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4028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docx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以土壤中的微生物作为原材料,根据微生物各自的生长特点,配制不同成分的微生物培养基。

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培养,在分离出相应微生物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然后观察其形态特征,并通过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对其种类进行鉴定,最后研究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关键字:

培养基,分离,纯化,鉴定,环境条件

一、实验材料

1、分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马铃薯、蔗糖;可溶性淀粉、K2HPO4、KNO3、MgSO4·7H2O、FeSO4·7H2O等。

新鲜土壤;培养基:

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装);试剂:

5000U/mL链霉素液、0.5%重铅酸钾液。

2、细菌、真菌、放线菌纯化与鉴定的材料:

菌种: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实验分离的未知菌;培养基:

淀粉培养基、硫化氢实验培养基、石蕊牛乳培养基、油脂培养基;试剂:

碘液.菌种:

枯草杆菌斜面;灵杆菌菌液;黑曲霉斜面。

培养基采用:

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0mL)、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淀粉琼脂培养基(10mL);供试药剂:

2.5%碘酒,75%酒精,0.1%HgCl2,5%石炭酸。

二、实验步骤

1、分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步骤

(一)、培养基配制

l.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称量:

按照培养基配方,正确称取各种原料放于搪瓷杯中。

(2)溶化:

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根据实验需要加入蒸馏水或自来水),用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值(调pH也可以在加琼脂后再调),用1NNaOH或1NHCl调pH,用pH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在琼脂溶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所失水分,一般数量少,时间短不必补水。

(5)分装:

在漏斗架上分装。

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装,一般制斜面的装置为管高的1/5特别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污在管(瓶)口上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污染.

(6)包扎成捆、挂上标签。

培养基分装好后,塞上棉塞,用防水纸包扎成捆挂上所配培养基名称的标签。

(7)灭菌备用。

灭菌后如需制成斜面的,应在下磅后取出,摆成斜面(见图6—1)。

培养基经灭菌后,必须放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如确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2.三种培养基的配方及具体配制方法

(1)。

牛肉膏蛋白陈琼脂培养基(用于分离和培养细菌,是一种天然培养基)。

配方:

牛肉膏3g

蛋白胨5g

氯化钠3g

琼脂20g

自来水1000mL

pH7.2~7。

4

灭菌l。

05kg/cm2,25~30min

本实验将原配方配成各种浓缩液。

各种浓度如下:

30%牛肉膏、50%蛋白胨、30%氯化钠。

以配制200mL培养基为例。

吸取30%牛肉膏2mL;50%蛋白胨2mL;30%氯化钠2mL;加入有刻度的搪瓷烧杯中,然后用自来水补足到200mL.用玻棒搅匀,在电炉上稍加热,调pH至7.4,加琼脂4g,加热熔化,用玻棒不断搅拌,至琼脂完全溶解为止,趁热在漏斗架上装试管,(见图6-2).装带有棉塞的无菌试管,装置1/5的试管高度共12支,作斜面培养基、用铝壳试管帽的里装10mL。

约试管高度的1/2以上,用作分离时倒平板用。

分装完毕,以12支为一捆,用防水纸包扎成捆(图6—3),挂上标签,灭菌备用。

(2).马铃薯(或豆芽汁)蔗糖(或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分离和培养真菌之用,是一种半合成培养基)。

配方:

去皮马铃薯(或鲜豆芽)200g

蔗糖(或葡萄糖)20g

自来水1000mL

琼脂20g

pH天然

灭菌(含蔗糖)1。

05kg/cm220min(含葡萄糖)0。

1kg/cm230min

制备方法配制200mL培养基为例

取上皮马铃薯40g,切成小块、放入无刻度的搪瓷杯中,加水200mL,置电炉上加热煮沸10min,用4层纱布过滤至具刻度的搪瓷杯中,滤液加水补足至200mL。

然后加蔗糖4g,加琼脂4g,加热熔化并用玻棒不断搅拌直至琼脂完全溶化分装试管,下面一系例步骤同配细菌培养基相同。

(3).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一号Gause’I),用干分离和培养放线菌,是一种合成培养基。

配方:

可溶性淀粉20.0g

KNO31.0g

K2HPO40。

5g

MgSO4·7H2O0.5g

NaCl0。

5g

FeSO4·7H2O0。

01g

琼脂20g

自来水1000mL

灭菌1。

05kg/cm230min

制备方法配制(以配制200mL)培养基为例:

吸取配方液:

1%KNO320mL;1%K2HPO410mL;1%MgSO4·7H2O10mL;l%NaCl10mL;1%FeSO47H2O0.02mL.加水补足至200mL,置电炉上加热。

用另一只搪瓷杯称取可溶性淀粉4g,从200mL中取出少量加入淀粉中,用玻棒调成糊状,待液体沸腾后将淀粉糊洗入培养液中,搅匀,调pH至7.4,加琼脂4g,加热至琼脂完全溶化为止,趁热分装试管,以下一系例步骤同于配制细菌培养基的操作方法。

3。

无菌水的制备

无菌水,为下一次微生物分离实验中所需用而准备.

100mL三角瓶(装有玻璃珠),装自来水45mL,试管中装9mL自来水,塞上棉塞,包扎灭菌备用。

三角瓶和试管须预先塞好棉塞,并经干热灭菌。

(二)分离培养微生物常用器皿的准备

1.清洗一些玻璃仪器:

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吸管等。

2.棉塞的制作:

装培养基和分离培养需用的部分玻璃器皿,需加棉花塞梯塞的作用为过滤空气,使试管内外空气可以流通,但外界空气中杂菌不能进入,避免污染、试管、三角瓶都要做棉塞。

吸管上部也要塞入棉花,在管口约1—2mm处,用解剖针塞入少许棉花,(约1-1.5cm长)以防止细菌吸入口中,井避免将口中细菌吹入管内。

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但不使棉花塞下滑为准。

3.包装培养皿和吸管等。

为了使培养皿、吸管、三角玻棒等洗净,干热灭菌后,不让表面暴露,以保证无菌状态,为此干热灭菌前先用旧报纸包装妥当(见示范),每组同学包培养皿6只(一包)。

吸管的包装,将塞好棉花的吸管尖端,放在4~5cm宽的长纸条的一端,约成45°角左右,折叠纸条,包住吸管尖部,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右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

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准备灭菌。

(三)微生物的分离

1。

用稀释平板法(又名混菌法)从土壤中分离真菌。

(1)制备土壤稀释液

无菌操作过程见教师示范。

A。

取土壤5g,放入装有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min,即为稀释10—1的土壤悬液。

B.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编上10-2、10-3、10-4、10-5、10—6.取已稀释成10—1土壤液,振荡后静止0。

5min,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10’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内轻轻反复吹吸数次,使之充分混匀,即成10-2土壤稀释液。

同法由10—2的试管中吸取1mL稀释液加入编号为10-3的无菌水试管中,混匀后即为10—3土壤稀释液,依次连续稀释至10-4、10—5、10-6土壤稀释液.

在土壤稀释过程中,以用一支吸管由浓到稀,稀释到底,稀释方法见图7-1。

图7-1检样的稀释方法

(2)每组取无菌培养皿2付,即每个同学做一只。

学号单号学生用10—5稀释度液,双号学生用10-4稀释度液。

①先在无菌培养皿底部贴上标签,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②取另一吸管,以无菌操作法吸取10-4或10—5土壤稀释液1mL,加在无菌培养皿的一边,在皿的另一边加入2滴5000U/mL的链霉素液。

此时严防两液相混。

③取已融化在水浴锅中保温50oC左右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2管(10mL装,一管倒一皿),以不烫手为准,倒入上述培养皿中(见图7-2),轻轻转动培养皿,使菌液、链霉素液、培养基充分混匀铺平皿底,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凝固后,翻转培养血,置28~30oC恒温培养养5~6d。

观察真菌菌落形态以及计数菌落数。

并计算出每1g土壤中真菌的数量。

即用某一培养皿内真菌的菌落数乘以该培养皿接种液的稀释倍数即得.

(3)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外面培养基上作纯化和性能测定,若不纯,需要继续分离。

2。

用平板涂抹法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土壤稀释液制备同上)。

①每组取无菌培养皿2付(每个同学各做一只)。

各在培养皿底部贴上标签,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②以无菌操作法先在培养皿中加入0。

5%重铅酸钾溶液2滴,取已融化的淀粉琼脂培养基2管,分别倒入2付培养皿中,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培养基与重铅酸钾充分混匀,铺平,制成平板。

③待平板凝固后,另取一支吸管吸取10—3(单学号学生)或10-4(双学号学生)稀释液0。

2mL土壤稀释液放在平板上.

