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056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配伍题:

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

(考8小题,共8分)

配伍题第一组

( H)1.劳动生产率A.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溶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 E)2.利息B.是指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为适应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将资源配置到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部门。

( A)3.金融资本C.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 B)4.市场配置 D.是指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 D)5.企业法人E.是产业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 F)6.企业家F.就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G )7.工业化G.是指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C )8.生产方式H.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配伍题第二组

(E )1.可变资本A.是指由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构成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C )2.不变资本B.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A )3.固定资本C.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D )4.流动资本D.是指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B )5.国内生产总值E.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 H)6.国民生产总值F.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就是货币供应和其周转次数的乘积所体现的购买力。

(F )7.社会总需求G.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G )8.社会总供给H.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示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配伍题第三组

(E)1.资本积累A.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A)2.资本集中B.就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对外支付手段。

(H )3.垄断C.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B )4.外汇D.是一个国家国民一年内所生产物品和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

(C )5.产业结构E.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

( G)6.国民收入F.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D )7.国民生产总值G.是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

( F)8.出口导向H.是指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料来源而形成的协定、同盟或联合。

配伍题第四组

( G)1.个别分工A.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 D)2.社会分工B.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

( H)3.不变资本C.是指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 C)4.流动资本D.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 A)5.价格体系E.指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 E)6.市场体系F.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 B)7.社会保障制度G.是指企业内部的分工,就是企业内部在劳动过程中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

( F)8.社会总供给H.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配伍题第五组

(C)1.相对剩余价值A.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A )2.超额剩余价值B.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经济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G )3.市场机制C.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E )4.经济体制D.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来推动。

(H )5.产业结构E.是指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经济机构、经济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F )6.按劳分配F.是指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

(D )7.进口替代G.指市场上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行。

(B )8.国际收支H.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配伍题第六组

( E)1.利息A.是指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 F)2.股份制企业B.是指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比价。

(B )3.汇率C.是指采用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C )4.股份合作制D.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D )5.城镇化E.是产业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A )6.工业化F.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H )7.社会保障制度G.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G )8.宏观经济管理H.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考10题,共20分)

1.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 )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B.国家的干预来实现

C.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

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D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B )

A.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资料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

4.股票价格是(A)

A.股息量与利息率的比率B.股息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C.股息量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D.股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

5.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A)

A.国际分工的发展 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C.经济全球化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C)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B.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7.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A )A.金融市场B.信息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D.消费品市场

8.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A)

A.农、林、牧、渔业B.工业和建筑业C.服务业D.商业

9.宏观经济是指( C)

A.个量经济活动 B.企业或居民的经济活动C.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D.某个地区的经济活动

10.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 B.分配 C.交换D.消费

11.资本积聚是指(D )

A.以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B.通过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C.以许多中小资本联合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D.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12.经济体制是指(D)

A.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B.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制度

C.和经济基础相联系的上层建筑D.和资源配置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13.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C )

A.增加货币的发行   B.调节货币的需求量C.调节货币的供应量D.确定货币的投资方向

14.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D.)。

.A.平均利润的变动B..成本价格的变动C.商品价格的变动D..商品价值的变动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 C)

A.生产力发展水平高B.生产力能够平衡发展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不平衡D.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并且平衡

16.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特点是(B )

A.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B.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C.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股票不公开上市

D.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在清偿债务时负无限清偿责任

17.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是(C)

A.投入等于支出    B.支出大于收入C.投入小,产出大  D.投入大,产出小

18.我国现在的小康还属“初步小康”,其主要特点是(D )

A.高水平但不平衡   B.高水平但不全面C.低水平但比较平衡D.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19.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是实行(B )

A.利改税B.分税制C.统收统支D.税利分流

20.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B )

A.目前的一个基本方针B.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C.权宜之计D.一个阶段的政策

2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B )

A.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22.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就转化为(B )

A.成本价格B.利润C.生产价格D.利息

23.构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全部市场可概括为两大类,它们是(A)

A.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B.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C.劳动力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D.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市场

24.货币资本买卖的市场价格是(B)A.利润   B.利息率C.平均利润率D.利润率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

A.生产绝对过剩B.生产相对不足C.生产相对过剩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6.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D )

A.股份制 B.国家所有制C.多种经济形式 D.生产资料公有制

27.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是(C)

A.投入等于支出 B.支出大于收入C.投入小,产出大D.投入大,产出小

28.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必须坚持的根本方针是( A)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自筹资金没有外债C.大量进口不怕逆差 D.自给自足剩余出口

29.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C)A.计划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行政手段

3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A.产品归谁所有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生产力D.生产资料所有制

3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B)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3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绝对或相对( D)

A.延长工作日来提高剩余价值率B.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C.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来提高剩余价值率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33.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B)

A.价值 B.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  D.成本价格

34.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 C)

A.增加货币的发行.调节货币的需求量C.调节货币的供应量 D.确定货币的投资方向

35.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D)

A.寻求新的投资领域B.与其他国家争夺市场C.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D.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利息

36.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社会化大生产规律D.竞争规律

37.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原则是(D )

A.先生产、后生活 B.优先考虑消费C.优先考虑投资D.投资与消费要兼顾

38.合理的外债规模取决于三个条件,其中关键的问题是( B)

