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420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docx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课题:

16《社戏》备课人:

程爱民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和分析《社戏》中夏夜行船、赵庄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体会景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好处,一同分享作者童年与乡村少年玩耍的乐趣;

2、简要分析六一公公、双喜、阿发等人的性格特征,归纳文章主旨;

3、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难点:

1、

(1)看戏时间;

(2)平桥乐土、寻船周折等与赵庄看戏的关系(铺垫);(3)有关京剧的常识(例如,老生、小旦、小生、老旦等,学生缺乏积累);(4)由于作品容量大,所以课时紧,任务重:

既要培养学生默读、速读、朗读的能力,又要训练思考、理解及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

2、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兴趣教学:

教学中紧紧抓住“看戏”这条线索,紧紧扣住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出童心童趣——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初一小学生,讲课一定要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谈话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语言要委婉,调动阅读作品的兴趣。

写作设计:

抓住这次学习典范作品的极好机会,安排一次“回忆童年往事”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人生的感情,进行团结、友爱、诚实等品质的自我教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

好,今天,我带领大家一同去鲁迅的故乡,看一场‘戏’去,好吗?

2、板书课题:

《社戏》板书作者:

鲁迅

3、回忆鲁迅:

(1)我们想去鲁迅的家乡去看戏,那鲁迅家乡在哪里呢?

(浙江绍兴)

(2)(小黑板填空):

A1881—1936

B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朝花夕拾》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3)接触《社戏》:

A体裁:

小说这篇小说写得也很精彩。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文中的“我”叫什么名字?

(迅哥儿)这个人物是根据童年“鲁迅”的经历而虚构的。

B写《社戏》时,作者已经多大年纪了?

(结合文后的暑期推算)

1922-1881=41(岁)

C看戏的往事已经过去多少年了?

因为“我”当时十一二岁,而写《社戏》时已经41岁了,因此已过去41-11=30年了。

D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而往事却历历在目。

从回忆中,作者有着哪些深刻感悟呢?

二、揭示全课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三明确本节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探讨第一部分——“平桥乐土”的内容和作用。

四课堂达标

(一)给作品中的生字,在原文的生字旁边注音,重要的词语稍加注释。

(二)检查预习情况,用黑色识字板展示:

(24个)

惮踱颇撮楫棹伊归省行辈絮叨撺掇凫水潺潺

踊跃自失弥散蕴藻漂渺宛转悠扬喝采罗汉豆旺相桕树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找出段落的起讫:

教师提供下列情节——平桥乐土 寻船周折夏夜行船赵庄看戏

(1~4)(5~9)(10~13)(14~21)

月下归航偷豆吃豆偷豆余波往事难忘

(22~23)(24~30)(31~39)(40)

(四)阅读“平桥乐土”部分

1、什么是社戏?

(“社”中每年所上演的“年规戏”。

2、看戏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

(浙江省绍兴城外鲁镇附近平桥村的临村——赵庄)

3、陪我看戏的是哪些小朋友?

他们待我如何?

(1)双喜、阿发、桂生等一群小朋友

(2)(A)伴我游戏(B)钓虾、放牛(C)陪我看戏

——友好、亲密

4、平桥村的老人们是些什么人?

待我怎样?

(A)种田、打鱼(B)不说“犯上”

——老人们勤劳、善良

5、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看戏)

6、大约是在什么时间(季节)去看戏的?

根据是什么?

春末夏初根据:

(1)扫墓后

(2)豆,罗汉豆(夏)

(3)麦(立夏麦呲牙)

7、他们是怎么去看戏的?

为什么非要乘船去?

(1)乘船

(2)因为A鲁迅家乡在江南,江南是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B桥村“临河”,乘船方便;C连六一公公卖罗汉豆都是划船去的。

8、写“平桥乐土”的目的是什么?

