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465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课导学案教师用

王庄镇尚庄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用)

第一单元《》第课时总计课时审核人: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使用人

学案

教师导案

使用说明: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认真作答,独立完成“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会读“螺、谙”两个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五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通过自读、欣赏读、赛读等形式感受诗中江南山水的自然美,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知识链接】: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世人称之为“诗仙”。

公元753年,李白秋游安徽省宣州,此时诗人已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课前积累:

《忆江南》共三首,另两首是: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本课三首古诗节奏感强,韵律优美,我至少要大声读三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静下心来,我要默看这三首古诗,学习生字词。

1、我会读、会注拼音,会写,会组词。

亭()庭()潭()螺()谙()2、结合课下注释,我知道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闲:

厌:

和:

青螺:

谙:

蓝:

忆江南:

潭面:

3、我知道《独坐敬亭山》是____朝诗人_____写的。

《望洞庭》是____朝诗人_____写的。

《忆江南》是____朝诗人_____写的。

4、明白了字词的意思,我要再读读这三首诗,把它们读得琅琅上口。

5、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做出标记,以便课堂上和大家交流。

合作探究

朗读《独坐敬亭山》。

我能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我能想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的画面,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整首诗运用手法,通过描写敬亭山的___景象,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

3、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这首诗。

二、我会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望洞庭》和《忆江南》。

1、我能说出《望洞庭》这首诗的大意。

2、我知道“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比作,突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

由这个诗句我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

3、《望洞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之情。

4、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这首诗。

5、我能说出《忆江南》这首诗的大意。

6、我知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由这个诗句我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

“蓝”在这里形容。

7、《忆江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之情。

8、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这首诗。

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我的收获是:

2、我还会背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课堂检测

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王庄镇尚庄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用)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第课时总计课时审核人:

课题

2、桂林山水

使用人

学案

教师导案

使用说明: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认真作答,独立完成“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等词语。

2、我能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我能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流程:

第一学时

独立尝试: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按要求独立尝试。

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漓江波澜壮阔无瑕翡翠峰峦红叶似火骆驼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竹筏连绵不断画卷

2、我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波澜壮阔无瑕连绵不断画卷危峰兀立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写得真美,我要有感情地朗读两遍。

5、我能把字写漂亮:

澜瑕攀峦泰骆驼罗障兀绵

 

交流解惑:

一、各小组在组长引领下预习交流。

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2、哪一自然段是写漓江水?

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这样写能让你产

生什么感觉?

3、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4、我能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并能按照它写一段话。

5、我还能想象出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不同的样子。

6、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二、小组长负责分工,准备全班交流。

三、达标测验:

1.   你认得这些生字,并能准确标注下列生字的拼音吗?

澜()翡()峦()嶙()峋()筏()兀()漓()

2.   这些拼音你会拼读并写出词语吗?

wánshǎngwúxiákuòsànpāndēngtaìshānluòtuopíngzhàngliánmiánbúduàn

()()()()()()()()

3.   书中的两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

juǎn()sì()

卷juàn()似shì()

4.   下面的双胞胎姐妹你分得清吗?

瑕()峦()障()兀()绵()暇()恋()章()元()棉()

5.下面的几个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兀立:

嶙峋:

连绵不断:

(1)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查字典或词典你知道上面词的意思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展示你所收集到的材料或者图片,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7.整体感知课文.

《桂林山水》作者是—(),桂林位于()的东北部.人们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句()。

下文就是围绕这一名句,分别描写了桂林的()和()两个方面。

桂林水的特点是:

()、()、()。

桂林山的特点是:

()、()、()。

乘船荡漾在漓江,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意思是()。

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你从哪里看出来?

9.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

请找出想应的句子,并标出所用的修辞方法,将句子多读几遍,细细品位。

四、教师参与各小组的交流指导。

第二学时

展示点拨:

各小组针对预习要求,组织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互相补充质疑。

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2、哪一自然段是写漓江水?

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这样写能让你产

生什么感觉?

