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687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docx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

新资料·新视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

四川文物2009年第6期新资料?

新视野?

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

新资料?

新视野?

新方法

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

陈剑(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

藏彝羌走廊是中国西部的重要民族走廊,70余年来,在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

雅砻江流域,青衣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安宁河谷,滇西地区,西藏等地都发现了石棺葬文

化遗存.今年10月下旬在西昌召开了"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作了深

入的学术交流.

关键词:

藏彝羌走廊;石棺葬;考古发现;学术研讨

中图分类号:

K8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6962(2009)06—0086—04

藏彝羌走廊是中国西部的重要民族走廊,主

要分布于这条走廊上的石棺葬是我国重要的一种

考古学文化.1938年秋,着名考古学家,四川I大

学冯汉骥教授在四川汶川县萝卜寨作田野调查时,

发现并清理了一座石棺葬,这是首次运用近代考

古学方法对西南地区石棺墓进行清理,从而揭开

了中国西部地区石棺葬科学发掘与研究的序幕.

70余年来,经过两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岷江

上游,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青衣江流域,

大渡河流域,大凉山腹地,洱海地区,滇西地区

及西藏都发现了大量石棺葬及与石棺葬有密切联

系的其它古代文化遗存.甘,青地区也是石棺葬

的重要分布区,且与西南地区的石棺葬有着十分

密切的联系.石棺葬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

态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兴趣,学术界就石棺

葬文化的命名,内涵,族属,分布范围和影响等

都进行了长期深人的研究,达成了较多的共识.

为了加强对藏彝羌走廊与石棺葬文化的研

究,增进地区间的考古协作与学术交流,四川阿

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管所于2007年发起了召开

纪念中国西南地区石棺葬文化发现70周年学术

研讨会的倡议,得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

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I大学考古系及博物馆,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凉山彝族

自治州博物馆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决定联合召开

86

"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原

定于2008年11月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召开,由

于发生了"5?

12"汶川特大地震,原计划的学术

研讨会及纪念活动只好延期和易地进行.2009

年元月,经六家主办单位再次协商,决定将研讨

会改在四川西昌召开,由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

物馆承办.

经过多方的齐心协力和精心筹备,2009年7

月22日至25日,"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

葬文化研讨会"在西昌邛海之滨,泸山脚下的醉

太平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北京,陕西,云南,贵

州,重庆,青海,河南,江西,广东,四川,香

港等省,市,地区和美国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管所所长

陈学志副研究员对会议的缘起作了介绍,凉山彝

族自治州文化局龙劲波副局长代表州人民政府致

词.在其后的研讨会期间,20余位学者进行了

大会发言.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唐亮副

研究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教

授,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教授,成都文物考

古研究所副所长蒋成副研究员,云南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肖明华研究员分别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和分

时段的大会学术研讨.发言内容可分为石棺葬考

古新发现,石棺葬文化专题研究,藏彝羌走廊及

四川文物2009年第6期新资料?

新视野?

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

民族文化研讨和工作研讨及其他四个方面.

