知足,  可依释子赋。

 

偈曰:

一切世人欲受乐,  遣修乐因不肯作,

愚人得乐谓常乐,  不觉命终被减削.

十五姿容言可爱,  四十已去自疏索,

纵使生天八万劫,  不免无常堕沟壑。

凡夫暂乐忘大苦,  受大苦时复忘乐,

所受苦乐皆空华,  本来祇是情迷错,

迷解悟道获神通,  永断生死名真乐.

偈曰:

愚人贪美食,  憎恶腹内屎,

见生竟爱染,  薄贱老病死.

毁誉同响声,  瞋喜更互起,

取相心高下,  不识平等理。

痴惑着音声,  凡夫共如此,

死生粪与食,  经文遣相比。

耳被虚声诳,  神仙堕崖死,

智者解真空,  视听不相似。

 

偈曰:

废缘托净境,  正命自养身,

谛观虚空心,  随分得解脱.

贪瞋若欲起,  观空以止遏,

河沙烦恼根,  定力能断割。

专定不修智,  小乘非大慧,

虽复苦身行,  徒自历年岁。

定慧平等修,  方知佛性体,

直至大涅槃,  何况世间谛.

偈曰:

出家行非法,  感得多衰恼,

危苦随念丰,  安乐称情少。

天神不爱护,  魔事数来扰,

死时怀恐惧,  长劫堕恶道.

善德深密藏,  其犹摩尼宝,

过恶悉除灭,  理同苗边草.

真行不求名,  戒定内明了,

诈善覆藏恶,  佛法中非好。

谛观此诫文,  系意开怀抱,

一切障道因,  忏悔更莫造。

偈曰:

三界六趣中,  无数种众生,

形寿各差别,  依正亦难明.

今就人道修,  对治随分行:

观诸众生类,  憎爱心不平,

憎者欲相杀,  爱即长痴盲,

贪瞋更互起,  身坏堕三坑。

各贪爱危命,  处险未知惊,

造因不畏果,  宁知死复生.

菩萨以是故,  欲令众生乐,

众生烦恼垢,  方便为除却。

教观十八空,  六尘莫取着,

四倒及五欲,  禁断更莫作。

愚人贪现乐,  不识当来恶,

当来还是我,  如何即疏薄。

假使多身乐,  一一填沟壑,

为此求常住,  解脱无明缚。

 

偈曰:

佛于波罗奈,  三转厌离行,

授与四谛法,  为治烦恼病。

永断生死根,  成就智慧命,

修禅断结使,  照理心悬镜。

调心唯柔软,  持戒须弥硬,

戒净不悔恨,  布萨心喜庆。

烦恼生结使,  结使长烦恼,

唯有禅定力,  摧之如腐草.

结使妄取舍,  翳厚障见道,

故修五停观,  净心内明了。

偈曰:

尘境虽如幻,  见色起慈悲,

发意离谄慢,  不失四威仪。

六尘行坌污,  亦是行者师,

除病不除法,  七觉分修持.

虽观文字空,  要须遍读经,

广寻圣者义,  般若渐得成.

虽观根尘空,  和敬护人情,

戒仪须具足,  修德慎恶名.

虽观诸行空,  对尘修五停,

贪痴结使断,  寂灭心安宁。

虽观三界空,  择恶善须归,

修行择觉分,  离垢识是非。

虽知三谛空,  知谛义穷微,

常依二谛说,  与理不相违。

十八界虽妄,  出生于珍宝,

观解缘和义,  不生亦不老。

七地大菩萨,  不名无烦恼,

金刚心灭后,  然证无为道。

偈曰:

凡夫学道法,  唯可心自知,

造次向他道,  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  人重德能威,

远众近静处,  端坐正思惟。

但自观身行,  口勿说他短,

结舌少论量,  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  内智怀实货,

头陀乐闲静,  对修离懈惰.

偈曰:

欲得解脱乐,  疏己常亲他,

行慈拔彼苦,  自度生死河。

若闻我与彼,  便是分别魔,

众生寿者见,  贤圣共讥诃.

法界同一如,  真妄水共波,

波者即是水,  水者即是波。

善门有多途,  慈悲最是急,

是故萨陀伦,  世号常啼泣.

怜愍众生故,  舍乐怀忧悒,

护生成佛因,  损生佛道涩。

无财施贫厄,  分食与减粒,

若能修一慈,  十六分不及。

偈曰:

可慜罪众生,  堕在无底坑,

不知因果义,  冥冥暗中行.

抱真未觉识,  有眼犹名盲,

真乐无心趣,  妄色共相诤。

今为除疑网,  略指因果业,

若能决定信,  近三僧祇劫。

以信因果故,  常闻大乘法,

应趣种性地,  勇猛心勿怯。

偈曰:

六尘如狂贼,  贪尘声与色,

妄情同恶马,  牢加禅辔勒。

欲入佛法海,  坚修戒定德,

当住三空门,  心净乐静默。

偈曰:

世法诳痴人,  谓实起贪瞋,

若知无自性,  慧性入童真.

