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561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

《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加固施工方案.docx

框架加固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工程设计文件

江苏科瑞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图纸名称

图纸图号

出图日期

结构施工图

10803CV-DW02-0600~10803CV-DW02-0604

2011-05-24

1.2主要规范、规程

本方案编制依据主要有:

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神华829工程)基础设计文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0205-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技术规范》JGJ130-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

《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HG23014-199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2.工程概况

2.1项目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神华煤制油18万吨级/年合成油品装置(神华829工程)脱碳单元构架-1。

本构架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计两层,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板,顶标高分别为:

+4.000m、+8.700m;柱子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共4根。

二层平台安装有贫液闪蒸槽(设备位号:

10803-D-102),以及附属管线。

由于D-102在试车过程中,出现基础晃动,经过多次分析,最终确定对整个框架进行加固。

本工程加固主要内容有框架旧基础在原承台上表面加高1m,柱子采用四角外包角钢的方式进行加固,框架附属的管线部分拆除以及修改,管线10803-400-CL-03-001需要在D-102框架底部增加支撑,另外工艺管线所附属电气仪表需要拆除以及修改。

3.施工布署

3.1工程施工目标

序号

项目

项目目标

1

工程质量目标

建筑结构加固分部工程施工质量:

合格工程。

其中:

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

2

施工工期目标

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中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在2011年6月20日2011年7月30日期间完成本加固工程

3

安全施工目标

实现“五无”——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无中毒、无坍塌,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

4

文明施工目标

执行建设单位及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达到“安全文明工地”目标。

3.2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组织体系框图

本工程项目部组织体系参见附图“项目部组织体系框图”所示。

我公司驻现场具体负责组织施工。

现场施工组织原则上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成本核算制。

项目部包括项目经理、专业工程师、质检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现场组织各作业班组完成本工程全部加固工程项目的施工。

项目部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公司负责。

项目部全权处理加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一切有关施工组织、质量技术、安全环保、商务等问题。

3.3施工进度安排

由于框架-1加固共分为四个施工段,现场工艺管线包括电气仪表拆除与修改为第一段,框架卸载为第二段,框架结构加固为第三段,工艺管线伴热保温恢复为第四段,因此结构加固工序应与工艺管线整改工序相配合。

框架卸载必须在框架加固前完成。

结合施工总进度计划用项目部的施工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月、周进度计划,予以落实。

月、周进度计划将涉及工程项目细节,力求做到合理衔接,均衡施工,以期加强施工工期控制。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图纸会审

参与施工的所有技术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地熟悉加固设计图纸和加固工程验收规范,多读常读,读通读透,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研读、检查、核对设计图纸,及早发现问题,减少并消除施工图纸中的差错。

将问题、疑点、不明白处做好书面笔记,以便在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中得到解决。

图纸会审中对设计文件的修改内容应及时办理工程洽商记录。

4.1.2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准备工作的必要环节。

各班组长在专业工程师协助之下,开列技术交底清单,对各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做好书面交底准备,于施工之前召开会议向工人做好技术、安全、质量等口头技术交底工作。

4.1.3试验计划

本加固工程中试验包括材料原材复试及结构实体检验,详见下表。

类别

项目

试验内容

备注

原材

粘钢胶

性能复验

包钢灌注胶(品牌:

XH7307A/B),A级结构胶

实体

粘贴钢板

正拉粘贴强度

每500m2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三个试件。

4.2现场准备

4.2.1拆除原结构上及周边影响施工的管道、仪表配件以及其他障碍物。

拆除物件集中存放,专人看管,以便恢复。

4.2.2构件加固之前,应优先考虑将原结构构件除其自重外进行卸荷,如无法卸荷是应及时向设计人员报告,得到设计允许后方可施工。

4.2.3搭设便于施工操作、安全可靠的工作平台的安全支撑。

4.2.4若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或渗水状态,除特殊情况,应进行疏水、止水处理。

