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3489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编.docx

《自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编.docx

自编

1、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个人观念的淡漠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专制王权的强大

3、在中国古代“国家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4.下列对西周初年“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准确理解是

A.周王分封功臣到边远地区,以维护西周政权

B.周王分封诸侯的目的是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C.周王分封王族子弟是为了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D.周王分封诸侯大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史记》记载: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

“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

“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①周王室已经衰微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④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6.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人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7.“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8、历史学家指出:

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确切地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D、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9、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D.中央高度集权

10、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权力机关。

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

下列哪一引言并非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

A、“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

B、“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C、“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D、“传述联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

11.有人评述战国的政治改革: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贵族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该观点肯定改革的积极意义,认为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宗法等级制向实力竞争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2.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呈“强干弱枝”的特征,而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虽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事件?

A.西汉七国之乱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亡于女真D.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13、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

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5、“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

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16、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②杯酒释兵权③犯颜直谏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

17、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18、据清《养吉斋丛录》载:

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

这是说军机处

A.效率高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D.决策权有限

 

19.后世评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

这说明

A.雅典阶级矛盾严重激化B.民众仇视政治家和哲学家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D.民主政治保护了平民利益

20.“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21.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

“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如果我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

”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不能体现的是

A.英国政治精英受到广泛监督   

B.英国首相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C.英国首相必须接受下院监督   

D.选民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地位

22、“跨海迁移的苦难所产生的一个成果……是在政治方面。

这种新的政治不是以血族为基础,而是以契约为基础……在希腊的这些海外殖民地上……他们在海洋上的‘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在他们登陆以后好不容易占据了—块地方要对付大陆上的敌人的时候,他们一定还和在船上的时候一样把那种关系保存下来,这时……同伙的感情会超过血族的感情。

”在古希腊的诸多城邦中,城邦间的关系是:

A、都聚集在斯巴达城邦下B、城邦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C、小邦是大邦的属国D、各邦均为独立主权国家

23、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习惯法的出现使得贵族不能随意损害平民利益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C、帝国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适用于罗马公民

D、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极度混乱

24、历史学家刘宗绪反对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

下列认识不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民主化的道路

B、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议会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保留了君主,是封建残余的表现

D、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对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影响巨大

25、《时事新报》载:

“日本开战是为了文明开化的进步”,内村鉴三甚至以英语发表论文说“中国是进步的大敌”,就连日本小孩都唱起“支那佬,拖辫子,打败仗,逃跑了,……”的歌谣。

这实际上是说

A、当时日本一般国民产生了厌战心理

B、日本为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而庆幸

C、清代蓄辫陋俗为日本妇孺所嘲笑

D、日本舆论宣传为侵华打下民意基础

26.李大钊说:

“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

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27.历史教科书总结说: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对此某学生提出:

“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28.“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消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29.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

该护照出现的时间不可能早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在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近代历史上,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步伐迟缓就会失去时机,被挤出竞争的轨道而堕入谷底。

以下能佐证上述观点的事件是

A.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B.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C.辛亥革命的失败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31、某次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这次会议:

A、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C、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D、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32.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

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

33.“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

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材料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34.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

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

35.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

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C.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D.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36.《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

37.有学者指出: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

”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B.其他中心力量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

C.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CCABACCADBACCDACACCDBDBCDCCABAAABCBC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