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886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

《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长高铁复测方案.docx

杭长高铁复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测量任务1

2.1平面控制网1

2.2高程控制网1

三、作业依据1

四、人员组织2

五、平面控制网复测方案2

5.1复测方法2

5.2仪器设备2

5.3任务划分3

5.4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3

5.5外业观测注意事项3

5.6数据处理4

六、高程控制网复测方案7

6.1复测方法7

6.2仪器设备7

6.3任务划分7

6.4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9

6.5外业观测注意事项10

七仪器鉴定证书和复测人员证书附后10

一、工程概况

沪昆客专杭长湖南段,我管段从赣湘省界(DK824+430)线路向西北在醴陵以北6km处设醴陵北站,两跨浏阳河,北进南出长沙南站,出长沙南站后线路并行武广客专南行至设计终点DK874+693),沿线经株洲、长沙两市,测区地形起伏较大,通视较差。

二、测量任务

根据设计交桩完成哈齐客专二标段、及与相邻标段CPI/CPII、二等水准复核测量。

2.1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复测包括CPI控制桩24个、其中CPI255点位水害严重,不能使用,经交桩会议讨论要求在坚固的地方重新埋设此点,利用这次复测加密;CPII网控制桩47个。

平面控制网与相邻标段进行了搭接测量,CPI网与19局(江西段)搭接CPI440,与二标(铁三局)搭接CPI283;CPII网与19局(江西段)搭接GCPII1356、CPII1236,与二标(铁三局)搭接CPII1539、CPII1540。

2.2高程控制网

本标段内共交付:

二等水准点31个,高程控制网与相邻标段进行贯通测量,与江西段19局联测GCPI1356,与二标铁三局联测BSII038。

三、作业依据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④《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⑤《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⑥《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四、人员组织

本次复测由我集团公司精测队组织,三个分部协助,选派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测量,配足车辆、安排食宿。

复测主要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职务/技术资格

专业

备注

1

左智刚

测量工程师

测绘工程

 

2

胡国旗

测量高级技师

工程测量

 

3

谭高福

助理工程师

工程测量

 

五、平面控制网复测方案

5.1复测方法

复核测量按照与设计同精度同等级的要求进行,CPI按照B级、CPII按照C级执行,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同步环按边联结方式扩展,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

边连式扩展图形

因首级控制网为CPI网,CPI网以两端的CPI440(19局管段)与CPI283(铁三局)点作为起算点,CPII网以稳定的CPI为基准进行约束平差。

5.2仪器设备

仪器配置

仪器型号

台数

有效期/检定单位

备注

Trimble5800Ⅱ

3

TrimbleR4

3

TrimbleR8

3

说明:

以上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标称精度均为5mm+1ppm,检定合格,检定证书附后。

5.3任务划分

CPI网复测使用6台GPS接收机,分别为5800三台,R8三台。

CPII网复测使用8台GPS接收机,分别为5800三台,R8三台,R4两台。

预计12天完成GPS网外业工作。

5.4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CPI、CPII级控制网GPS观测作业的基本技术条件按下表执行。

GPS观测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级别

项目

B级

C级

接收机

双频

双频

卫星高度角(°)

≥15

≥15

同时有效卫星总数

≥5

≥4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30

≥20

时段长度(min)

≥90

≥60

观测时段数

≥2

1~2

数据采样间隔(s)

15~60

15~60

PDOP或GDOP

≤6

≤8

5.5外业观测注意事项

开始测量前的对参加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使用技术人员掌握规范各项规定、及精度指标的限差,了解现场测量组织调度程序。

为保证外业数据采集质量,现场测量由一名测量队长负责组织。

1、观测前根据卫星可见性预报编制观测计划。

卫星可见性预报根据测区概略位置采用广播星历进行计算,内容包括可见卫星数据、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等内容。

2、调度员确定现场卫星观测精度是否与预报一致,特别是要注意卫星健康状况改变,如出入较大时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计划。

3、GPS操作人员必须听从调度员指挥,当不能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通知调度员,由调度员根据卫星可见性预报对观测时段做出调整。

4、观测者到达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

5、天线安置采用三脚架架立,光学对中误差不大于±1.0mm,仪高量取读取至mm,分别在测量前、后进行量取,两次仪高误差要求小于3mm为合格。

6、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填入GPS观测记录表。

观测过程中,观察接收信号的质量与电池余量等,遇到特殊情况及时汇报,由调度员决定处理方式。

7、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

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

8、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碰动仪器或仪器受震动。

注意防止行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9、观测人员要保证通信畅通,配备手机或对讲机。

GPS观测时,使用对讲机应距天线10m以上。

10、观测结束后经检查所有规定项目、记录无误后方可迁站。

11、在两个观测时段之间需重新对中整平。

12、当天的观测数据及时备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5.6数据处理

外业测量完成后每天进行数据下载、备份、格式转换,及解算,确定观测质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全部完成后组成整网进行数据处理。

