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4173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docx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测试复习题库258题标准答案

2020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考核题库258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过渡段路基的基床表层压实质量控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A)、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

A、Evd

B、Ev2

C、σ0

2.滑坡地段桩间土体应(A)开挖,并宜从上至下逐层开挖,(A)挡土板。

A.间隔,随挖随安装

B.连续,随挖随安装,

C.间隔,土体全部挖完后才安装

3.下面哪句话叙述正确?

(A)

A.有水地段安装锚杆,应将孔内的水排出或采用早强速凝药包式锚杆。

B.有水地段严禁安装锚杆。

C.有水地段视水量多少决定是否能安装锚杆。

4.当重力式挡土墙的(C)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A.基坑开挖

B.基坑开挖至一定深度时

C基坑开挖较深且边坡稳定性差

5.草皮防护的厚度(C).

A.5~10cm

B.不宜大于10cm

C.不宜小于10cm

6.预应力锚索钻孔应按照设计的孔位、孔径、孔深、方向及倾角施工,其允许偏差为(A).

A..孔位+10cm、孔深0~+20cm,方向及倾斜度偏差不应大于1.0%。

B.孔位+15cm、孔深0~+20cm,方向及倾斜度偏差不应大于1.5%。

C.孔位+10cm、孔深0~+25cm,方向及倾斜度偏差不应大于1.0%。

7.预制的挡土板,每块应预留两个吊装孔,孔的位置应靠近板的两端约(B)板长处。

A.1/3B.1/4C.1/5

8.土钉孔注浆后至少应养护(A);养护期间,严禁敲击钢筋。

A.7dB.3dC.28d

9.(C)多用于岩石边坡防护。

A.锚杆挡土墙B.柱板式锚杆挡土墙C.壁板式杆挡土墙

10.加筋土挡土墙的墙背填料宜采用(A)。

A.粗粒土B.细粒土C.巨粒土

11.短卸荷板式挡土墙的墙背反滤层宜用料径(A)的级配卵石,随填土、随填筑。

A.5~40mm

B.不大于40mm

C.10-40mm6安6、装卸荷板时,应在板底上先铺一层(B).

A.沥青

B.水泥砂浆

C.水泥

12.在岩体破碎、土质松软或有水地段修建支挡结构,宜在(B)施工。

A.秋冬季

B.旱季

C.雨季

13.下列不属于重锤夯实需要确定的试夯参数是(A)

A、加固深度;

B、锤重;

C、底面面积

14.级配碎石压实质量满足K30≥(A)MPa/m、Evd≥50MPa、n<28%的要求。

A、150

B、100

C、50

15.袋装砂井施工灌入砂袋的砂必须采用天然级配的风干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A)

A、3%

B、5%

C、10%

16.过渡段的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A)振动设备碾压。

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17.路堑为不易风化硬质岩石基床时,应将表面做成向两侧的4%排水坡,做到表面平顺,肩棱整齐,对凹凸不平处宜用不小于(C)混凝土补齐。

A、C15

B、C20

C、C25

18.根据现行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换填地基压实密度由施工单位每100m换填层等间距检查不少于(B)点。

A.3;

B.4;

C.5

19.昼夜平均气温在00C以下且连续(C)d时,应按低温施工办理。

A、5

B、10

C、15

20.当路堤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大于(A)mm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

A、5

B、10

C、15

21.当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B)mm,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

A、5

B、10

C、15

22.加筋土路堤施工,一般路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从路堤中线开始,对称地向两侧填土;软土地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应从两侧开始,平行于路堤中线向中心对称进行,地基面上首层填料宜用轻型压实机具压实,只有当土工合成材料上的填料厚度大于(C)m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

A、1

B、0.8

C、0.6

23.路基压实过程中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C)m。

A、1.0

B、2.0

C、3.0

24.路基压实过程中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B)cm。

A、20

B、40

C、60

25.填料(B)过大时,宜采用场内开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A、含泥量

B、含水率

C、含砂率

26.路堤填筑应进行工后沉降观测。

路堤工后沉降量及(C)沉降应符合设计要求。

A、均匀

B、最大

C、不均匀

27.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或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D15/d85≤4(两层渗水土间)或D15≤(A)mm(非渗水土与渗水土间)的要求。

