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172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

《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都市的作文.docx

有关都市的作文

有关都市的作文

篇一:

高考作文素材之城市

十五年中国城市折腾史:

无细节无魅力无温情

--------------------------------------------------------------------------------

2013年7月2日01:

42新周刊

城市异化排行榜

1998年,《新周刊》推出城市魅力排行榜。

当时我们写到,“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虽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有着自己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肯定是最让人喜欢的城市,也是最让人难忘的城市”。

十五年来,合并、重组、升格,城市的数量减少,体量变大。

城市公共资源变得稀缺,城市生活变得逼仄。

十五年来,城市势力合纵连横,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托举出三组城市群,中部、西南的城市跃跃欲试。

大城市成为吸取一切的黑洞,中小城市活力缺乏。

十五年来,中国城市开始企盼“国际化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枢纽”、“国际制造业名城”、“国际企业总部中心”、“国际会展城市”等等称号。

十五年来,人口迁移、拆旧造新,从地铁、高铁到摩天楼,我们的城市都拥有了最高最大最贵的城市标配。

但城市阶层分化,阶层缓冲越来越少。

十五年的城市化狂飙突进,所有城市渐渐趋同。

2013年,我们重排中国城市榜。

不看它们的魅力,而看它们的异化。

看这十五年来,它们都在做什么,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

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糟糕?

十五年中国城市折腾史

这十五年正是中国城市化的狂飙突进期。

城市化的利与弊、得与失在这十五年中涌现,城市生活的浮沉、城市价值的臧否、城市与人的关系,也在这十五年中成为讨论的主流。

文/陈漠

1998年,《新周刊》推出城市魅力排行榜。

当时的中国,直辖市增至4座,总的城市数量也由新中国成立时的百余座增至660余座。

2013年,中国城市数量为658座。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托举出三组城市群,而城市人口也在2011年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2013年,我们重排中国城市榜。

不看它们的魅力,而看它们的异化。

看这十五年来,它们都在做什么,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

合并县升格为市,继而被地级市合并为区,而地级市之间则不断兼并重组。

1998年,中国城市版图最大的变化是,重庆直辖。

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直接吞掉了之前与它同级别的另外几个地级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以及远在两百多公里之外的万州市。

另一种合并是将下属县或县级市调整为区。

苏州把锡山划入市区,无锡把吴县划入市区,这是长三角的城市升级。

番禺、花都进入广州,江门吃掉新会,这是珠三角的组团节奏。

这些合并往往是下属为上级提供发展腹地,成为工业建设、房产开发的资源库。

最大数量的城市合并,恐怕要算佛山、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市合并,是2002年广东版图上的大事,至今仍对区域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量级相当的城市合并,无疑是因为更大的企图心。

2013年年初,揭阳、汕头、潮州又掀起了讨论三市合并的话题,三市早就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举措,而潮州市市长李庆雄说得明白:

“建议三地合并后,尽早向国家争取升为副省级城市。

改名随着合并,城市的名字自然成为提纲挈领的标志。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大学之间的合并改名。

多年前,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两所都是知名高校,最终定名为四川联合大学,不伦不类。

再过数年,默默地改回四川大学,谁兼并了谁的话题无人再提。

接下来合并四川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此时的川大已经体量大得惊人,华西医顺理成章成为川大华西医学院。

和大学一样,城市间的合并,名字不仅仅代表着历史,更代表着体制博弈间的妥协和龃龉。

2010年,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襄樊之名原本来自1983年襄阳与樊城合并,两座城市都是历史名城。

如今又改回襄阳市,樊城这个名字终于成为襄阳的一个区。

2001年,地级市淮阴合并了县级市淮安,新城市用了淮安这个名字,而“老淮安”则被改名为楚州区。

名字既是地位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记忆,当然也是经济的源泉。

2001年,中甸变为香格里拉,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2007年,思茅变成普洱;而仁怀市已经连续数年在争取更名为茅台市。

湖南的新晃和贵州的赫章、水城在争夺夜郎,新郑欲改名轩辕,安顺想改名黄果树。

以当地的山水风土物产为城市名称,透露出的是明晃晃而又粗鄙的旅游经济思维。

拆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几乎可以缩写为拆迁两个字。

大大的拆字画上一个圆圈,伴随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也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符号和艺术表达方式。

