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565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

《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docx

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教师版

课外古诗赏析

(一)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

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

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⑴鹧鸪天:

词牌名。

⑵林断山明:

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⑶翻空:

飞翔在空中。

⑷红蕖(qú):

荷花。

⑸古城:

当指黄州古城。

⑹杖藜:

拄着藜杖。

杜甫《漫兴九首》其五:

“杖藜徐步立芳洲。

”藜:

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

⑺殷勤:

劳驾,有劳。

⑻浮生:

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 

白话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

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

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

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2]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

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从词中写翠竹丛生、鸣蝉四起、红蕖照水、雨后天凉等来分析,可知它是写于元丰六年夏末秋初之际。

文学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

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

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

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

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

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

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

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

而“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

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

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

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

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

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

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

“红蕖”,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

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

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

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

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

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

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词句的表面是说:

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殷勤”二字,犹言“多承”。

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

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

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

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

“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庄子·刻意》篇说: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二)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

《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是唐代诗人王维(一说皇甫冉)的诗作。

诗的一、二句描绘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三、四句运用反衬的手法,用“花落”“莺啼”的动作、声响,衬托出“山客”居处的安静与“山客”心境的宁静与愉悦。

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美景的闲适心情,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词句注释

1、宿雨:

昨夜下的雨。

2、朝烟:

指清晨的雾气。

3、家童:

童仆。

4、山客:

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5、犹眠:

还在睡眠。

 [10-13] 

白话译文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此诗是其中一首。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

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

“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

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

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

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

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

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文学赏析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

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

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

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

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

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

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

“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

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

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

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

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

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

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就是。

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

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

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

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

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

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

“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

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

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三)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

唐代张谓七绝诗《早梅》中的一句词,其释义为: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迥:

远。

傍:

靠。

发:

开放。

经冬:

过冬。

销:

这里指冰雪融化。

张谓,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

--777年),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排行十四,唐代。

天宝二年登进士第,约十三、四载,入安西节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参预谋划有功。

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尚书郎,出使夏口,与故友李白相遇。

代宗永泰初,在淮南田神功幕中任军职。

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二、三年任潭州刺史,与诗人元结有交往,后入朝为太子左庶子,六年(771)冬,任礼部侍郎,典七、八、九年贡举,时人称其能“妙选彦才”,复知东都举。

约卒于十二年(777)后。

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

谓工诗。

“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音”(《唐才子传》卷四。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诗集1卷,大历十二年尚在。

有《张谓诗》一卷。

《全唐诗》编其诗一卷,间条有他人之作。

今人陈文华有《张谓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句。

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

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

诗一卷。

(四)小园黎简

(1)“窥”,偷看,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1分)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

(1分)

  

(2)选用亭亭静立的幽竹、凌霜傲放的秋菊(寒花)、洁白无瑕的新月等意象,(2分)表现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节操。

(2分)

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童,清贫自守的岭南诗人,此时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名的胸次,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构成了孤清高洁的意境。

前半幅诗中有画,这后半幅画中有人,写出了诗人的品节风骨。

(五)好事近·梦中作

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的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

词的上片先写他梦魂缥缈,在一条山路上漫游。

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写梦中仰望碧空,看到“飞云”涌动,如龙蛇飞舞,变幻莫,不禁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进入不知南北、物我两忘的仙境之中。

全词着笔浓淡相宜,意兴飞扬,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画,构思新妙,造语奇警,不似寻常手笔。

1.好事近:

词牌名。

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秦刷子、翠圆枝等。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2.黄鹂:

乌名,鸣声婉转。

亦称黄莺、黄鸟。

3.龙蛇:

似龙若蛇,形容快速移行的云彩。

5.空碧:

碧空。

6.了:

完全,全然。

 [3]  ·

白话译文

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

我走到小溪深处,无数黄鹂飞跃啼鸣。

天空中飞动的云彩在眼前干变万化宛如奔腾的龙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

这时,我正醉卧古藤阴下,朦胧迷离,全然不知南北东西。

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春天,秦观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时。

如词题所示,系写梦境。

因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欲在梦中寻求解脱,故有此词。

上片写梦中雨后出游。

沿路山花烂漫,色彩缤纷,春光一派明媚。

“春路”两句,写景兼点时令,采用白描手法写活了一个春天。

其妙处在于两个动词,一个是“添”字,具有双重含义:

一方面,一场春雨滋润了万物,促使含苞的山花绽开,于是花儿多了起来;另一方面,春雨来得及时,山花开得迅速,词人在不知不觉中突然感受到雨露的滋润、春天的美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个是“动”字,它将春花与春色有机地融为一体。

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代表性的景物,当满山鲜花盛开、争奇斗妍,就能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春天。

“动”字抓住了这层含义,用得恰到好处。

“行到”两句,进一步描写构成明媚春光的千百只黄鹂。

这黄鹂不仅是视觉形象,同时又在听觉上给人以音响。

在这春气浮动、姹紫嫣红的深山里,群乌荟集,戏嬉喧闹,交相和鸣,加上小溪的潺潺声,真的美妙动人。

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写梦中“醉卧古藤阴下”,仰望碧空,看到“飞云”涌动,如龙蛇飞舞,变幻莫测。

作者不禁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进入不知南北、物我两忘的仙境之中。

“飞云”二句传神地描写了天空由阴沉多云转为澄澈蔚蓝,进一步说明春天的多姿多彩。

云在眼前飞,变幻成龙成蛇,一屈一伸,怪状迭出;不久,这些奇形的云块又慢慢地淡化,最终完全消失,而晴朗、明丽的天光普照四方。

这既是指天色而言,又是心情的流露。

醉卧二句,是说面对这美好的春光,词人禁不住狂饮起来,以至于醉了,美酒和春色已完全融化在醉得不省人事的作者身上了。

这是一种醉倒春光、身与物化的人生境界:

不图名利,恬淡自适,神游万物之表,与天地山水共存。

在虚无恬淡的词句下,掩藏着的正是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抑郁。

因词人后来死于藤州,人们在谈论这首词结语两句时,往往视为词人之死的预兆。

从潜意识的深度心理来分析,这两句确是词人不胜现实痛苦,企求以死为最终解脱的本能流露,这种物我一体的人生境界,是词人人生遭遇的曲折反映。

现实中无法排遣的压抑和苦闷,在词人假托的有花香和鸟语的美妙梦境中得到了完全的解脱。

他是很无拘无束和无忧无虑的,他的醉酒也不同于以往的借酒浇愁,而是放开心怀痛饮,是和愁伤从此了结的豪饮。

(六)甘草子·秋暮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

此词写闺情。

这首词主人公为一女子,词作先写她秋暮时分池边观雨感受到的孤单凄冷,之后借对室内鹦鹉“念粉郞言语”的描写含蓄表达思念之情。

上片重在一“乱”一“冷”:

雨乱心亦乱,天冷心亦冷,看似写景而情在其中。

下片突出一个“单”字,独自凭栏,其孤单自明。

妙在单栖无奈,只好与鹦鹉私语,获得一种短暂的自欺式的自慰。

柳永以擅长铺叙见称,而此小词亦佳。

⑴甘草子:

词牌名。

《乐章集》注“正宫”。

格一:

双调,四十七字。

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

⑵暮:

傍晚将近

⑶衰:

衰落,衰败。

衰荷:

将败的荷花。

⑷真珠雨:

像珍珠样的雨珠。

⑸月华:

月光,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

生:

产生、出现。

⑹彻:

程度极深,透的意思。

鸳鸯浦:

地名,水池边。

这里是虚写。

浦:

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如浦口等。

此指水塘。

鸳鸯浦:

鸳鸯栖息的水滨。

比喻美色荟萃之所。

⑺凭阑:

靠着栏杆,“阑”通“栏”。

⑻奈:

奈何,怎么办。

⑼单栖:

孤寂的停留。

独宿。

情绪:

情感。

⑽却:

表示转折。

傍:

靠近。

共:

在一起。

⑾念:

道白,说。

粉郎:

何晏,三国魏玄学家。

字平叔。

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

汉大将军何进之孙。

曹操纳晏母为妾,晏被收养,为操所宠爱。

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美姿仪而绝白”,喜敷粉,“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

在这里指所思之人。

 [2] 

白话翻译

凄凉晚秋,零乱雨滴洒残荷,雨珠莹莹,颗颗似珍珠。

雨过后,寒月当空,鸳鸯浦一片清冷。

池上倚阑,愁闷闷无人相伴,怎么打发、这孤苦情绪!