石棺葬考古新发现

来自四川,云南,香港的10位学者介绍了

各地的石棺葬考古新发现,不仅在资料较为丰富

的岷江上游地区,金沙江流域地区有新发现,而

且在雅砻江流域,西藏东部,大凉山腹地,越南

北部等地石棺葬考古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川大学考古系李永宪教授的牺藏东部的

热底垄石棺墓》的发言,报告了四川大学考古

系,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于2002年10月在西藏自

治区昌都县加卡乡卡若村北1公里处热底垄发掘

的5座石棺/石室墓的收获,并探讨了西藏的类

型及西藏高原以石为葬的传统.四川省文物考古

研究院金国林报告了四川甘孜州炉霍县雅德乡宴

尔龙石棺葬墓地的发掘收获.本次考古是中日联

合开展"西南地区北方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

的第一年发掘计划,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

本九州大学,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文化局,炉霍

县旅游文化局于2008年10月11日~11月10日

进行发掘,历时31天,共清理石棺葬12座,寺

庙建筑群基址1处.出土铜兵器4件,石斧5

件,陶片数箱,兽骨1箱,人骨10具,另有其

它石器,骨器等若干件.初步推测石棺葬的年代

应在商代晚期~春秋时期.寺庙建筑的年代上限

可到吐蕃时期,下限为明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

究院万娇的《四川会理城河下游考古调查》发

言,介绍了2009年会理城河下游地区考古调查

的收获.为了配合本次研讨会和"三普"田野调

查,2009年3月10日~2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

研究院,凉山州博物馆,会理县文管所合作进行

了为期半个月的会理石棺葬调查.四川大学历史

文化学院考古系部分师生参与了调查和整理.本

次调查除新发现2个石棺墓地,复查2个石棺墓

地外,还新发现了3个早期遗址,复查了1个土

坑墓群.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文管所唐

翔副研究员的《四川会理石棺葬的分布及文化内

柜发言则对会理县境内的石棺葬考古进行了回

顾与总结,指出会理石棺葬的葬俗有独特之处,

如在石棺墓中出现了割肢葬,这种葬俗在古代西

南一些少数民族中曾经盛行.四川大学考古系赵

德云博士的《近年来大凉山腹地考古工作新发

觋))发言介绍,2005年秋季,凉山彝族自治州

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昭觉县文管所联合

组队,在昭觉县四开乡及附近的大坝乡展开工

作,新发现崖墓,石棺墓,石盖墓等古代墓葬共

27座.选择破坏严重的部分石棺墓和1座石盖

墓进行清理,出土有陶,铜,石,玉器及有机质

绳状物,珠及手镯等随葬品,墓葬的年代均在战

国秦汉时期.2006年秋,除在四开乡进行补充

调查外,根据已掌握的一些线索,将调查范围扩

大至齿可波西乡和平村,拉一木乡拉一木村,龙

沟乡果乃巨村以及美姑县俄曲古乡进行考古调

查,清理汉末三国时期砖室墓2座,石棺墓8

座,特殊形制的石构墓葬6座等.2009年春,

为配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又全面调查了竹核

乡的古代文化遗存,新发现6处墓地.发现的墓

葬包括石棺墓,石盖墓,接近大石墓的石构墓

葬,汉晋砖室墓,汉晋崖墓,明清时期围石墓,

时代不明的封土墓等.并就战国秦汉时期大凉山

腹地考古学文化序列,汉政权的管理模式及汉夷

文化的交融,石棺墓的区域性差异,大石墓流行

区域及消亡时代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初步思考.四

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卫东的《四川茂县城关粮

站石棺葬墓群的发掘》发言介绍了由四川省文物

考古研究院,阿坝州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

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09年7月4日至18日

对茂县城北城关粮站大规模石棺葬的抢救性发掘

清理工作的收获情况.共发现和清理石棺葬54

座,出土一批铜器,铁器,陶器,海贝和各类饰

件,收集了大量人骨,兽骨,并提取了纺织品及

粟等植物标本.从整个墓群的出土器物分析,初

步判断该墓群的时代为战国晚期至汉代.并就岷

江上游地区板岩及其千枚岩(包括其他用作石棺

的石材)的分布状态,种类,自然开采,开采地

点,运输状态及其加工方式,茂县城关墓地的内

部结构分析,以及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对周

边石棺葬文化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初步看法.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志龙研究员的《云

南澄江金莲山的考古勘探与发掘》介绍了澈江金

莲山遗址的考古收获.2006年抢救性发掘在

2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墓葬144座.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发掘清理墓葬260

余座,出土器物800余件.出土器物主要包括陶

器,青铜器,玉石器等,墓葬保留了大量的人

骨,葬式十分丰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金

87

四川文物2009年第6期新资料?

新视野?

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

龙副研究员的《云南玉龙江凹石棺墓的发掘》发

言介绍了玉龙县鸣音乡东联村公所江凹自然村西

约1公里处,金沙江右岸一级缓坡台地上发掘的

9座石棺墓的情况.云南省昭通市文管所游有山

副研究员的(淦沙江中下游云南巧家县小东门新

石器时代石棺墓介绍》发言,介绍了墓葬的发掘

经过,墓葬环境情况,墓葬特点,出土器物特

点,并分析了族属.1991年6月至7月发掘墓

葬18座,石棺墓10座,土坑墓8座,出土可辨

器形的器物35件,采集26件,陶片200余片.

