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164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析和习题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

 

单位:

管城回族区港湾路小学

设计者:

杨晓旭

 

《分数的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题:

分数的意义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杨晓旭/管城回族区港湾路小学

【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学生能力要求是要达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作为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感悟,促使其主动参与建构。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创造分数,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并概况出分数的含义,进而能够理解分子、分母、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分数的意义》属于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五年级学生属于义务教育第二学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学生能力要求是要达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也是在为后面学习分数的计算,学习百分数,带分数做铺垫,影响学生今后有关分数的学习。

故此,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立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

2.基于教材特点

《分数的意义》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专题安排了6大块内容,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六年级要学习百分数,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数的意义》在本单元属于第一节课,根据首因效应,本节课的学习至关重要。

《分数的意义》的学习要经历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思维变换,从而让学生领悟,勤于动手,其乐无穷;善于思考,必有收获。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数学素养的提升。

3.基于学生实际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正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精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评价任务】

针对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在评价上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两种途径,从而检测目标的适切性和达成度。

目标1:

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有前备经验,所以,就分数的意义,主要是通过生生之间的自我发现、交流来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主要是关于单位“1”的含义。

课后反馈第1题和第2题,是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而采用的最直观的反馈方式。

目标2:

关注的是“过程与方法”维度。

从数学思考,到问题解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操作合作”这个环节来检测学生是否能运用手中资源创造分数,认识分数的意义,清楚单位“1”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课后反馈中的第3题和第4题可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中去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目标3:

是“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

主要是提升思维能力,让学生尝试“跳一跳够桃子”的乐趣,课后反馈第5题和特色作业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题目。

目标4:

关注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目标4的检测,更多的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环节来体现,如第6题。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预设与生成的一种诊断,只有心里在课前、课中、课后有学生,课前做好学情调研,课中时刻关注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课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反思,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资源与建议】

1.分析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专题安排了6大块内容,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六年级要学习百分数,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数的意义》在本单元属于第一节课,根据首因效应,本节课的学习至关重要。

《分数的意义》的学习要经历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思维变换,从而让学生领悟,勤于动手,其乐无穷;善于思考,必有收获。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数学素养的提升。

2.对资源(人、场所、课件、教具、学具…)的分析、建议:

(1)时刻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牢牢注意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多说多做,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引导。

(2)课件要生动形象,清晰明了,从而有效的辅助教学的顺利开展。

(3)教具要简单(例如:

直尺),让学生看到后能够一目了然。

(4)学具要多样化(例如:

圆片、正方形、线段、小棒……),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容易操作。

3.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

(1)课前学情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情,把握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程度,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

(2)课中关注学情:

课堂上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动脑思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以生为本。

通过当堂测的一些题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时刻关注学生学情,关键时刻进行点拨和引导,必要时调整教学设计。

(3)课后学情反馈:

课后通过谈话交流、作业、测试……及时将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弥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4.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单位“1”,知道一个整体的概念。

教学方法: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

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让学生通过这样自主自助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种教具、学具,教学模型等。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通过学情调研(课前测、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理解单位“1”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1”。

师: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

(生:

1。

)对,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1”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师:

老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生:

1。

)“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

(部分学生会迷茫。

)(生答:

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教师伸出1根手指头。

师:

这是几?

(生:

1。

)对,这是1根手指。

伸出1只手。

师:

这是?

(生:

5。

)不对,这是1只手。

伸出1双手。

师:

这是?

(生1:

2只手;生2:

1双手。

)对了,这是1双手。

师:

“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吗?

(引导学生说出“1”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1”的理解。

比较:

现在的“1”和以前的“1”还是一样的意思吗?

(现在的“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

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1”叫做单位“1”。

(板书:

单位“1”)

[设计意图:

文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把“1”引入,然后再通过层层深入,言简意赅,把单位“1”的概念自然引入。

]

2、深入理解单位“1”。

课件出示:

4包粽子你会用几来表示?

如果我想用单位“1”来表示应该怎么办?

(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

现在有了两个集合圈你还能用一来表示吗?

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

为什么?

4个集合圈呢?

为什么?

(因为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1”)

小结:

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1”就可以用1来表示。

有几个单位“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1”那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

那你会想到什么数?