北京人在感慨小时候奔跑的胡同、蓝天下的鸽哨,上海人在怀念石库门,成都人在想念茶馆,广州人在保卫骑楼。

任何一个中国城市人一生中都会和拆迁沾上关系,而他们越住越远,最后成为远离本地的本地人。

拆迁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课题,也是社会改造和阶层重组的征兆。

在拆迁中,纠葛着各种人群、个体、组织之间的利益博弈,是法制和道德、个人与体制之间的斗争和妥协。

拆迁显然远远不只是房子,更是生活、尊严、权利和权力。

造古拆迁完了,我们的城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拆掉的废墟上造一个假古董起来。

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些所谓老街区,成都的宽窄巷子、福州的三坊七巷、岳阳的翰林街,等等,都热衷于拆旧建新。

把原有的老街区、老建筑全部推翻,代之以簇新的粉墙黛瓦、水泥雕花。

2013年年初,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就联合下发通知,对山东聊城、河北邯郸、湖北随州、湖南岳阳、广西柳州、云南大理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旧城保护不力予以通报批评。

这些城市的问题很相似,拆除旧街区,建起假古董。

迁走原住户、建起商铺,这是最大的经济动力。

在利益和政绩的驱动之下,“保护性拆除”、“迁移性保护”这样的怪异模式也成为一时流行。

至于在造假古董的风潮落后了的后发城市,它们还有更宏大的构想。

2008年,大同开始”古城恢复性保护工程”,全面完成四面城墙及瓮城的修复,不少考古学者都表示反对这种复建,迁出居民、改变市民现有生活也引发争议。

开封打算把老城区改造成20平方公里的旅游区,重现汴京,另外再造一座新城。

如果实现,将在4年内迁走十几万市民,光是拆迁费用就要花掉1000亿。

克隆每座城市都有一个“新天地”,这是全中国城市向上海学的。

在南京,它叫“南京1912”;在苏州,它叫“李公堤1912”;在杭州,它叫“西湖天地”;在宁波,它叫“老外滩”;在成都,它叫“宽窄巷子”;在重庆,它叫“洪崖洞”;在广州,它叫“太古仓”?

?

它们有的是商业地产公司投资,有的是政府主导,但无一例外的是高档餐厅酒吧,以及迫切地宣讲“历史文化和商业经济的完美融合”。

可惜它们都长得一样。

同样,每座城市也都有一条商业步行街,都铺着整齐的花岗岩地面,两边充满了生拉硬拽和簇新扮旧的建筑外立面,各色商铺食肆专坑外地人。

王自健在他的脱口秀节目里发问:

“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一条本地人不去的步行街?

本地人都去哪儿了呢?

”他自己回答说:

“本地人都在另外一座城市的步行街上。

每座城市都克隆了一个塔、一个大学城、一个晒死人的广场、一个怪异而昂贵的地标、一个国外设计师设计的大剧院或音乐厅、一个建筑好看但没什么内容的博物馆或美术馆、一个远在天边只在理论上缩减了交通时间的高铁站,当然,还有一个全新的、占地面积超大、建筑超科幻的政府办公中心。

办节人人都喜欢过节,但有一种节却是令市民避之不及、啼笑皆非。

洛阳有牡丹节,安徽巢湖也有牡丹节。

这个并不产牡丹的城市为一株牡丹而热烈庆祝,这株长在风景区山壁上的牡丹据传有千年历史,号称“天下第一奇花”,可预测旱涝。

为了这个节,巢湖市开展了灯会、花车巡游和旅游论坛等等活动,邀请了从非洲到芭堤雅的各类表演者前来表演造势,迎来送往,花了近百万。

这项“打造城市名片、扩大品牌效应”的节庆,最后为风景区带来了三千名游客。

这只是比较奇葩的一个例子。

每个城市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奇怪节日,绝大部分都是近年来突发奇想发明出来的。

各种花、各种食物,乃至西瓜、豆腐、鸭蛋、大葱、板栗?

?

