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8科普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886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8科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成人高考8科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成人高考8科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成人高考8科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8科普一.docx

《成人高考8科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8科普一.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8科普一.docx

成人高考8科普一

科普一

内容:

科普说明文

考法:

文段内容理解、主要信息梳理、判断正误、拟标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共16分,每题4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地震前兆丰富的记载。

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天气反常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

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则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

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泉水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习性的异常,临震前出现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

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地震的前兆。

例如:

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为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震活动异常。

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二是地形变化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变形,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三是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四是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的一些其他气体,都是地下流体。

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组人们预测地震。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前兆是地震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B.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

C.《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井水的涨落、泉水水温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地声和地光都属于地震宏观前兆。

B.根据大量的地震宏观前兆,有关部门成功预报出了1975年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C.自然界发生“宏观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都是地震的前兆。

D.燃放烟花爆竹和发射信号弹等人为事件,有时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地震前兆。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和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组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B.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的地壳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

C.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

D.利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的发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A.地震的预防

B.地震的预测方法

C.地震活动的异常情况

D.地震的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7.D8.A9.C10.D

科普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16分,每小题4分)

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

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屋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

人类早就在杜撰一种幻觉,认为自己高于其他生命。

几千年来,人就这么脑汁绞尽,用心独专的想象着。

近年来的生物科学,一直在使人根植于自然之中这一点成为必须赶紧正视的事实。

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多么密切的联锁在一起。

我们大多数人过去牢牢抱有的旧观念,就是认为我们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

可以满有理由地说,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不像过去一向设想的那样,是由我们自己的一批批越来越复杂的零件逐级顺序组合而成的。

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

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

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而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

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就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样。

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

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

在我们的肌体中,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们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的细胞们不再是使我长育成人的纯种的实体。

它们是些比牙买加海湾还要复杂的生态系统。

我当然乐于认为,它们是为我工作,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是它们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园,感觉着我的感觉,倾听着我的音乐,思想着我的思想呢?

 

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

这种同一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

这种同一化化而来。

这个细胞是在地球冷却的时候,由一响雷电赋予了生命。

是从这一母细胞的后代,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

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性。

病毒原先被看作是一心一意制造疾病和死亡的主儿,现在却渐渐现出活动基因的样子。

进化的过程仍旧是遥无尽期、冗长乏味的生物牌局,唯有胜者才能留在桌边继续玩下去,但玩的规则似乎渐趋灵活了。

我们生活在由舞蹈跳荡的病毒组成的阵体中,它们像蜜蜂一样,从一个生物窜向另一个生物,从植物跳到昆虫跳到哺乳动物跳到我又跳回去,也跳到海里,抱着几片这样的基因组,又拉上几条那样的基因组,移植着DNA的接穗,像大型宴会上递菜一样传递着遗传特征。

它们也许是一种机制,使新的、突变型DNA在我们中间最广泛地流通着。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在医学领域必须如此集中注意的奇怪的病毒性疾病,就可被看作是意外事故,是哪里出了点疏漏。

7.对第一段中有关“现代人”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人”一直致力于改造大自然,麻烦的是无法从大自然中摆脱出来。

B.“现代人”高高地坐在自己修建的宏伟建筑上,陶醉于自己的创造伟力中。

C.“晃悠着两条腿”,生动地写出了“现代人”俯视万物、自傲自大的情态。

D.“现代人”自以为高于其他生物的优越感培养了几千年,而今正发生动摇。

8.对第二、第三段中谈到的人体中“单独的小生命”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线粒体”是远古“入侵者”的后代,他们驱动细胞,启动我们的行为。

B.“线粒体”与我们的机体保持良好的共生关系,是个可以信赖的“寓客”。

C.作者认为我们的每个细胞都可能是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会有许多“小东西”。

D.作者想象许多“小东西”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工作,只有奉献,没有自由。

9.对最后一段有关“病毒”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我们从前单纯地把病毒看成是疾病与死亡的传播者可能是一种误解。

B.作者认为,病毒是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舞蹈”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机会。

C.作者把病毒比喻成蜜蜂,用诗一样的语言形容它的行为, 毫无贬义,富有情趣。

D.作者认为病毒性疾病是病毒偶然失误造成的“意外事故”,因而是可以原谅的。

10.下面对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并不高与其他生命。

B.线粒体和病毒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病毒也在不停地变异。

D.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

7.A8.D9.D1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