(板书课题:

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

围绕单位“1”质疑,提升认识,深入理解,为今后学习带分数做铺垫,然后反向思维,不足单位“1”怎么办?

自然而然的揭示课题。

]

二、温故知新,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及其含义。

强调板书:

平均分。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

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的?

分成了几份?

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生1:

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片的四分之一。

生2:

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3: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圆片的四分之一。

……强调:

你在分时应该怎样分才合理?

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是谁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

回顾三年级旧知,把单个的物品、图形、线段等平均分,找到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为接下来宏观学习一个整体的平均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一些物体:

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

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在学生找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

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平均分成了几份?

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1”的四分之一?

生1:

把这四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4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生2:

把八个正方体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八个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3:

把十二个五角星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十二个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

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1”呢?

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

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1”,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1”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

生1:

我把8个圆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8个圆圈的四分之一。

……强调:

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单位“1”的意义,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研究与发现的过程。

]

3、对比总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这些四分之一的单位“1”相同吗?

各是把谁看作单位“1”?

可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理解:

虽然它们的单位“1”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的操作材料想:

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数吗?

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从而找到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教师顺势板书出来。

5、创造分数。

拿出学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能从小棒中发现哪些分数。

思考:

你把这些小棒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这12根小棒的几分之几?

生:

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

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师顺势板书学生找到的分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创造出一个分数,解释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为学习分数单位做好准备。

]

6、总结分数的意义。

拿出直尺,先找准单位“1”,再看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确定直线上这一点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师可以引导:

把1米当作单位“1”,1分米用分数如何表示?

3分米呢?

1厘米呢?

把1分米当作单位“1”,1厘米用分数如何表示?

3厘米呢?

1毫米呢?

把1厘米当作单位“1”,1毫米用分数如何表示?

3毫米呢?

……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更容易理解单位“1”,再用米尺作为教具让学生从简单的教具中学习分数思维就不容易混乱,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米尺上不同的单位“1”,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

三、自主学习,认识分数单位

告诉学生:

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

在分数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板书:

分数单位)。

如:

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

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

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练习:

老师报数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这个分数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例如:

六分之三,分数单位是六分之一,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

直接利用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引入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分数单位的意义,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视。

]

四、巩固练习,深化记忆。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的大小。

(课件放映。

2、读读下面有关分数的资料,说说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并谈谈你的感受。

(1)长江干流约

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死海的表层的海水中含盐量达到了

(3)按联合国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

,这个地区就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新标准是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

[设计意图:

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情及时反馈,弥补不足。

]

五、回顾总结,反思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分数知识的应用很广泛,在测量、分物、计算……从一个数学问题出发,我们可以研究一类数学问题,最后进行广泛的运用,数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究竟分数还有什么秘密?

留在我们以后再来慢慢研究吧。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把知识变成自己解决生活中难题的工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了,下课。

[设计意图:

竹子每一段都有一个结才能更加结实,课堂上的总结是为了更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鼓舞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

【特色作业设计】

这里有三盒巧克力,老师要求只能拿走每盒巧克力的

,可是小玲却从第一盒中拿走了1颗,从第二盒中拿走了2颗,从第三盒中拿走了3颗,这是为什么?

请你画图表示。

[设计意图:

开放性的画,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把抽象的题目变成具体的示意图,这也是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

【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

单位“1”

平均分

分数单位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1、下面各题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1)甲的

是乙。

(2)A是B的

(2)宽是长的

(4)丙的

相当于丁。

2、

里面有()个

,10个

是()

3、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表示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占其中的4份。

4、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到的是这盒巧克力的(  )。

5、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自然数1。

6、谈谈你对分数的认识,可以举具体例子说一说。

【教学评价】

《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参考《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节课紧紧围绕单位“1”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设计,学生对1地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学生试着用辨证的眼光去看世界,不仅是用微观的思想,也学着用宏观的思想来观察事物。

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以活动为主线,都是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通过小组实践操作自己动手、动脑,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创造出一个分数,互助合作解释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与发现的过程。

学生理解了单位“1”表示的数目可大可小,具有相对性,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利用下课的机会让学生去感悟单位“1”的相对性和主观性,加深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联系。

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得到的结论,学生通过练习以后自己悟到的,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而教师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