3、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4、我能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并能按照它写一段话。

5、我能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并能把它背下来。

6、我自己读懂了第3自然段。

7、我还能想象出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不同的样子。

8、我喜欢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并能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9、小组赛读、背诵课文。

10、我要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都抄写下来。

(课后案)拓展延伸:

学生课外完成。

1、我要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文资料。

3、读《浓碧》,背下来,再仿写一首小诗。

达标测评一、学生独立完成。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抄写第2、4自然段,完成填空。

我看见过的大海,玩赏过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啊,静得让你;漓江的水真啊,清得可以看见;漓江的水真啊,绿得仿佛那是。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再加上,山间,江上,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真是。

3、背诵全文。

二、小组互评。

课后反思:

王庄镇尚庄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用)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第课时总计课时审核人: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使用人

学案

教师导案

使用说明: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认真作答,独立完成“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学习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作者抓事物的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学法提示】: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

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石笋、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能做以下各题:

1、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

系(jìxì)绳子孔隙(xìxī)蜿(wānwǎn)蜒漆(xīqī)黑

盘曲(qūqǔ)而上、浙(zhézhè)江仿佛(fúfó)呈(chèngchéng)粉红色

走一转(zhuànzhuǎn)臀(túndiàn)部

2、“蜒”、“漆”、“臀”这几个字会写错,我要在生字表里找到它们并批注它们的笔顺和该注意的笔画

3、练一练,课文的生字我会写了。

4、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___老先生,在时候,游览。

课文是按____的顺序描写的。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

途中所见、__、__、__、__、__。

我还知道课文多次写到水,水的源头是从来、经过、、、最后从流出顺山而下。

5、作者途中所见的景美,文中的语言更美,我找出来交流欣赏。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一句。

我发现了:

我感受到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把发现和感受批注在课文旁边

我要和同学交流作者是这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

疑问二:

疑问三:

7.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

叶圣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龙洞:

  __________________

juān (   )献    (   )秀     杜(   )花qī  ( )息  ( )凉 ( )瞒 ( )黑 ( )刊系(jìxì)绳子       仿佛(fú fó)蜿(wānwǎn)蜒 漆(qīxī)黑 

作者是  月   日游览双龙洞的,作者的游览顺序是(完成示意图):

金华城→罗甸→入山→(   )→(   )→(   )→(   )→出洞。

请思考,本文的另一条线索是什么(贯穿全文的)。

读课文1——3自然段,这一路上风景如何?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课文第4自然段,洞口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

我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阅读提示:

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想像,课文的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试着在课文的适当位置进行批注

1、其它的景点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我知道哪个景点是详写的,哪个又是略写的。

2、我要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的。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每一部分,还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拓展延伸

1、根据语境注音

①我们转()身又回到洞里,四处转()

②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拉回来,拽过去,安全系()数高着呢。

2、比较组词

浙()稍()据()晰()梢()剧()

析()捎()锯()

3、词语搭配()、()的石洞()、()、()的心情

4、选词语填空观赏玩赏欣赏

①老人退休后,闲暇时就爱()年轻时收藏的各种玩意儿。

②洞内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值得()。

③我们跑到广场上()雪景。

 

王庄镇尚庄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用)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第课时总计课时审核人: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使用人

学案

教师导案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1、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学法提示:

本文也是一篇游记,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美景。

初读课文我们先弄明白作者的游览顺序;再认真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可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读书感悟的形式进行学习。

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能正确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我能大声朗读这些词语,并记住这些词。

无限生机重重叠叠幽静萦绕矫健绵延凉爽白皑皑山涧俯视斑斑点点五彩斑斓炎暑飞泻

2、我能给多音字组词。

饮{yǐn()yìn()重{zhònɡ()chónɡ()

3、我能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曲折环绕。

()

(2)、强壮而有力。

()

(3)、连续不断。

()(4)、色彩鲜明、华丽的丝织品。

()

4、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天山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作者的写作思路是:

先写,接着写最后作者抒发了。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点明了文章的。

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用句结尾,表达了之情。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

疑问二:

疑问三:

二、合作探究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在课文中批注

阅读提示:

本文作者好像一名导游,带着我们游览了天山之夏的美景。

我们要反复读文,思考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我们要重点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课文中有些语段、词句写得非常美,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了天山景物的特点,我在“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旁边是这样批注的

“这句话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见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2)第三、四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和野花。

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品词品句,了解写法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比作。

写出了的美。

你能读出这种美来吗?

小组成员赛读这一句。

b.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这样的写法?

请摘抄出来认真读读。

读出事物的美来,小组成员赛读。

(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句话用了写法,请用“像……像……像……”写一句话。

(3)按要求改写句子。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改为陈述句。

4、朗读舞台。

a.各学习小组练习读优美句子。

b.派出最得力的能手展示读,并加以奖励。

5、感情升华

看到景如此优美的天山,你最想说什么?

我能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在日记本上写一处景物。

如:

校园的早晨,公园的一角,节日的夜晚等。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几个恰当的比喻句会更好。

三、拓展训练: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华呢?

改成陈述句:

2、我在乡村的山坡上,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缩句)

3、新课堂部分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