否则,两层之间应铺设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

A、0.5

B、1

C、1.5

28.封孔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时,水灰比宜为0.3~0.4;当采用水泥砂浆时,水灰比宜为(C)。

A、0.3

B、0.4

C、0.5

29.土质地段的边沟纵坡大于(A)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A.3%

B.2%

C.1%

30.改良土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段填筑,确定施工技术参数。

分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应大于(B)cm。

A、30

B、50

C、80

31.改良土施工应做好场地的临时排水和防雨措施,严禁雨天作业,避免低温施工、人为停工。

确需停工时,必须做好养生,防止水分流失。

32.化学改良土应保持良好的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C)d。

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填筑另一层改良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

A、3

B、5

C、7

3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应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A)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15cm。

A、30

B、40

C、50

34.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B)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A、五

B、六

C、八

35.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A)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A、三

B、七

C、九

36.基床以下路堤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

A、A

B、B

C、C

37.浸水路堤填筑的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床以下路基浸水与不浸水部分分界高程的施工允许偏差为0~+(A)mm。

A、100

B、200

C、500

38.路堤填筑应进行(A)沉降观测。

A、工后

B、最大

C、不均匀

39.路堑开挖工序不合适的是(B)

A.自上而下开挖

B.掏底取土

40.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砂浆)防护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C)mm.

A.10

B.15

C.20

41.路堤施工观测同一路段不同观测项目的测点宜(B)。

A.布置在同一纵断面上

B.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

C.随机布置

42.土工网垫搭接宽度不应小于(B),土工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B)。

A.10㎝,5㎝B.5㎝,10㎝C.7㎝,10㎝

43.混凝土排水管管轴线偏位允许偏差为(B)

A.20mm

B.15mm

C.30mm

44.喷射纤维混凝土时,喷射材料应分(A)拌合,钢纤维在(A)拌合时掺入。

A.两次,第二次B.数次,最后一次C.两到三次,第二次

45.从质量和技术角度分析,(B)材料做路面基层最好。

A.级配砾石

B.级配碎石

C.填隙碎石

46.(C)可以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A.含腐殖质土

B.有机质土

C.液限<50%,塑性指数小于26、含水量适宜的细粒土

47.预应力锚索钻孔施工的深度允许偏差为(A)

A.+100mm,0

B.±100mm

C.±50mm

48.路堤填筑能够直接采用(B)做填料。

A.膨胀土

B.改良土

C.黄土

49.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A)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A.1m

B.3m

C.5m

50.傍山路堑的开挖适用的方法是(C):

A.全断面

B.横向台阶

C.纵向台阶

326基床表层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允许偏差为(A)mm。

A.+20,0

B.+50,0

C.±50

51.路堤边坡应采用加宽超填施工,超填宽度不宜小于(A),有条件时宜采用边坡压实设备

A、50cm

B、15cm

C、30cm

52.沥青混凝土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纵缝应错开(B)

A、15cm冷接缝

B、15cm热接缝

C、30~40mm热接缝

53.基床以下路堤施工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质量,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

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C),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分层填筑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A、10cm、30cm、40cm、

B、30cm、40cm、10cm

C、40cm、30cm、10cm

54.碎石类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应级配良好,其粒径不应大于(A)

A、10cm

B、15cm

C、20cm

55.CFG桩施工桩体垂直度允许偏差为(B)

A、3%

B、1.5%

C、0.5%

56.路堑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应进行检测,当基床范围内有Ps<1.5MPa或σ0<(A)MPa的土层时,应进行改良、换填或加固处理。

A、0.18

B、0.25

C、0.5

57.在软土路基上直接填筑路堤,水面以下部分可用(C)填筑。

A.一般土

B.轻质材料

C.透水性好的填料

58.土工合成材料(A)直接碾压,需待上覆填土后方可采用碾压机械压实。

A、不允许;

B、允许;

C、没有要求

59.土工合成材料层间距允许偏差为(B)mm。

A、±20;

