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精养系统中对虾的投喂管理.docx
《半精养系统中对虾的投喂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精养系统中对虾的投喂管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精养系统中对虾的投喂管理
半精养系统中对虾的投喂管理
甲壳动物养殖在过去40年经历了高速发展,其生长速率比其他养殖动物快18%左右,成为水产养殖业产量最高的养殖品种(FAO2009)。
在2006年,世界各地水产养殖业中70%的虾和对虾养殖产量,占据了整个水产养殖行业23%的产值(FAO2009)。
这个产业通过改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越来越多的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在涉及到营养和投喂管理上时。
现在的虾类饲料一般能提供充足的基础营养元素并能虾类具有很好的生长性能。
然而,好的生长性能依赖于适当的投喂和对生长和成活率有利的好的养殖环境。
在大部分虾类养殖场中投喂成本一般占可变成本的40—70%,并且成了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要改善这个现状需要高技术含量、能够维持水体稳定的饲料,没有多余氮和磷投放到水中。
此外,需要使用适量投喂的技术来避免投喂过量造成饵料浪费。
适当饲料输入或许可以改善水环境和土壤质量减少生产成本。
投喂管理系统包括在养殖场选择、评价和验证饲料,库存管理和存储以及通过合理的投喂率将饲料投喂给池塘中的对虾。
在这些不步骤中,首先是与投喂质量相关,最后是可持续生产和效益。
尽管在水产养殖中投喂管理很重要,但是有关评估不同投喂管理技术的科学研究还很少(Davisetal.2006)。
甚至还很少有研究特别的关注投喂管理和虾类集中管理系统的关系。
饲料选择
在养殖场,首要是要选择购买适合的饲料,使虾类在现有的养殖条件下获得最大的产量。
饲料对虾养殖性能的影响会在不同养殖场之间变化,即便是同一养殖场,饲料对不同养殖池塘的虾的性能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不是所有的投喂饲料都能创造价值;因此选择恰当的饲料是虾养殖管理人员最重要的任务。
一般虾类养殖品种的饵料要求比如:
气味与原料成分相关并随着原料批次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其不是饲料质量的指示器。
常规养殖对虾对饲料的需求,如众所周知的凡纳滨对虾,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厂都使用经过证明和验证的配方(D’Abramoetal.1997)。
当农民们为了降低投入而更改当前使用的饲料时要非常的谨慎,因为此时的节省投入可能在生产旺季导致金钱的损失。
在选择饲料并将它用到生产过程中去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饲料转化率会随饮食中营养密度而变化,因此在饲料投喂时必须根据这个作相应的调整。
如果需要更高浓度营养的饲料,可以减少饲料的投喂量。
例如,均衡的饲料中含有40%的蛋白质,饲料投喂量为饱食投喂的75%,而同样条件下如果是含有30%的蛋白质则饲料投喂量为100%(饱食或接近饱食)。
虽然高蛋白饲料的成本更高,但是通过降低饲料投喂量可以将饲料成本高这一损失弥补回来(Patnaik和Samocha2009)。
了解饲料潜在的转化率,对饲料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从营养保留作一些假设,我们可以对饲料转化率(FCR)做一些快速计算。
使用含40%粗蛋白的虾用饲料投喂生产1kg的虾,需要1.25kg的饲料,这意味着FCR等于1.25:
1.0。
另一方面,以产生相同的1公斤的虾,使用了30%的粗蛋白饲料,需要1.67公斤饲料,这意味着的FCR等于1.67:
1.0。
在给定的条件下,如果低蛋白饲料与动物的营养需求一致,通过增加每天的投喂量来增加每天饲料中蛋白质的摄入量不会促进虾的增长,但可以增高了饲料转化率以及加重了系统的污染负荷。
