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183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ē)  郡县(jūn)  诗赋(fù)   衔接(xián)

B.吞没(tēn)  朝晖(huī)  骚人(sāo)  霪雨(yín)

C.樯倾(qiánɡ) 冥冥(mínɡ) 潜行(qiǎn)  波澜(lán)

D.汀兰(tīnɡ)  皓月(hào)  偕忘(xié)  神怡(yí)

2.对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好景色)

滕子京谪朝晖夕阴  (日光)

B.守巴陵郡      (任太守)

百废具兴      (兴办)

C.南极潇湘      (尽)

薄暮冥冥      (跟“厚”相对)

D.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3.指出“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指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四支僵劲不能动。

D.属予作文以记之。

5.指出停顿有误的一项(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7.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可以高兴或悲伤。

B.不认为环境好就可以高兴,不认为个人失去就可以悲伤。

C.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D.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高兴,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伤。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训练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1.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12.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1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

”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三、课内外阅读训练

(2018•江苏盐城)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

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晓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潾骇浪,朝夕喷激。

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

米芾父子。

②杪(miao):

树梢。

(③《瘗(yi)鹤铭》:

六朝摩崖石刻。

④披剔尽致:

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春和景明(    )

(2)心旷神怡(    )

(3)悉成明霞(    )

(4)得踏危石(    )

1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            (《曹列论战》)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17.填空和解答。

(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一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参考答案

1.D(A项中的“谪”的声调应该是二声。

B项“吞”应该是tūn;C项“潜”音应为qián。

2.C(C项的“极”应该是到达之意。

“薄”意“迫近”。

3.B(ACD三项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而B项是代词“它”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4.B(A中的“具”通“俱”,C项的“支”通“肢”,D项的“属”通“嘱”。

5.D(D项应该将“大观”划在一起。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B(“朝晖夕阴”是两个词并列结构,而“气象万千”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

两者不能对应。

7.C(这个句子是互文的写法,所以在翻译时要使用上下文语意通用的方法译出句子。

8.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A(B.若夫/淫雨霏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然则/何时而乐耶)

10.D(D项中的“去”都是“离开”之意。

11.D(题干中的“以”是因为意,与D项的“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中以意相同。

A中是“用”B中是“凭借”C中是“把”意。

12.

(1)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

(2)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13.A(A项中说的“两种人”是不对的,应该都是“迁客骚人”。

14.

(1)日光

(2)愉快(3)全,都(4)能够。

15.C

16.

(1)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

(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17.

(1)观返照吸江亭 听晚梵声出松杪。

(2)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

来到焦山游历有四件大快人心的事:

观看吸江亭落日,青山落日在烟水苍茫之中,竟然有米家父子的书画风格和意趣,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片碧绿,万里长江,没有一点白云点缀;从松树梢里传来诵经声,让人悠然有离世隐居的想法,早上起身到海门观看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树林稍微露出红色的光晕,突然跃起光芒数千,映射在江面上,都成了明亮霞光,荡漾不定;《瘗鹤铭》撰写在雷轰石下,汹涌的波涛早晚冲激着,我是在冬月来游玩的,江水刚刚回落,于是才能踏上埋没在潮汐中的危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实在有幸呀。

 

11 醉翁亭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   )环滁(  )晦明(  )伛偻(  )觥筹(  )林霏(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蔚然(茂盛)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辄醉(就)

B.林霏(雾气) 佳木秀(茂盛、繁茂)       醉翁之意(情趣)

C.晦明(暗)    岩穴暝(昏暗)                寓之酒(寄托)

D.负者(失败)  伛偻(腰背弯曲)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3.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负者歌于途

C.多会于此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5.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

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  )

(2)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  )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二、课内阅读训练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9.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二、课内对比阅读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锦鳞游泳(    )

(2)佳木秀而繁阴(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三、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

【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

“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

”宋玉曰: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

共同(享受)。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杂然而前陈者(    )

⑵宴酣之乐(    )

⑶有风飒然而至者(    )

⑷庶人安得共之(    )

15.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16.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lánɡ;yá;chú;huì;yǔ;lǚ;ɡōnɡ;fēi

2.D(D项中的“负”指“背着(东西)”)

3.A(A中的“于”是“向”的意思,而其他 三项都是“在”的意思。

4.D(A项的表并列;B项的表顺承;C项的表转折;D项表修饰。

5.

(1)A

(2)B(3)C(4)C(5)A(6)B

6.B(B项太守因为高兴所以才喝多了。

7.

(1)明名、取名

(2)助词;译为“的”

8.

(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9.相同点:

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

(1)鱼   

(2)繁荣滋长(茂盛,繁盛)

11.

(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12.C(C项,“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游人离去,禽鸟快乐”,这是两层意思,朗读时应在两层意思之间停顿,正确的朗读停顿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3.范仲淹的“乐”,是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湖面景色产生的乐;欧阳修的“乐”,是领略了树林中早晚、四时之景而快乐。

14.

(1)摆放 

(2)尽兴地喝酒 (3)到(来) (4)怎么 

15.

(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16.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附【乙】译文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

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

“这风多么畅快啊!

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

”宋玉说:

“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

”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29湖心亭看雪

1.识记字音

更定(   ) 沆砀(   )(  )一芥(   ) 毳(   )

雾凇(   ) 强饮(   ) 喃喃(   )  挐(   )

2.作家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丁湖梦寻》等。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以后。

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淡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见一斑。

3.课文感知

(1)结合资料,疏通文意。

(2)结构图解

             雾凇沆砀

        赏雪  天云山水

湖心亭看雪       上下一白     雪天奇遇

                        两人对坐     痴迷山水

               奇遇

                        三人同饮

(3)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独去湖心亭赏雪,描绘了湖心亭的美丽雪景,并叙述了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

课上练

1.词语的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 词语       原句   分析

通假字 挐 余挐一小舟 通“桡”,撑

 

 

一词多义 更 是日更定矣 读gēng古代夜间的记时单位

  焉得更有此人 读gèng,还

 是 是日更定 代词,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是

 一 余挐一小舟 数词,一条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全

 白 上下一白 白色,白茫茫

  余强饮三大白 酒杯

 大 见余,大喜 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 形容词,大的

词类活用 客 客此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炉 拥毳衣炉火 名词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2.文字简练的白描手法

全文100多字,写湖、写雪、写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

特别是作者能抓住景物突出的特征: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

无一语多设,无一字多下。

 【考点解读】: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如本文作者便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达到了形与神统一的目的。

课后练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崇祯(   ) 雾凇(    )  沆砀(       )铺zhān( ) 一jiè(  ) chī(  )人

zhēn   sōng dàng   毡   芥   痴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挐一小舟(通桡,撑 )

(2)惟长堤一痕(只)

(3)上下一白(全白)

(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3.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人鸟”之间不停顿,在“中”后停顿。

4.下列称谓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余B吾C尔D相公

D项为尊称,其余不是。

5.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BC)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酒逢知己千杯少。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君向潇湘我向秦

6.古往今来,咏雪的文章和诗句都很多,请你写出两句描写雪的诗句或两篇写雪的文章名称。

(原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梨花开。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咏雪》(《世说新语》)《雪》(鲁迅)

二、阅读鉴赏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到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8.“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试简要分析。

既于微观中显出宏观,烘托出铺天盖地的雪景,也写出了视觉的移动。

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9.“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10.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体现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

11.作者描写雪景的顺序是什么?

从整体到局部。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

(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

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尤为奇观。

  石篑⑤数为余言:

“傅金吾⑥园中梅,张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⑧,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⑨,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

①为春为月:

是春天,是月下②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