B、±30;

C、±50

60.强夯置换材料应选择具有较高抗剪性、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石渣等粗颗粒骨料,其直径不应大于(B)mm,颗粒含量不宜大于总量的30%。

A、200;

B、300;

C、400

61.袋装砂井砂袋埋入砂垫层长度允许偏差为(A)mm。

A、(+100,0);

B、(+80,0);

C、(+120,;0)

62.强夯置换处理夯实地基顶面的高程允许偏差为(C)mm。

A、±20;

B、±30;

C、±50

63.桩帽施工中,中心位置允许偏差为(B)mm。

A、10;

B、15;

C、20

64.塑料排水板垂直度施工允许偏差为(C)%。

A、1;

B、1.2;

C、1.5

65.堆载预压施工,宽度允许偏差为(B)mm。

A、±40;

B、±50;

C、±60

66.袋装砂井施工中当拔套管将砂袋带出长度大于(C)m时,必须在原孔边缘重新补打。

A、0.3;

B、0.4;

C、0.5

67.重锤夯实施工中,在满夯时搭接面积不小于(A)。

A、1/4;

B、1/3;

C、1/2

68.真空预压施工时应同步进行地基沉降与土的侧向位移观测,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观测和记录,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测数量的(C)%见证检验。

A、10;

B、15;

C、20

69.强夯置换时,推平场地,用(A)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A、低能量;

B、中能量;

C、高能量

70.真空预压施工中,密封膜应粘接牢固,热合加工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B)mm。

A、10;

B、15;

C、20

71.锤击沉桩施工,打桩开始时应用较低落距,并在两个方向观察其垂直度;锤击宜采用重锤低击,坠锤落距不宜大于2m,单打汽锤落距不宜大于(A)m;柴油锤应使锤芯冲程正常。

A、1;

B、1.5;

C、2

72.注浆孔应(A)施钻,同步注浆,避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

A、跳孔;

B、按顺序;

C、没有要求

73.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拔导管连续两次将塑料排水板带出长度大于(C)m时,应停止施工。

A、0.2;

B、0.3;

C、0.5

74.路基面上的溶洞应按设计要求处理,一般采用片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封闭,封闭厚度不小于(B)m,顶部与路基面齐平,搭盖洞口不宜小于0.2m。

A、0.2;

B、0.5;

C、1.0

75.砂(或碎石)桩施工时,软弱黏性土地基应从(B)或隔排施工。

A、外围向中间;

B、中间向外围;

C、没有要求

76.高压旋喷桩施工中,喷射注浆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C)m,以保证固结体的整体性。

A、0.1;

B、0.2;

C、0.5

77.换填地基顶面高程施工允许偏差为(C)mm。

A、±20;

B、±30;

C、±50

78.旋挖钻机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头(B)。

A、提离孔底5m以上;

B、提出孔外

C、视地质而定

79.换填地基顶面中线至边缘距离允许偏差为(C)mm。

A、±20;

B、±30;

C、±50

80.换填地基顶面横坡施工允许偏差为(A)。

A、±0.5%;

B、±0.2%;

C、±0.3%

81.CFG桩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标高不少于(C)cm。

A、20;

B、30;

C、50

82.灰土挤密桩施工时,当局部处理时,宜由(B),同排应间隔1~2孔进行。

A、中间向外;

B、外向内;

C、随便

83.灰土挤密桩施工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B)%。

A、1.0;

B、1.5;

C、2.0

84.注浆压力允许偏差为(A)%。

A、±10;

B、±20;

C、±30

85.换填基坑坡脚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为(C)mm。

A、±20;

B、±30;

C、-50

86.砂垫层施工中线至边缘距离允许偏差为(C)mm。

A、(+30,-20);

B、(+40,-20);

C、(+50,-20)

87.灰土挤密桩施工时,当整片处理时,宜从中间向外,同排应间隔(A)孔进行。

A、1~2;

B、2~3;

C、3~4

88.隔断层分层填筑时,填层厚度应均匀,压实层表面应大致平整。

每层表面应做成向外不小于(A)%横向排水坡。

A、2;

