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395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

《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孔灌注桩交底.docx

钻孔灌注桩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轨道交通工程)

编号:

工程名称

郑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土建三标

交底日期

施工单位

中铁隧道集团

分项工程名称

市体育馆站围护结构

交底提要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1施工概述

本工程主体结构段基坑开挖深度约22.16m,钻孔灌注桩长约34.16m;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约26.31m,钻孔灌注桩桩长约46.31m,深度随位置不同而变化,钻孔桩共计214根桩。

表1钻孔桩设计概况表

序号

桩型

直径

钻孔深(m)

桩长(m)

根数

备注

1

桩A

φ1200

34.261

31.76

136

2

桩B

φ1200

35.311

32.81

34

3

桩C

φ1200

35.951

33.45

38

4

桩D

φ1200

46.211

43.71

6

钻孔桩采用旋挖钻机钻进成孔,自成泥浆护壁,正循环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

钢筋笼采用现场分2段加工制作,孔口对接工艺,25T配合50T吊车吊放就位。

2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

 

 

2.2测量放线

测量人员根据现场的场地情况确定桩位的轴线,精确定出每根桩的中心及四个护桩(护桩在轴线上或与轴线平行),并对桩位做好必要的保护,经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测、审核。

2.3护筒埋设

泥浆护壁成孔时,采用孔口护筒,其作用是保证钻机沿着桩位垂直方向顺利工作,它还起着存贮泥浆,使其高出地下水位和保护桩孔顶部土层不致因反复钻进、机身振动而导致坍孔。

护筒采用板厚为6-8mm的钢板焊接整体式钢护筒,直径应比桩径大100mm,长1.2m,埋深1.15m。

坑底深度与护筒底同高且平整,护筒底应位于坚实的原地层上。

护筒上设1个溢水口,护筒埋设时,筒的中心应与桩中心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并应严格保持护筒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同时其顶部应高出地面0.15m。

护筒位置正确固定后,四周均匀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并分层夯实,确保成孔的质量。

2.4钻机就位及钻进

测量定位及护筒埋设完成后,将工程钻机移至护筒上方,旋挖钻机采用筒式钻斗。

钻机就位后,调整钻杆垂直度,注入调制好的泥浆,然后进行钻孔。

当钻头下降到预定深度后,旋转钻斗并施加压力,将土挤入钻斗内,仪表自动显示筒满时,钻斗底部关闭,提升钻斗将土卸于堆放地点。

钻机施工过程中保证泥浆面始终不得低于护筒底部,保证孔壁稳定性。

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卸土和泥浆撑护孔壁,反复循环直至成孔。

旋挖钻机施工初期,提升料筒时,发现提升力显著增大,有孔壁颈缩现象。

经过详细分析,由于筒式钻斗完全无护壁作用,在提升钻斗时,其下部产生较大负压力作用,致使产生“吸钻”现象,从而造成孔壁颈缩现象。

因此,必须对筒式钻斗进行改进。

在筒壁上加焊4块双曲面护壁钢板(或增设导流槽),两两对称布置,为防止升降时碰怀孔壁,钻头旋转时双曲面护壁钢板直径小于孔径2cm。

由施工现场实践得知,改善后的钻斗在提升过程中液压系统压力显著减小,钻孔颈缩现象得到改善。

(1)旋挖钻机钻机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钻进尺度较大,造成埋钻事故。

(2)若钻机升降钻斗时速度过快,钻斗外壁和孔壁之间的泥浆冲刷孔壁,再加上钻斗下部产生较大负压作用,造成孔壁颈缩、坍塌现象。

所以钻斗提升时应严格控制其速度,经现场实践得知,钻斗升降速度保持在0.75~0.80m/s。

当钻斗粉砂层或亚砂土层时,其升降速度应更加缓慢。

2.5桩孔质量检测

桩孔质量参数包括:

孔深、孔径、钻孔垂直度等。

①孔深:

钻孔前先用水准仪确定护筒标高,并以此作为基点,按设计要求的孔底标高确定孔深,以测绳确定孔深。

②孔径用探孔器测量,若出现缩径现象应进行扫孔,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

③垂直度:

超声波测井仪,偏差应小于0.5%。

成孔检测100%检查,其中10%必须采用超声波井径斜仪检测。

钻进成孔质量标准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测方法

钻孔中心位置

20

用钢尺量

孔径

-0.05~+0.1d

超声波测井仪检测

垂直度

≤3‰

超声波测井仪

孔深

+300

测绳检测

2.6泥浆制备

因钻机施工中泥浆可以防止孔壁坍塌、抑制地下水、悬浮钻渣等作用,为此泥浆是保证孔壁稳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基岩土中又夹有粉砂土层、亚砂层,地面水位较高的特点,调制出良好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尤为重要。

  泥浆相对密度:

1.02~1.10,粘度:

18~22s,砂率≤4%,泥皮厚度:

<2mm,PH值:

大于7。

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测清孔后灌注砼时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泥浆对孔壁的撑护作用,避免发生施工事故。

泥浆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表

序号

项目

性能指标

测试方法

1

相对密度

1.1~1.3

相对密度计

2

粘度

18~22秒

漏斗法

3

含砂率

≤8%

含砂量测定仪

4

胶体率

≥95%

静置、澄清,量杯法

5

失水率

≤20ml/30min

滤纸法

6

泥皮厚

≤3mm/30min

尺量

7

酸碱度

8~10PH

比色法

成孔过程中,泥浆系统应定期清理,确保文明施工,泥浆池实行专人负责管理。

2.7清孔

(1)第一次清孔

桩孔成孔后,在钢筋笼插入孔内前,进行第一次清孔,用钻头空钻和钻孔时所生成的泥浆将孔底钻渣循环置换出来,如果沉淀时间较长,则用水泵进行浊水循环,使密度达1.2左右。

第一次清孔处理的目的是使孔底沉渣(虚土)厚度、循环液中含钻渣量和孔壁泥皮厚度符合质量要求或设计要求,也为下一道工序即在泥浆中灌注混凝土创造良好的条件。

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

含砂率≤8%;

粘度≤22s。

(2)第二次清孔

在第一次清孔达到要求后,由于要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准备浇注水下混凝土,这段时间间隙较长,孔底又会产生新的沉渣,所以待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就绪后,在利用导管在进行第二次清孔。

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及时下放导管,导管在下放前先在地面作水密封试验,以水压力0.6~1.0Mpa进行试压,试验压力不得低于0.85Mpa,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然后进行第二次清孔。

第二次清孔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第二次清孔时间不少于1小时,进一步将孔底沉碴吸出,同时逐步降低孔内泥浆比重小于1.15,孔底沉碴厚度小于100mm。

2.8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钢筋、接驳器等进场时由材料部门负责原材料的检验验收,如有不合格材料应及时清退,材料进场后由试验人员负责通知监理现场见证,按检验批次取样,送往指定的试验单位检验。

同时,对对接焊、搭接焊、直螺纹连接等做拉伸、弯曲等检验项目的试件,进行送检,送检合格后交由钢筋笼加工组进行加工。

1、钢筋笼制作

(1)钢筋采用现场整体加工制作,分二节吊装入孔,加工尺寸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控制。

钢筋笼主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或直螺纹机械连接,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同一断面接头数量不能超过50%,接头相互错开位置不小于35d。

主筋与箍筋全部采用点焊;

(2)钢筋笼制作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质检人员对每个钢筋笼进行钢筋规格、根数、间距、尺寸的检查,并做好记录。

(3)在需要部位,布设加强筋,并与主筋焊接牢固,以此来提高钢筋骨架的刚度,防止吊装过程中发生变形;

(4)钢筋骨架下端0.5~0.8m范围主筋稍向内侧弯曲程倾斜状;

(5)钻孔桩的保护层厚度为7cm,为保证钻孔桩的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外侧每间距2~4m安装4块预制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同时要求同一断面内的垫块均匀分布;