操作流程为:

数据处理使用TGO软件进行基线解算,使用科傻G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网平差,使用同济大学的GeoTrans进行坐标转换。

基线解算采用相位双差固定解,按批处理方式进行自动求解。

基线质量检验包括:

同步环检验、重复基线检验、异步环检验。

同步环闭合差:

Wx≤

Wy≤

、Wz≤

W=

其中:

n—同步环中的边数

--弦长标准差,δ=

,a=5mm,b=1ppm,d为基线向量长。

重复基线检查:

长度较差ds,应满足:

ds≤2

异步环闭合差:

Vx≤3

Vy≤3

、Vz≤3

其中:

n--异步环中的边数

--弦长标准差,δ=

,a=5mm,b=1ppm,d为闭合环平均边长。

经过质量检验后,选择合格基线进行WGS84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验本网的内符合精度,无约束平差后基线向量的改正数

,如基线向量改正数超过

则剔除该基线后重新平差。

全标段CPI控制网作为一个整体网,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

dvx≤2

、dvy≤2

、dvz≤2

CPII以稳定的、可靠的CPI为基准进行空间三维约束平差,并按设计分带逐段进行,每个分带之间重叠一对CPI点的长度,并对重叠部分CPII控制桩进行平顺性检查,即坐标较差必须满足规定要求。

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后,再进行高斯投影获得平面直角坐标,分析绝对点位误差、相对点位间误差,当两项指标都满足规范时,约束平差的最终成果才可应用。

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控制网级别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CPI

≤1.3″

1/180000

CPII

≤1.7″

1/100000

将约束平差后的空间坐标按设计分带分别转换到高斯平面坐标系中,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互差在规范要求内时采用设计坐标。

当超出限差时应再次复测,当复测坐标较差仍然超限时应上报设计院进行确认。

六、高程控制网复测方案

6.1复测方法

高程复测使用4台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按“同一仪器、同一条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以相邻二等水准点作为一个测段。

6.2仪器设备

水准测量分成四个小组,使用满足DS0.5级精度要求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标尺进行测量,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在使用前进行圆水准、i角度检查,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主要仪器配置为:

仪器配置

测量小组

配置仪器(SN)

检定日期/检定单位

备注

第一组

一工区

DINI03(731871)

2010年04月21日

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维修站

第二组

二工区

DINI03(731217)

2010年04月21日

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维修站

第三组

三工区

DINI03(731208)

2010年04月21日

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维修站

第四组

三工区

DINI03(731146)

2010年04月21日

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维修站

说明:

以上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满足DS0.5等级仪器要求,检定合格,检定证书见附件。

6.3任务划分

一工区承担DK824+430–DK830段,负责与19局联测GCPI1356;

二工区承担DK830-DK850段;

三工区承担DK850-DK874+693.28段,负责与铁三局联测CPI283;

6.4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1二等水准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及技术标准按下表执行:

水准测量精度(mm)

等级

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

MΔ(mm)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Mw(mm)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mm)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mm)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mm)

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

二等

≤1.0

≤2.0

——

注:

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或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平地(mm)

山地(mm)

二等

2

DS1

铟瓦

往返

往返

4

注:

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②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和高度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m)

前后视距累计差

(m)

视线高度(下丝读数)(m)

仪器型号

视距(m)

DS0.5

≤60

≤1.0

≤3.0

≥0.3

DS1

≤50

2二等水准测量按测段进行往返观测。

测站观测顺序为:

往测:

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

返测:

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

3线路跨越江河、深沟时,在视线长度为100m以内时,可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直接观测,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仪器高度观测两次,两次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5mm;在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按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

4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型不应超过15″。

(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铟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

5高程测量计算取位:

等级

往(返)测距离总和(km)

往(返)测距离中数(km)

各测站高差(mm)

往(返)测高差总和(mm)

往(返)测高差中数(mm)

高程(mm)

二等

0.1

0.1

0.01

0.01

0.1

0.1

6.5外业观测注意事项

1测量前需对水准仪进行常规的i角检校,圆气泡检查等。

2仪器脚架架设必须稳定牢固,在测量过程中防止仪器下沉。

3测量时水准尺的圆水气泡必须居中,为防止水准尺晃动。

4使用的尺垫必须踏实,防止在测量过程中尺垫下沉。

5数字水准仪对震动较敏感,测量时注意避开。

6测量读数时必须精确调焦,在成像清晰时进行,并按规范要求次序进行观测。

7每一测段结束的测站数应为偶数,往返测时需调换前后标尺。

8当测段较长时应设立固定转点、或以增设加密水准点作为转点。

9在每一个测站测量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查,在全部满足规范后才能进行下一站测量。

七仪器鉴定证书和复测人员证书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