随葬品以陶器,石器,穿孔贝和贝珠为主.骨架

保存较好,葬式均为仰身直肢.据出土陶器的器

形,纹饰,制法,火候等分析,墓葬时代约为新

石器时代晚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

中心主任助理卢智基的遗南北部发现的"石棺

葬'演讲,以大河流域鼎乡遗址以石块作为构

造的"石棺葬"为中心对越南北部的石棺葬进行

了详细介绍.遗址属于东山文化,发现墓葬319

座,石盖石墓12座(又分为石盖墓和铺石墓),

立石墓15座,石边墓3座.出土铜器有兵器,

如矛,匕首,箭镞,鱼叉,钺,靴形钺,锛,

锥,凿,锸,钩,弩机;工具有提筒,盘,壶,

勺;装饰物包括耳环,手镯,扣饰,串饰;乐器

有青铜鼓,铜铃等.石器有锛,匕首及钺的石

范,磨盘,砺石,石锤,以石作为装饰品的耳

环,镯及串饰,"獠牙"等.陶器有纺轮,砝

码,器座,豆,盘,锅,罐,大口杯,壶等.另

有玻璃制的块饰,管饰及珠及少量的铁器与骨

器.并进行了文化因素分析.

二,石棺葬文化专题研究

与会的8位学者在演讲中对石棺葬文化进行

综合性或地域性的探讨,涉及青海地区,岷江上

游,云南地区,滇西北高原,贵州地区等地.

四川大学考古系林向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石

棺葬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他将20多年前撰写的文

章整理成题为《关于石棺葬的几个问题》的演讲,

基本观点如对石棺葬概说,墓葬用石的探源,关

于"石棺葬文化"的命名问题等,至今仍然启迪

后学,他还把西南石棺葬的形制划分为3类7式.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帆研究员在《西南地区

石棺葬文化的一点思考》一文中,将石板墓,大

石墓,积石墓乃至于部份土坑墓(随葬品的文化

88

内涵一样)做为同一"石棺葬文化"现象来看待,

并对分布范围,时代,族属等进行探讨,认为广

义的石棺葬文化为今天藏族的先民所创造.青海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吴平研究员题为《青海境内的

石棺墓及石房址》的演讲对青海省历年来考古发

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宗日遗址,青铜时代的辛店文

化,卡约文化,诺木洪文化,以及唐代吐蕃时期

的石棺葬,石房址资料进行了梳理.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江章华研究员的眠江

上游石棺葬的几个问题》演讲,通过对牟托一号

石棺墓出土青铜乐器的比较分析,认为岷江上游

石棺葬族群的上层文化与长江中游的青铜器文化

有密切的关系,这从其他类青铜器也明显的反映

出来,且时代集中在春秋时期,他还分三个时期

探讨了岷江上游石棺墓随葬品的变化所反映出的

社会与观念的变化.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剑副

研究员的《营盘山类型——岷江上游先秦石棺葬

文化》演讲,认为应重视川西高原同一流域内石

棺葬在时段上的差异,如岷江上游先秦时期和秦

汉时期的石棺葬,在分布地域和文化内涵方面均

存在较大差异,有可能是文化性质发生了变化.

故提出了"营盘山类型"的命名.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肖明华研究员的《云

南青铜时代的石墓》一文,对滇西地区和滇西北

地区石墓的发现及发掘的石墓概况,出土遗物进

行了综述,并分别考察了滇西北石棺墓与白狼的

关系,滇西石室墓与嵩的关系.云南省迪庆藏族

自治州州文管所李刚副研究员的《云南迪庆石棺

葬的新发现以及今后工作的思考》演讲,回顾了

1974年德钦县永芝村石棺葬发掘至今的35年里

州内石棺葬的发掘调查历程,介绍了石棺葬考古

的收获,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贵州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李飞副研究员,张合荣研究员的《贵州地区

的"石棺葬"》一文对贵州地区"石棺葬"的地

理分布,特点及其定名,年代与族属,源流等问

题进行了仔细梳理.贵州地区的"石棺葬"出现

于汉晋时代,宋明时期尤为流行,迄今仍有孓

遗;可粗分为黔西南,黔中两区,两区文化内涵

和时代均有一定差异,可能存在"石棺葬"由南

而北渗透的趋势;存在典型石棺葬和以石板平直

叠砌为壁等多种墓葬形制,相当部分地点二者共

存,内涵相同,部分墓葬还发现了葬具痕迹,称

其为"石板墓"可能较为妥当;族属可能与今布

四川文物2009年第6期新资料?

新视野?

