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365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docx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篇一: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秋季)上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要点

走私鸦片林则徐1839虎门1840鸦片战争1842香港岛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

基础训练

1.B(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课本对此也有表述。

2.A(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注意题目中所问的直接目的。

3.C(从题干销毁鸦片一词中可以看出,此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故选C项。

4.D(此题考查鸦片大量输入中国的时期。

鸦片作为吸食的毒品,始于明清时期,因此排除前三项。

清朝时期,英国向中国走私的鸦片数量急剧增长,吸食鸦片并因此酿成悲剧的人越来越多,符合陈澧诗文中描述的情景,故选D项。

5.D(此题考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但需要结合材料加以选择。

只要能对林则徐的话作简单的理解即可,①③项内容在林则徐的话中没有明确提及。

6.A(此题考查道光帝禁烟的目的。

解题时需要对林则徐的话作深入理解。

林则徐所提及的无兵御敌、白银外流等,实际上已经直接危及清政府的统治。

道光帝正是从维护统治的需要出发,才决定禁烟。

7.A[此题考查虎门销烟的年代。

1839年,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声势浩大,大快人心。

其余三项中人物为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中牺牲的英雄,因此不选。

]

8.C(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于是以鸦片为诱饵,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从英国战后与中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也可以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与中国通商。

9.C(①项说法有误,道光帝虽然战和不定,但并未一味求和,故排除①,直接选C项。

10.D[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地位。

A、B两项为中国古代不同民族政权间的条约,C项为清朝康熙年间(属中国古代)与沙俄订立的平等条约,可见此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此题中,若知近代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始,亦可以

从时代界定上直接排除前三项。

]

11.D(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

A项中割让的应为香港岛;B项中应为2100万(银)元;C项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应无南京。

故选D项。

12.C(此题考查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

A、B两项较为容易排除。

C项五口通商最能表明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D项有较高的辨识难度,但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量增加通商口岸数量却无关税方面的进一步要求,或今天中国已全方位开放但不必与任何国家商议关税等史实可印证其错误。

13.D(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

A项为虎门销烟的年份;B项为鸦片战争开始的年份;C项为鸦片战争期间,较容易排除。

14.B[此题考查《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内容。

A项香港包含香港岛(1842年割让)、九龙半岛(其南部1860年割让)和新界(1898年租借)三个部分,因此不能选择。

C、D两项比较容易排除。

]

15.D(鸦片战争起,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的国家主权开始逐步丧失,这些意味着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故选D项。

16.问题一:

不利(弱势、入超、逆差等皆可)地位。

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二:

说明英国蓄意借口禁烟运动发动战争(或表明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导火索)。

否。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就算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会找其他的借口发动战争。

17.问题一:

五口通商(或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和割香港岛给英国。

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启近代割让土地的恶例。

问题二:

关税须与英国商定,牺牲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问题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与探究

(略)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知识要点

185618601860英法联军瑷珲条约外兴安岭黑龙江北京条约乌苏里江库页岛巴尔喀什湖改订条约洋枪队华尔慈溪战役

基础训练

1.B(火烧圆明园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事件。

A项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

C、D两项属于甲午中日战争。

2.A(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及战争期间的历史。

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提到的研究年代包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且从A项的书名及研究的年代下限可以看出,该书涉及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故选A项。

3.D(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为咸丰帝,故选D项。

4.C(此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凶手,并暗含考查部分历史事件的时间。

A项中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所以合理。

B项中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外兴安岭被割让,所以合理。

D项中咸丰帝于1860年从北京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所以合理。

C项火烧圆明园为英法联军所为,且太平军根本没有打进北京进入圆明园,故选C项。

5.B(此题考查抢劫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对圆明园抢劫焚毁系英法联军所为,故选C项。

6.C(此题考查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

从材料中看出,英法强调市场的新增和推广,是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权益而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其余几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7.D(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渊源背景。

从材料可以看出,俄国意图占领中国领土,早已突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双方边界,故A项错误。

黑龙江、库页岛等为中国东北地区,故B项错误。

俄国所勘察的范围已经到达中国境内,故C项错误。

8.B(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的战争罪行。

俄国在战争期间趁火打劫,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0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领土。

9.D(此题考查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详细事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1858年的《瑷珲条约》开始,俄国大量侵占中国领土,为中国制造了重大边患。