傍金笼,戏逗鹦鹉,教它念、情郎言语。

 [3] 

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瓢泼.乱打着池塘衰败的荷花,颗颗雨珠如珍珠般晶莹。

雨过风停,明月升空.鸳鸯浦空寂冷彻。

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

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

她站在鸟笼旁逗弄鹦鹉,向它诉说着对郎君的无限思念。

这首《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

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

“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

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

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

“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

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

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

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

“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

”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

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这是一首绝妙的闺情词。

上片写室外,集中写秋暮的萧瑟之景,映衬凭栏闺妇的孤寂之情。

起笔“秋暮”句点明时令,接着“乱洒”二句写雨打衰荷,跳珠乱溅的景象,同时,还揭示了凭栏闺妇的心绪。

“雨过”二句描写雨霁胜,池无鸳鸯的景色,时移境移,画面清冷。

下片写室内,集中描写闺中孤栖情景。

过片“池上”句收柬上意,点明愁因,接着“奈此个”一句抒发孤栖之苦,无侣倾诉而转求鹦鹉,不失为聊吐苦情之法。

结尾“却傍”二句描写闺中月下不眠,调弄鹦鹉的情景。

作者于此不直写闺妇对郎君的眷念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之口来表现,甚是婉曲含蓄。

(七)柳梢青·送卢梅坡

宋代词人刘过所写的一首送别词。

该词描写了送别时,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深,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①卢梅坡:

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

②泛菊杯深:

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

泛,漂浮。

深,把酒斟满。

③吹梅角远:

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

梅:

梅花。

角:

号角,这里指笛声。

远:

指笛声悠远。

④浮萍(fúpíng):

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

可入药。

吹梅:

吹奏《梅花落》。

 [2] 

白话译文

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

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

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

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刘过为送别在京城结交的好友卢梅坡而作。

整首词情深意切,婉转动人。

上片写离别之苦。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分别之时,词人回忆旧日同在京城之时与友人欢聚的情景。

此处,词人选取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场景,“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

沉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的诗意,描写重阳佳节,二人同饮菊花酒的情景;“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词句,描写春暖花开之时,二人携手踏青,同赏笛曲《梅花落》的情景。

一个“深”、一个“远”分别形象地描述出二人饮酒时的酣畅淋漓和共赏悠远笛曲时的快乐心情。

前三句仅用十二字就清楚地交代出聚会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足见词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造诣之深。

离别之时,词人与好友依依不舍,“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聚散”二字承上启下,词人由前文的“聚”转入描写“散”。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句哀婉动人,看似写景,实际暗含分别之后,二人均如云边的孤雁,无法找到可以理解自己的知己,又如水上浮萍一般,四处漂泊。

相聚的时间如此短暂,转眼就要分别,前路渺茫,离别之后,再聚不知要等到何时,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缠绕在词人心头,挥之不去。

下片写别后之思。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孤独的词人怎能不“伤情”?

友人离去后,他失魂落魄,甚至辗转反侧,无法人眠。

这三句词人自问自答,直说别后对卢梅坡的思念。

“魂飞梦惊”四个字写出刘过的复杂心情:

希望在梦中见到好友,又害怕梦醒时要再次面对离别。

至此,作者的满腹相思还未吐尽,又用“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三句进行深化。

这三句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的句意和贺铸《惜双双》中“明月多情随柁尾”的句意,表达分别之后作者的心像马后的飞尘和天上的明月一样,仍紧紧追随着卢梅坡。

在这首词里,刘过藏起“金戈铁马”、“誓斩楼兰”的英武之气,以委婉的笔触低低诉说着对朋友的相思,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词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铁血之下的柔情更令人感动。

(八)早行

 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写的是诗人在天还没亮时孤身一人在道上行走的感受,意境高远。

诗人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①驼褐:

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②星斗:

特指北斗星。

③阑干:

横斜的样子。

白话译文

露水降落,我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感到丝丝的寒意;仰望天空,北斗星横斜着分外光明。

孤单单地,我半醒半睡地过了座小桥,耳边传来稻田深处唧唧虫鸣。

第一句,不说“鸡唱”,不说“晨起”,不说“开门”,不说“整车”或“动征铎”,而说主人公已在旅途行进。

“行”得特别“早”,既不是用“未五更”之类的语言说出,又不是用“流萤”、“栖禽”、“渔灯”、“戍火”、“残月”之类来烘托,而是通过诗人的感觉准确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