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998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docx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课程论文本科论文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甲鱼的养殖管理技术

 

摘要: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两栖爬行动物。

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

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和中药材料。

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关键词:

鳖养殖管理价值

1甲鱼的生物学特征

1.1鳖科简介

鳖(AmydaSincnsis)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两栖爬行动物。

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

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和中药材料。

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鳖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像龟,背上有软皮,无纹。

肉可食,甲可入药。

亦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鼋”;俗称“王八”。

鳖科(Trionychidae),龟鳖目的一科。

  鳖科有7属23种,外表为皮肤而非角质盾片为特征。

鳖科以亚洲为分布中心,非洲和北美洲也能见到,而澳洲只有化石。

鳖科是游动迅速的淡水肉食性龟鳖类,性情比较凶猛,其皮肤有在水中辅助呼吸的功能,可以在水下保持较长的时间。

鳖科中最出众的种类是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鼋。

1.2形态特征

  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  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其头象龟。

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

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

肢各生五爪。

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

  鳖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

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

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

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

有的巨鳖可达一米以上。

1.3生活习性

  鳖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

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库、三角湾和流动缓慢的河里。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

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

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鳖主要以肺呼吸,但当水温低于15℃时,甲鱼就潜入池底淤泥开始冬眠,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鳖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侍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

鳖有冬眠习性。

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鳖的冬眠期。

1.4食性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蝌蚪、螺、蚌、水生昆虫,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时食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

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长。

蚯蚓、动物内脏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

在食物不足时,同类可互相残食,亦可摄食动物尸体。

1.5繁殖

  在自然温度条件下,鳖生长4~5龄时才可达到性成熟;水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交配。

一次交配,多次产卵。

北方一年产卵2~3次,南方4~5次。

5~8月为产卵期,6~7月为产卵高峰期。

产卵时间一般在下半夜(0~6点),这与鳖喜欢安静的环境有关。

鳖的产卵方式为掘洞产卵,产后用沙土埋上,因此在池周要设沙土质的产卵场。

2.养殖历史概况

今年甲鱼养殖业在经历06-07年牛市后,目前已步入熊市,特别是温室甲鱼养殖已处于历史谷底。

在饲料、人工、能源(煤、电)等轮番涨价后,本市的温室甲鱼成本已上升至30元/公斤以上,而5-6月价格一度只有25元/公斤,目前的市场价格在28元/公斤,整个温室养鳖业基本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大量商品鳖囤积于池,造成资金沉淀,加之对08-09年的甲鱼行情心中无底,影响今年放苗。

要想判断今明二年的行情,首先要回顾06-07年的牛市成因,由于04-05年价格极低,造成当时养殖户投苗较少,在本市南湖区近一半温室面积空置,以致06年上市数量大幅减少,加之随着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有效扩大了市场,当年价格上升近50%,价格最高达到44元/公斤,养殖户投资收益达到1:

1,这极大刺激了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也带动不少新的农户进入甲鱼养殖。

06年底以南湖区为例,面积增加30%,同时单位面积投苗从20只/平方米上升至30只/平方米,整个07年南湖区投苗量增加50%,当年11月第一批商品甲鱼出池开始。

温室甲鱼价格开始步入一个下降通道,目前尚未出现拐点。

3.养殖场地

3.1选择和建造养鳖场地

进行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的第一步,也是打好基础的关键的一步。

养鳖场地的规模有大有小,可随着养鳖者的资金等来确定,可以是一口池塘,也可以是数十口池塘组成的养鳖场;可以是露天的,也可加盖塑料大棚或建造温室。

不论场地大小,在选择时都应遵循下述原则:

1.养鳖池应建造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之处,避免受到惊吓,有利于鳖的生长。

2.养鳖池的土质应为粘土或壤土,有利于保水,如用易渗漏的沙质土地,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

3.水源水质必须良好、洁净,没有受到工业、农田农药污水的污染。

河、湖、水库的水最好,井水要通过晒水池提高水温,如使用已污染的水养鳖,必将前功尽弃。

4.鳖场应靠近饲料源,如附近有肉类、鱼类加工厂或水生动物资源(螺蚌等)丰富的地方等,可利用其内赃等废弃物及鲜活天然饵料养鳖,降低成本。

在设计养鳖池时,应根据养殖对象(亲鳖、稚鳖、幼鳖、成鳖)的不同而分别设计。

3.2亲鳖池:

亲鳖池应建造在最僻静的地方。

一般面积为1亩左右,水深1.5米上下。

在向阳边的池埂上设置产卵场,上铺沙土。

在产卵场周围最好有树或高秆作物遮荫。

鳖是爬行动物,养鳖池周围都应具有围墙,即防逃墙。

建造养鳖池防逃墙的一般要求是高出池埂50~80厘米,如同时兼有防盗功能,则要高达2米以上。

墙顶端要向水面出檐15~25厘米。

在围墙与水面之间的池埂,应留出空地,以便鳖的活动和繁殖。

3.3稚鳖池:

因稚鳖需保温,最好将稚鳖池修建在室内。

一般以水泥池为好,面积25~30平方米,水深0.5米,底铺5~10厘米厚的粉沙。

也可利用家鱼的孵化环道,底铺粉沙。

环道的进水管和出苗孔可用作进、排水管。

3.4幼鳖池:

面积为150平方米左右,水深0.8米,底铺粉沙。

也可利用家鱼亲鱼产卵池铺沙,池周加修30厘米高的防逃墙,进出水口均要加修防逃设施。

3.5成鳖池:

面积一般为1~2亩,水深1.5~2米左右,可使用普通鱼池加修防逃墙即可。

较大的成鳖池在池中央需修一小岛,供鳖晒背及活动。

成鳖池一般为露天长方形水泥地,面积100~400平方米,砖壁混凝土池底。

池壁有防逃结构,T形,高80~100厘米,向内伸出檐15~20厘米。

池深1.3米左右,水深0.9~1米,一边的饲料台,宽长为0.5米,高与水面相平,池底铺细沙,厚10~15厘米。

3.6孵化和越冬设备

小规模养鳖一般可用盆等作鳖卵的孵化盆,越冬池可用家鱼的孵化环道代替,或将鳖移至塑料桶、盆等小容器内,底上铺沙放在室内越冬。

较大规模的养鳖场可修建具有调温设备的温室。

有温泉的地方可利用温泉养鳖,使水温终年保持在27~30℃,饲养18个月,即可培育出体重1.5公斤的商品鳖。

4.饲料

4.1甲鱼饲料优劣辨别新方法

由于甲鱼饲料的质量优劣,不但直接影响甲鱼的健康养殖,也会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

然而甲鱼饲料的优劣,每次用现代化仪器检测不但费用高,时间也较长,非一般养殖单位容易做到。

但仅靠观察饲料表面的颜色、气味和形状还很难确定,因目前有许多添加剂都能使饲料表面指标达到要求,但实际的质量效果,在甲鱼养过程中,往往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现显现出来。

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现简单介绍一种通过观察粪便与水色来判别甲鱼饲料优劣的方法,仅供参考。

不管是苗、种、成鳖的饲料,当甲鱼摄食后,在正常的养殖环境中,排出的粪便,会因饲料的质量不同而别。

首先是观察当天排出的粪便形状。

一些甲鱼排出的粪便很长,有的甚至一头还粘连在肛门上,还有的呈卷曲状。

这说明饲料中不易被甲鱼消化吸收的物质比例过多,如一些植物蛋白。

特别是没经过活化处理过的植物蛋白。

再则是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饲料原料比例过多,如普通生淀粉,面粉等。

而质量好,易消化吸收的甲鱼饲料被甲鱼摄食后,拓出的粪便很短,更不会粘连在甲鱼的肛门上。

二是看粪便的颜色。

正常的粪便,如是优质动物性饲料为主的,粪便的颜色应是灰绿色或灰白色。

如是淀粉或植物蛋白饲料比例过多,粪便就会呈乳白色。

如饲料中有黄色素等添加剂,粪便还会呈淡黄色。

三是看水色。

有些地方在水下投喂饲料,粪便很难看到,就可看水色判别,因粪便是直接改变水色的主要因子。

通常鳖池的正常颜色为淡绿色,如是正常优质饲料的粪便污染的水色先呈褐色,继而严重时会呈黑色,并有很难闻的臭味。

然而有的工厂化温室的池水呈乳白色或浅黄色并有些腥味或发酵味,这也是吃了不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后排出的粪便分解所致,应引起注意。