10.C(此题考查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史实。

题干中“北部边疆”、“接壤”等词可锁定答案。

11.B(此题考查洋枪队的情况。

1862年,华尔被太平军打死。

12.C(此题考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

“洋鬼”即表明非湘军、淮军,而是由外国人统领并参与组成的洋枪队,其首领华尔、戈登均为洋人。

13.D(此题考查太平军面对中外联合绞杀的情况。

1860年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外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太平军,故A项正确。

从材料来看,“助攻太平”即指列强希望协助清政府,故B项正确。

“外人所获权利甚多”即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更多权利,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才帮助清政府,故C项正确。

14.C(此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的启示。

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

15.B(此题综合考查对近代抗争史的理解。

④岳飞抗金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纷争,不能算作对外抗击侵略。

16.问题一:

鸦片战争。

英国。

问题二: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例如签订《天津条约》(或《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火烧圆明园等)。

问题三: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增加通商口岸,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问题四:

正确。

以材料一、材料三为例,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7.问题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和法国。

问题二:

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

赞同,表现了竞买者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文物回归等;或不赞同,因为兽首的主权属于中国,中国应积极追回等。

问题三:

说明今天中国的国力日益强盛。

有利于中法两国关系的发展。

拓展与探究

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北京

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第3课收复新疆

知识要点

阿古柏1871伊犁西北东南左宗棠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乌鲁木齐1878曾纪泽伊犁1884行省

基础训练

1.C(此题综合考查历代对新疆的管理。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唐设安西都护府,清朝前期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设立行省。

2.B(此题考查清末新疆问题的背景。

从地理位置上看,新疆距离俄国及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较近,所以被纳入这两国的争夺范围。

3.D(此题考查新疆问题的肇始原因。

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

4.A(此题考查浩罕国侵入新疆的具体情况。

浩罕国位于喀什噶尔西侧,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首先进入喀什噶尔。

5.C(此题考查伊犁问题的由来。

1871年,趁着阿古柏侵入新疆之际,俄国直接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6.D(此题考查收复新疆的将领。

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著名将领为左宗棠。

7.C(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其余选项亦可排除:

左宗棠认为应塞防海防并举,故A项错误;伊犁是用外交手段夺回,故B项错误;在新疆设立行省是左宗棠的建议,决策须由清政府下达,不能视为左宗棠的个人功劳,故D项错误。

8.D(此题考查收复伊犁的史实。

伊犁曾被俄国出兵占领,曾纪泽以外交谈判方式要回,符合材料中所述,故选D项。

9.B(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材料中“西域”即指新疆,“抬棺死战”的事迹亦为左宗棠所为,故选B项。

10.C(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间。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选C项。

11.B(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史实。

①领导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故A项排除。

④武力收复伊犁说法错误,伊犁是曾纪泽用外交手段要回,C、D两项排除。

12.D(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史实。

面对新疆被占,左宗棠的观点是要加强塞防,收回新疆,故A项错误。

收复新疆,左宗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故B项错误。

收复新疆过程中,左宗棠并没有进攻俄国,故C项错误。

13.问题一:

主张放弃新疆,重点筹划东南海防。

问题二:

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

武力收复新疆。

问题三:

鸦片战争失败(或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等)。

加强国防建设,在国防建设中,陆地和海洋并重。

拓展与探究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

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过错,但他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

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要点

189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北洋舰队邓世昌旅顺威海卫全军覆没马关条约1895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设工厂大大加深

基础训练

1.B(此题综合考查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黄海海战性质的理解。

其他选项比较容易排除。

2.D(此题考查对日本的了解。

按当时中国人的眼光,并从方位上及国际知名度看,当时的日本的确为东方的小国。

3.D(此题考查对邓世昌事迹的掌握。

邓世昌应为黄海海战中牺牲殉国。

4.A(此题考查对邓世昌事迹的掌握。

邓世昌等所属的应为北洋水师。

当时无北海舰队一说。

C、D项方位上明显不对。

5.B(此题考查对邓世昌事迹的掌握。

邓世昌任致远舰管带,黄海海战中有冲向日舰的壮举。

6.C(此题考查对《马关条约》史实的掌握。

马关,日本又称下关,是甲午战败后中日缔结条约的地方,该条约因此称为《马关条约》。

7.D(此题考查对甲午战争史实的掌握。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几十年心血毁于一旦,于是有此感叹。

