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399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

普通地质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重要术语

1、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及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它在地球上从不停息,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或太阳能。

3、内力地质作用

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

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第二章矿物

本章小结

1、放射性同位素通过蜕变就转变成稳定同位素。

1种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由数量一般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半衰期是常数。

P5

2、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即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

P5

3、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Si、Al、Fe、Ca、Na、K、Mg、Ti、H。

它们总含量站地壳重量的99.98%。

P5

4、矿物的基本性质包括:

天然产出、具有有序结构及固体等三方面。

5、晶体是具有有序结构的固体,矿物都属于晶体。

晶体生长良好时具有多面体外形。

P6

6、成分相同而内部不同的矿物称为同质多像矿物;成分不同而内部结构相同的矿物称为类质同像矿物。

P6

7、矿物单体和集合体都可以形成特征性的形态。

根据形态可以识别矿物。

P7

8、按透过光线的能力矿物可以分为透明的与不透明的;金属矿物都是不透明的,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的。

P8

9、按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及非金属光泽三类。

前两类是不透明矿物的特征,后一个是透明矿物的特征。

P8

10、矿物的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

P8

11、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对鉴定不透明矿物具有重要意义。

P8

12、硬度计由10种矿物组成,利用硬度计可以测定矿物的硬度大小。

P8-9

13、解理面是矿物受打击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而成的光滑平面。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的破裂面,它总是不光滑的。

P9-10

14、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单位。

其特点是每一个硅的周围由四个氧。

P12

15、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是其中最主要的硅酸盐矿物,在造岩矿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P12

重要术语

1、稳定同位素

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2、放射性同位素

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3、克拉克值

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4、矿物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示。

5、晶体

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6、非晶体

非晶体是其内部质点排列无序的固体。

7、晶面

包含晶体的平面称晶面。

8、同质多像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像。

9、类质同像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10、矿物集合体

矿物晶粒的聚集体称为集合体。

11、透明度

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12、光泽

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13、颜色

颜色是矿物吸收了自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表现出来的互补色。

14、条痕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15、硬度

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16、摩式硬度计

硬度等级

代表矿物

硬度等级

代表矿物

1

滑石

6

正长石

2

石膏

7

石英

3

方解石

8

黄玉

4

萤石

9

刚玉

5

磷灰石

10

金刚石

17、解理

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18、断口

断口是物体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

19、硅氧四面体

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单位。

其特点是每一个硅的周围有四个氧。

20、硅酸盐矿物

为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盐类矿物,这类矿物均含氧与硅,以及一种或几种金属阳离子。

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是七种最主要的硅酸盐矿物,在造岩矿物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本章小结

1、岩浆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体。

其粘性的大小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岩浆的硅、铝氧化物含量多,岩浆温度相对低,以及所含气泡较多者,其粘性高;反之,其粘性低。

P17

2、气体的喷发是火山喷发的前导,并贯串于火山喷发的全过程。

气体主要是由水蒸气以及少量CO2、硫化物、硫等组成。

P17

3、火山喷出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火山碎屑物,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由火山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碎屑岩。

P18

4、火山灰是火山喷出的细小碎屑物,能长时间漂浮在空中,喷出量可以很大并能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局部性气候。