4.2用青饲料养螺饲喂甲鱼效果好

用青绿饲料养螺饲喂甲鱼,饲料投资成本低,效益可观,在农村大有推广价值。

用青绿饲料养螺,再以螺养甲鱼,可将青绿饲料转化成动物性饲料,从而满足甲鱼的食性要求。

通常采用的螺为福寿螺,其营养价值高、繁殖快、产量高,能长期提供甲鱼充足饲料,促进甲鱼生长。

据观察,一只体重28克的福寿螺母螺,交配一次可产卵5000粒,孵化率可达90%。

据测定,每亩放养螺2000只,一年可繁殖小螺1000万只,平均每天有28000只小螺供甲鱼取食,可以满足300只幼甲鱼的饲料需求。

甲鱼喜食45日龄、体重20克左右、生活在水底的小螺。

因成螺体大、壳硬,甲鱼一般不会取食。

刚孵化的幼螺多生活在水面,也不易被捕食。

因此没有绝种的危险,可一次投种能全年受益。

福寿螺的生长基本与甲鱼的生长同步,在供食时间上,没有大的矛盾。

福寿螺产卵孵化的温度在18℃~35℃,甲鱼的生长适温为22℃~35℃。

做好人工越冬和人工卵化工作,5月份就有较多的幼螺饲喂甲鱼,6月~10月为幼螺生产盛期,也正是甲鱼大量摄食的生长旺季。

如果采用温室饲养,福寿螺在冬季照样能产卵孵化供应越冬甲鱼食料。

  利用青绿饲料养螺饲喂甲鱼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除了懂得养甲鱼的基本技术外,必须掌握福寿螺的高产养殖技术。

如果福寿螺的产量低,就会降低青饲料的转化率,养甲鱼就无法获得高产。

  2.一定要选择福寿螺喜食的青绿饲料喂螺。

据各地饲喂观察,福寿螺比较喜爱的青绿饲料为绿萍、水浮莲、水葫芦、通心菜、苋菜、白菜、茄子、冬瓜、白瓜、南瓜、花生藤和芋头等;精饲料有米糠、玉米粉、麸皮、花生饼等。

  3.甲鱼池每一次投放种螺时,因螺的产卵、孵化有一个过程,所以头1个月,仍必须投喂其他甲鱼饲料。

  4.福寿螺不宜用于养稚甲鱼,因稚甲鱼的啃食功能低,难以利用。

若要养稚甲鱼,必须将幼螺捞出,将螺肉取出切碎放入食盘中,方能有效利用。

  5.福寿螺对水中的溶氧量较为敏感。

水中溶氧量越高,生长越好。

当每升水溶量低于3.5毫克时,就不太摄食,降至1.5毫克时就会死亡。

  因此养殖池最好能自流排灌。

若是静水池则应勤换水,最好能安装加氧设备。

水的pH值以中性为好,也可在养殖池内放入适量的鲢、鳙鱼或罗非鱼,让其采食甲鱼和福寿螺的粪便及微生物,净化水质。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养殖户的是,福寿螺已被列为我国16种生物入侵物种,必须注意防逃。

将来不养甲鱼了,应彻底杀灭养殖的成螺及螺卵,以免对水稻等经济作物造成危害。

5.繁殖特性

5.1亲鳖选择

由于各地气温及培育方式的不同,鳖的成熟年龄也不相同。

一般的成熟年龄,北方是5~6龄,长江流域是4~5龄,珠江流域是3~4龄。

鳖性成熟后,雌雄也较易分辨,雌鳖尾部较短,不能自然伸出裙边外,选择亲鳖时搭配的比例一般雌雄为3∶1或4∶1。

在选择亲鳖时应注意选择鳖体健壮丰满,雌体为1公斤,雄体为1.5公斤以上的,最好是野生鳖种,市场上出售带伤的不能入选。

5.2亲鳖培育

在放养亲鳖前,必须提早对亲鳖池进行检查,围墙有无破洞,产卵场的细沙是否柔软,并彻底放干池水,用生石灰全池消毒。

放养量一般为300~400只/亩,最好在水温15~17℃时放养。

为了提早鳖的产卵期,可在鳖池上架放塑料大棚提高水温,或在亲鳖池中直接加入热水(如发电厂的冷却水、温泉水等)。

为了防止热水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可采用热水管加温的方法。

有条件的地方,可兴建人工调温的工厂化亲鳖培育车间,可使产卵期提早2个月。

  培育亲鳖的技术关键是要供给质优量足的饲料。

鳖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小鱼虾、蚯蚓、动物内脏、蝇蛆、螺蚌肉、鼠肉为食,也摄食一些瓜菜、麦粒等植物性食物。

