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399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

一、技术规范、标准

1.1技术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7.《市政排水管渠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8.《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9.《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1.《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1.2技术标准

◆菱溪路

道路等级:

城市Ⅱ级主干道

计算行车速度:

50km/h

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

标准轴载:

BZZ-100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5年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范围及规模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习惯称皖东。

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33°13′、东径117°09′—119°13′。

行政区域总面积1.33万平方千米。

市境自东南向北分别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毗邻。

滁州市临江近海,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京沪铁路,合宁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穿越市境,待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宁西铁路将在市境内通过,滁河航运直达长江。

市区距南京市直线距离约50千米,属于南京都市圈内伙伴城市,一小时车程可达南京禄口机场。

此次设计菱溪路拓宽为城市主干路,南起世纪大道,北至滁来路,道路全长3062.471米,路幅宽50米,快车道宽23.5米,机非分隔带宽4.25米,慢车道宽5.0米,人行道和绿化带宽4.0米。

2.2主要设计内容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排水工程,路灯及交通等附属工程。

三、道路设计

3.1平纵线形设计技术要点

名称

菱溪路

规范值

采用值

道路等级

城市Ⅱ级主干道

城市Ⅱ级主干道

雨水设计重现期P(年)

一年

一年

综合径流系数

0.6

人均生活污水量标准(升/人·日)

300

计算行车速度(km/h)

50、40

50

车行道车道宽(m)

3.5m、3.75m

3.75m

车行道路拱设计坡度(%)

1.0~2.0

1.5

人行道横坡(%)

1.0~2.0

1.5

最大纵坡(%)

1.241

 

机动车道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BZZ-100

抗震标准

7度

7度

3.1.1平面设计

根据规划总图,菱溪路为城市Ⅱ级主干道,道路线型根据规划要求。

南起扬子路,里程为0+000,向南与长江路、淮河路、藕塘路、一规划支路、世纪大道相交,交点里程为0+494.582、0+954.616、1+520.874、1+866.120、2+527.847,止于滁来路。

菱溪路现状为机非混行道路,现状行车道宽18米左右。

两侧需各拓宽2.75米,作为快车道。

根据测量资料,可知菱溪路现状纵向线形不畅,且横坡较大,对行车安全、舒适有很大影响,需破除旧路新建,以调顺纵向线形。

路面破除从K0+020开始。

K0+170处有一现状浆砌片石过路涵,此次道路改造拆除现状过路涵,原地新建一道DN1000过路圆管涵。

路侧现状局部路段存在杨树林需伐除,对于慢道、人行道范围内树根必须清除干净,填土必须分层压实。

全线均进行无障碍与盲道设计,盲道宽度为0.4米。

全线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台,按规范根据实地情况布置,详见“道路平面图”。

为有利于行车,减少交叉口对交通的制约,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采用20-30米,详见“道路平面图”。

3.1.2纵断面设计

菱溪路为城市Ⅱ级主干路,设计时速为50km/h。

纵断面设计主要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设计,结合与扬子东路(15.39)、长江路(21.04)、淮河路(24.081)和世纪大道(30.37)的交点高程。

纵断面设计避免道路线形完全随地形起伏不定而琐碎不堪,以现状路面高程为参考,对纵断面进行全线段重新拉坡设计。

该路纵断面设计在依据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主要考虑了如下因素:

◆现状地形(现状路面高程)。

◆与相交道路交点高程。

◆考虑路侧地坪标高。

◆考虑道路的纵坡线型景观。

◆满足排水要求。

菱溪路总填方为:

18174.535立方米,总挖方:

131702.979立方米。

含挖除旧路结构层的量,未计入有关清淤、清除根植土、圬工构筑物、改良土、管道沟槽土方的工程量。

3.1.3交叉口设计

各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信号控制,交叉口路缘半径按两条道路中较高等级的标准设计。

菱溪路交叉口一览表:

名称

桩号

道路等级

红线宽

(m)

机动车道宽(m)

交叉口

类型

交叉口

型式

扬子东路

K0+000

城市主干道

50

21

平交

长江路

K0+494.582

城市次干道

36

15

平交

淮河路

K0+954.616

城市次干道

42

15

平交

藕塘路

K1+520.874

城市支路

17

7

平交

规划支路

K1+866.120

城市支路

15

7

平交

世纪大道

K2+527.845

城市主干道

50

23

平交

3.2路基、路面设计

3.2.1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

◆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设计。

◆填方边坡为1:

1.5,挖方边坡为1:

1。

本工程路基防护设计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经济、实用和沿线地质水文条件等因素,保护边坡安全。

同时配合道路的景观设计,道路沿线多为植草皮护坡,填方边坡为1:

1.5、挖方边坡为1:

1。

因沿线多为农田、建筑场地,为提高路基稳定性,清表后采用换填两层20cm(共40cm)6%石灰土垫层法处理土基,以保证沥青路面满足使用要求;改良石灰土基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抗压回弹模量≥200MP)。

路基应防水、保湿、防风化,连续施工,及时封闭路床和坡面。

道路穿越地段有水沟分布,并含有淤泥质土层,路基施工前应将淤泥予以清除,另外,所有植被、荒草等均予以推掉后方可进行路基开挖或施工。

3.2.2路面结构设计

◆快车道新建路面结构

△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SBS(I-C)(以马歇尔实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6%)

△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以马歇尔实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6%)

△7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以马歇尔实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6%)

△6mm改性沥青稀浆下封层,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透层油PC-2

△3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98%,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3.5MPa)

△20cm厚12%石灰土(压实度95%,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0.6MPa)

△素土压实(重型压实度≥95%,)(设计抗压回弹模量≥35MPa)

结构层总厚73.6cm

◆慢车道路面结构

△3.5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SBS(I-C)(以马歇尔实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6%)

△4.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以马歇尔实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6%)

△6mm改性沥青稀浆下封层,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透层油PC-2

△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98%,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3.5MPa)

△20cm厚12%石灰土(压实度95%,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0.6MPa)

△素土压实(重型压实度≥95%,)(设计抗压回弹模量≥35MPa)

结构层总厚46.6cm

◆人行道路面结构

△6cm人行道面砖(透水砖)

△3cm水泥砂浆(1:

3)找平层

△15cmC10水泥混凝土

△15cm10%石灰土基层(重击实型压实度≥90%)

△素土压实(重击实型压实度≥95%,)(设计抗压回弹模量≥25Mpa)

结构层总厚39cm;

在沥青路面中,为防止路面反射裂缝,增加其结构整体性,提高沥青路面的强度,在沥青底层上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在两层沥青之间以及路缘石、雨水口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的侧面喷洒粘层油。

四、道路施工注意事项

4.1路基

4.1.1路基施工排水

(1)、一般规定

◆有效地排除施工期间由于降水或附近地带流入路基的地面水及施工用水。

疏导、堵截、隔离对路基有害的地下水。

◆路基施工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

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或沟渠中。

◆所有施工排水出路,应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4.1.2路基填料

道路路基应采用黄土及改良土填筑,同时应根据挖方地段的土质情况尽量利用,路基填土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的土。

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性土用于填方路基时,应采取技术措施使其达到以上规定。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并经野外取土试验,须符合下表规定: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

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填方

路堤

上路床

0~30

8

10

下路床

30~80

5

10

上路堤

80~150

4

15

下路堤

150以下

3

15

零填或路堑路床

0~30

8

10

4.1.3路基处理

◆填方边坡采用1:

1.5,挖方采用1:

1边坡。

要求全线道路路基施工前,对挖方、不填不挖、填方高度小于80cm的原地面,如一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

挖方、不填不挖路基,须清除杂草、腐植土,其翻挖原地面深度不小于30cm,其压实宽度每侧应宽出路床50cm。

路基施工过程中,若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规定时,可采用晾晒、换土、石灰处理等措施,若路堤基底范围内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采取拦截、引排等措施,并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碎石等透水性材料。

◆原地面横坡度不陡于1:

5时,基底应清除草皮;横坡度陡于1:

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

台阶宽度不应小于1m,每级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cm。

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对于软土基处,应严格满足设计要求。

路堤基底为耕土或松土,填土高度小于1.5m时,必须清除树根、杂草,先压实再填筑。

路基穿过水塘和水稻田地段时,应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植土,清淤后,应先压实基底方可填筑,且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对河塘陡坎挖成大于1m宽内倾3%的台阶,清淤部分回填碎石土,其碎石含量应>80%(质量比),并在其上回填6%的石灰土至原地面。

对于水塘剩余面积小于1/4的水塘则全部填掉。

填塘面积应超出路幅范围5米宽。

◆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其压实度要求为:

填挖类型

深度范围

(cm)

压实度(%)

车行道

人行道

填方

0~80

≥95

≥90

80~150

≥93

≥87

>150

≥87

≥87

挖方

0~30

≥93

≥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