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4990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docx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表格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共1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里的数学知识(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在我们的教室里,你知道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正方形,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吗?

要求:

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把它描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举例。

教师小结:

生活中像这样的列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互动新授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学生自主探究。

谈话: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讨论汇报。

谈话: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呢?

引导:

小组合作,那几张长方形的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是否具备你们刚才总结的特点。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板书:

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

我们把想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

指名回答。

(对着,用尺量,分别用课件演示)

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

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板书:

长宽)

提问:

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

(板书:

四个角都是直角)

追问: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

指名回答。

(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手发现了: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形变化成正方形的过程。

指出:

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讲述: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板书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谈话:

我们已经发现并且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邻边也相等。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围一围,说说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并讨论。

2、想想做做2

小组合作并展示。

3、想想做做3

用长方形的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

教师小结:

对折时,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折成相等的长度,也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4、想想做做4

学生动手操作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5、想想做做5

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

6、想想做做6

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全班展示出部分学生所画图形,让学生说说所画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认识周长

共11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

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吗?

(板书:

边线)指出课桌的边线,同桌互相检查,然后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描出每个图形一周的边线。

独立做题,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二、互动新授

1、认识周长

谈话: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书签,你能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吗?

同桌互相指指看。

提问:

你知道这条边线的长叫做什么吗?

讲述:

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课题:

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谈话:

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吗?

同桌指一指,然后反馈。

2、求周长。

追问:

你知道这两幅图形的名称吗?

把每个图形的周长指给同桌看一看。

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吗?

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先量出各边的长,再计算)各自测量,计算,然后全班反馈。

提问:

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图形,我们怎样求它的周长?

你能借助已有的工具求出树叶的周长吗?

大家试一试,小组合作,然后交流。

提醒:

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我们可以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也就是树叶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再让学生在全班中说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4、

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

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和做法,教师参与交流,了解学生的

解题思路。

须知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3、完成想想做做第题

4、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自的想法,选择简便易行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在班

级里说一说,交流选择合理并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

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家里桌面或板凳面的周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共11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只管经验和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情境图)提问:

你知道了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3,提问:

篮球场是什么形状?

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提醒: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怎样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交流。

(4)提问:

你喜欢哪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你认为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怎样算比较简便?

(5)师生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先算长与宽的和,再用这个和乘2.

2、教学正方形的周长。

(1)多媒体出示试一试。

(2)学生读题并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

做这两道题时,都要先知道什么?

再怎样?

从这里可以看出求长方形的周长时需要什么条件?

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才能求它们的周长)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你为什么认为求沿长方形操场跑一圈,大约跑多少米?

就是求长方形操场的周长呢?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小结:

一周(一圈)的长就是周长。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6、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你为什么认为求“铝合金条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边

框的周长呢?

小结:

做正方形镜子的铝合金边框,是正方形一周边线的长,也就是正方形

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我知道了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先算长加宽的和,再用和乘2,正方

形周长的计算用边长乘4.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练习六

(1)

共11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

深刻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练习六

(2)

共11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5-36=3×15=12×6=5×13=

13×4=4×21=18×2=7+23=

2.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

正方形呢?

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

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讨论:

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

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

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

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

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4.完成“练习六”第11题。

(1)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题:

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

宽是多少厘米?

周长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如何拼成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周长是多少厘米?

如何拼成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宽是多少厘米?

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5.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三、课后作业:

课本45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周长是多少

共11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

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比一比

(1)谈话:

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先估计下:

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

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画一画

谈话: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

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

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

这两幅图是什么?

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

你的同桌交流下。

(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

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

你能验证下吗?

你打算如何验

证?

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

(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

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共11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

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

 2、解决问题:

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

口答算式:

18÷3=6(支)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

(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支)

谈话:

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二、互动新授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

(2)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

(3)6÷3=2,60÷3=20

谈话:

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60÷3的算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小结: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6、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

600÷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

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3、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是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

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7、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例2,学生读题。

谈话:

怎样列式?

你能口算吗?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方法:

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几,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理。

小结方法:

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

8、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想法。

9、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

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10、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

看他们正在进行双打和单打(出示题目)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单打2人一组,双打4人一组。

11、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

提示:

长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

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共11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难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谈话: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6÷2=)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分的情况:

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

(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2)还可以怎样想?

想法预设:

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

40÷2=206÷2=320+3=23

(3)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其被除数的十位再商的位置写2.

讨论:

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2表示4个十除以2得2个十)

下面算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更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写下来继续除,再往下会算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接下来的计算。

小结:

我们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

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第51页“试一试”:

246÷2=

你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试做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尝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

你是怎么算的?

小组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

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

(2个百除以2得1个百,所以1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3、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谈话;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学生明确:

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

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同桌交流算法,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联系生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问:

把396本书平均放到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怎样列式?

(396÷3=)

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互相检查。

四、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我们学习了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计算过程中要细心,竖式计算的书写要规范。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除法的验算

共11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探究除法计算的验算过程,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学会乘法验算除法。

难点:

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提问: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毽子每个1元,皮球每个2元,跳绳每根3元。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二、互动新授

1、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提问:

如果小明带了36元,他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学生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

你们算出结果对吗?

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回答预设:

(1)再算一遍;

(2)用乘法验算。

买一根跳绳需要3元,买12根跳绳就是12个3元,每根跳绳的单价乘根数,应该等于总价钱。

引导学生尝试写出乘法验算的竖式。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板书验算的过程。

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提问:

如果小明带了65元,可以买几根跳绳,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

这个结果算得对吗?

你能验算吗?

在小组里交流。

集体交流想法:

每根跳绳3元,21根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提问:

你能像前面一样试着用竖式表示你的验算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7、比较方法。

提问:

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