投饲量一般为亲鳖重量的15%~20%。

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并便于掌握鳖的摄食情况,在池边搭建稍低于水面的带边框饲料台或将饲料串在铁丝上挂入水中。

为了解决天然饲料的不足,各地都研制出一些鳖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基本配方与鳗鱼饲料相似,主要是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40%以上(一般为60%左右),以利于鳖的性腺发育和产卵。

特别是在春季产卵前,应进行强化培育,增强亲鳖的体质,提高产卵率。

亲鳖培育中要加强管理,捞除残渣,注意水质。

如发现病鳖、死鳖,应及时捞出处理掉。

5.3产卵与孵化

  鳖的产卵期为5~8月,具体产卵时间一般在半夜到天亮,平均每尾雌鳖年产卵50个左右(3~4窝)。

卵产出8~30小时后,动物极(卵上的小白点)明显时才可收卵。

收卵时间在每天早晨,挖出卵后将沙窝填平,以便雌鳖再产。

区别鳖卵是否受精的方法是受精卵卵壳上有不透明、呈乳白色的小圆点。

48小时后仍无小白点的为未受精卵,此卵要与受精卵分开放置,并及时除去。

鳖卵孵化最好在恒温室进行,以保证孵化时的条件。

(1)温度沙土的温度保持在30℃,45天可孵出稚鳖。

(2)湿度25%左右,手握沙可成团,放手后松散。

(3)沙土厚度10~13厘米,在孵化期间3~5天洒水一次。

盛卵的器具可用木盘或搪瓷盘均可,可用架式多层孵化装置,以充分利用空间。

在正常情况下孵化的鳖卵,约经过36000温度。

时积温(1.5~2个月),鳖就会出壳。

快出壳时,将孵化箱悬置于大盆上,盆内放少量清水,底铺2厘米厚的细沙,稚鳖出壳后,即爬入水中。

也可在判断鳖卵已成熟、将要出壳时,将卵直接放在盆中,注入清水淹没鳖卵,几分钟后鳖就可出壳。

24小时后开食开口饲料,以猪肝打磨成浆,将稚鳖放入,30分钟后捞出,4天后即可转入正常的稚鳖培育阶段。

同一组收的卵要编号记时间。

5.4稚鳖培育

  稚鳖培育一般用较小的水泥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底铺细沙,密度根据各地的水温及饵料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为30~50只/平方米。

