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766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

《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docx

哈工大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讲诉

姓名:

张晓睿学号:

1120830122

课程名称:

机电系统控制基础实验

实验序号:

二实验日期:

2014.12.1

实验室名称:

机电系统控制基础实验室

同组人:

刘也琪任智星

实验成绩:

总成绩: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熟悉直流伺服电动机角位置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环节工作原理,包括:

电动

机参数、增量式码盘精度、机械负载惯量、信号采样频率、死区、控制方法等与

角位置伺服系统控制性能指标的关系,针对该典型机电对象或系统,掌握输入信

号的设置与离散方法,输出信号的采集与归一化方法,通过速度阶跃响应进行系

统参数辨识,通过扫频法,测试系统的频域特性的相位特性和幅频特性曲线,分

析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并掌握系统PID控制的离散方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

生进行基本性能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

1、掌握各环节的设计方法;

2、掌握机电系统基本调试方法;

3、通过扫频法,绘出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从实验数据曲线上,分析系统

的稳定性、稳定裕度、快速性、频带宽、校正环节的形式与基本离散化方法。

二实验要求

1.绘制同一频率输入/输出信号的时域曲线;

2.绘出系统已知频率点的幅值和相角,并用折线作为渐近线逼近幅频特性

曲线,给出开环剪切频率

3.给出系统的开环增益K和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各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

4.给出控制系统的simulink实现图,通过改变开环增益K,用示波器观察

系统输出。

三实验数据

 

不同频率的输入和输出信号幅值关系

频率(Hz)

0.1

0.5

1.0

1.5

2.0

2.5

输入信号幅值V0(伏)

6

6

6

6

6

6

输出信号幅值B(度)

486.210

96.504

48.516

32.520

23.906

19.160

38.173

24.128

18.156

14.680

12.007

10.084

频率(Hz)

3.0

3.5

4.0

4.5

5.0

5.5

输入信号幅值V0(伏)

6

6

6

6

6

6

输出信号幅值B(度)

15.996

13.359

11.602

10.019

8.789

7.734

8.5173

6.953

5.727

4.454

3.316

2.206

频率(Hz)

6.0

6.5

7.0

7.2

7.6

8.2

输入信号幅值V0(伏)

6

6

6

6

6

6

输出信号幅值B(度)

7.207

6.504

5.977

5.449

5.285

5.098

1.592

0.700

-0.034

-0.83634

-1.102

-1.416

频率(Hz)

8.8

9.4

9.8

10.2

10.6

11.0

输入信号幅值V0(伏)

6

6

6

6

6

6

输出信号幅值B(度)

4.922

4.570

4.395

4.043

3.867

3.691

-1.724

-2.364

-2.704

-3.429

-3.748

-4.219

不同频率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相位差

频率(Hz)

1.0

0.5

1.0

1.5

2.0

2.5

3

(度)

1.2

3.6

0

-3.3

-5.4

-7.19

-8.6

频率(Hz)

3.5

4

4.5

5

5.5

6

6.5

(度)

-9.33

-10.4

-15.29

-19.4

-25.44

-26.79

-36.90

频率(Hz)

7

7.2

7.4

7.6

7.8

8

8.2

(度)

-43.19

-52.567

-65.88

-80.09

-85.78

-94.53

-100.77

频率(Hz)

8.4

8.8

9.2

9.8

10.2

10.4

11.0

(度)

-110.33

-115.78

-120.45

-131.54

-130.25

-135.34

-145.67

 

1.绘制同一频率输入/输出信号的时域曲线

7HZ输入信号时域曲线

7HZ输出信号时域曲线

输入/输出信号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相同:

输入为正弦,则输出也为正弦

不同:

输入和输出的幅值和频率都不一样,而且输入是稳定的,输出有零漂

2.绘出系统已知频率点的幅值和相角,并用折线作为渐近线逼近幅频特性

曲线,给出开环剪切频率ωc;

绘出系统幅频特性曲线

根据在表2.1中获得实验数据,绘出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并用折线作为

渐近线逼近幅频特性曲线。

3.给出系统的开环增益K和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各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