P19

5、熔岩是喷出地面后丧失了气体的岩浆。

粘性大的熔岩流动性差;粘性小的熔岩流动性强,可以展布很大范围。

熔岩在冷凝过程中发生规律性收缩,能够形成柱状节理。

P18-19

6、火山是由火山喷出的固体或液体(或固、液体)产物堆积而成的高地。

P19

7、火山高地的典型形态为锥形,称为火山锥。

锥体高度最大的可达数千米。

锥顶由圆形洼坑,是岩浆喷出的通道,称为火山口。

其直径大的可达数公里。

P19

8、有的岩浆喷发是沿地壳中的巨大裂缝发生,不形成明显的火山锥,称为裂隙式喷发。

由的岩浆喷发沿地壳中的管状通道发生,形成火山锥,称为中心式喷发。

P19

9、火山岩或喷出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

P19

10、超基性岩浆的SiO2含量<45%。

由超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称为科马提岩。

它只见于很古老的岩层中。

目前没有超基性岩浆喷发的现象。

P20

11、基性岩浆(或玄武岩浆)的SiO2含量为45%—52%。

裂隙式喷发正是基性岩浆喷发具有的特征。

它如为中心式喷发,可形成盾状锥、熔渣锥或熔岩锥。

P20

12、海底喷发的基性熔岩常有枕状构造。

陆上喷发的基性熔岩表面常具有波状或绳状外貌。

13、由基性熔岩组成的岩石称为玄武岩。

P20

14、中性岩浆(或安山岩浆)的SiO2含量为52%—65%;酸性岩浆(或花岗岩浆)的SiO2含量>65%,它们具有较大粘性,喷发猛烈,产生大量火山灰等火山碎屑物,具有很大破坏性。

P21

15、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及熔岩常交互成层并堆积成复式火山锥。

如果岩浆粘性极大可以只喷出火山碎屑物,不喷出熔岩。

P22

16、中性熔岩形成的岩石称为安山岩,酸性熔岩形成的岩石称为流纹岩。

(前者由中性斜长石与角闪石组成,后者由石英、钾长石与钠长石组成)P22

17、由于塌陷或后继岩浆喷发使原有火山口受到破坏并扩大而形成的新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

P22

18、火山口易积水成湖,称之为火山口湖。

P22

19、世界火山集中分布在坏太平洋、地中海—印尼带、洋脊带以及红海沿岸—东非带。

前两带是板块敛合带,后两带是板块分裂带。

P22-24

20、安山岩浆的喷发只见于环太平洋四周的大陆边缘及岛屿而不出现于大洋内部,大洋内部都只喷发玄武岩浆,两者的界线称为安山岩线。

P23-24

21、岩浆侵入的过程伴随着围岩的同化及岩浆的混染。

结果,岩浆的成分发生改变,在侵入体的边缘可出现未被同化掉的围岩残块——捕虏体。

岩浆在地下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P24

22、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高低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P25

23、实验表明,玄武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铁镁质矿物的晶出顺序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称为不连续反应系列;长英质矿物晶出顺序是基性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称为连续反应系列;以上两个系列分别进行,同时发生,所形成的矿物一一反应。

在结晶分异的低温阶段则晶出钾长石、白云母、石英。

以上两系列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不连续的反映系列,总称为鲍温反应系列P25

24、矿物晶体粗大且晶形较完好的长英质火成岩称为伟晶岩。

它是在岩浆结晶分异的晚期由残余岩浆所形成。

P26

25、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决定于岩浆冷凝的深度、岩浆的成分及其规模以及围岩的产状。

重要的产状由岩脉、岩盆、岩株、岩基等。

P27

26、火成岩的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

晶粒大小与形态特点以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

结构的特征取决于岩浆冷凝的快慢,而岩浆冷凝的快慢与岩浆的成分、规模、冷凝的深度与温度等因素相关。

P28

27、显晶质结构(包括粗粒、中粒、细粒及似斑状等)是侵入岩所常见的结构,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含斑状)是喷出岩所常有的结构。

P28

28、火成岩构造指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

它是火成岩形成条件的反映。

P28

29、层状构造是喷出岩特有的构造。

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及流动构造主要见于喷出岩,也能见于侵入体的边缘。

30、火成岩的肉眼命名主要是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与构造。

31、岩石熔融实验表明,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便开始发生熔融,首先是低熔点的成分熔出;温度继续升高,较高熔点的成分相继熔出,由此可形成由酸性逐渐向基性转变的熔融体。

此种分级熔化的作用称为部分熔融。

许多火成岩是由组成地壳甚至地幔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32、地球内部是热的。

内热外流称为大地热流或热流。

33、地下一定深度上,温度常年不变、其温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一致,此深度带称为常温层。

34、常温层以下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

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大陆上地温梯度平均值为3。

C。

35、地下到达一定深度后,地温梯度减小。

现在认为,地下100km深度温度为1300。

C,2900km处为3700。

C,地心温度为4500。

C。

36、深度增加伴随着压力增加,而压力越大,岩石越难于熔融。

地幔中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岩浆层。

37、在地热的形成中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生成的热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重要术语

1、岩浆

岩浆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体,其粘性的大小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岩浆的硅、铝氧化物含量多,岩浆问对相对低,以及所含气泡较多者,其粘性高;反之,其粘性低。