④取无菌三角玻棒,把上述稀释液在平板表面涂抹均匀(见图7—4)。

在涂抹时不要弄破平板,以免影响菌落的生长。

翻转培养皿,置28℃~30℃条件下培养6~7d,观察放线菌菌落形态及计数菌落,并算出每g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方法同上).

⑤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或纯化,直至得到纯培养为止。

3。

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细菌(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同上)。

(1)每组取无菌培养皿两付,同上法在培养皿底部贴上标签。

取已融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血中,制成平板。

(2)平板凝固后,用接种环取相应的菌液一环(10—5或10-6)在平板上划线(教师作示范)

①连续划线法:

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划法(图7—5),勿划破培养基.划线完毕后,倒置28oC~30oC温室培养。

②分区划线法: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释液1环,先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6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再用同法通过第2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3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3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4次平行划线(见图7-5)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倒置于28℃—30℃温室中培养。

(3)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子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成纯化,最后得到纯培养。

用上述分离土壤中真菌、放线菌和细菌的方法,也可用于分离病虫、病蚕或果蔬上的病原菌.以划线法从病蚕分离黑胸败血病病原菌为例,先用75%酒精棉球进行表面消毒(注意病虫、病蚕、果蔬等分离的样品不要过份腐烂,便于进行材料的处理.取灭菌手术剪剪去病蚕的一只腹足,流出体液作为划线分离的材料,若是分离苹果炭疽病病原菌,则用无菌镊子揭下有炭疽病苹果的果皮,再从此处切取米粒大小果皮1块,放入盛有1mL无菌水的试管中,用无菌玻棒捣碎制成悬浮液,划线法分离病原菌。

图7-5平板分离划线的方法

A.连续划线法B。

分区划线法

2、细菌、真菌、放线菌纯化与鉴定的步骤

(一)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淀粉酶(胞外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再被细菌吸收利用。

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试验时将装有淀粉培养基的三角瓶置于洗水浴中融化,然后取出冷却至约50℃左右,即倾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制成平板。

每个同学用接种环取少量菌涂在平板上,每个菌种涂片0。

3~0。

5cm大小的圆(见图9-1)、其中一种应以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作为对照菌。

图9-1淀粉水解试验接种示意图

1。

枯草芽孢杆菌2.试验菌13.大肠杆菌4.试验菌2

将培养皿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观察时打开皿盖滴加少量碘液于平板上,轻轻旋转,使碘液均匀铺满整个平板。

如菌体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则说明淀粉已被水解。

透明圈的大小,说明该菌水解淀粉能力的强弱。

(二)硫化氢的产生试验

许多细菌能从培养基中的含硫有机化合物产生硫化氢。

硫化氢遇铅盐(或铁盐)则形成黑色硫化铅(或黑色硫化铁)。

试验常用胱氨酸或半胱氨酸作为含硫有机物。

1.方法

接种与观察:

用新鲜斜面培养物(菌种)接种到硫化氢试验培养基中。

接种后,用无菌镊子夹取醋酸铅滤纸条用棉塞塞紧,使悬挂于管中,下端接进培养基表面,不接触液面,适温培养。

于接种后3、7、14天观察,纸条变黑者为阳性,不变者为阴性。

2.注意事项

a.此方法比较敏感,本培养基不适用于肠杆菌科。

b.纸条高度应放置适当,离液面太远影响灵敏度,太近容易被溅湿.同时移动试管时也要平稳。

c.除空白对照外,应放阴性对照。

(三)石蕊牛奶试验

牛乳中通常含有蔗糖、乳糖、蛋白质、酪蛋白等成分。

细菌对牛乳的利用主要是指对乳糖及酪蛋白的分解和利用。

牛乳中常加入石蕊作为酸碱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

中性时石蕊呈淡紫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还原时则部分或全部脱色。

细菌对牛乳的利用可分三种情况:

1。

酸凝固作用

细菌发酵乳糖后,产生许多酸,使石蕊牛乳变红,当酸度很高时,可使牛乳凝固,此称为酸凝固.

2.凝乳酸凝固作用

某些细菌能分泌凝乳酶,使牛乳中的酪蛋白凝固,这种凝固在中性环境中发生。

通常这种细菌还具有水解蛋白质的能力,因而产生一些碱性物质,使石蕊变蓝。

3。

胨化作用

酪蛋白被水解,使牛乳变成清亮透明的液体。

胨化作用可以在酸性条件下或碱性条件下进行,一般石蕊色素被还原脱色。

接种大肠杆菌或荧光假单胞菌于石蕊牛乳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7d。

另外保留1支不接种的石蕊牛乳培养基作为对照.