举凡这个城市能想出来稍有名气的东西,都会成为一个城市操办自己节目的由头。

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很多城市还沉浸在这种俗气过时的观念当中,最后的结果却是“公款追星”、节庆扰民、劳民伤财。

评奖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田园城市、宜居城市、休闲城市、创意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双拥模范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创新型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集邮文化先进城市、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

数数看,我们的城市有多少种评奖方式?

这些奖项评比,有的是政府评选,评选方从住建部、林业局到精神文明委不一而足,有的是各种协会、组织、团体。

即使不算民间口头流传和媒体评出的称号,光是上列那些硬奖项,就足够城市们“创建”得不亦乐乎。

而对于市民来说,不管是“创卫”还是“创文”,每次“创建”都意味着大拆迁、大围蔽、大粉刷、大清理、大堵车,上街不见小餐馆,在家拿好暂住证。

穿衣戴帽、栽花种树、七彩墙面、泡沫窗台、彩钢屋顶,也都在“创建”中被发明出来。

除此之外,国内的评奖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虚荣心。

没拿过几个国际奖项,城市之间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巴塞罗那的世界智慧城市奖,联合国人居署的人居奖,联合国环境署的国际宜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遗产名录。

当然,现在最流行的是“非遗”,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遗”成为盛行一时的专有名词,改名申遗、组团申遗、打包申遗,联合国的申报不上就申报自己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都有了自己的“遗产名录”。

小吃申遗、吆喝叫卖申遗、麻将申遗、童子尿煮鸡蛋申遗?

?

总之总有一个申得上。

治堵1998年,全国千人机动车保有量是10.7辆,如果按照当年全国人口12.48亿算,全国机动车总量在1300万辆左右。

而到了2012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

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城市普遍生了“堵病”。

2007年,北京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此后,这一做法启发了各个城市,杭州、武汉、长春、兰州等城市都实施或实施过不同情况的单双号限行。

2010年年底,北京发布汽车限购令,对车牌配额管理。

2012年,广州跟进。

加上早就实行车牌拍卖的上海,北上广都对车辆增加实施控制。

《北京晚报》曾经报道,根据一项国际调查,北京和墨西哥城并列成为世界上堵车痛苦指数最高的城市。

北京被称做“首堵”,其惨痛经历自然是其他兄弟城市的前车之鉴。

但各项治堵措施实施下来,却并不立竿见影。

建设规划、道路管理、路权分配、大众交通等等问题才是治理堵车的根本之计。

在市民的感受中,堵车成了无奈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段子笑话的源泉,“摇号”、“限行”、“单双号”成为了流行语。

经济学者在研究“单双号限行后依然堵车的经济学分析”、民间设计者发明各种路桥交通模型模式、英语达人在讨论“单双号限行”应该是odd-evenlicenseplateplan还是old-evenalternaterestriction,各行各业的智慧都在治堵上得到了展示。

可最终,车牌买不到,路还是继续堵着。

一样的建筑,一样的街道,一样的冷漠表情

这是谁的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迁移。

可有个根本的问题:

谁的城市化?

文/肖锋

15年来,我们的城市是否更有魅力了?

市长们宣告城市被改造得更“现代化”了。

只是人们会说城市更冷漠了。

没有人性的光芒,城市的光鲜亮丽有什么用?

城市化必须回答两个命题:

是市长的城市化还是市场的城市化?

是本地人的城市化还是与外地人共享的城市化?

中国集中了全球超过一半的起重机,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占世界总量的50%,可仍不够?

?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迁移,时间之急、规模之大、冲突之剧烈、影响之深远,无以匹敌。

可有个根本的问题:

这是谁的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或城镇化必须面对两个命题。

第一个命题:

是市长的城市化还是市场的城市化?

历史上的城市是自然生成,先有“城”(防卫)后有“市”(交易),逐渐融合为城市。

今天,城市化是一场运动,一场围绕权力、资源的角逐。

君不见,“拆城市长”们大手一挥,千年文脉断绝。

所谓“国际大都市”清洗一切。

老外说,中国的城市越来越没看头了。

因为千城一面。

城市策划人王志纲称,城市经营是市长和市场的一场“双人舞”(经常是市长与地产商的双人舞)。

在这场双人舞中,两者的分工应该是政府主导、企业运营。

而实际上,市长们既是指挥官(定规划),又是运营商(搞开发),还是建筑师(指导设计)——建个“标志性”建筑他们情有独钟:

“给我搞一百年不落后的;要有突破性的;要有国内没有、国际领先的。

”他们要的是GDP、税收和表面的光鲜靓丽。

可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

人们看到的是越来越陌生的老城和千篇一律的新城。

过去三十年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破坏比“文革”十年更甚。

不但老北平、老上海、老广州等都将成往事,老宁波、老青岛、老昆明也成往事。

它们是图片上的绝版城市。

今天的市长们如何面对后人的指责?

