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93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9.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艺技术方案.doc

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流域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工艺选择方案

武汉市江夏区环境保护局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月

68

目录

一、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概况和建设目标

为更好地解决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流域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推动梁子湖流域连片村庄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保护梁子湖地区环境质量,武汉市江夏区环境保护局落实“以奖促治”政策,通过“抓点、带线、促面”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江夏区梁子湖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特委托武汉纺织大学和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江夏区梁子湖流域的重点村庄制定连片整治实施方案。

1.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解决重点区域。

从解决区域性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位于梁子湖流域江夏区段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存在环境问题较大的村庄(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作为主要整治示范对象。

抓点连片带面。

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综合整治,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村庄,率先开展示范建设工作。

争取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并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

示范项目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

实事求是建设。

根据村湾具体情况与地形地貌,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切实采用成熟技术,高质量建设治理工程。

逐步深化推进。

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

1.2示范区域概况与工作范围

江夏区辖区面积2010平方公里;东接鄂州,南通咸宁,西临长江,北连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区共辖2个乡、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为63.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0.63万人,人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17人。

近几年,项目区产业发展主要趋势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建材、食品和材料加工工业为主;现有工业多为中小型企业;项目区的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有较好发展势头;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江夏区平均水平。

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流域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2010—2012年,包括梁子湖流域9个乡镇街及1个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的74个村。

项目分三期完成,2010年为第一期,实施范围涵盖江夏区梁子湖流域8个乡镇街及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的连片村庄,为梁子湖流域周边11个村庄,拥有98个自然村湾3664户村民,项目惠及常住人口1.3万人。

见表1-1。

表1-1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范围(一期)

序号

街道

村名

自然村湾数

常住人口

户数

1

五里界乡

群益村

14

1200

300

2

舒安乡

塘口村

5

200

162

3

山坡乡

和尚桥村

1

428

94

4

高峰村

14

1052

280

5

湖泗乡

科农村

3

500

140

6

乌龙泉街

青山村

14

1500

405

7

杨湖村

12

1180

347

8

纸坊街

照耀村

11

4924

1200

9

梁子湖风景区

北咀村

4

202

98

10

法泗镇

大路村

10

918

253

11

安山镇

胜利村

10

1000

385

合计

98

13104

3664

武纺大和武汉方元公司负责其中7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的建设,具体如下:

(1)五里界乡:

群益村;

(2)舒安乡:

塘口村;(3)山坡乡:

和尚桥村;(4)山坡乡:

高峰村;(5)湖泗乡:

科农村;(6)乌龙泉街:

青山村;(7)乌龙泉街:

杨湖村。

7个自然村共有1728位村民。

1.3示范区内突出的环境问题

江夏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区,种植业和养殖业发达,主要污染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业固体废物。

随着梁子湖周边地区农业、工业的快速发展,梁子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加上大量未经处理及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湖泊,造成湖泊水质恶化。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磷污染和农药污染严重,大部分村镇和农业污染物以河流湖泊水网作为受纳水体,严重污染水体环境和水源安全。

区域内环境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

区域内各行政村饮用水源由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源构成,分四种类型:

①江夏区乡镇自来水厂,取水水源为梁子湖;②村自建水厂,取水水源为行政村周边湖汊;③村民自打井水;④村内水塘,通过电泵抽提使用。

乡镇水厂等水源取水点为湖心底部预埋管道,湖岸周边无警示标志、隔离设施建设不足,给区域村民饮水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尚未完全普及自来水的部分村民饮用水源为村内水塘或自打井水,各分散式饮用水源周边截污设施较欠缺,存在一边排污一边取水的现象,村民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2)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

江夏区农户散养规模较大,仅本项目一期示范工程范围内,有散养猪3080头、牛906头,鸡11860只,产生畜禽粪便25.7吨/天、尿19.2吨/天,且大部分散养农户人畜未分离,畜禽污染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周边环境,通过就近农田或田间沟渠,汇入临近湖汊,畜禽粪便寄存有大量致病微生物,严重影响村民生活环境和饮用水安全。