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综述

依,苗,仡佬的部分支系及其先民有关;其出现

应是自然环境,文化交流等多种力量作用下的产

物,与川滇地区石棺葬问是否存有联系,尚不得

而知;贵州地区少数民族葬俗中,存在一种民族

同时使用多种葬俗(如摆金布依族),和多种民族

同时使用一种葬俗(如"石棺葬","崖葬")的

现象,在讨论川滇石棺葬时应予以注意的.

三,藏彝羌走廊及民族文化研究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聚居最

为密集的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迁移演变情况非常

复杂,西南考古研究要深人就必须与民族学,人

类学研究相互整合,互为补充.石棺葬文化的主

要分布地区——横断山区历来是重要的民族与文

化走廊所在,历史上的民族融和,交往活动众多,

石棺葬文化本身的族属关系纷繁复杂.故在石棺

葬文化研究中,考古学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

学的深度整合不仅需要而且是必须的.本次研讨

会定名为"藏彝羌走廊与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

讨会",就是多学科合作研究的体现.一些学者的

演讲从综合研究,个案探讨或提学术策划等角

度对藏彝羌走廊与民族文化进行了相关探讨.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星星研究员发表了题为

《为什么研究藏彝走廊》的演讲,他首先提出

"民族走廊"是个大问题,继而对藏彝走廊的7

个独特性进行了总结.鉴于藏彝走廊是中国民族

走廊的典型(特征鲜明,积淀丰厚,保存完好

等),在中国民族走廊中具有特殊地位;且藏彝

走廊研究开展较早,研究基础较好,有条件成为

搭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的先行研究领域.凉山州

博物馆刘弘研究员,唐亮副研究员代表发起单

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宣读了题

为《凉山彝族送魂路线(西昌大兴——昭觉博什

瓦黑段)人类学考察策划书》(草案)的学术倡

议与计划,包括学术价值,考察方式,考察路

线,考察内容,考察的历史区间,T作时间,调

查方式,发起单位和拟参加单位,人员分工,经

费筹集,成果形式,参加单位及人员的权利等具

体内容.计划从地理学,生物学,地质学,民族

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语

言学多个学科角度人手,全面了解与研究凉山彝

族在此自然和历史空间的活动轨迹,并在此次考

察中摸索此类考察的经验和规律,为进一步全面

考察整个凉山彝族迁徙路线作准备.江西师范大

学曹柯平副教授的《江西上古时代的氐羌/^发

言试图整合考古学,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有关江

西上古史实,认为上古时代文化的渗透和人群的

融合,远远超越了地域的樊篱,汉藏语各民族之

间早已建立起悠久联系.

四,工作研讨及其他

凉山州博物馆刘弘研究员发出中国西部

地区学术合作的几点建,提议在中国西部石

棺葬文化研究中开展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大

区域,小区域合作以及各类专题性合作.本次研

讨会即是为学术合作提供交流平台.鉴于西部地

区一些县区级基层文博单位库房中有大批长期积

压的与石棺葬文化相关的零星文物,希望各单位

将此以照片,线图和文字形式介绍出来,凉山州

博物馆可以集中成册出版,并在绘图等工作方面

提供支持,将若干零散的资料集中在一起,有助

于为研究工作提供新的实物资料.

江章华研究员认为西南地区石棺葬研究要有

突破,首先必须重视对墓地的完整发掘;同时,

加强石棺葬的科技考古工作,对出土人骨,动

物,植物标本进行鉴定,测试;此外要注重完整

地发表考古发掘报告.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德昌茶园

大石墓,大石排遗址,王所大石墓,德昌仓圣宫

字库和魁星阁等古建筑,并赴螺髻山考察了凉山

州的地理生态环境.

本次会议体现出"三新"特点,即新资料,

新视野,新方法.与会代表在会上介绍了本地区

与石棺葬文化有关的资料,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

文物普查_[作中新发现的石棺葬文化资料.由于

会前进行了精心准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阿

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合作选编并出版了

《中国西南石棺葬文化调查与发现(1938--2008)))

资料书,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与成都文物考古

研究所联合编写并出版了《老龙头墓地与盐源青

铜暑考古发掘报告,凉山彝族州博物馆还为会

议准备了多部专着和论文集,得到与会学者好

评.会议有助于加强和加深各考古学术单位的联

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对石棺葬文化的研究工

作.

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