当中国市长们的平均任期只有1.7年时,这就是一场灾难!

能不折腾吗?

第二个命题:

是本地人的城市化还是与外地人共享的城市化?

未来20年将有约5亿中国人口成为新市民。

20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51%提高到76%以上。

中国城市化的本质是利益博弈、利益再谈判。

城市化关键在“化”,即:

新移民成为市民以及居民成为公民。

其中外来人员融入是社会公平问题。

当涉及个人利益时所有漂亮的口号都靠边站。

建立公平社会,谈何容易!

外来人员检验着一座城市的包容度。

“北漂”说明北京容得下他们。

“新上海人”说明上海试图包容,但总有如小姑娘占海特挑起激烈争论。

“新客家人”或者“过江龙”说明或许最包容的还是饱经市场化洗礼的广东。

革命时期,中国的问题是农民和土地问题;今天,中国的问题是2.5亿农民工及其家属融入城市的问题。

这意味着他们要像市民那样,享受学校、医院、养老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和

福利。

据城建部测算,一个外地人变成市民,财政要掏8万元。

按目前全国2.5亿农民工计要掏20万亿元(未计其家属)。

但这个测算忽略了外地人创造的价值——只有每人8万元吗?

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要成为新市民,他们要享受现代化。

可现实是他们乡下回不去,城里进不来。

试想数亿年轻人进不来也回不去,中国的城市如何安定?

城市化必须解决两个矛盾:

如何在发展中保住城市文脉,如何在管理中保持人性化。

张钦楠的《阅读城市》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一栋栋建筑是“字”,一条条街道是“句”,街坊是章节,公园是“插图”。

透过它们,我们阅读到“人”,活着的和逝去的人。

是人缔造了城市也创造了城市文化。

城市的发展有如铺一张底图,然后一层层书写,仿佛古人与今人在对话。

而今天是速成城市。

权力的大手一挥,于是系统格式化。

正如丘吉尔所说,“人创造建筑,建筑也塑造人”。

在一样的建筑群中,人们一样的服饰,一样的冷漠表情。

无论梁思成如何叹老北平,于坚如何叹老昆明,旧城连同那些儿女情长一并被涤荡而去。

一个只有骨干没有细胞的城市,一个没有细节的城市,一个没有魅力的城市。

随着老建筑的铲除,原来的社区温情也被冷漠取代。

城市人疏离化、原子化。

于是“老人摔倒不去扶”,于是“小悦悦式悲剧”发生,于是陈水总们就报复社会了——一个“悲观厌世”的陈水总,所有人都不安全。

广州城管被小贩狠抓下体的场景刚为该群体赢回点同情心,延安城管就以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踩头激发声讨,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连为一体。

“以暴制暴”或成为城市管理的常态。

厦门是个享受生活的城市。

工夫茶与信佛让厦门人温良敦厚。

老城区的小吃店,老辈人做不好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因为怕被街坊笑话。

哪像现在人脸皮厚,只要赚钱,只求短平快。

城市就是这样,保住城市文脉,在管理中保持人性化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陪护好“社会”的细胞,城市不要疏离化、原子化,要有老礼,要有温情。

许多悲剧或许就化为无形了。

15年之后,最有欲望的城市不再是深圳,最辛苦的城市也不再是香港,所有一线城市都是最有欲望也是最辛苦的城市,也是戾气十足的城市。

城市不只是市长的城市,市长代表的城市,或被市长代表的城市。

在台北我看到“破旧”的老城,被告知,即便多数人同意,少数人不同意,城市改造也难实施。

这就是改造城市

遇到的“效率”难题。

如果城市不公,戾气十足,城市魅力不再,要所谓的“效率”何用?