(3)村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散排

本一期示范工程共涵盖3664户13104位村民,每天产生生活污水1572吨。

目前各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欠缺,各户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或只经过简单的处理(传统的化粪池),随意排放路边和空地,直接顺低处或沟渠排入附近的湖汊,最终汇入梁子湖,对梁子湖的水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4)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江夏区为农业大区,主要农作物为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本项目一期示范工程涵盖村庄范围内,耕地面积约2.5万亩,氮肥施用量为2070吨/年、磷肥为2136吨/年,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氮、磷等污染物随着农田地表径流直接进入各支流,汇入梁子湖,成为梁子湖氮、磷负荷的重要来源。

(5)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严重滞后

本项目一期示范工程共涵盖3664户村民,总人口13104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1吨。

目前部分村湾建有垃圾收集池并配备清洁员,每周清运生活垃圾,但由于村民生活习惯,仍存在垃圾随手乱扔、临湖堆放现象。

未配备垃圾收集池的村湾,垃圾乱扔乱堆现象更加严重。

部分村湾生活垃圾堆放满后,采用焚烧或者就地填埋的处理方式,对村民生活环境产生极大安全隐患。

未收集或未及时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在下雨时,垃圾渗滤液随雨水地面径流四处蔓延,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临近湖汊水质安全。

(6)农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低

耕地面积约2.5万亩,每亩农田平均产生1000斤秸秆,一期示范工程范围内每年产生秸秆约1.25万吨,处置方式分为直接还田、喂牲畜过腹还田、直接焚烧还田三种方式,缺乏科学的回用方式,其中秸秆焚烧量约占到总产生量的50%,每年大量焚烧秸秆,给区域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4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目标

1.4.1总体目标

(1)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水源保护区,控制农村污染源的任意排放;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截污设施,水质监测得到加强,饮用水保护区内无污染事件发生。

(2)推行“清洁养殖”模式,对分散养殖户进行人畜分离,通过沼气处理、生产有机肥、还田等方式,使养殖废弃物得到集中处理,消除环境隐患。

(3)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推行“清洁种植”,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在污灌区、基本农田等区域,开展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保障食品安全;制定生态系统管理规范,强化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5)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湾收集、村转运,市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

(6)鼓励对农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强生物质能转化和高级利用,提高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

总之,针对江夏区梁子湖流域连片村庄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突出连片效益)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新。

1.4.2环境综合整治具体指标

(1)饮用水水源水质目标。

村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划定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

(2)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污水处理率≥60%。

(3)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

(4)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率。

畜禽粪便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70%,生物质能转化或利用率达到80%。

1.4.3技术执行规范

在制定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流域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工作内容时依据的技术规范和政策稳健如下:

(1)《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2)《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

(3)《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

(4)《江夏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2010—2012年);

(5)《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流域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10年9月);

(6)《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7)其他有关技术文件要求。

1.4.4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内容

(1)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包括截污和水源地周边生态修复两部分。

对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隔离设施建设、标志设置。

对于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拟开展农田施肥施药减量化示范工程减少农药、化肥等对水源地的污染;沿水源地边界建设面源污染生态沟渠处理示范工程;进行道路降水径流示范工程建设以减少沿湖道路地表径流对水源地的污染;进行湖滨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对水源地周边生态破坏区域进行植被恢复,重建湖滨湿地生态系统。

(2)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拟对各村湾进行沟渠整治,利用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对规模较大村庄进行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居住分散村庄采用人工湿地、自然沟渠处理、土地渗滤处理、氧化塘等方式进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3)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建设“桶-车-站”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模式,建设全覆盖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设施。

以秸秆为切入点,建设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示范工程。

(4)开展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污染治理。

对各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农户实行人畜分离,建设畜禽粪便沼气工程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工程。

二、生活污水治理工艺技术方案

2.1水污染控制技术路线和基本数据

2.1.1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方法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采取分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基础条件较差的连片村庄,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

对于村庄布局较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采用无动力的自然沟渠处理、氧化塘、人工湿地、土地渗滤和入户沼气等分散处理技术;对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集中新建小区的连片村庄,采用生化处理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

结合实际踏勘情况,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流域连片村生活污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方法见表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