4.2.5被加固的混凝土构件,首先应清除表面的尘土、浮浆、污垢、油渍和原有装饰面层。

若构件表面已风化、剥落、腐蚀、严重裂损,沿应剔除至露出混凝土骨料新面;如钢筋外露,应清除锈蚀层以及周边的粘结失效的混凝土,并打磨钢筋至其表面露出金属光泽后,再按相关规定进行封闭处理。

4.2.6加固施工前,各级施工人员应熟悉周边情况,了解加固构件的受力和传力途径,对结构的变形、裂缝情况进行检查。

若与设计不符或有质疑时应及时报告,经设计、监理等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4.2.7在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结构、构件的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或出现变形增大,裂缝增多、增大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监理、设计等有关部门报告。

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有无异常情况,若有问题应马上停止操作,会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解决,避免加固中又出现新的问题,更要严防加固过程中出现垮塌事故。

4.3资源配置计划

4.3.1劳动力资源计划

劳动力资源计划参见下表“劳动力资源计划表”所示。

劳动力资源计划表

序号

施工班组

人数

主要作业内容

备注

1

粘钢

6

粘钢加固

2

焊工

4

箍板焊接

3

钢筋工

2

钢筋加工与安装

4

模板工

2

模板加工与安装

5

管工

2

管线拆除与安装

6

铆工

2

钢结构加工与工作

7

力工

4

配合工作

4.3.2施工机具计划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本加固工程作业中选用技术性能良好、适应作业需要的施工机具,参见“主要施工机具表”所示。

 

序号

机具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角磨机

6

基面打磨

2

电锤

2

植栓钻孔

3

气割

 

2

切割、下料

4

电焊机

4

5

吹风机

2

清孔

6

台钻

1

钢板钻孔

7

注胶器

 

4

注胶

4.3.3主要材料计划

根据施工预算、材料消耗定额和施工进度计划所编制的主要材料计划参见“主要材料计划表”所示。

主要材料计划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钢板

Q235B/14mm

1

2

钢板

Q235B/16mm

25

3

钢板

Q235B/20mm

8

4

角钢

Q235B/L100*10

m

150

5

扁钢

Q235B/—80*8

m

240

6

槽钢

Q235B/[20a

m

5

7

热轧无缝钢管

φ203×10

m

80

8

热轧无缝钢管

φ299×12

m

6

9

化学植筋

B20

40

10

化学植筋

B25

80

11

二级钢筋

B8

Kg

25

12

二级钢筋

B12

Kg

350

13

二级钢筋

B18

Kg

60

14

二级钢筋

B25

Kg

460

15

A级结构胶

改性环氧

0.2

16

螺栓

M16×85

130

本加固工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要在合格供应商名册中选购。

上述结构胶、钢材等主要材料均安排一次性进场。

5.施工工艺

本工程中粘贴钢板部位有:

框架四根柱子,从标高-1.400m处到+8.700m处。

5.1施工工序

5.1.1相关工艺管线及电气仪表拆除与修改;

5.1.2基础加固;

5.1.2化学植筋;

5.1.3粘贴钢板按以下工序进行施工:

5.1.4相关工艺管线及电气仪表恢复。

5.2施工工艺要点

1.根据相关变更将妨碍框架加固的工艺管线进行修改。

2.基础加固:

施工时必须对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的处理,凿毛充分湿润、接浆(或使用其他界面剂),保证连接质量及可靠性。

3.化学植筋:

首先按设计要求的孔位、孔径、孔深钻孔,用吹风机与刷子清理孔道至空内壁无浮尘水渍为止。

要求钢筋必须顺直,植筋前应对原钢筋除锈,且除锈长度大于植筋长度。

注胶应采用粘胶灌注器边注边缓缓拔出灌注器。

将处理好的钢筋旋转缓速插入孔道内,使植筋胶均匀附着在钢筋表面及螺栓纹缝隙中。

插好的钢筋,锚栓不可再扰动,待植筋胶养护期结束后才可进行钢筋焊接、绑扎及其他各项工作。

4.定位放线:

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水平控制线、高程控制线,再投放到粘贴钢板部位,弹出钢板轮廓线,根据钢板轮廓线确定化学锚栓植入点。

5.基层处理:

采用角磨机配金刚石磨面对混凝土粘贴面进行打磨,磨去混凝土表面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露出混凝土新面。

剔除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并采用环氧砂浆将表面修复平整。

打磨后的混凝土表面用强力吹风机吹尽表面浮尘,直至混凝土表面无粉尘。

6.钢板下料:

钢板下料可分为加工厂下料与现场下料,可在加工厂按图纸标定宽度尺寸将钢板切割成长条状运至现场,现场再根据实际尺寸确定钢板的长度。

钢板现场切割可采用空气等离子切割机或氧炔焰进行。

7.钢板打磨:

对钢板粘结面采用角磨机配树脂砂轮片进行糙化处理,直至露出金属光泽,清理钢板表面直至无粉尘、杂物。

已加工好的钢板按材质、厚度、尺寸分类摆放,并做出明显标记以防止施工过程中使用错误。

8.外包角钢定位:

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水平控制线、高程控制线,将角钢固定在柱子四角。

角钢安装固定前,应进行打磨除锈处理,并清洗干净。

角钢安装时应保证角钢与混凝土基层之间的间隙合理(1~3mm)。

9.焊接、固定:

钢板下料打磨完成后进行施焊,焊接材料需与钢材材质相匹配,焊脚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应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如对称法、分段逆向焊法、跳焊法等。

在保证焊缝质量的前提下,采用适量的电流,快速施焊,以减小影响区和温度差,减小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

10.压力注胶:

灌注采用专用压力灌浆器,灌注时应由下向上,由一端到另一端地进行,使胶慢慢从底部向上流,直至注满整个钢材与混凝土之间空隙。

注意注胶时压力不宜超过0.2~0.3Mp,维持此压力继续灌注,一旦出浆,立即关闭阀门;这时钢件内的浆液不一定十分饱满,还会有吸浆现象,因此在胶刚从出气孔流出时,不应马上停止注胶,而应用较小的压力维持一段时间(10min左右),方可停止灌浆,并用高强树脂胶泥堵孔,灌浆结束后,应立即拆除管路和设备。

11.养护:

灌注后不应对钢板进行锤击、移动、焊接。

胶液固化期间不得扰动,固化后不得进行施焊等高温作业。

胶浆固化后,可用小锤轻击俩检查其密实度,要求不低于80%。

包钢后的柱子,需采用附加钢丝网片并喷射水泥砂浆保护。

6.施工质量验收

6.1检验批划分

本工程包括植筋工程、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和外粘型钢工程,共计三个子分部工程。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现场情况,检验批按下表进行划分。

加固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施工部位

植筋工程

界面处理

基础

植筋工程施工

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

界面处理

基础

钢筋加工与安装

模板安装与拆除

混凝土浇筑

外粘型钢工程

型钢骨架制作

-1.400m~+8.700m柱子

界面处理

型钢骨架安装与焊接

注胶施工

6.2粘贴钢板检验批验收标准

6.2.1材料检验

灌注粘钢胶:

灌注粘钢胶进场后,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对其品种、级别、包装、中文标志、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并按相关规定抽样复检。

灌注粘钢胶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及下表要求。

性能项目

性能要求

A级胶

B级胶

胶体性能

抗拉强度(MPa)

≥30

≥25

受拉强性模量(MPa)

≥3.0×103

伸长率(%)

≥1.3

≥1.0

抗弯强度(MPa)

≥45

≥35

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状)破坏

抗压强度(MPa)

≥65

粘结能力

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

≥15

≥12

钢-钢不均匀扯离强度(kN/m)

≥16

≥12

钢-钢粘结抗拉强度(MPa)

≥33

≥25

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MPa)

≥2.5,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

≥99

钢板或型钢进场后,检验其合格证与材质单等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其品种、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灌注粘钢胶:

灌注粘钢胶的外观质量色泽均匀、无结块、无分层沉淀。

若在拌胶过程中发现这些现象,及时通知监理人员确认,并立即停止在结构加固工程中使用。

钢板或型钢:

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6.2.2界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

按设计要求修复平整,将混凝土表面清理洁净,并保持干燥。

钢板或型钢表面:

打磨除去锈皮及氧化膜,露出金属光泽。

糙化方向与钢板或型钢受力方向垂直。

棱角处理:

棱角作圆化处理,圆化半径不小于7mm,磨圆的混凝土表面无松动的骨料和粉尘。

6.2.3钢筋加工与安装

力学性能检验: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2.1条规定要求。

抗震用钢筋强度实测值: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2.2条规定要求。

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2.3条规定要求。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3.1条规定要求。

箍筋弯钩形式: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3.2条规定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4.1条规定要求。

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4.2条规定要求。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5.1条规定要求。

外观质量: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2.4条规定要求。

钢筋调直: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3.3条规定要求。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应在±10mm范围之;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应在±20mm范围内;

箍筋内净尺寸应在±5慢慢范围内

接头位置和数量应符合: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4.3条规定要求。

机械连接、焊接的外观质量: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4.4条规定要求。

机械连接、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4.5条规定要求。

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和搭接长度: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4.6(附录B)条规定要求。

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

应符合GB50204-2002第5.4.7条规定要求。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应在±20mm范围内。

6.2.4模板工程

模板支撑、立柱位置和垫板: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2.1条规定要求。

避免隔离剂沾污: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2.2条规定要求。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3.1条规定要求。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侧模和底模的拆除时间: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3.2条规定要求。

后浇带拆模和支顶: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3.3条规定要求。

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2.3条规定要求。

用作模板地坪、胎膜质量: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2.4条规定要求。

模板起拱高度: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2.5条规定要求。

避免拆模损伤: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3.4条规定要求。

模板拆除、堆放和清运:

应符合GB50204-2002第4.3.5条规定要求。

6.2.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试件的取样和留置:

应符合GB50204-2002第7.4.1条规定要求。

混凝土抗渗及试件取样和留置:

应符合GB50204-2002第7.4.2条规定要求。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

应符合GB50204-2002第7.4.3条规定要求。

初凝时间控制:

应符合GB50204-2002第7.4.4条规定要求。

外观质量:

应符合GB50204-2002第8.2.1条规定要求。

过大尺寸偏差处理及验收:

应符合GB50204-2002第8.3.1条规定要求。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

应符合GB50204-2002第7.4.5条规定要求。

后浇带的位置和浇筑:

应符合GB50204-2002第7.4.6条规定要求。

混凝土养护第:

应符合GB50204-2002第7.4.7条规定要求。

6.2.6型钢骨架制作

钢构件及钢套箍的部件尺寸:

宜在现场按被加固构件的修正后外围尺寸进行制作,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误差。

钢构件加工、制作质量: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

钢构件制作加工外观: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

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实施,并重新检查验收。

6.2.7型钢骨架安装与焊接

钢骨架各肢的安装:

应在原构件找平的表面上,每隔一定距离粘贴小垫片,使钢骨架与原构件之间留有2~3mm的缝隙,以备压注胶液。

焊缝:

焊缝平直,焊波均匀,无虚焊、漏焊。

封缝:

保持钢板或型钢与原构件混凝土之间注胶通道的畅通。

试压无漏气处。

尺寸偏差:

钢板或型钢的安装尺寸偏差和焊缝尺寸偏差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相关规定。

孔位设置:

注胶孔及排气孔的位置和间距符合施工技术方案与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6.2.8注胶施工

试压:

注胶设备及其配套装置在注胶前要进行试压,并检验合格。

注胶:

加压注胶全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压力应保持稳定。

当排气孔冒出浆液时,停止加压,以环氧胶泥堵孔,再以较低压力维持10min后停止注胶。

养护:

按产品说明书要求静置72h进行固化养护,养护期间被加固部位未受到撞击或振动。

6.2.9植筋工程施工

现场植筋胶配制:

应在无尘土飞扬的室内,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的配合比和工艺要求执行。

在拌合和使用过程中,应防止灰尘、油、水等杂物混入。

,并按规定的可操作时间完成植筋工作。

注胶:

灌注时不能影响孔中的空气排出,灌注量应按产品使用说明确定,并以植入钢筋后有少量胶液溢出为度。

植筋:

注入胶液后,快速的插入钢筋,并按单一方向边转边插,直至达到规定的深度。

植筋矫正及养护:

插入的钢筋必须立即矫正方向,使植入的钢筋和孔壁间的间距均匀。

胶粘剂未达到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固化前,应静置养护,不得扰动所植钢筋。

钻孔尺寸偏差:

34mm孔径允许偏差:

≤+2.5mm;基础钻孔深度允许偏差(mm)+20,0;钻孔垂直度允许偏差:

50mm/m;位置允许偏差:

10mm。

6.3结构加固分部验收

6.3.1结构实体检验

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对粘钢正拉粘结强度进行现场检测。

承担结构实体检验的试验室要具有相应资质。

6.3.2结构加固分部验收

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以下规定:

1.有关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齐全;

3.结构实体检验合格;

当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5.0.6条进行处理。

7.施工管理措施

7.1质量管理措施

7.1.1工程质量目标:

本结构加固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工程。

7.1.2质量管理体系

本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实行主任工程师负责制。

项目部技术质量科全面负责施工技术管理,包括施工测量、试验、质量检查、技术资料等工作。

项目部质量管理系统参见“质量管理系统框图”所示。

 

 

质量管理系统框图

7.1.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实行“三检制”

“三级质量检验制度”是由施工班组内部所负责工程质量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即为工程质量验收“三检制”。

作业班组长负责具体落实“三检制”,并负责作好记录。

“三检制”按以下要求实施:

1)自检:

由操作者和班组长在其施工工序完成后进行,自检完成后填写“自检表”,并经相关人员签字。

2)互检:

班组长组织同一专业不同班组间进行检查,完成后填写“互检表”,并经相关人员签字。

3)交接检:

由质检员组织前后工序、不同专业班组长进行交接检查。

凡质量不合格或有隐患者,上下道工序不得交接,否则发生问题由责任者负责。

完成交接检后填写“交接检表”,并经相关人员签字。

“三检制”技术资料由专职质检员收集,及时转交专职资料员归档。

加强成品保护

2.实行“报验制”

实行工程质量报验制度即“报验制”。

按照规范规定,做好各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项目检验的隐检工作、对施工重要工序预先质量控制检查的预检工作。

所有进入现场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进场物资均应主动向监理单位提交质量证明文件,按照有关规定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复试的材料应主动完成现场复试,并递交检测结果报告。

在本工程加固施工前向监理单位提交经过公司技术部门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各检验批、分项工程均在施工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前提下,质检员查验核实,将施工质量数据如实地填写于相应表格上,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报验,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检查验收。

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在现场检验确认并书面签认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指正的整改通知要认真对待,及时整改,处理后做好书面回复。

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控制:

开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完成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机具设备配备计划;完成施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

对工程所用设备、仪器、工具,按规定进行检定、调校和维护保养,确保其工作正常、准确。

2)人员资格:

关键岗位人员如项目经理、质检员等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上岗,保证其工作能力和资格能胜任其承担的工作。

3)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按物资、产品、工序及不合格品的不同类别所规定的不同标识程序及方法,对其位置和地点等做出准确标识,并做好标识记录,建立标识台帐,保证施工全过程具备可追溯性。

对于粘贴作业与植锚作业,质检人员应按程序做好各自质量责任标识,并保证其可追溯性。

4)施工技术:

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管理程序,及时向现场提供技术资料、图纸、标准、规范、工艺文件、技术交底等,并监督指导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