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06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

《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docx

高中必修加选修政治提纲共21页

政治生活

考点提示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第二单元

 

一、考点提示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我国政府的作用

  

(1)政府的作用

  所谓政府的作用,也就是政府通过实施其职能所达到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而这些,从政府角度讲,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

管理与服务。

因此,政府职能行使得越充分,政府的作用越明显。

  

(2)公民个人必须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首先,要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其次,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人民),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政府),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政府),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点提示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及其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2)我国的宗教政策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我国宪法规定: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常设机构: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四单元

 

考点提示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的道路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个方面。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①性质:

在各种因素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②具体表现:

各国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③态度: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从根本的、长远的观点看,这样的行为也会损害本国和本国人民的利益。

  

(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

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考点提示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商品及其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提示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企业与劳动者: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4.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5、投资与融资: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融资

社会再生产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贯穿整个经济生活,是理解和从体系上把握经济生活知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理解生产和消费必需的。

  

(1)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3)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生产与消费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首先,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其次,消费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消费旺盛→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调整(扩大)和升级

  消费低迷→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生产调整(降低)

  再次,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和生产积极性。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考点提示

1、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2、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3、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3)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

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注意:

按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提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2、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发展社会生产力.

  

(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原因:

这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证明了,对外开放是正确的决策,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就是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所有国家进行开放;宽领域就是对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对外开放;多层次就是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沿海、沿江、沿边、内陆中心城市等多种形式对外开放。

 

文化生活分四个单元,下面列出每一单元学习提纲: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从生活中讲述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  

  考点提示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优秀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意义

文化的内涵

  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的形式

  

(1)文化的静态形式: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文化的动态形式: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认识人类文化的发展)

 考点提示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及其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义;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需要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①文化的世界性: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文化的民族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

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讲述我国文化及其灵魂)

考点提示

1.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②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实质是讲述当代中国文化及文化建设)

考点提示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意义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

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外来文化:

在借鉴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也要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生活方式的影响,警惕和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盲目的排外主义,又抵制“全盘西化”,博采众长,开拓创新。

  (3)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尊重文化发展的规律,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出发,批判地继承中外历史文化的成果,从而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新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生活与哲学

整个哲学的体系如下:

  

第一单元的体系如下:

       

哲学的产生过程及其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总结

关于哲学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同时哲学也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我、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反过来,哲学也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上)

 

考点提示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发展观。

4.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5.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6.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下)

   

考点提示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3.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创新的社会作用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高考综合复习政治常识部分之国家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