同样,如果一个人选择在饲料投喂量不变的情况下以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增长不会提高,但饲料转化率保持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蛋白质的利用效率降低,蛋白质代谢的一个副产品氮废物增加。
想要保持对虾的增长水平,饲料中适合的营养价值以及适宜的投喂量,以满足对虾得营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饲料评估和验收
对于每一批进入农场的饲料,应立即开始评估。
应要评估的参数包括物理特性,例如颜色,水稳定性,原料成分的颗粒大小、饲料的颗粒大小、水分、过高的投入和霉菌的存在。
就虾饲料的诱食性,消耗或饲料的营养质量而言,饲料的颜色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它会受到原料组成及生产工艺变化的影响。
许多饲料厂家喜欢生产出来的饲料的颜色较深,这与传统上暗鱼粉的存在有关。
然而,人们认识到鱼粉的颜色随着批次、鱼的来源以及处理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此外,许多与亮色和深色有关的成分(鱼粉是其中之一)常常导致饲料粒状颜色变化。
例如,转变鱼粉类型或增加植物蛋白源的水平,可能会产生较浅的颜色,这并不意味着饲料质量低劣,而仅仅是颜色上的一个简单变化。
气味与颜色一样,也常作为一种评估指标,它与原料组成成分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变质有关,会影响到饲料的诱食性和质量。
饲料颜色和气味的变化不仅仅受到饲料原料组成变化的影响,还会受到原料批次的影响,因此饲料颜色和气味的变化不能说明就是饲料的质量的变化。
饲料颗粒投喂后直至被虾类在水中摄食需要很长时间(如30min);因此在虾类摄食饲料之前不要确保饲料不发生溶失现象,这说明饲料在水中要有一定的稳定性。
事实表明虾类摄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饵料具有更高的水中稳定性。
饲料的颗粒硬度和水中稳定性完全依赖于加工程序、天然原料的组成和人工粘合剂。
饲料的水稳定性以3-4小时为宜。
水稳定性这一特征的评价指标是非常主观的,是在从饲料中随机取样中得到的。
现阶段已有许多针对饲料质量的评价技术,其中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实验方法。
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没有标准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怎样通过后续的程序做到这一点。
例如,放100个饲料颗粒在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中来观测浮性颗粒饲料的比例(最小比例)和监测饲料颗粒的稳定性。
同样的,确定投喂量的方式可以直接投放在水中(例如:
100g饲料直接投放在烧杯中)或者用水下多孔容器(如滤茶器)中并防止降解。
饲料溶失或裂解百分比通过特定的时间间隔记录并与标准品进行比较(图1)。
这个结果可以被量化,或者溶失的重量可以被准确称量。
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损失的重量越多,表示饲料颗粒的水稳定性越差。
图1.测定饲料的稳定性
饲料原料颗粒的大小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饲料原料的颗粒大小决于磨制方法,并且影响的颗粒的粘合度和物理结构。
此外,由于虾对饲料颗粒大小有选择性,饲料颗粒大小会影响虾的摄食量,这可能会影响营养利用率。
饲料颗粒大小取决于虾的大小,范围从非常小的幼虾饲料(小于50微米),到3/32的直径(2.38毫米),到超过1/8英寸直径(3.18毫米)的一些成虾饲料。
至关重要的是,虾农要根据虾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提供合适颗粒大小的饲料。
饲料颗粒大小的差异与虾的食性和充足的饲料分配有关。
通常情况下,粉料(细,中,粗)的生产需要用辊式粉碎机压裂到3/32英寸直径粒料。