(四)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不同的微生物,各有其不同的生长温度范围。

在生长温度范围内有最高、最适、最低三种生长温度。

如果超过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时,微生物均不能生长,或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死亡.

每组取牛肉膏蛋白胨细菌外面培养基6支,贴上标签,注明班级、组号、培养温度等,在无菌操作下,用枯草杆菌斜面菌种进行斜面接种。

备取2支标记28℃、60℃、4℃(冰箱)分别放入相应温度下培养,48h后观察记录并做实验报告。

(五)紫外线对微生物的影响

紫外线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死作用,波长260nm左右紫外线具有最高的杀菌效应。

紫外线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是随着紫外线对微生物照射剂量、照射时间及照射距离的不同,对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也相应地产生不同的效果。

剂量高、时间长、距离短时就易杀死它们,剂量低时间短、距离长时就会有少量个体残存下来。

其中一些个体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

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进行灭菌和菌种选育工作.

细胞中核酸等物质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特强,吸收的能量能破坏DNA的结构,抑制了DNA的复制。

轻则诱使细胞发生变异,重则导致死亡。

经紫外线照射后受损害的细胞,如立即暴露在可见光下,则有一部分仍可恢复正常活力,称为光复活现象。

紫外线虽有较强的杀菌力,但穿透力弱,即使一薄层黑纸,就能将大部分紫外线滤除。

本实验即证明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及穿透能力。

方法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按无菌操作制成平板1付,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1mL灵杆菌(或培养8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于平板上,用无菌三角玻棒涂均匀。

在皿底部贴上标签,注明组号、班级、处理,再移至无菌室内,打开皿盖,将无菌五角星黑纸放置于平板,在距离紫外灯的30cm处照射20min,去除黑纸,加上皿盖(图20-1).

于28℃~30℃温箱中倒置培养48h后记录结果。

图20-1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试验

1。

挡紫外线照射的黑纸2。

紫外线直接照射处3.培养后细菌生长4。

培养后细菌不生长

(六)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些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效杀死作用,因此在实验室中及生产上常利用某些化学药剂进行灭菌或消毒。

不同化学药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能力并不相同.而一种化学药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也不一致.因此,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或灭菌时,应注意药品的浓度及使用时其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每组的无菌培养皿两付在皿底注明处理方法及菌种名称.

取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支,各注入4mL无菌水,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将菌苔括下,制成菌悬液。

用无菌吸管各吸取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2mL相应的培养皿中.

将已融化冷却至50℃左右的细菌培养基(不烫手为宜)分别倒入上述的培养皿中、混匀后凝固成平板。

用镊子将备滴有两滴0。

1%HgCI2、2.5%碘酒,75%酒精,5%石炭酸的小圆形滤纸片,放于每一平板上,盖上皿盖于28℃~30℃的温箱中培养48h后记录结果。

如果有抑制作用,则滤纸片四周出现无菌生长的抑菌圈,圈的大小可表示消毒剂抑菌的强弱(如图20—2)。

图20-2园滤纸片法检测药物的杀菌作用

1。

滤纸片2。

有菌区3。

抑菌区

(七)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某些微生物,特别是放线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对其本身无害而能抑制或杀死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特异性的代谢产物,这些特异性的代谢产物称为抗生素。

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称为抗生菌。

抗生素在极低浓度下即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微生物.在抗生菌的筛选中常以其对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拮抗作用所形成的抑菌圈的大小来衡量抗生菌作用的强弱和抗生素的有效浓度。

方法与步骤:

将枯草杆菌斜面和黑曲霉斜面各用4mL无茵水,以无菌操作法制成菌悬液备用.