实测系统开环剪切频率

6.9452HZ附近上下0.1HZ

在幅频特性曲线中,穿越零分贝线的频率即为开环剪切频率

在MATLAB中使用ginput

(1)语句得到

为6.9452HZ

实测系统传递函数

转折点出

值为7.2247HZ,K=8.0859,则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G(s)=

 

绘制Bode图

做出该传递函数的Bode图,求得剪切频率为7.1551HZ说明曲线拟合存在误差,原因是取点不足

4.给出控制系统的simulink实现图,通过改变开环增益K,用示波器观察系统输出。

K=8.0859k=7

K=11K=6

K=4K=2

由上图可知:

K值影响开环系统的频率响应输出的幅值,K越大峰峰值越大

思考题:

1.电动机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答:

可以根据负载类型来选择电机功率和电机类型.参数1:

传送带速度V参数2:

额定转矩T然后定好马达侧速度和齿轮箱的输出扭矩和转速.设备使用寿命5年是指所有的部件都要满足,齿轮箱需要热处理电机一般可以达到5年,通常为10年.参照<<电气工程师手册>>选择电机的S1,S2,S3...某个类型控制柜的各个部件也要根据工况来确定

2.系统输入余弦电枢电压的幅值和系统参数辨识精度是否有关?

为什

么?

答:

无关,因为bode图的相频特性为

,由于输入电压的

变化而

也随之变化,但是整体

不变。

3.采样频率的高低对系统参数辨识精度有何影响?

答:

采样频率越低,精度越低。

4.分析输出信号的时域曲线零点漂移的原因;

答:

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温度变化,不同的元器件温度变化系数不同,由于温度系数变化不同导致由于温度引起的元器件的变化也不一样,故最后导致输出的信号有偏差,产生零点漂移。

5.分析电机转速和电枢电压之间产生死区的原因?

死区如何影响系统的

控制性能?

在运动控制中如何减小死区的影响?

答:

在电机启动和反转的时候,由于电机具有惯性,导致在反转启动和停止的时候都不能立即对输入的电压产生反应,从而产生死区。

在死区内系统的控制对输出不起任何作用。

在运动控制中要严格控制元器件的精度,修正PID参数,赋予控制器一定的“耐性”

6.分析电机的正反转转速与电压的线性系数不同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系

统辨识精度?

答:

正转时:

y=42.797*x−77.48,反转时:

y=42.797*x−77.48,由于在正反转改变时,是三相电机中的两相要对调,不保证三相完全相同,物理元器件的参数不同,故线性系数不同,将正反转转变时产生的差异考虑进去,选择输入电信号的转变,而不选用转速信号来提高系统辨识精度。

7.满足相角滞后

时的频带宽是多少?

满足幅值衰减10%的频带宽是多

少?

同时满足相角滞后

和幅值衰减10%的频带宽是多少?

答:

满足相角滞后

时的频带宽是

,满足幅值衰减10%的频带宽是

,同时满足相角滞后

和幅值衰减10%的频带宽是

8.在绘制对数频率特性图时,为什么将余弦电枢电压幅值作为输入信号,

将由码盘检测的角位置信号作为输出信号?

并分析输入信号为角位置

信号时,对数频率特性的变化。

如何计算输入角位置信号的大小?

答:

输入余弦电枢电压幅值是为了获得角速度输入信号,因为码盘检测的是角位置信号,而输入信号经过系统所得到的输出信号为角位置信号,所以用码盘检测得到的角位置信号作为输出信号符合要求。

9.简述本实验涵盖的基本知识点,以及你建议可扩展实验内容。

答:

在本实验中,运用了机电系统控制基础中的bode,matlab图的绘制和分析,运用了matlab的绘图知识,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的估算和确定,从bode图求解传递函数的知识,以及系统的性能分析,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了系统的PID矫正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我建议再加入一点matlab对系统性能分析的运用和讲解,对于实际的电机,最好能够与生活中运用到机电系统的地方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