篇二:

这是一座大都市作文

这是一座大都市。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是这座城市的写照。

一座座高楼大厦耸立在马路两旁,亭亭玉立,柏油路两旁,矗立着苍翠欲滴的树木,宽敞的道路上空架着立交桥,蜿蜒盘旋,汽车穿梭其中。

大马路上,红灯亮时,城市得以有一刻的沉寂,绿灯一亮,立即打破了先前的寂静,又忙碌起来,继续奏响城市进行曲。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白天的喧嚣,这座城市时不时会回想起以前,回想起它披上华丽之前的原本面貌……

几年前的城市,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村庄。

在那里,砖瓦房一座挨着一座,屋前是大片大片的稻田,稻穗在风中摇曳。

清晨,太阳还没升起来,天空中披着薄如蝉翼的雾,朦胧之中点缀着几点疏星。

一群早起的鸟儿已在枝头上唱着婉转的曲子。

好几户人家的烟囱上空炊烟袅袅,与半空中的雾萦绕在一起。

田间,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人们在忙着给农作物浇水、施肥,沉睡了一夜的稻苗,此刻张开大嘴,贪婪地吮吸着养分,稻杆吸收了养分之后挺得更直了,满足地在风里摇摆。

雨天的田野稻苗就更畅快了。

豆大的雨打在稻苗身上,稻苗尽情享受这场甘霖,尽情吸收养分,痛痛快快地享受大自然的滋润。

然而,雨天的道路就不那么容易走了。

因为不是柏油路,路面经过雨水的冲刷后变得松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

车子经过,溅起一片泥花,并且,还一路颠簸不停,人们出行极不方便。

当大雨停止了它的倾泻,太阳这才拨开云朵,放射出万丈光芒,这时候,田野出现了人们忙碌的身影。

身影影影绰绰,在田间跳跃。

杂草长了,要及时清理,养分少了,要及时施加,一点也不能马虎。

阳光越来越强烈,田野里农作的人们汗流浃背,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晶莹剔透。

人们并不顾得上这些,用手背在额头上一抹,就又继续忙碌起来。

直到傍晚时分,人们这才完成农活,迎着夕阳,带着几分疲惫,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

时光飞逝,昔日的小村庄褪去矮矮的砖瓦房,褪去泥泞的乡间小道,披上华丽的外衣,高楼雨后春笋般一座座耸立在城市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城市的气息。

过去那个小村庄已成为这座城市的记忆,而那段贫穷落后的岁月,城市将永远记住,永远……

另一篇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这座城市没有了白天的那般喧嚣,我常常会回想起从前,回想起它披上华丽的外衣之前那古朴的原貌……

多年前的上海,还是处在“弄堂时代”。

在那里,石库门房一座挨着一座,“五香茶叶蛋,薏米莲子羹……”这是在老上海弄堂里日常

都可以听到的叫卖声,也是老上海的弄堂留给人们的最深印象……

弄堂之所以会被老上海人所喜爱和留恋,主要是由于它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在这里有着亲密的邻里关系,几户人家合住的石库门对门而建,自然形成了绵延的弄堂,邻里之间可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还记得长辈们常常提起的弄堂生活。

在悠闲的下午,人们总手拿蒲扇,拖着藤椅,三三两两地倚门而坐,大家在一起拉家常,谈山海经。

或者有一小群老人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搓麻将,其乐融融。

而小孩子们则玩着现在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去玩的弄堂游戏。

弄堂里的人还很乐于助人,雨天帮着收衣服,晴天帮着晒被子。

邻居间偶尔发生了口角,便会引来其他邻居的劝阻。

就在这狭小的空间内,人与人不仅靠得很近,而且心灵之间没有隔阂,便自然地形成了独特的上海弄堂文化。

如今,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城市的新规划使上海又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

现在的城市写照便是这般景象: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在马路两旁;柏油路旁,伫立着青翠的树木;宽敞的道路上空架着立交桥,蜿蜒曲折;一条条隧道在地底盘旋,地铁在其中穿梭。