交代得以看戏的缘由、时间和平桥村的地理环境,小伙伴们的亲密、友好,乡间农民的勤劳、善良,为后文写看戏及偷豆等内容作铺垫。

9、平桥村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是我的乐土——“乐”。

五、回顾所讲部分

六、布置作业

1、看戏前遇到什么困难?

这个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预习课后练习(第95页)的“二”题的第1小题:

(请在书本上勾画)

作者写夏夜行船,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试把表现这些感觉的语句分别摘出来,说说作者是怎样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课目标

1学习“寻船周折”和“夏夜行船”部分;

2、体会烘托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默读5~9段“寻船周折”,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

(1)看戏之前遇到什么问题?

(2)我的心情如何?

(3)老人们关注我的心情吗?

2、

(1)船找到了没有?

(2)由谁找到的?

(3)找到后又遇到什么问题?

(4)这个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3、作者把“寻船周折”写得一波三折,目的是什么?

归结:

(1)看戏之前,没大船,因为小船不安全;“我”急得要哭。

(2)大船是由双喜找到的,找到后,又没大人陪我去;结果双喜提议——由小伙伴们一同陪我去,母亲和外祖母都不放心,没有同意;双喜提出“写包票”等四条理由,看戏才如愿以偿。

(3)作品之所以把“看戏周折”写得如此细腻,目的就在于烘托了“我”看戏前的急切心情——“急”。

三、欣赏“夏夜行船”部分:

1听读录音带(或教师范读)

注意

(1)景物描写部分,要朗读出诗情画意

(2)速度要轻快些

2让学生仿照教师的样子,放声朗读、速读。

3回答问题:

(1)整体感悟:

“夏夜行船”中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答:

一是急切的心情,原因是怕晚了;二是惬意、舒服、欢快、愉悦的心情,原因是看戏如愿以偿了。

(2)体会写法:

这种急切而愉悦的心情是从哪些描写中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看书体会,并讨论。

A动作迅速跳拔拔点磕退上“飞”

B景物之动a清香……扑面吹来b连山……踊跃跑去(以动写静)

C心里所感慢

D耳朵所听a似乎……歌吹b大概横笛……宛转、悠扬

E望眼欲穿依稀的赵庄……真在眼前了

(3)、挖掘作用:

作者描写“夏夜行船”的种种感受,用意是什么?

答:

烘托“我”看戏的急切心情,再现童年夜出看戏的无限欢乐(这种欢乐,并不完全在于看戏本身)——“切”。

(4)笛子独奏: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用横笛为学生演奏一段曲子,如《彩云追月》,让学生体会“宛转”“悠扬”的含义,接受音乐美感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四、课堂训练

1、出示小黑板,口头填空

(1)填写传神的动词“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石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本段最突出的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答:

动作描写写出了小伙伴们架船技术的高超、娴熟,烘托了“我”去看戏的急切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为什么说山“踊跃”?

答:

“踊跃”,跳跃。

由于船行之快,自然两岸的连山就有一种向后快速移动的感觉;又因为是夜间行船,所以看到的连山只是大致的轮廓——“铁的兽脊”一样;“兽脊”快速向后移动,便有跳跃之感,即“踊跃”的感觉。

把静态的连山写动了,烘托了“我”急迫的心情。

五、课下作业

1、摘抄:

在笔记本上摘抄10至13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2、练习:

(课后练习一)通读课文,按时间顺序,理清从望见戏台到离开戏台的情节脉络。

第三课时

一、明确本节目标

1、理清“赵庄看戏”的情节脉络(重点);

2、欣赏“月下归航”的情境;

3、分享“偷豆吃豆”的乐趣(重点)。

二、理清“赵庄看戏”的情节脉络

1、快速默读第14~21段“赵庄看戏”部分

2、找出顺次出场的演员

3、排列次序(出示小黑板)

(1)红衫小丑

(2)老旦(3)小旦(4)老的小生(5)蛇精、老虎(6)铁头老生

答:

(6)(3)(5)(4)

(1)

(2)

4、找一名优生复述一下“看戏”情节

铁头老生小旦蛇精、老虎老的小生红衫小丑老旦

5、“我”对赵庄夜戏总的印象是怎样的?