因此,饲料原料必须充分混合以保持所有的颗粒都有类似的营养成分。
饲料中霉菌的污染也是虾农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那些高湿度环境里。
由于原料和加工工艺处理不当,或运输和/或存储不当,饲料可能被黄曲霉污染。
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必须要严防进入养殖场。
另外,在聘请工人后优先要做的事就是培训他们识别饲料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对饲料质量的检测除了以前的评估外,建议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常态化检验。
这个检验可以由实验室进行独立的分析,结果与饲料厂提供的值进行对比。
在实施质量控制措施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取样时机和方式要合适,以确保每批货都进行取样,并提供结果反馈到饲料厂。
工业分析虽不能保证是完全相同的分析结果,但应该是相当接近的。
此外,通过定期的饲料质量检测,也可以提供饲料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对饲料厂在质量控制标准上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指示器。
养殖场必须要做到先经过检测再决定用不用某个饲料厂的饲料。
这个决定通常是基于特定批次饲料的一个或多个评估参数。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对每批次的饲料都要及时的检测。
如果某一批饲料中检测到一个问题应立即通知饲料厂商。
然而一旦饲料已经交付到虾农手中很长一段时间,饲料厂家是不太可能接受或承认饲料本身存在问题。
因此,在养殖场中,饲料验收显得至关重要,这将决定着我们下一步的饲料管理和使用。
库存管理和饲料储藏
对虾养殖户通常购买的饲料装在聚乙烯的塑料袋中,平均重量为25~40kg/袋,一批最少的为10t。
在一些地点,饲料通过饲料卡车大量的运到养殖户手中,然后贮藏在饲料仓库中。
这是最有效和最好的运输方法,即使在许多国家还无法采用这个方法。
合适的饲料储存需要储存间避免受潮和过热,因为潮湿和热是真菌生长的理想条件而且会减少饲料的营养质量。
饲料贮藏间应该用波纹金属板或者具有混凝土地板的混凝土墙构建。
饲料堆放的层高应该在混凝土地板上5~7层以及包括其他继续存放饲料的托板。
饲料堆间彼此距离应该约750px,以保证饲料间有空气流通,同样,饲料堆需要距墙面约30~1250px。
因为与墙接触会导致温度不同和不断的水分移动导致真菌的滋生,而且同样会引起建筑物结构的问题。
标签应该包括生产商,生产日期,生产地点,常规分析和成分列表。
采用合适的贮藏技术应该使生产日期较早的饲料最先使用。
饲料贮藏应尽可能的减少贮藏时间。
即使不能避免大量存储的情形,但存储时间长于饲料生产后三个月的饲料不推荐使用。
大规模的养殖户可能选择饲料贮藏分配站优化饲料运输。
这些分配站至少要具备包括混凝土地板和避雨保护设施等条件以减少饲料损失。
同时需要培养专职员工进行日常的随机抽样,特别是饲料在投喂前要在养殖场存储超过两周的。
这样可以在养殖厂随机选取饲料袋并检查霉菌含量或腐败程度。
大多数养殖户采用其自有的检测系统及通过进货和投喂的平衡确保饲料进入养殖场后可以及时的投喂给对虾,这样可以确保在所有的生产环节对虾都能摄食到高质量的饲料。
由于在半集约化对虾养殖中饲料通常是最大的成本组成部分,因此在各个环节中需要格外注意和小心以确保饲料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图2.饲料仓库
投喂措施
投喂管理与池塘准备以及其他与投喂直接相关的因素有关,如投喂点,投喂时间,投喂量,水质影响,投喂率,和营养吸收等。
池塘的准备
对虾为底栖习性,依赖底栖习性进行摄食和隐蔽。
因此保持一个健康的低有机物含量的池底是养殖系统的重要部分和投喂管理措施。
经过合理准备的池塘将会提高自然地生产率并提供非饲料源的大量营养。
在放养仔虾前几周通过池塘施肥可以培育天然的饵料生物。