前三项所列时期,中国尚无海军。

8.D(此题考查签订《马关条约》的时间。

《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一年后作者写此诗,故选D项。

9.C(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较易选出。

10.D(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其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一条,代表了新时期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其余三项均与《南京条约》无方向性差异,故选D项。

11.A(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故选A。

12.C(此题考查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甲午战争期间,慈禧太后大办寿宴,不仅挪用军费贻误战机,更有为个人诞辰草率了事力求速和的嫌疑。

其余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13.B(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且由于条件苛刻,以至于列强均认为中国软弱可欺,瓜分的野心陡然增长。

因为面临被瓜分的可能,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④项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故排除。

14.C(此题考查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

此口号为义军将领徐骧临终前所喊,故选C项。

篇二: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秋季)上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要点

走私鸦片林则徐1839虎门1840鸦片战争1842香港岛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

基础训练

1.B(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课本对此也有表述。

2.A(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注意题目中所问的直接目的。

3.C(从题干销毁鸦片一词中可以看出,此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故选C项。

4.D(此题考查鸦片大量输入中国的时期。

鸦片作为吸食的毒品,始于明清时期,因此排除前三项。

清朝时期,英国向中国走私的鸦片数量急剧增长,吸食鸦片并因此酿成悲剧的人越来越多,符合陈澧诗文中描述的情景,故选D项。

5.D(此题考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但需要结合材料加以选择。

只要能对林则徐的话作简单的理解即可,①③项内容在林则徐的话中没有明确提及。

6.A(此题考查道光帝禁烟的目的。

解题时需要对林则徐的话作深入理解。

林则徐所提及的无兵御敌、白银外流等,实际上已经直接危及清政府的统治。

道光帝正是从维护统治的需要出发,才决定禁烟。

7.A[此题考查虎门销烟的年代。

1839年,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声势浩大,大快人心。

其余三项中人物为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中牺牲的英雄,因此不选。

]

8.C(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于是以鸦片为诱饵,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从英国战后与中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也可以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与中国通商。

9.C(①项说法有误,道光帝虽然战和不定,但并未一味求和,故排除①,直接选C项。

10.D[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地位。

A、B两项为中国古代不同民族政权间的条约,C项为清朝康熙年间(属中国古代)与沙俄订立的平等条约,可见此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此题中,若知近代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始,亦可以从时代界定上直接排除前三项。

]

11.D(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

A项中割让的应为香港岛;B项中应为2100万(银)元;C项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应无南京。

故选D项。

12.C(此题考查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

A、B两项较为容易排除。

C项五口通商最能表明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D项有较高的辨识难度,但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量增加通商口岸数量却无关税方面的进一步要求,或今天中国已全方位开放但不必与任何国家商议关税等史实可印证其错误。

13.D(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

A项为虎门销烟的年份;B项为鸦片战争开始的年份;C项为鸦片战争期间,较容易排除。

14.B[此题考查《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内容。

A项香港包含香港岛(1842年割让)、九龙半岛(其南部1860年割让)和新界(1898年租借)三个部分,因此不能选择。

C、D两项比较容易排除。

]

15.D(鸦片战争起,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的国家主权开始逐步丧失,这些意味着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故选D项。

16.问题一:

不利(弱势、入超、逆差等皆可)地位。

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二:

说明英国蓄意借口禁烟运动发动战争(或表明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导火索)。

否。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就算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会找其他的借口发动战争。

17.问题一:

五口通商(或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和割香港岛给英国。

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启近代割让土地的恶例。

问题二:

关税须与英国商定,牺牲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问题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与探究

(略)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知识要点

185618601860英法联军瑷珲条约外兴安岭黑龙江北京条约乌苏里江库页岛巴尔喀什湖改订条约洋枪队华尔慈溪战役

基础训练

1.B(火烧圆明园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事件。

A项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C、D两项属于甲午中日战争。

2.A(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及战争期间的历史。

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提到的研究年代包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且从A项的书名及研究的年代下限可以看出,该书涉及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故选A项。

3.D(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为咸丰帝,故选D项。

4.C(此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凶手,并暗含考查部分历史事件的时间。

A项中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所以合理。

B项中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外兴安岭被割让,所以合理。

D项中咸丰帝于1860年从北京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所以合理。

C项火烧圆明园为英法联军所为,且太平军根本没有打进北京进入圆明园,故选C项。

5.B(此题考查抢劫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对圆明园抢劫焚毁系英法联军所为,故选C项。

