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420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阅读天地。

幸存者的记忆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

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

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

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

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

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入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援助________                   震撼________

(2)“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

”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男子的“毫不犹豫”?

(3)为什么说董颖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解析:

(1)救助;震动

(2)“毫不犹豫”体现了男子救人时的坚决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表现了男子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3)因为男子舍己救人的义举让董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选出反义词。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毫不犹豫”体现了男子救人时的坚决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表现了男子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男子舍己救人的义举让董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

故答案为:

(1)救助、震动

(2)“毫不犹豫”体现了男子救人时的坚决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表现了男子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3)因为男子舍己救人的义举让董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课文的内容。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乡间荷塘

   ①家乡的村口,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

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

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_______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③盛夏之际,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

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鼓掌欢迎我呢。

A.最引人注目的是雨打荷叶时,荷叶那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④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

那一_______迎风摇曳的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_______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_______动人!

更为诱人的是在那_______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

B.当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⑤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_______的银光。

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

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令人如醉如痴……

(1)请将下列叠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楚楚   盈盈   闪闪   朵朵   团团   枝枝

(2)小时候,“我们”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折纸船,“我们”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三个字概括)等,体现了“我们”童年生活的________(填成语)。

(3)句子A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

B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珍珠玛瑙。

(4)请依次给短文第③④⑤段各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5)第⑤段“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吗?

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什么?

解析:

(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3)拟人;玉盘;雨水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

示例:

不是。

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叠词的运用。

应在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句子A把“荷叶”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是拟人。

B处把荷叶比作玉盘,把雨水比作珍珠玛瑙,是比喻。

(4)考查拟定小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看看每部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5)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②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3)拟人、玉盘、雨水;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

示例:

不是。

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段落标题的能力。

(5)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②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猫(节选)

季羡林

   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

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

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wěi);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

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zhēnzhuó)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

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

蜷(quán)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

(①)它并没有什么特点,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②)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

它从来不怕任何人。

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

   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

我举一个小例子。

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

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

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

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

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儿野性。

它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但见它长毛尾巴一摆,像一溜烟似的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

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

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它眯着眼睛,仿佛在享着天福。

(1)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咪咪外貌的句子。

(2)其实在季老先生的文章中,对虎子也有一段外貌描写:

“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这句最可能放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________处。

(填序号)

(3)作者先写了老猫的________特点,再写老猫的性格特点,其中性格特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4)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流露和语言表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语言朴实,娓娓道来,事例翔实可信,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抓住了猫的特点,甚至名字的由来,表达出他对老猫的喜爱

C.作者善于对比,动物与人的对比,更能表现他对动物的喜爱

D.作者主要是想表达对老猫的喜爱,只是为了突出它敦厚的特点才写的另一只猫

解析:

(1)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2)②

(3)外貌;暴烈如虎;温柔敦厚

(4)D

【解析】【分析】

(1)外貌描写即对描写对象的容貌、神情、体型、姿态等的进行描写,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3自然段找到答案。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解答时,我们认真读给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填入的句子。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2)②;

(3)外貌、暴烈如虎、温柔敦厚;

(4)D

【点评】

(1)了解什么是外貌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句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多。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小山网。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

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我望着群山遐想:

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一阵晩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録的西瓜地,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タ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________   遐想---________   喜悦---________

(2)画“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

(3)短文是按的_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的。

请用“________”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4)作者抓住了起伏的山峰、________、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_______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乡村傍晚的感情。

解析:

(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由远及近;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金黄的稻田比作“金色的海洋”是比喻,写出了稻田的美。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可知,作者是按由远及近写的。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1、由远及近2、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①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

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②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

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③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服。

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

啪——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④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

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

我们看了真喜欢。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⑤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

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

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⑥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

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

——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

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⑦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与第②段“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中的“诱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诱骗

B.迷惑

C.吸引

D.疑惑

(2)下列对第②段中画“_____”的部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如青草蜢

B.孩子调皮好动,如青草蜢不停地蹦跳

C.孩子身着绿衣,在田埂上如青草蜢

D.孩子快乐忙碌,如青草蜢活泼自由

(3)第③段中“我们”折柳条的目的是(  )。

A.赶鸭羊

B.编草帽

C.捆青草

D.烧午饭

(4)第⑦段写道:

“吃饱了……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下列诗句中与句中儿童的行为相似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作者在结尾写道:

“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

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丰富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B.赞美麦子、豆荚长势好,暗示丰收在即的喜悦

C.呼应开头,突出乡村生活美好

D.暗示“我们”睡在田埂上,说明乡村生活艰苦

(6)麦子熟了和豆荚长大时,“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请简单概括。

(7)第①段写道: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联系短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

(1)C

(2)D

(3)A

(4)B

(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在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地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示例:

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在结合选项判断。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C

(2)D(3)A(4)B(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在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地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示例:

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点评】

(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6.课外阅读

植物也要睡眠

   ①人和动物都要睡觉,以补充体力和精力。

但是你知道吗?

植物也要睡眠。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②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

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眼的典型现象。

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向上闭合,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

有的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紫色小花、长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

③植物的花也有睡眠的要求。

花儿的睡眼,时间有早有晚,有长有短。

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

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觉了。

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

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

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ト的花,垂下头来,则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三叶草的________睡眠现象。

(2)第③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植物的花的睡眠。

(3)什么是植物的“睡眠运动”?

(4)判断正误。

①花生要睡觉的时候,它的叶子会慢慢向上闭合。

②太阳花每天中午准备睡觉。

③这篇文章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来写的。

解析:

(1)拟人;昼开夜合

(2)睡眠时间;睡眠姿态

(3)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4)正确;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

(1)文中画线句子把“三叶草”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③植物的花……进入“梦乡”。

”写出了植物的花睡眠时间。

“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小老头。

”写出了植物的花睡眠姿态。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错误;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

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觉了。

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

③正确。

故答案为:

(1)拟人、昼开夜合

(2)睡眠时间、睡眠姿态

(3)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4)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课外阅读。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

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

   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的董颖吓坏了。

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

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

同舱的几名男子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

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

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