B、5;

C、10

89.打(压)入桩施工,中间桩桩间距允许偏差为d/2且不大于(B)mm。

A、200;

B、250;

C、300

90.浆(干)砌片石应分层、分段砌筑。

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砌块应(B),互相咬合,上下砌缝应(B)。

A.大面朝上,相互对齐

B.大面朝下,相互错开

C.大面朝下,相互对齐

91.抗滑桩应分节开挖,应在上一节护壁混凝土(A)后进行;护壁混凝土模板的支撑可于灌注后(A)拆除。

A.终凝,24hB.初凝,24hC.初凝,48h

92.预应力锚索锚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B)。

A.2%B.3%C.4%

93.锚索张拉遵循下列规定(C).

A.应分两次逐级张拉,第一次张拉值应为总张拉力的80%,两次张拉间隔时间不宜少于3~4d。

B.应分两次逐级张拉,第一次张拉值应为总张拉力的75%,两次张拉间隔时间不宜少于5~7d。

C.应分两次逐级张拉,第一次张拉值应为总张拉力的70%,两次张拉间隔时间不宜少于3~5d。

94.对锚索束的处理,正确的做法是(A).

A.锚固段必须进行清污、除锈;自由段应涂防腐剂、外套塑料管,张拉段应涂防腐剂。

B.锚固段必须涂防腐剂;自由段应进行清污、除锈、外套塑料管,张拉段应涂防腐剂。

C.锚固段必须进行清污、除锈;自由段应涂防腐剂,张拉段应涂防腐剂、外套塑料管。

95.改良土路拌法施工,拌和深度应深入下层的表面(A)左右。

应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夹层。

A、1cm

B、3cm

C、5cm

96.河道开挖的正确顺序是(C)

A.应先挖未段,再挖中段。

必须经检查确认新河床已符合要求后,方可挖通其上游河段。

B.应先挖上游,再挖未段。

必须经检查确认新河床已符合要求后,方可挖通其中游河段。

C.应先挖中段,再挖未段。

必须经检查确认新河床已符合要求后,方可挖通其上游河段。

97.拉杆及锚定板埋设时,应在填土夯填至拉杆高度(B)以上后再挖槽就位。

A.30cmB.20cm

C.10cm

98.当滑坡有滑动迹象或需加快施工进度时,宜采取的措施是(A)。

A.用速凝、早强混凝土

B.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

C.使用高强度混凝土

99.碎石桩2m深度以下桩身密度必须(B)或符合设计要求。

A、大于松散状态

B、大于中密状态

C、中密状态

100.混凝土灌注桩浇筑水下混凝土时,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途停顿,混凝土浇筑宜高出桩顶设计高程不宜大于(B)

A、0.5m

B、1.0m

C、2.0m

101.C、大型

102.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A)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A、1

B、2

C、3

103.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挖成(A)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为0.6m左右。

其开挖部分应采用相邻路堤同样填料填筑。

A、1∶2

B、1∶3

C、1∶5

104.预应力锚索孔注浆宜采用(C)水泥砂浆

A、M25

B、M30

C、M35

105.预应力锚索张拉设备必须配套标定。

张拉设备的标定期不宜超过(B)个月,经拆卸检修的张拉设备或压力表经受强烈撞击后,必须重新标定。

A、3

B、6

C、12

106.做好支挡结构的截、排水及防渗设施,宜在(A)进行.

A.支挡结构的基坑开挖前

B.支挡结构的基坑开挖进行中

C.支挡结构的基坑开挖后

107.锚杆挡土墙的施工顺序应(A)进行。

A.自上往下B.自下而上C.从左到右

108.块石类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应级配良好,其粒径不应大于(B)cm。

A、5

B、10

C、15

109.高速公路标高控制桩间距不宜大于(A)

A.200m

B.250m

C.300m

110.路基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1000m2至少检验(A)点。

A.2

B.5

C.10

111.抛石挤淤施工选用的不易风化的片石厚度或直径不宜小于(A)cm。

A.30

B.50

C.70

112.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B)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A、5