(请用两个字概括)

A扫兴B遗憾C晦气D点背

总之,也可用一个字概括为——“憾”。

三、欣赏“月下归航”的情境——爽

1、请找出两处修辞?

用意是什么?

(1)“戏台……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隔。

比喻用意:

写出了回望中戏台夜景的美,表达出留恋的心情。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比喻用意:

富有童话色彩,渲染了轻松、愉悦的心情。

2、“连几个夜渔的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补写这一句的用意是什么?

用意:

侧面衬托,衬托行船之快、架船技术高。

四、分享“偷豆吃豆”的乐趣

1、快速阅读第24~30段“偷豆吃豆”部分;2、讨论:

你认为在“偷豆吃豆”过程中,哪个孩子最可爱?

说说理由。

(1)桂生——机灵——提议“偷豆呀!

(2)双喜——心眼多——A“我们偷哪一边的呢?

B怕挨骂,偷六一家的

C考虑八叔油盐之事

(3)阿发——憨厚——“往来的摸了一回”“偷我们家的吧……”

(4)孩子们——可爱——分工合作:

“摇”“火”“剥”“煮”“洗”“抛”对付八叔:

“八癞子”

3、总结:

“我”对“偷豆吃豆”的感受是(一个字)。

答:

趣。

五、课下作业

1、默读本节所学部分

2、自己复述“赵庄看戏”和“偷豆吃豆”情节

3、设置悬念:

可以说孩子们闯下了大祸,那么,结局如何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课时

一、明确本节目标

1、了解“偷豆余波”;

2、分析六一公公的形象;

3、回味“社戏”给“我”感受。

三、了解“偷豆余波”

1、请大家用红色波浪线,画出六一公公所说的四句话,并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老六一说话的内容:

2、

(1)嗔怪

(2)询问(3)送豆(4)夸奖

3、请一名同学朗读31至39自然段,讨论:

六一公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总结:

热情、豁达(“请客?

—应该的。

”)、朴实、善良、厚道(“送豆”)的农民形象。

4、踏坏豆田,反得夸奖和馈送,“我”的感受是怎样的?

——“怪”(奇怪)

四、回味“社戏”给“我”感受

1、教师范读第40段;

2、讨论:

“那夜似的好豆”真有那么好吃吗?

“那夜似的好戏”真有那么好看吗?

答:

那夜的豆可能很好吃;但那夜的戏并非那么好看。

3、讨论: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总结:

在看戏的过程中,有小伙伴为伴,一起驶船,一起说笑,一起吃喝,乡间午夜的美景令我陶醉,几十年后,这些成为我童年美好、甜蜜的回忆,突出了对乡间少年诚挚情谊的怀恋——“恋”。

五、概括主旨

小说回忆了“我”童年时期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的难忘经历,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图景,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刻画了淳朴乡民的形象,盛赞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六、课堂练习

1、在下面故事情节后的小括号里,请用一个字概括出“我”的感受:

寻船周折(急)夏夜行船(切)往事难忘(恋)平桥乐土(乐)赵庄看戏(憾)

月下归航(爽)偷豆吃豆(趣)偷豆余波(怪)

2、朗读全文

七、课下作业:

课后练习“三”的2、4小题。

八课下写作训练

1、导写提示童年,给你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

粘知了,捉麻雀,下水淘鱼,偷杏儿,爬树捋榆钱儿,折柳枝做柳笛,跟小伙伴过家家,跳房子,折纸船,养小兔子,跟小朋友争吵打架,到外婆家闯祸,生病时妈妈给我百般呵护,与家人一同外出旅游,与小朋友一起下棋、玩游戏……哪些给你带来了乐趣?

哪些给你带来了不悦,甚至是忧伤?

