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83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docx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

5.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

(1)单个资本:

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

(2)社会资本:

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就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

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

②从运动内容看,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

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不同点

①消费内容不同:

Ø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

Ø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

②流通的内容不同:

Ø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

Ø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般商品流通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

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

(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

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

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一部类(Ⅰ)

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

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

(1)价值补偿:

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2)实物补偿:

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和怎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

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首先考察简单再生产的原因:

(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问题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

[例如]两大部类全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

第一部类生产的价值为6000,其中不变资本4000,可变资本1000,剩余价值率100%,创造的剩余价值1000;第二部类生产的价值为3000,其中不变资本2000,可变资本500,剩余价值率100%,创造的剩余价值500;两大部类的社会总产品构成下图: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1)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交换如下:

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Ⅰc可以全部在第一部类内部进行交换

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Ⅱ(v+m)可以全部在第二部类内部进行交换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Ⅰ(v+m)必须在Ⅱ内交换

Ⅱc必须在Ⅰ内交换

(2)两大部类的交换图: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公式

Ⅰ(v+m)=Ⅱc

意义:

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

2、两个引申公式及其意义:

(1)Ⅰ(c+v+m)=Ⅰc+Ⅱc

意义:

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的总和。

这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保持相等关系。

(2)Ⅱ(c+v+m)=Ⅰ(v+m)+Ⅱ(v+m)

意义:

第二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这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基金保持相等关系。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用公式表示就是:

Ⅰ(c+v+m)>Ⅰc+Ⅱc,即Ⅰ(v+m)>Ⅱc

(2)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补充]扩大在生产下对剩余价值的划分

m=(Δc+Δv)+

(Δc+Δv):

追加投入

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m—

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的部分

用公式表示:

Ⅱ(c+v+m)>Ⅰ(v+

)+Ⅱ(v+

),即:

Ⅱ(c+m-

)>Ⅰ(v+

(3)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

依靠增添新的工厂企业或扩建原有的工厂企业,也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机器设备、劳动力和生产场所来扩大再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

依靠技术进步、改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例如]根据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要求,我们假设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如下: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

在这个图式中已经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上述社会总产品9000,必须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重新加以组合。

(1)第一部类的重组

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1000中的一半即500用作追加的资本,另一半500用作资本家个人消费。

又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4:

1,那么,转化成的追加不变资本为400Δc,追加的可变资本为100Δv。

这样,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就重新组合为:

Ⅰ4000c+400Δc+1000v+100Δv+500m=6000

即Ⅰ4400c+1100v+500m=6000

重新组合的第一部类的社会总产品中,通过本部类内部的交换,可使4400c得到实现。

剩下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1600,只有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交换才能实现。

(2)第二部类的重组

第二部类需要在实物上替换的不变资本只有1500,比第一部类的1600少100。

因此,第二部类的资本家必须从剩余价值的750中提取100,用作追加的不变资本。

假定第二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2:

1,则必须再从剩余价值中提取50用作追加的可变资本,从而使第二部类的生产规模也相应地扩大。

这样,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就重新组合如下:

Ⅱ1500c+100Δc+750v+50Δv+600m=3000

即Ⅱ1600c+800v+600m=3000

新组合的第二部类的社会总产品中,800v+600m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剩下的1600c只有通过与第一部类的产品即生产资料进行交换才能得到实现。

(3)两大部类交换图

Ⅰ4400c+1100v+500m=6000

Ⅱ1600c+800v+600m=3000

 

(4)扩大再生产: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也同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一样,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而实现的。

当社会总产品得到全部实现后,下一年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就能继续进行。

如果剩余价值率为100%,那么,第二年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

Ⅰ4400c+1100v+1100m=6600

Ⅱ1600c+800v+800m=3200

这样,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就从9000扩大到9800,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当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是:

Ⅰ(v+Δv+

)=Ⅱ(c+Δc)

(2)两个引申条件:

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是:

Ⅰ(c+v+m)=Ⅰ(c+Δc)+Ⅱ(c+Δc)

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是:

Ⅱ(c+v+m)=Ⅰ(v+Δv+

)+Ⅱ(v+Δv+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启示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了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一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决定第二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第二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又对第一部类的扩大再生产起制约作用,也就是说,只有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和各部类内部,以及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间,都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4、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列宁指出)

(1)原因(客观性):

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着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状况。

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后,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于转化为可变资本的比重。

同时,在原有预付固定资本更新时,也要求采取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这必然使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劳动力和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其结果会促进第一部类更快的增长

第一部类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通常要高于第二部类,这就要求第一部类中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要快于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

(2)顺序:

✧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

✧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

✧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注意]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不等于重工业优先增长,因为生产资料中的许多原材料是由农业和轻工业提供的。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也不意味着第一部类生产时时刻刻要高于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因为资本有机构成在短期内也会出现不变的情况

(3)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受受消费资料发展的制约

 

辅助阅读

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一,正确处理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处理原则必须是,在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扩大再生产。

具体地讲就是要先安排好当前的生产,后安排基本建设;在基本建设中,要先安排好更新改造,再安排新建扩建;在新建扩建中,要先安排好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更直接的建设项目。

第二,正确处理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国虽然已经基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生产浪费等问题依然严重。

在此基础上,再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

因此,我们应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发展道路,着力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特别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第三,根据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处理两大部类之间发展关系。

在安排第一部类生产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第二部类生产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在发展第二部类生产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为第一部类提供尽量多的消费资料。

第四,要正确运用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但这并不能成为只注重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的理由。

因为两大部类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问题,二者是相互制约的。

而且,生产资料的增长,最终将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的需要。

因此,第一部类生产的优先增长应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相适应。

 

5.4社会资本的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与表现

1、概念:

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的实质:

相对生产过剩(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了)

3、表现:

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

(二)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矛盾:

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两种体现:

(1)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3、矛盾的尖锐激化,造成大量商品无法销售,生产相对过剩,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2、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

(1)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准备了物质条件

因为它会推动生产资料部门的恢复和发展,带动消费资料生产的回升,从而增加社会需求,刺激生产发展

(2)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基础

因为这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急剧增长,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其结果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新的经济危机

三、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的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2、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重

3、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4、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出现了所谓的“滞涨”

第五章总结

【基本概念】

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总资本、年剩余价值、经济危机

【思考问题】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那些阶段和那些形式

2、为什么产业资本是三个循环形态的统一

3、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4、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特点

5、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6、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7、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表现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第五章模拟试题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价值2、资本

3、剩余价值4、资本有机构成

5、社会总产品

二、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3.所有资本都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4、价格上涨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取工资,体现了公平分配的原则。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用公式表述)

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

某资本家一年投入资本的总额为20万元,其中12万元用于购买机器设备,3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和辅助材料,5万元用于支付工人工资。

假设流动资本三个月周转一次,机器设备使用寿命为10年。

试计算:

(1)资本有机构成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构成

(3)预付资本一年的总周转速度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2、试述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