马路上,红灯亮时,城市便有一刻难得的沉寂,绿灯一亮,立即打破了先前的寂静,又再一次忙碌起来,继续奏响这城市进行曲。

多少年曾住在石库门的人们住进了两室一厅、三室两厅,空间宽敞了,生活方便了,却少了许多从前的乐趣,以前那融

洽的邻里情感也随着这一扇扇坚固的防盗门和冰冷的钢筋水泥被无情地隔开,渐渐地从人们的脑海中远去……

“Bettercity,betterlife”,我多么希望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不仅有黄浦江畔灯火璀璨的宏伟建筑,而且还能有在上海许多条弄堂里,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缓缓地摇着扇子,舒心地微笑,过着其乐融融慢节拍生活……

篇三:

关于成都的作文(三篇)

一篇关于成都的作文

记得7、8岁的时候坐火车到成都,第一次坐火车感觉很新奇,觉得火车真的像一条龙。

成都姨婆家就在草堂旁,沿着草堂的围墙走,但是没有进去,心中对里面有渴望,但是大人说那里有什么玩的(也许是久处兰室不知幽兰之香吧)。

后来成都断断续续去了很多次,依稀记得免费进去过一次,但当时太小,记忆已经模糊了,等到我都成了大人,我的女儿也有7、8岁时,再进草堂,才终于看清了他的模样。

草堂大门是文化景点中常见的仿古建筑。

门内门外真是两重天地。

门外是钢筋混凝土筑就的现代都市,热闹但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

而从门外向草堂内窥视则是一个抛却了大都市繁闹的自然世界,一步跨过大门我便完全融入了他的世界。

溪水伴于俊秀的树木脚下,小屋藏于密林之中,又有几束阳光透过树间的缝隙射落在绿地的小草上面。

闭上眼睛则可以欣赏小在溪水的伴奏下清唱,真是无一处不让人感觉细腻,整个身心在这样的环境也完全放松下来。

不知道走了多久,弯弯的门别致地出现在我的面前,什么地方?

柴门!

我记起杜翁笔下的柴门,那该是极为简单的茅草覆顶的,还略带一些歪斜的柴门呀,可我眼前分明是极堂而皇之端端正正的黑瓦釉木的建筑。

这哪是什么柴门(后人已经修改了当年的模样)。

穿过柴门,有碧水一泓,石桥一座;有榕树流绿,楠木吐秀。

在那浓阴簇拥中,又是一座敞厅式的建筑赫然而立,这是大厅。

大厅中央是杜翁的一尊铜像,诗人低首捋须,深思苦吟,仿佛那些华章就这样一首一首地吟出,也就是他这一苦吟,吟出了半个盛唐。

导游正在那里讲述:

摸了杜甫手,诗歌出自口细看,果然,杜甫的手已经被世人摸得光滑透亮,和身体的颜色孑然不同。

我的女儿兴致极高地摸了又摸,跟诗圣握手真是别有意义,我也斗胆地摸了大诗人的手,有些惶恐,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不过,后来我女儿真的就做了一首打油诗,这是后话。

跨过一座小木桥,但见竹子一丛。

摇曳的竹阴中,闪现出茅草的屋顶。

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这才真正走近大诗人。

这是三间低矮的草屋,屋内幽暗,泥墙的缝隙透出了丝丝微光。

中间为堂屋,左边是卧室,一张床榻,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尘埃。

堂屋中靠门之处,置放着一张简易的木桌,桌上端放着笔墨纸砚。

这就是诗人的草堂。

我伫立在草屋前,这里竹篱围护,当年他就栖身于此,有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但也是在这里,他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样超然高洁的心性,怎能不让后来者由衷地折服!

依依惜别草屋,徜徉在诗人那无数次走过的花径上,这里早已没有了花香,更没有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情趣,而变成两堵极为气派的赭红色的墙夹起的小道。

但不知怎地我却?

ahref=“target=“_blank”class=“keylink”>路鸾肓耸说氖笨眨行┗秀薄?

/p>二篇关于成都的作文

今天我兴高采烈、欣喜若狂,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马上就要到成都这个美丽的城市了。

哎呀!

终于下车了,在车上都快累死了,得赶紧伸伸懒腰,舒展一下身体。

听妈妈说,我们现在要去春熙路,是一条很有名的大街。

到了那里,看见络绎不绝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场。

我忍不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