B、10

C、15

113.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

采用K30(或Ev2)、(B)和Evd三项指标。

A、K

B、n

C、Ev2

114.用水泥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A)%。

A、0.25

B、0.5

C、0.75

115.改良土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

当因故中断超过(A)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

A、2

B、3

C、5

116.改良土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A)”、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

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A、弹簧

B、反弹

C、沉陷

117.当选用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的碎石时,应级配较好,块石类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C)cm。

A、15

B、20

C、30

118.预裂爆破的炮孔间距可选用炮孔直径的8~(B)倍,并满足a=w/m(m为炮孔密集系数,m>1)

A、10

B、12

C、15

119.路堤严禁使用冻土或掺有冻土的填料填筑,宜选用级配良好的(B)作为填料。

A.非渗水土

B.渗水土

C.含水量高于塑限的非渗水土

120.软土及松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必须控制填土速率,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不大于(B)、坡脚水平位移速率不大于()。

A.0.5cm,1cm

B.1cm,0.5cm

C.1.5cm,1cm

121.膨胀土深路堑施工宜采用的施工方案是(A)

A.按边坡平台高度分级分段开挖

B.光面爆破

C.预裂爆破

122.当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料选用(C)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

A、

A、B组

B、B组

C、C组

123.无碴轨道在路基完成或施加荷载后应有不少于(C)的观测和调整期。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124.打(压)入桩施工,直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为(A)%。

A、1;

B、1.5;

C、2

125.灰土挤密桩桩体使用的土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B),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A、4%;

B、5%;

C、6%

126.振动沉管灌注施工CFG桩,沉管过程中每沉(A)m应记录电流表电流一次,并对土层变化处予以说明。

A、1;

B、2;

C、3

127.CFG桩施工时纵横向间距允许偏差为(B)mm。

A、±40;

B、±50;

C、±60

128.粉体搅拌桩施工时纵横向间距允许偏差为(B)mm。

A、±40;

B、±50;

C、±60

129.桩帽施工中,平面尺寸允许偏差为(C)mm。

A、±10;

B、±20;

C、±30

130.重锤夯实处理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夯坑中心偏移允许偏差不应大于(A)D(D为夯锤直径)。

A、0.1;

B、0.2;

C、0.3

131.强夯置换处理夯实墩间距允许偏差为(A)D(D为夯锤直径)mm。

A、±0.1;

B、±0.2;

C、±0.3

132.靠近预裂孔的主炮孔距预裂面应不小于(A)倍预裂孔间距,并应较其它主炮孔适当减少装药量。

A、1.5~2.0

B、2~3

C、3~5

133.CFG桩施工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B)%。

A、1.0;

B、1.5;

C、2.0

134.碎石垫层应采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且级配良好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大于(C)。

A、2%;

B、3%;

C、5%

135.袋装砂井施工中砂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B)。

A、2%;

B、3%;

C、5%

136.袋装砂井砂袋直径允许偏差为(C)mm。

A、±4;

B、±3;

C、±5

137.袋装砂井施工时,应连续(A)提升套管,直至拔离地面。

A、缓慢;

B、迅速;

C、没有要求

138.塑料排水板的顶部伸入砂垫层长度应大于(C)m或符合设计要求。

A、0.3;

B、0.4;

C、0.5

139.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单位检验数量为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B)处。

A、2;

B、3;

C、4

140.碎石桩桩体应选用一定级配且不易风化的碎石或砾石,粒径宜为(C)mm。

A、20~30;

B、20~25;

C、20~50

141.碎石桩桩体的含泥量不得大于(C)。

A、2%;

B、3%;

C、5%

142.砂桩施工中,停止拔管后应继续振动,一般停拔悬振时间为(A)s。

A、10~20;

B、20~25;

C、20~50

143.袋装砂井施工所用钢套管的内径宜(A)砂井直径。

A、大于;

B、等于;

C、大于或等于

144.低温施工路堤填筑应按横断面全宽分层填筑,铺土厚度应减薄(C)。

A、10%~20%

B、15%~30%

C、20%~25%

145.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的控制指标:

其中改良细粒土采用K30和(A)两项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