2、喷出作用

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

3、喷出岩(火山岩)

火山岩或喷出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

4、火山碎屑岩

由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成为火山碎屑岩。

5、熔岩

熔岩是喷出地面后丧失了气体的岩浆,粘性大的熔岩流动性差;粘性小的熔岩流动性强,可以展布很大范围。

熔岩在冷凝过程中发生规律性收缩,能够形成柱状节理。

6、火山灰

火山灰是火山喷出的细小碎屑物,能长时间漂浮在空中,喷出量可以很大,并能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局部性气候。

7、浮岩

火山渣中色浅、质轻、能浮于水者称浮岩。

8、火山弹

粒径〉50mm,由喷出的岩浆滴在空中冷凝而成,外形多样,火山弹外壳因快速冷凝收缩常有裂纹,内部多空洞。

9、柱状节理

熔岩在散热冷凝过程中,其表面常形成无数冷凝中心,如果岩石结构均匀,这些收缩中心均匀而等距地排列,在垂直于联结收缩中心的直线方向因张力作用形成裂缝,裂缝横切面为六边形,随着熔岩进一步冷凝,六边形裂缝最终会将整个熔岩层切割成六方柱,称为柱状节理。

10、波状熔岩、绳状熔岩

在内部熔体流动的推挤力以及因外壳冷凝而产生的收缩力作用下,熔岩表面常常发生变形,表面比较光滑,或成波状起伏,或扭曲似绳索状者,称为波状熔岩或绳状熔岩。

这是粘性小,流动性较强的熔岩所常有的。

11、块状熔岩

熔岩表层破碎或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碎块并杂乱堆积者,称为块状熔岩,这是粘性较大,流动能力较弱的熔岩所常有的。

12、枕状构造

枕状构造是由于熔岩在海底喷出以后其外层迅速冷凝构成硬壳,硬壳在内部流体的挤压下破裂,熔体挤出并再冷凝形成再一个硬壳,以此反复作用所造成的结果。

13、科马提岩

超基性岩浆喷发所形成的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其代表性的超基性熔岩称为科马提岩。

14、火山口

火山锥锥顶常有圆形洼坑,是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称为火山口。

15、破火山口

火山经过连续多次喷发以后,其岩浆房空虚,火山锥体因失去支撑会发生崩塌与陷落;同时,后继的喷发活动可将原有火山锥的上部炸裂,结果,均能造成比原有火山口大得多的洼地,称为破火山口。

16、盾状火山

基性岩浆如为中心式喷发,所形成的火山锥,常常外形似盾,主要由熔岩组成,其锥坡一般只有2o-4o,锥顶平,称为盾状火山锥,其规模较大,锥体基部直径可达数公里到数十公里。

17、熔岩锥

如果其锥坡较陡,规模较小,称为熔岩锥。

18、熔渣锥

某些粘性较大的基性岩浆主要喷发火山砾、火山弹及火山渣,他们堆积而成为熔渣锥,其特点是锥体几乎全部由较粗的火山碎屑物组成,锥坡角可达30o,锥顶由明显的火山口,锥体规模不大,高一般为数十米到数百米。

19、玄武岩

由基性熔岩组成的岩石称为玄武岩。

20、溢流玄武岩

地质历史时期中,曾有大面积(超过十几万平方公里)大厚度(厚达数千米)的玄武岩产出,这种分布范围广阔且厚度巨大的玄武岩称为溢流玄武岩。

21、复式火山

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及熔岩常交互成层并堆积称复式火山锥,如果岩浆粘性极大,可以只喷出火山碎屑物,不喷出熔岩。

22、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

火山喷发有二:

一种是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中溢出,称为中心式喷发;另一种是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溢出,称为裂隙式喷发。

23、安山岩线

喷发安山岩浆的火山只分布在环太平洋四周大陆的边缘和岛屿上,不见于大洋内部,在大洋内部只喷发基性岩浆,两者界限鲜明,这一界限称为安山岩线。

24、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尼火山带、洋脊火山带、地中海沿岸-东非火山带

25、活火山、死火山

无论间歇期多长,凡是在人类历史时期中有过活动的火山都称为活火山,在人类历史中未曾喷发过的火山称为死火山。

26、侵入作用、侵入岩、围岩

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围岩。

27、浅层侵入、深层侵入

侵入体形成的深度不一,形成深度在地表以下5km到10-20km者,称为深层侵入,其规模较大;形成深度小于5km者,称为浅层侵入,其规模较小。

28、同化作用、混染作用、捕虏体

岩浆熔解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称为同化作用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