这些非饲料源的大量生物营养来源可能对集约化或半集约化生产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较高放养密度的集约化养殖系统中其重要性有所减少。
在生产过程的前几周中池塘的肥力准备特别重要,因为对虾后期幼体和幼虾的分布会受到食物分布的重要影响。
饵料分布和投喂频率
基于对虾的大小和不同的生产阶段,饲料的分配技术会存在变化。
在养殖的前几周,对虾养殖户通常在池塘边缘提供少量的饲料以补充来自初级生产的营养。
当对虾开始快速生长时,饲料会均匀的投喂到整个池塘。
饲料投喂可采用一些不同的方法,如划小船按曲折线路进行投喂(图3a),自动投饵机(图3b),甚至通过许多平均分布在池塘中料罾提供少量的饲料(图3c)。
还有一些养殖户采用能够吹动饲料远离池边15m的地面鼓风机进行投喂(Foxetal.2001)。
同时在一些养殖厂中料罾用来观察虾的摄食情况。
在这些投喂方式中,存在着劳动力,装备和运用措施的时间等限制性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商业性的对虾养殖场中员工在投喂过程中责任心的监管措施都非常的重要。
由于在夜间监督人员操作的困难性,大多数对虾养殖户选择其主要在白天进行投喂。
在过去有一些养殖场采用过夜间占一定的投喂比例,然而这些措施没有明显的收效,且因为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没有得到广泛推行。
另外,不同养殖户投喂时间和投喂量存在着极大不同,但总的来讲投喂频率从一天2次到一天4次不等,早上开始于6:
00am到8:
00,下午结束于4:
00pm到6:
00pm。
实际饲养指南
表1.不同国家的配合饲料投喂量建议表
虾重(g)
生物量(%)厄瓜多尔
生物量(%)哥伦比亚
生物量(%)墨西哥
0.05
20.2
0.1
17
0.18
14.7
0.31
12.8
0.54
20
11.1
1
12
10.1
15.5
2
9
8.5
12.5
3
7
7.7
10.1
4
5.5
7.1
7.9
5
4.7
4.4
6.6
6
4.2
4
5.6
7
3.7
3.6
4.9
8
3.5
3.4
4.4
9
3.2
3.2
4
10
3
3
3.7
11
2.9
2.8
3.4
12
2.8
2.7
3.2
13
2.75
2.6
3.1
14
2.75
2.5
3
15
2.75
2.6
2.9
16
2.5
2.9
17
2.4
2.8
18
2.4
2.8
19
2.3
2.6
20
2.2
2.6
通常情况下商业化养殖池塘的投喂率,大多都是以饲料准则表(表1)为基础而计算的。
这些准则是基于池塘虾生物总量来按照相应的百分比来计算投喂饲料的干重。
生物总量取决于定期监测的虾的估计数量(存活数)与其平均体重(增长)。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早晨溶氧水平,温度,料罾上饲料剩余量以及前期的投喂量等因素调整每日的投喂量是很常见的。
已有实践发现这些因素在养殖上半期能够很好地指导适宜的饲料投喂量,但在养殖中后期,随着饲料投喂量的持续增长,对虾的生长速度会放缓,随之而来就会造成饲料转化率偏高。
例如,使用蛋白含量为35%的饲料投喂10g的虾,根据当前的数据显示其投喂量为虾体重的2.8%,这意味着饲料投喂量为每天0.28克或每周1.96克。
若假定每周生长1g,则饲料转化率相当于1.96:
1.0。
当虾生长到14克时,根据传统喂养表其投喂量则为体重的2.2%或是每周投喂饲料2.16克,若虾继续生长,每周增长1克则饲料转化率将上升至2.16:
1.0。
这些例子体现了我们对饲料管理和整个养殖过程缺乏理解。
其中集中体现在“如果我们增加饲料的投入使虾长的生长非常好,我们增加饲料的投入量刚好和虾的生长持平,我们增加饲料的投入使虾不成长”,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管理都会增加饲料的投喂量。
最后的结果是投喂量过大,造成池塘底部累积的硫化氢在厌氧塘中的沉积污染整个池塘,增加生化需氧量(BOD),减少溶解氧(DO),降低摄食量,并最终增加死亡率。
此外,在整个养殖系统中与饲料相关的污染物也会增加。
另一方面,摄入不足可能会对虾本身的产生更多的胁迫和/或继发性感染,进而使导致增长率降低和死亡率增加。
为了优化当前饲料管理方式,戴维斯等人(2008)建议在考虑养殖场预期的饲料转化率和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对饲料投喂方式进行修改。