取两付无菌培养皿,皿底贴上标签,注明组别及处理,各自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菌悬液各1mL,分别加入相应培养皿内。

取已融化并已保持在50℃左右的细菌和真菌培养基各1管,倒入相应的培养皿中,轻轻摇匀,制成含菌平板

用无菌打孔器在长有‘5406’放线菌的培养皿中无菌操作垂直钻取连有培养基的菌块。

用灭菌镊子将“5406"菌块移至平板上、每个平板放四块。

培养皿正放在28℃~30℃温箱中培养2-3d观察菌块周围的透明圈(抑菌圈)大小、并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结果

1、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细菌菌落特征:

一般呈现较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一般有臭味或酸败味等。

放线菌菌落特征:

干燥、不透明,小而紧密,呈放射状;菌落初期表面光滑或呈致密的丝绒状,当产生孢子之后,其菌落表面呈粉状、颗粒状;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或者整个菌落被挑起而不致破碎;菌落颜色多样,菌落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的现象;带有泥腥味。

霉菌菌落特征: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其菌落可扩展到整个培养皿,有的种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厘米或更小。

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2、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个体的形态特征

细菌个体特征:

个体较小;形状有杆状,螺旋状,球状;没有细胞核,但有DNA集中区域,有的细菌还有鞭毛,作用是运动;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

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

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例如粒线体和叶绿体.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杆菌).

放线菌个体特征:

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

5~1微米。

可分为:

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放线菌细胞的结构与细菌相似,都具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基本结构.个别种类的放线菌也具有细菌鞭毛样的丝状体,但一般不形成荚膜、菌毛等特殊结构。

放线菌的孢子在某些方面与细菌的芽孢有相似之处,都属于内源性孢子,但细菌的芽孢仅是休眠体,不具有繁殖作用,而放线菌产生孢子则是一种繁殖方式。

真菌个体特征:

真菌都有明显的细胞壁,通常不能运动,以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们归属于不同的亚门.真菌的细胞既不含叶绿体,也没有质体,是典型异养生物。

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

真菌常为丝状和多细胞的有机体,其营养体除大型菌外,分化很小.高等大型菌大都有定型的子实体.

3、细菌、真菌、放线菌个体生理生化反应

(1)淀粉水解实验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试验菌周围的无色透明圈最大,其次是枯草杆菌,最小的是大肠杆菌。

说明细菌产生淀粉酶的能力较强,水解淀粉的能力也较强,其次是枯草杆菌,水解能力最弱的是大肠杆菌。

(2)硫化氢的产生实验

由图中可以看出,只有接种有枯草杆菌的培养基中的纸条变黑,表明枯草杆菌为阳性,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阴性。

(3)石蕊牛奶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大肠杆菌的试管没有变色,说明没有产生酸性或碱性的物质。

枯草杆菌发生酸凝固现象,且变红,两支细菌所在的试管已脱色,也出现胨化现象,有分层,下面的为灰黑色。

4、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培养温度

菌名

4oC

28oC

60oC

枯草杆菌

-

+

++

大肠杆菌

-

++

+

注:

—:

不生长+:

生长一般++:

生长良好

以上结果看出,大肠杆菌的最适温度(30度左右)比枯草杆菌的最适温度(60度左右)。

高温和低温对微生物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只有最适温度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紫外线对微生物的影响

1。

在加黑纸的培养皿中,黑纸区域内的菌落分布比较均匀,而且菌种长势较好,但是黑纸区域外的几乎没有菌落,说明在有六角星黑纸下的细菌没有被紫外线照射抑制和杀死。

2。

在有光照射的培养皿中,菌落在一部分区域较集中,在另一部分区域均匀分布,而且长势较好。

说明光下因为有修复作用,多数细菌未被紫外线杀死。

3.在无光照射的培养皿中,菌落在边缘分布较集中,在中心处数量明显较少,而且部分菌落发黄,说明长势较差,基本上被紫外线杀死.说明暗处多数细菌因为没有修复作用被紫外线杀死。

(3)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影响

处理

菌名

A

0.1%HgCI2

B

2。

5%碘酒

C

75%酒精

D

5%石炭酸

灵杆菌

++++

+++

+

枯草杆菌

+++

++

注:

—:

没有+:

较小+++:

较大++++:

抑制圈最大

从总体上看,灵杆菌的抑制圈均大于枯草杆菌,说明化学药剂对灵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枯草杆菌.

(4)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被抑制菌名称

抑制

效果有无

黑曲霉

枯草芽孢杆菌

细黄链霉菌“5406"

-

+

注:

-:

无抑制菌+:

有抑制菌

实验结果表明,抗生素对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

四、实验总结与实验心得

1、对细菌、真菌、放线菌的简单总结

(1)细菌

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

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

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

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

基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中还有另一类生物叫做古细菌,是科学家依据演化关系而另辟的类别。

(2)真菌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

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