部分未熔化的碎块称为捕虏体

29、结晶分异作用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30、连续反应系列、不连续反应系列、鲍温反应系列

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矿物是按两个系列结晶出来的,一个是连续反应系列,另一个是不连续反应系列。

在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即部分先结晶出来的矿物融剩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在化学成分上存在连续变化,而其内部结构无根本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及钠长石系列;在不连续反应中,通过反应形成既有化学成分差异、也有内部结构显著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系列,最后,上述两个系列又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不连续的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它们总称为鲍温反应系列。

31、岩脉、岩床、岩盆、岩株、岩基

32、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晶粒结构用肉眼可以识别者,称为显晶质结构

晶粒细小用肉眼难以识别者,称为隐晶质结构

没有一定的结晶构造和几何外形者称为非晶质结构

33、斑状结构

在不等粒结构中,如果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称为斑状结构

34、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层状构造

块状构造:

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

流动构造:

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它表明岩浆一边冷凝一边流动。

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岩石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发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物岩逐层叠置的结果。

35、部分熔融

岩石熔融实验表明,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便开始发生熔融,首先是低熔点的成分熔出,温度继续升高,较高熔点的成分相继熔出,由此可形成由酸性逐渐向基性转变的熔融体,此种分级熔化的作用称为部分熔融。

36、大地热流(热流)、常温层、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

地球内热通过岩石向外传导是内热外流的主要方式,称为大地热流或热流

地下一定深度上,温度常年不变,其温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一致,此深度带称为常温层

常温层以下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37、放射性热:

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热。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本章小结

1、固体地球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所包围。

外力地质作用正式由分别构成这三圈的大气、水、生物与构成地壳的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

P37

2、北半球上一切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均向右偏;南半球的均向左偏。

此为科里奥利效应。

它对大气的运动方向(流水的运动方向也相同)发生重要影响。

P37

3、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氧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等。

在平流层上部有臭氧层。

正是因为地球具有这种性质的大气,生命的存在才称为可能。

4、太阳热能、地球的重力能以及日月的引力是发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

或者说是推动大气、水、生物三种营力做功的动力。

5、外力地质作用包含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一个系列的作用。

这些作用都有其独立的意义,它们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

P39-40

6、沉积岩(含沉积矿产)是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最终产物。

P41

7、使松散的沉积物变为坚硬的沉积岩的作用称为固结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以及新矿物生长作用等。

它们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意义。

8、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都是在常温、常压下形成的,或者所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大,在地表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矿物。

P41

9、碎屑结构是沉积岩的特征性结构,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10、碎屑结构按其组成碎屑颗粒粒径分为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等类型,其相应的沉积岩分别是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黏土)。

P41

11、砾岩与砂岩一般都具有的碎屑、基质与胶结质三部分,或碎屑、胶结质两部分,用肉眼能够加以识别。

P41

12、层理是沉积岩的特征性沉积构造,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包括平行层理与交错层理两种类型。