6.C(此题考查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

从材料中看出,英法强调市场的新增和推广,是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权益而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其余几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7.D(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渊源背景。

从材料可以看出,俄国意图占领中国领土,早已突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双方边界,故A项错误。

黑龙江、库页岛等为中国东北地区,故B项错误。

俄国所勘察的范围已经到达中国境内,故C项错误。

8.B(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的战争罪行。

俄国在战争期间趁火打劫,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0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领土。

9.D(此题考查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详细事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1858年的《瑷珲条约》开始,俄国大量侵占中国领土,为中国制造了重大边患。

10.C(此题考查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史实。

题干中“北部边疆”、“接壤”等词可锁定答案。

11.B(此题考查洋枪队的情况。

1862年,华尔被太平军打死。

12.C(此题考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

“洋鬼”即表明非湘军、淮军,而是由外国人统领并参与组成的洋枪队,其首领华尔、戈登均为洋人。

13.D(此题考查太平军面对中外联合绞杀的情况。

1860年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外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太平军,故A项正确。

从材料来看,“助攻太平”即指列强希望协助清政府,故B项正确。

“外人所获权利甚多”即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更多权利,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才帮助清政府,故C项正确。

14.C(此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的启示。

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

15.B(此题综合考查对近代抗争史的理解。

④岳飞抗金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纷争,不能算作对外抗击侵略。

16.问题一:

鸦片战争。

英国。

问题二: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例如签订《天津条约》(或《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火烧圆明园等)。

问题三: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增加通商口岸,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问题四:

正确。

以材料一、材料三为例,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7.问题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和法国。

问题二:

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

赞同,表现了竞买者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文物回归等;或不赞同,因为兽首的主权属于中国,中国应积极追回等。

问题三:

说明今天中国的国力日益强盛。

有利于中法两国关系的发展。

拓展与探究

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第3课收复新疆

知识要点

阿古柏1871伊犁西北东南左宗棠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乌鲁木齐1878曾纪泽伊犁1884行省

基础训练

1.C(此题综合考查历代对新疆的管理。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唐设安西都护府,清朝前期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设立行省。

2.B(此题考查清末新疆问题的背景。

从地理位置上看,新疆距离俄国及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较近,所以被纳入这两国的争夺范围。

3.D(此题考查新疆问题的肇始原因。

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

4.A(此题考查浩罕国侵入新疆的具体情况。

浩罕国位于喀什噶尔西侧,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首先进入喀什噶尔。

5.C(此题考查伊犁问题的由来。

1871年,趁着阿古柏侵入新疆之际,俄国直接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6.D(此题考查收复新疆的将领。

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著名将领为左宗棠。

7.C(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其余选项亦可排除:

左宗棠认为应塞防海防并举,故A项错误;伊犁是用外交手段夺回,故B项错误;在新疆设立行省是左宗棠的建议,决策须由清政府下达,不能视为左宗棠的个人功劳,故D项错误。

8.D(此题考查收复伊犁的史实。

伊犁曾被俄国出兵占领,曾纪泽以外交谈判方式要回,符合材料中所述,故选D项。

9.B(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材料中“西域”即指新疆,“抬棺死战”的事迹亦为左宗棠所为,故选B项。

10.C(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间。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选C项。

11.B(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史实。

①领导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故A项排除。

④武力收复伊犁说法错误,伊犁是曾纪泽用外交手段要回,C、D两项排除。

12.D(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史实。

面对新疆被占,左宗棠的观点是要加强塞防,收回新疆,故A项错误。

收复新疆,左宗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故B项错误。

收复新疆过程中,左宗棠并没有进攻俄国,故C项错误。

13.问题一:

主张放弃新疆,重点筹划东南海防。

问题二:

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

武力收复新疆。

问题三:

鸦片战争失败(或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等)。

加强国防建设,在国防建设中,陆地和海洋并重。

拓展与探究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

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过错,但他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

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要点

189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北洋舰队邓世昌旅顺威海卫全军覆没马关条约1895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设工厂大大加深

基础训练

1.B(此题综合考查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黄海海战性质的理解。

其他选项比较容易排除。

2.D(此题考查对日本的了解。

按当时中国人的眼光,并从方位上及国际知名度看,当时的日本的确为东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