由于对虾的生长率会受到种类、基因和养殖环境的影响,在不同养殖场中详细的进行养殖记录是非常有必要的投喂。
想要知道一个池塘的投喂量是否过量,必需首先要知道在正常生长率的条件下“理论”上的饲料转化率是多少。
这个值可以通过在试验条件下的操作来确定,也可以通过一些假设来推算出一个合理的数据。
例如,我们知道虾体中蛋白含量约为15%,而对蛋白质的留存量为30%。
因此增长1千克虾(1000)中蛋白质的增长量为150克(1000×0.15),而想要虾体蛋白质增长量达到150g则需要500克蛋白质(150/0.3)。
如果我们使用35%蛋白质饲料,则需要投喂1.4kg的饲料。
也就是说根据理论饲料转化率为1.4:
1来计算,养出1kg的虾需要1.4千克蛋白质含量为35%的饲料。
这一理论的饲料转化率可用于协助饲料管理。
通过这个框架,我们能够控制饲养投喂的上限和下限。
例如,一个养殖场拥有有着典型增长率虾(克/每周,虾体重>3克),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5只虾以及每公顷350000只虾。
假设我们可以在周期结束时按80%的存活率计算,养殖后期饲料投入的上限为:
1g/周×1.4(饲料转化率FCR)×280000只虾/公顷×1千克/1000克=392千克饲料每公顷每周或是392kg/7天=56千克/公顷/天,假设存活率为80%。
所有投喂量估算中具有的一个限制因素是池塘中实际虾的数量估计。
在计算中,我们假定的存活率是80%,但在养殖场内,这一数据显然是局限于典型的有利于对虾生长存活的养殖池塘。
如果饲料投喂量超过这个值,那么显然是过量投喂。
通常情况下,从以往的数据已经现今的实际数据来看,池塘实际的存活率会比80%这个值低。
例如,在整个养殖周期结束时,存活率为60%比较合理,那么在实际生产过程我们就需要根据这个值以及特定的时间节点来合理估计在养殖过程中的虾的数量或者以整个养殖周期中60%的存活率来估算。
这就意味着每天每公顷能提供42千克的饲料,从而估算出投喂量的下限值。
通过计算这两个值,我们可以将日常投喂量控制在期望的下限值内,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过量的投喂。
当涉及到具体的投喂量时,很难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关键是要从饲料投喂所用的工具以及池塘的基础数据上获得有效的信息来进行评估。
水质的注意事项
饲料管理可以直接影响池塘水体和土壤的质量(Boyd和Tucker1998,Boyd2001,Boydetal.2007)。
在制定投喂计划时需要考虑水质参数如溶解氧(DO)和温度。
针对水质的变化需要积极地测量而不是被动的行动。
因此,减少水体溶氧率将导致饲料投入的变化,因为溶氧量的减少将影响生物体的摄食压力,并且有机物质的累积也会影响生物需氧量。
已有研究提出了一个与低溶解氧有关的饲料投喂计划。
该计划在早晨溶氧水平低于3.0ppm时,减少或去除早期饲料投喂。
若溶解氧是2.5-2.9ppm之间,饲料投喂量将会减少一半。
若溶解氧低于2.5ppm,停止投喂。
随后中午测定的溶氧量将确定下次投喂时是否进行正常投喂。
如果测定的溶氧量超过7.0ppm,那么就可以投喂;如果在5.0-7.0ppm之间则投喂量减半,若溶解氧低于5.0ppm,那么投喂暂停至第二天。
当温度低于25摄氏度时,饲料消耗量也会减少,因此测量需要适当的控制地点。
总结
饲料投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可以人为控制而另一些则无法进行人为控制。
由于许多变数在每一年中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商业条件下许多现象、饲料投喂量与虾的生长是很难预测的。
因此,建议管理人员为了更好的提高养殖体系而多评估当前与过去的养殖情况。
在控制投喂的情况下增加饲料投喂仅仅是增加产量。
在优良的养殖体系中应控制饲料的投喂,这将可以使虾能有优化利用天然饵料,减少污染负荷,一般能保持最高增长率。
如果虾没有饱食,就不太可能会浪费投入的饲料并且在体系中不太可能会由于营养过剩而造成水质污染。
(完)
《水产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