A.经济发展对外债的需求 B.对外债的偿还能力C.国际资本的资金供求状况 D.国际竞争情况

39.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C )

A.增加就业  B.稳定物价 C.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0.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B)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C.人们不能认识它D.人们不能利用它

41.货币在本质上是(D )A.纸币 B.铸币C.特殊商品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2.社会分工是指(A )

A.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B.同一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C.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     D.企业内部的分工

43.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A )

A.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C.在劳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D.在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44.垄断产生以后(D )

A.完全消灭了竞争B.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仍起决定作用

C.只存在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改变了竞争的条件、形式、内容和后果,形成了垄断竞争

45.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既是上一个周期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起点的阶段是(A )

A.危机 B.萧条 C.复苏 D.高涨

47.在当代,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D )

A.劳动量的增多 B.资本量的增多 C.市场经济制度 D.技术进步

48.我国现在的小康还属“初步小康”,其主要特点是(D )

A.高水平但不平衡   B.高水平但不全面C.低水平但比较平衡  D.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49.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D )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不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然削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根本立足点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立足点

50.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D )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  B.自然经济的要求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要求  D.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51.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B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B.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C.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D.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5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 )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53.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C )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5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是( D)

A.自由竞争模式  B.完全垄断模式C.垄断竞争模式  D.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55.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 C)

A.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B.增减政府直接投资

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D.增减社会福利开支

56.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的方式是实行(D)。

A.统收统支B.税利合一C.利改税D.税利分流

57.目前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D )

A.集体经营 B.国家经营C.个体经营 D.家庭承包经营

58.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是(C )A.战略措施  B.战略部署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59.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6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是实行(B )

A.进口替代 B.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C.出口导向 D.出口替代

6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C )

A.价值与价格    B.使用价值与价格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62.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B )

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63.股票控制额是指( B)

A.所有股东掌握的股票数额  B.达到能控制公司的股票数额

C.股东掌握的股票数额    D.所有股东掌握的股票面额的总和

64.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A )

A.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措施    B.增减社会福利开支C.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D.增减政府直接投资

65.在国际市场上,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B )

A.生产商品最少的国家的国别价值决定的

B.国际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生产条件最好的国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条件最好的国家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时间决定的

66.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和经济实质是(D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  B.垄断消灭了自由竞争C.国家干预经济    D.垄断的出现

67.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D )

A.生产力水平发展高B.生产力水平发展高,并且发展不平衡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比较平衡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不平衡

68.市场体系是指由(A )

A.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B.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所构成的市场整体

C.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D.同种商品的差价和不同种商品的比价所构成的整体

69.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是(C)A.战略措施  B.战略部署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7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是实行(B )

A.进口替代  B.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C.出口导向  D.出口替代

71.商品是(A)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

7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C )

A.剩余价值率<利润率B.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利润率D.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7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B)

A.社会化大生产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相对过剩

74.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标是(B)

A.产值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D.产量最大化

75.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C)

A.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B.非生产部门中进行的

C.生产部门中进行的D.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的

7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A )

A.技术进步B.社会资本增大C.国际资本的资金供求状况D.国际竞争情况

77.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是(A)

A.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体制B.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加快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78.使用投资资金的中心问题是(A)

A.提高投资效益B.优化产业结构C.生产规模的扩大D.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7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8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A.劳动力成为商品B.带来剩余价值

C.能够购买到生产资料D.生产资料价值转移

8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过程的统一

82.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可以获得(B)

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绝对剩余价值

三、多项选择题:

(4题,共12分)(要求掌握以下题目与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多项选择题,26页)

1.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ABC)

A.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B.自发调节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C.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D.引起货币贬值E.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为(ABC)

A.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B.垄断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C.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D.完全垄断的市场经济模式E.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模式

3.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三个要求,即(ACE)

A.资金占用要少B.资金占用要多C.成本支出要少D.成本支出要多E.有用成果多

4.在外债的使用上(CDE )

A.应该用于弥补财政赤字B.应该用于弥补外贸逆差

C.应该用于建设投资D.应该用于技术改造投资E.一般不应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

5.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

A.剩余价值率  B.不变资本的节省C.资本有机构成D.资本的周转速度E.年剩余价值率

6.国家为促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同时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必然采取以下措施(ABCDE)

A.关税壁垒    B.非关税壁垒C.鼓励出口政策D.倾销E.贸易谈判

7.市场经济能有力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表现在(ABC)

A.优化社会资源配置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C.激励创新

D.有利于资源的计划配置E.有利于克服经济危机

8.属于非劳动收入的主要有(ABC )

A.租金收入B.利息收入   C.股息收入

D.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  E.各类人员的劳务报酬

9.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两方面的补偿和替换( BC)

A.劳动力的补偿B.价值补偿C.物质补偿    D.消费资料的购买E.生产资料的购买

10.以下属于“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有(ACD )

A.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B.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C.降低再贴现率    D.降低存款准备金率E.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11.我国应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为此应该(BDE )

A.先工业化后信息化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E.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1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ABCDE )

A.利用外资的机会 B.扩大国际市场的机会C.引进先进技术的机会

D.学习科学管理的机会E.机遇和挑战

1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BE)A.投入资本的大小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资本积累的规模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E.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14.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主要有(ABCDE )

A.资本主义企业   B.资本家阶级C.雇佣劳动者阶级  D.中间阶级E.资产阶级政府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