P43

13、递变层理、波痕、泥裂、印模等沉积构造都出现于具有碎屑结构的岩层中,它们对于判别岩层的顶底方向常有指示性意义。

P43-45

14、缝合线是石灰岩及白云岩中常见的沉积构造。

它可以帮助确定岩层的层面。

P44

15、砾岩(含角砾岩)的进一步定名主要依据其中碎屑的成分。

砂岩的进一步命名除依据碎屑成分外,海要注意碎屑的粗细程度、岩石的颜色、胶结物成分等。

P45-46

16、粘土岩或泥岩的碎屑极细,难以辨认,进一步定名可以根据岩石的颜色及混入物成分。

17、硅质岩是由SiO2组成的岩石。

含有机质的硅质岩为黑色。

富含氧化铁的硅质岩为红色或灰绿色,称为碧玉。

它们都致密坚硬。

疏松多孔的硅质岩称为硅华。

富含黏土成分者称为硅质页岩,质地较软。

P46

18、石灰岩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遇稀盐酸起泡,硬度仅为3.5。

白云岩是由白云石组成的岩石,遇酸可微弱起泡(因含CaCO3)或不起泡,硬度较石灰岩略大。

岩石风化表面由溶蚀沟纹。

P46

19、具有碎屑结构的石灰岩是常见的。

如鲕状灰岩、豆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竹叶状灰岩等。

它们都包含碎屑与胶结质(即亮晶)两部分或碎屑、胶结质(即泥晶)三部分。

各部分都要CaCO3组成,但是其特征不同。

20、具有非碎屑结构的石灰岩也是常见的,如泥晶石灰岩、钙华、礁灰岩等。

重要术语

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大气包围着固体地球,形成地球最外一个层圈,称为大气圈

生物广泛分布于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面形成一个连续的层圈,称为生物圈

地表水体围绕地球表层构成连续的层圈,这就是水圈

2、科里奥利效应

北半球上一切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均向右偏;南半球的均向左偏,此为科里奥利效应。

3、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它处

沉积作用:

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4、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

碎屑沉积物:

由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

化学沉积物:

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

生物沉积物:

由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

生物化学沉积物:

由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

5、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生长作用

压固作用:

由于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使沉积物空隙减少、变小,而且其中的水分被挤出,从而变硬

胶结作用:

其他物质充填到碎屑沉积物的粒间空隙之中使沉积物胶结变硬

重结晶作用:

不结晶或结晶细微的沉积物因为环境改变(沉淀后即脱离大气或水进入到沉积物覆盖下的环境)重新结晶或晶粒长大、加粗,从而使矿物紧密结合

新矿物的生长:

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溶解或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若干化学成分重新组合并结合成为新矿物,从而使沉积物变硬。

6、碎屑结构、分选性、圆度

碎屑结构:

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碎屑结构是沉积岩的特征性结构,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

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称为磨圆度,或圆度

7、非碎屑结构

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8、沉积构造、层理、交错层理、层面、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层理:

沉积岩的成层性

交错层理:

层理中层纹倾斜或相互交错者称为交错层理

层面:

分隔不同性质沉积层的界面称为层面

递变层理:

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变细

波痕:

层面成波状起伏

泥裂:

由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

缝合线:

岩石剖面中呈锯齿状起伏的曲线

结核:

沉积岩中某种成分的物质聚集而成的团块

印模:

沉积岩层底面上之突起

9、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硅质岩、碧玉、硅质页岩、玛瑙、硅华

砾岩:

具有砾状结构之岩石,碎屑为圆形或次圆形者为砾岩,碎屑为棱角形或半棱角形者为角砾岩

砂岩:

具有砂状结构的岩石

粉砂岩:

具有粉砂状结构的岩石

粘土岩:

由粘土矿物组成并常具有泥状结构之岩石

硅质岩、碧玉、硅质页岩、玛瑙、硅华:

化学成分为SiO2,组成矿物为微粒石英或玉髓,少数情况下为蛋白石,质地坚硬,小刀不能刻划,性脆,含有机制的硅质岩,颜色为灰黑色,富含氧化铁的硅质岩称为碧玉,常为暗红色,也有灰绿色,具有同心圆状构造者称为玛瑙,其各层颜色不同,十分美观。

少数硅质岩质轻多孔,称为硅华,硅质岩中含粘土矿物丰富者称为硅质页岩,质地较软。

10、内碎屑、生物碎屑

海盆中已固结的碳酸钙沉积被海水冲击破碎而成的石灰岩称为内碎屑

海中动物的介壳、骨骼或植物硬体被海水冲击破碎而成的石灰岩称为生物碎屑

11、竹叶状灰岩、状灰岩、团块灰岩、礁灰岩、钙华、泥晶灰岩

竹叶状灰岩:

其碎屑形似竹叶、长径由数厘米到数十厘米

状灰岩:

由粒构成的内碎屑石灰岩称为粒石灰岩

礁灰岩是具有生物骨架结构之石灰岩

钙华:

由温泉中沉淀出的CaCO3固结变成的疏松多孔的岩石

泥晶灰岩:

由粒径〈0.005mm之方解石微粒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