稚鳖饵料的要求做到四个字——精、细、软、嫩,要易消化,如水蚤、丝蚯蚓,打磨成浆的肝脏、蛋黄、鱼肉等。

5天后可掺配投喂含蛋白质较高的鳗鱼配合饲料,每天投喂量为鳖总体重的5%左右。

  稚鳖期鳖体幼嫩,活动力不强,加之不久将进入越冬期,很容易在越冬期中大量死亡,因此是较难养的阶段。

但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可提高稚鳖的成活率。

  1.稚鳖池的水必须3~5天更换一次,并清除剩饵残渣,保持水质清新。

  夏季气温高,要做好防暑工作,水温在33℃以上时,应加深水位,并在池周加遮荫设备或放养浮萍遮荫,使稚鳖有安全感。

  2.大小稚鳖要分池饲养。

因鳖的繁殖期长,前期和后期孵化的鳖相隔几个月,大小不齐,影响摄食及生长,故前、中、后期孵出的稚鳖要依大小分池饲养。

  3.为了提高越冬稚鳖的成活率,可以采用缩短产卵季节和孵化的经历时间的办法。

增加当年鳖的养殖时间,使大部分稚鳖当年达到10克以上。

为了使稚鳖在越冬期间继续生长,在气温降至15℃以下时,要将稚鳖移至室内(可利用养鳗池或家鱼孵化环道等),保持室温在25℃左右。

5.5鳖种(幼鳖)培育

当年底达到50克左右的稚鳖,经过加温越冬培育后,翌年5月可达到200克左右,即成为供成鳖养殖的鳖种,常温下则需3年。

  幼鳖养殖池的面积一般为50~100平方米,水深40厘米,防逃墙高35厘米,放养数量为5~10只/平方米。

池中需建休息台,约为池面积的1/10,在水面下0.1米处设饲料台,将破碎的螺蚌肉等投入。

5.6加温养殖技术

因鳖有冬眠的习性,在露天常温下养殖生长缓慢,平均一年增重仅100克左右,要4~5年时间才能养成商品鳖,这与市场需求是很不适应的。

因此,国外在70年代初就研究了室内加温养鳖新技术,约12~14个月就可养成商品鳖。

中国各地近年来开展了工厂化养鳖,利用地热水、温泉水养鳖,以及利用发电厂余热水养鳖等,取得较好的效益。

鳖的受精卵加温孵化。

鳖的受精卵加温孵化主要在鳖孵化期气温较低时应用,将室温控制在32℃±1℃,可使孵化期提前20天左右。

在加温的同时,还应控制湿度在85%~90%。

在夏季高温时可不加温。

总之,要创造条件,使孵化温度保持在30~34℃之间,以及良好的湿度和通风条件,才能大幅度地提高鳖受精卵的孵化率。

稚幼鳖的加温养殖,稚幼鳖的加温养殖可缩短养殖周期,提高鳖的成活率。

加温养鳖池一般为室内水泥池,水深约40厘米,池底沙层10~20厘米,休息台(中间或边上均可)占鳖池面积约1/10,饵料台占1/10,同时要设防逃墙(T形)。

供热方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约能源。

工厂余热水、地热温泉水可在调温后(30℃左右)直接入池。

锅炉加温,于池中安装热水管道及散热片。

在露天池上加盖塑料大棚保温。

在稚幼鳖加温养殖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入室时间,一般在水温下降至25℃以下时入室。

如能源较困难的地区,也可在气温降至20℃或15℃入室,各地可灵活掌握。

一般在9月下旬入室,到翌年5月气温在25℃以上出室。

2.放养密度,根据水质及饵料质量而定。

水质清新,饵料质量高,则可密放,10只/平方米左右;反之,则少放,5只/平方米左右。

3.温度控制,一般控制在28~30℃之间,在30±1℃时最为理想。

4.饲养管理,温室加温养殖由于水温高,鳖密度大,投饵量大,因此水质易变化,降低鳖的成活率。

控制水质的方法有:

(1)少量多次投喂,不留残饵。

(2)设置增氧机及放养青萍,以增加水池中的氧气。

(3)定期排污水,15天左右彻底清洗鳖池一次,并用生石灰消毒池水。

5.7商品鳖的加温养殖

为了降低养鳖成本,节约能源,商品鳖的加温养殖主要方法是在鳖池上搭建塑料大棚,一般可比室外提高水温5℃。

在有地热水资源的地方,如在塑料大棚内引进地热水,则更有利于鳖的生长。

引用地下热水,架设钢架塑料大棚,控制室内水温在25~30℃。

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使4克左右的稚鳖经一年的饲养达到商品规格,比自然条件下养殖的鳖生长快3倍以上。

但在开发地热资源时,一定首先对地热水及温泉的水质、水量、水温等经化验与测算后才能决定其是否可利用来养鳖及养殖规模的大小,切不可盲目上马。

如果水中含有对鳖有害的盐分和硫、砷等物时,就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设法除去这些有害物质,方可使用。

地热水的温度一般都较高,需要掺入河水、井水等,使水温降到30℃时才能做为养鳖用水。

在有热电厂的地方,利用余热水加温,更能降低养殖成本。

电厂余热水注入饲养池中,进排水方便,水源无污染,水质良好,成本低,效益高。

据试验,鳖在水温30~32℃时摄食强度最高,生长最快。

因此在利用余热水时,应将水温始终调控在30~32℃。

利用余热水养鳖一般是在室内建造水泥池或在原有的露天鳖池上架设塑料大棚,棚内安装暖气管道,引入工厂余热水(气)。

为了给鳖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温度(30±2℃),同时又要保持水质清新,必须每3~5天换水1/3~1/2,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改良水质,每月彻底换水一次。

5.8温室养鳖八要点

1自繁自育稚鳖自繁的稚鳖出壳后,经短暂培育即进入温室,能很快完成适应期,进入正常生长状态。

稚鳖开食早,生长快,成活率高。

2注意消毒方法稚鳖入池前要消毒,目前常用消毒方法有:

5%食盐水或5×10-6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0分钟。

注意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高锰酸钾杀伤性能强,浓度稍高,易烧伤鳖体。

3放养规格和密度稚鳖人池规格要求达到10克/只以上,这样的稚鳖人池后生长快,抗病能力强。

每平方米放养18~20只,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互相残杀,影响成活率。

放养时要求强弱分开,同一池鳖要求规格均匀,一次放足。

4池水不宜过深温室池水深控制在30~40厘米深较适宜,水过深,甲鱼从底层到水面吃食、呼吸、游动距离长、频繁活动,消耗体力多,影响生长。

5移放水葫芦温室池移放水葫芦,可以改善甲鱼栖息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净化水体。

同时,水葫芦根须多,再生能力强,是甲鱼喜食植物饵料之一。

6利用光合细菌调节水质温室内空气不流动又以投喂全价饵料为主,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残饵、排泄物增多,极易败坏水质。

如频繁换水,或加大换水量,易使甲鱼受到惊吓,影响生长。

如使用光合细菌,就能有效改善水质,促进天然饵料生物生长繁殖,减轻水质污染。

7增加投饵次数在总投饵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投饵次数,减少每次投饵量,使甲鱼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能提高甲鱼摄食量,饵料利用率和转化率。

一般日投饵4~6次为宜。

8保持环境安静甲鱼有喜静怕惊的生活习性,日常投饵要有固定时间,动作要快,时间要短,避免闲杂人员人温室,整个饲养期间,不要随意移动甲鱼。

5.9混养技术

鳖鱼混养主要是指成鳖和亲鳖,稚、幼鳖池混养鱼类。

鳖鱼混养对鳖、鱼互为有利,鳖可吃掉病鱼及死鱼,同时由于鳖的呼吸上下游动,可增加水中溶氧,而混养的鱼(主要是鲢、鳙鱼)又可充分利用残饵、浮游生物等,在收获鳖的同时获得鱼产品。

根据各地的经验,鳖鱼混养的一般做法如下:

池塘:

基本同普通鱼池,可利用普通鱼池稍加改造。

四周砌1~2米高的围墙,池边建沙洲以利亲鳖产卵。

为了便于鳖爬上岸,应减小池塘坡度(约1∶3)。

在产卵场一边要种上瓜果蔬菜等,以便为鳖遮荫。

如池边无空地,也可在池塘中间建一滩岛,供鳖休息、觅食及产卵用。

混养鱼的种类、规格,放养13~2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每亩约900尾,其中鲢占50%~69%,鳙占10%~15%,草鱼占20%,鲤鲫鱼占5%~10%。

鳖放养规格为100克/只,数量为1~2只/平方米。

规格小的可适当多放,反之少放。

6.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6.1饲养管理 

鳖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投喂高蛋白的饲料,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应在40%~60%。

目前有甲鱼专用颗粒饲料,每日早、晚各投一次,每次投饵量为鳖体重的2%~5%。

在鳖池内也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一方面可遮荫,另一方面也可供鳖摄食。

40~50天要将生长大小不一的鳖分开饲养,以避免互相残食。

为了降低养鳖成本,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寻找解决饲料的途径:

(1)城镇附近养鳖,可利用屠宰场的动物内脏、罐头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

(2)渔区可利用水产加工厂的废鱼虾和内脏、死鱼虾等。

(3)靠近江河湖泊,可利用螺、蚌、蚬、蛤压碎投喂均可。

(4)用城市垃圾、瓜皮等废弃物可自己培养蚯蚓喂鳖。

根据各地养鳖的经验,一般用废鱼虾、内脏等养鳖的,6公斤饲料生产1公斤鳖;鳗鱼饲料2公斤生产1公斤鳖。

如饲养管理良好,一般饲养5个月(6~11月),可使鳖种的重量翻一番,如放养200克/只的鳖种,5个月可长至400克;100克/只的可长至200克。

投喂新鲜的鱼虾、螺蚌、蚯蚓、加工肉类的副产品、蔬菜等,可混合切碎投喂在食台上,投饵量为鳖总体重的5%~10%,上下午各投一次,并要坚持每日巡塘,及早防治鱼病。

6.2疾病与防治

由于池塘环境、水质、饲料及放养鳖种本身的状况,在养殖鳖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鳖病。

随着中国“养鳖热”的兴起,鳖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趋势。

目前发现的鳖病主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