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672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docx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课时

第十九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经济危机的表现、经济危机的时间、特点、影响,胡佛经济政策及其特点。

①通过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讲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造成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等,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分析原因所在,并认识其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济的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与此同时,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美国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使社会动荡不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教学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讲述法、分析法、讨论法、问题探究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上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遭遇严重挑战。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于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初步会议。

2009年伦敦四月二日二十国集团峰会二日下午在伦敦闭幕,与会领导人重申合作恢复增长和就业的承诺,并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加强金融监管等达成具体协议。

我们决定增强相互合作,努力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全球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而迄今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中最为严重和最为深刻的危机是?

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它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学习有关这场危机的内容。

1、工业革命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然而,1929-1933年,却爆发了迄今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中最为严重和最为深刻的危机,它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这场经济危机有何表象呢?

其特点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爆发呢?

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又采取了怎样的拯救措施呢?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19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讲授新课: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本目从危机的背景讲述,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经济危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但就学生现有的知识,可能很难理解“繁荣”与“危机”之间的关系。

因而在教学中,有必要补充资料来解答学生的疑惑。

(1)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引言及第一节内容、观察教材插图《福特汽车公司广告》,并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指出:

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美国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技术革命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然后教师指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引导学生思考:

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会隐含着怎样的危机?

教师接着讲述第二个问题---“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师先用课件出示教材“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纵横”所反映现象,思考“学思之窗”提出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然后教师指出:

贫富差距的加剧,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有序的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但在经济虚假繁荣的环境下,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

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经济危机的背景。

然后教师小结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膨胀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同时指出以上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具体原因导致基本矛盾供求失衡出现。

三个原因中强调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至于“经济危机的表现”一节,内容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己了解即可,教师用黑板板书:

(3)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

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教师:

在了解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之后,我们来了解20世纪30年代这场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危机的爆发:

让学生看课本有关插图及材料,思考:

“黑色星期四”是指哪一天?

这一天为何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图文资料,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

小结要点如下: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

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这一天疯狂

交易以1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

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了。

接着教师指出:

与以前发生的经济危机相比,它无论从时间、破坏性、影响等方面都带来的十分严重的后果。

然后课件出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表”。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特点

史实

波及范围特别广

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持续时间特别长

1929年-1933年,达四年之久

破坏性特别大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

教师讲解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一,它波及范围特别广。

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

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

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最后设问:

“这么严重的经济危机会给当时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呢?

”如果你是当时工农群众、资本家、法西斯分子、政府及其代表,在遭受这场危机时,你分别会有怎样的想法和行动?

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随着问题自然转入下一节内容的教学。

3、经济危机的影响:

(因为教材对危机的影响介绍的较为清楚,但学生不一定能够看懂,因而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理解危机的影响。

教师可以作如下小结)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

教材从各国状况局部和世界局势整体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者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德国、日本开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在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各种经济、政治措施,以求摆脱危机带来的种种困境。

面对危机,当时的美国政府-胡佛政府采取了何种政策?

)创设情景,如果你是当时美国的总统你该如何应对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创新能力。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内容,参照课件了解“自由放任”政策及胡佛政府的其他措施。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

“你如何看待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然后请学生代表评价“自由放任”政策,鼓励学生多思考,积极发言。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只启发不评价,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管结果如何,学生能讨论、能思考、能发言就是收获。

最后教师总结指出:

1、含义:

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2、结果:

危机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3、影响:

人民不满,期盼新的强有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

相关内容:

1929年3月,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

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但事与愿违,经济危机日益加剧。

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

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

1700万工人失业,大批农民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

接受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面包线”。

各大城市的垃圾堆和空地上,出现了用包装箱,破油布,汽车皮等搭起的“胡佛小屋”,里面聚居着贫苦的人们,无数失业者到处流浪,“胡佛车”遍布全国,因为粮食生产过剩的破产农民用野菜充饥。

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

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它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

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

为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年代中,哪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

  A.1929—1933年       B.1924—1929年

  C.1918—1923年       D.1933—1939年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从哪国开始?

(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二、填空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______年到______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出现了一时的“繁荣”。

  2.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

1933年,______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对付这一局面,他一上台,就宣布实行____。

三、课后作业

  试述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目的、措施和作用。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条理清楚,旨在说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备课时考虑将课文顺序进行一下调整,使学生能从较直观的危机的现象进入本课,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来分析原因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接受。

在分析原因时通过材料和课文的阅读,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逐步得出结论。

而关于胡佛政府的措施的讲述,及问题的提出则可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为下一课进入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做好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能使教学活动顺利流畅的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