凡夫历生死,  因爱取诸尘,

若觉根尘空,  性本是法身。

贪爱名世谛,  轮回十二缘,

除贪即出世,  此句佛亲宣。

第一义谛者,  离相绝音声,

所言平等者,  假名平等名。

寄言以表谛,  故说一切经,

方知阴法空,  对治灭心形。

 

偈曰:

俗气力方强,  三毒至猛盛,

年晚始入道,  犹守本时性。

不解将护他,  造次强是正,

自谓最精炼,  七支未必净。

喧喧逐讲论,  不肯修戒定,

已说十种过,  若犯须除屏。

身无一德行,  沙弥度三两,

有过不肯呵,  犯罪不与杖。

破斋犯僧前,  污戒恶名响,

人天渐渐希,  三涂转增长.

唯教作福法,  无轨令人仿,

自身如小儿,  况能调刚强。

处众好斗诤,  恒怀瞋恨想,

四辈不恭敬,  眷属宁钦仰.

偈曰:

如鸟欲游空,  长力养毛翅,

菩萨欲利他,  养德自先利.

三慧随分明,  然可授人智,

净心功行立,  彼此俱对治。

偈曰:

若发菩提心,  动念起慈悲,

求于无为道,  身常处有为.

四摄调众生,  然可受三归,

譬如大暗处,  日轮放光晖。

自未脱诸苦,  先当救艰危,

无缘修四等,  饶益与除衰。

逢一百十苦,  甘忍未曾瞋,

亦不见苦相,  又不见我身.

身苦二空俱,  忍法亦复然,

诸苦及人法,  三相灭随真.

菩萨不住道,  随逐利益行,

常处于三界,  救济苦众生.

迷道令见道,  无明令得明,

慧手执金錍,  决膜疗群盲.

灭者不永灭,  生者不常生,

生灭毕竟空,  凡圣本来平.

愿从今日后,  乃成法界主,

不起一欲心,  贪染一切女。

愿从今日后,  乃至成佛道,

于一切众生,  不嫌不瞋恼.

愿从今日后,  乃至证真如,

不起颠倒心,  取着世六尘。

愿从今日后,  乃至无为岸,

不起攀缘心,  念诸恶觉观.

今发菩提心,  生生超八难,

弘誓要期已,  道心勿退散.

偈曰:

若见重愚痴,  莫说甚深法,

闻者生诽谤,  受苦百千劫。

宿世无习气,  闻法疑恐怯,

我见计断常,  未信三世业.

量根授法药,  是名大智人,

心邪无正见,  闻法反生瞋。

如蚕吐丝茧,  罪业复自缠,

以不闻法故,  常为爱网牵。

一切真如门,  巧用方便起,

凡欲化众生,  爱语令欢喜。

菩萨同体悲,  观他如我己,

柔和善将护,  似乳投于水.

或时须多言,  有时须寂默,

知时名法师,  见面量根力。

若不观机性,  不名具智德,

冥之于心内,  所为成法则。

有用耎语时,  有时须粗矿,

耎根耎语调,  伏强现威猛.

种种调众生,  对治种种境,

如是巧方便,  唯有菩萨秉。

凡欲教化人,  慈悦勿使瞋,

触情起毒心,  即造地狱因。

无闻非法者,  授戒令生人,

且免三涂苦,  渐引归正真。

为说四谛法,  显示十二因,

令知生死苦,  正趣涅槃门。

有大性欲者,  入理为谭论,

破相十八空,  身中无世尊。

五乘渐分化,  拔断无明根,

是名利他义,  顺教报佛恩.

偈曰:

一切诸众生,  平等有佛性,

佛性杂烦恼,  尘染未清净。

戒定除客尘,  即离生死径,

性隐名生死,  性显名贤圣。

五阴虽流转,  佛性本来定,

欲知佛性者,  励己修八正。

初发道意走觅道,  心邪曲见未正直,

江南江北求菩提,  菩提共行不相识。

身外觅访既疲劳,  一处静思顿止息,

忽然醒悟觉少分,  乃知菩提身中匿。

解烦恼性空如幻,  未死不久自穷极,

涅槃生死同一如,  道理不二亦不即.

若能明了根尘法,  长养无碍神通翼,

观察五阴假缘生,  自性本来包十方。

偈曰:

大千世界人,  自谓根性利,

悉集共思量,  不及信行者.

世界信行人,  众议出情端,

多时共思议,  不及须陀洹。

世界须陀洹,  议论共宣谭,

见解之慧力,  不及斯陀含。

节级辟支佛,  节级十地人,

节级智差别,  不及如来身。

布施节级圣,  果报节级大,

布施十地圣,  不及佛田最。

是故汝当知,  佛智最穷深,

福田难思议,  信者名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