让我们珍惜它,让我们用童心稚笔串起这一粒粒珍珠吧。

2、具体要求

(1)请以“童年”为话题,自选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要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配合一定的景物描写;

(3)确定主旨:

表达或悲、或喜、或辛酸的感情,以及对童年一定的感悟和认识。

(4)参考题目:

A说说我的童年B啊,童年C童年趣事D……

旁注

教学反思

课题:

22课《荒岛余生》备课人:

李明

教学目标: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讲解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

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三、师:

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23页,快速浏览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

(过程2~3分钟)

四、结束浏览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3~4张),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

(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图片选用比较有张力、有气势的)

五、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

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

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

(明确:

安塞腰鼓表演)

六、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

(板书设计见附录)谁能用课本上一个字来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围特点?

(生:

静。

师:

那么中间表演的过程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生:

动或闹。

那么这篇文章的整体气氛依次为静、动、静。

动静结合,互为衬托。

仔细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静”和结尾的“静”一样吗?

谁可以在“静”字前再加一个字,把这两个“静”区分一下?

(生:

前为安静,后为寂静。

谁能区分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明确:

安静一般形容有生物而保持安静的状态,寂静一般用来形容环境的安静。

例句如:

学生都在认真地写作业,教室十分安静。

2、我在田野中漫步,四周一片寂静。

七、文章既然描写了一个场面,那么必然有构成这个场面的要素,想一想文章中构成场面的东西有哪些?

-

(明确:

茂腾腾的后生、系着红绸子的腰鼓、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红的高粱。

想象一下,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

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等。

八、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

(明确:

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九、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大家展示。

朗读之前我把个人的一个朗读心得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幻灯片内容:

四部朗读法:

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

简单解释:

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

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

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

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

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好了,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

十、学生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

人数控制在3~4人,如没有学生朗读静态段落,教师可进行提示。

如有能力,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

(至此用时不超过25分钟。

十一、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朗读。

(互联网上有寒风朗诵并制作的本文配乐配表演朗诵,非常精彩,总长7分36秒,建议使用。

十二、通过读课文,看场面,听朗诵,设想一下,假如你现在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它?

(明确:

文章第12自然段。

个人总结的词语有劲、自由等。

教师提示:

劲也好,自由也好,实际上都是生命的跃动。

我认为用生命去概括最好,安塞腰鼓诠释了生命,激情与张扬,放纵与自由;生命的激情也支撑着安塞腰鼓,刚劲与活力。

十三、设想一下,假如你是表演队中的一员,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明确:

什么也没想,只把它看成是一种激情的宣泄、生命的激荡,他不会在乎周围有没有观众,有没有人关注,他在用“敲起来”和“跳起来”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十四、展示教师个人感悟(幻灯片形式)

一场安塞腰鼓,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完整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人生辉煌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老去时的沉思与宁寂。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慢慢沉寂下来的是鼓声,而久久震撼我们心田的是那近乎疯狂的搏击着的生命。

“我们崇尚专注一生的事业,我们更赞赏自由奔放的灵魂”,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啊,你敲击着生命之门,跳动着生命之舞,燃烧着生命之火。

当远处那声渺远的鸡啼响起,我感到有另一种生命在涌动。

十五、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旁注

教学反思

课题:

18《竹影》备课人:

程爱民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的风采。

(课外积累"惜时"的名句)

二、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

那么,我们为这仰慕的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文章,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

(例如:

----------------)

三、信息箱: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看谁说得棒)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

给大家提示一下。

B、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C、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

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D、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

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

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

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

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九、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

(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十、走进童年:

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

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祝愿全体老师和同学们永远快乐!

旁注

教学反思

课题:

19《观舞记》备课人:

程爱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默读、放声朗读等途径深入品课文味。

2、联想想象法:

启发学生在读课文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美丽形象,深入体悟语言的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印度是个传统舞蹈十分丰富的国家,派别繁多,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演员千变万化的手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