(6)制好的钢筋骨架必须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

存放时,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的方木,以免粘上泥土。

成型骨架都要挂牌标识,避免吊装时出错;

(7)钢筋加工完毕,三检合格后,报驻地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下一道工序施工。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主筋间距

±10

用钢尺量

2

箍筋间距

±20

3

直径

±10

4

长度

±50

用钢尺量

5

主筋保护层

±20

2、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采用整体加工制作,分节吊装的办法,每节下放采用两台吊车抬吊、主吊单独垂放入孔。

(1)所用主吊为一台50T履带吊,一台25T汽车吊辅助配合共抬钢筋笼。

采用50T履带吊车下放钢筋笼。

为了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采用两点吊,主要负荷由50T吊车承担,并由50T吊车运输至施工平台。

(2)起吊前在钢筋笼主要吊点采用加强桁架,增强其刚度。

为减少对孔壁的扰动,以及吊装作业的顺利,在正式下设钢筋笼前,先下试笼,试笼高度为4m,其截面尺寸与正式笼子相同。

如试笼下不到底,则应查明原因并纠正后方可开始下入钢筋笼。

(3)先吊放钢筋笼下半节,由人工辅助对准孔位,必须始终保持钢筋笼轴线与桩轴线吻合,并保证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轻放、慢放,避免碰撞孔壁,严禁高提猛放和强制下入。

(4)下部钢筋笼入孔后,用钢扁担临时架设在护筒上,利用吊车再依次将上几节钢筋笼临时吊住,利用接驳器将钢筋笼主筋连接。

钢筋笼孔口对接是本工程的重点,接驳器要求拧到位,保证上下两节连接质量,如个别接头无法连接,则采用帮条焊接方式连接。

对接完毕后,先自检合格后通知值班工程师检验,由值班工程师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钢筋笼孔口对接质量必须经值班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检验,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5)为防止砼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钢筋笼最上端设定位筋,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反复核对无误后焊接定位。

(6)其他要求

①就位后钢筋笼顶、底高程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误差不大于5cm。

②柱桩顶应设有固定装置,就位后立即进行固定,防止下沉和上浮。

2.9水下混凝土浇筑

首先安设导管,利用吊车将导管(直径Φ300mm)吊入孔内,位置应保持居中,导管下口与孔底保留30~50cm,并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0.8m以上,灌注首批砼之前在漏斗中放入隔水塞,然后再放入首批砼。

在确认储存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借助砼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使隔水塞留在孔底。

在以后的浇注中,导管埋深以2~6m为宜。

灌注过程中应用测锤测探砼面高度,推算导管下端埋入砼深度,并做好记录,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在灌注过程中应将井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泥浆回收池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导管在使用前及灌注4~6根桩后,要检查导管及其接头的密闭性,确保密封良好。

 

2.10施工注意事项:

(1)首批砼灌注量应保证导管底口埋入砼中不小于0.8m,灌注过程中砼面应高于导管下口2.~6m,每次拆除导管前其下端被埋入深度不大于6m。

灌注必须连续,防止断桩。

(2)随孔内砼的上升,需逐节拆除导管,时间不宜超过15min。

(3)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砼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的砼应徐徐灌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砼整斗从上而下倾入管内,以免在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的橡胶密封垫。

(4)灌注过程要保护安设在钢筋笼上监测元件。

(5)做好砼浇筑记录。

(6)桩身砼必须留有试件,由试验工程师按规范要求随机取样,送规定试验单位做抗压、抗渗试验。

(7)在以往砼浇注时发现砼内有个别大块石块,为防止堵管,要求在砼下料漏斗内加设铁箅子。

(8)拆除导管时要控制好时机,导管即不能埋入太深造成砼浇注困难和导管无法拔除,更不能将导管拔出砼面,造成断桩。

3成桩质量标准及检测

钻孔灌注桩质量标准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混凝土抗压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

按规定检验

2

孔径

不小于设计要求

每根桩

1

测孔仪检测

3

孔深

+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