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3941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五四制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Cu-64Zn-65

第1卷(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

1.下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科学的是

A.常喝75度白酒可以杀死体内新冠病毒

B.出门戴口罩、不聚集是预防新冠肺炎传播的有效方法

C.坚持每天吃药,不断补充身体内化学元素

D.为避免病毒传入教室,禁止开窗通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浓度过高,不益饮用。

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且喝酒不会杀死体内新冠病毒。

错误。

B、出门戴口罩、不聚集,可减少病毒进入人体呼吸道,是预防新冠肺炎传播的有效方法。

正确。

C、人体所需的元素需要适量摄入,过量摄入也会影响人体健康,错误。

D、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身体健康,错误。

故选B。

2.2020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河长制”,依法治水管水

B.强化城市“雨污分流”管道建设,将自然雨水、生活污水分类处理,达标排放

C.禁止向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污水

D.在黄河安澜湾景区内吃烧烤、扔垃圾不会破坏周围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建立“河长制”,依法治水管水。

责任到人,依法治理,有利于环境保护。

正确。

B、强化城市“雨污分流”管道建设,将自然雨水、生活污水分类处理,达标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正确。

C、禁止向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污水,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

D、在黄河安澜湾景区内吃烧烤、扔垃圾会破坏周围环境,错误。

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引燃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持平,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4.过氧乙酸(化学式为

)是一种高效杀菌剂,呈弱酸性,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应密封保存

B.过氧乙酸能使蛋白质变性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4:

3

D.过氧乙酸完全燃烧生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乙酸易挥发,为防止过氧乙酸挥发过氧乙酸应密封保存。

正确。

B、酸、碱及重金属盐等物质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杀菌剂可推知过氧乙酸能使蛋白质变性。

正确。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4:

(16×3)=6:

1:

12,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过氧乙酸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过氧乙酸完全燃烧生成的物质中应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正确。

故选C。

5.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B.钠原子

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1个电子

C.钠离子属于阳离子

D.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1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常省略不写。

错误。

B、钠原子最外层为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错误。

C、钠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属于阳离子。

正确。

D、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1价。

错误。

故选C。

6.下列化学符号既具有宏观意义,又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H2能表示氢气这种物质,也能表示1个氢气分子。

既具有宏观意义,又具有微观意义,正确。

B、2N2只能表示2个氮气分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错误。

C、2O2只能表示2个氧气分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错误。

D、2H2O只能表示两个水分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错误。

故选A。

7.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一氧化碳作还原剂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D.钨用作灯泡的灯丝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物理性质的判断。

【详解】A、一氧化碳作还原剂是利用了一氧化碳夺走金属氧化物中氧的能力,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可以和酸反应中和土壤中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用来生成氧气,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钨丝的熔点比较高,所以可以用来作灯丝,利用了钨丝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记教材中概念即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析出晶体

B.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析出晶体,如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温度,氢氧化钙溶解度升高,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

错误。

B、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所以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正确。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生成了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错误。

D、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是盐溶液。

错误。

故选B。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混合,不会生成气体、沉淀和水,不发生反应。

错误。

B、硫酸钡不溶于水,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错误。

C、铜的活动性比氢弱,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错误。

D、该反应符合客观事实与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故选D。

10.被称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为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做出巨大贡献

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徐寿

C.侯德榜

D.门捷列夫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屠呦呦是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徐寿是清末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侯德榜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选项C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是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20g乙溶解于5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

C.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30g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t1℃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题目中没有给出饱和溶液状态,故无法比较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A错误;

B、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t2℃时,100g水中最能能溶解40g固体以物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固体乙物质,故选项B正确;

C、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此时溶剂不变,溶质也没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C错误;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题目中没有给出溶液的质量,知道溶质的浓度,无法算出析出溶质的质量;

答案:

B

12.

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生成物属于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正确。

B、反应物为氢气、和氯气,氢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生成物为HCl,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H2

2HCl。

错误。

D、生成物中只含有氯化氢分子,属于纯净物。

错误。

故选A。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中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

C.大力开发利用化石燃料

D.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农业生产中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既保证了农作物产量,又可避免环境污染,正确。

B、油脂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正确。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大力开发利用化石燃料,不利于资源保护。

错误。

D、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毒品对人体有害。

正确。

故选C。

14.X、Y、Z是金属活动顺序表里的三种金属,它们有如下性质:

不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排在Y前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Y排在Z前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排在H前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Y排在H前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①X可以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所以活动性X>Y。

正确。

B、根据②Y可以从Z的盐溶液中置换出Z,所以活动性Y>Z,正确。

C、根据③X可以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所以活动性X>H,正确。

D、根据④Z不可以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所以活动性H>Z。

但无法确定Y的活动性比H强还是弱,错误。

故选D。

15.下列化学实验现象

描述正确的是

A.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氧化铜放入少量的稀硫酸中微热,固体溶解,溶液呈现蓝色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的白烟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现象的规范描述和常见物质的性质。

【详解】A、铁在空气中只能加热至红热,铁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水溶液是蓝色,故B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现象应该是白雾而不是白烟,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是碱,遇到紫色石蕊变蓝,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准确记忆即可解答。

第I卷(非选择题共35分)

二、理解与应用

16.硅藻是硅藻细胞和外覆硅质(主要是二氧化硅)构成的,硅藻泥具有多孔结构,有非常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且不燃烧,所以硅藻泥是一种天然环保内墙装饰材料,现在逐渐用来替代墙纸和乳胶漆。

(1)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________。

(2)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硅藻泥具有良好吸附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SiO2

(2).+4价(3).硅藻泥具有多孔结构

【解析】

【详解】

(1)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SiO2。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

氧元素化合价通常为-2价,所以硅元素的化合价x为x+(-2)×2=0,x=+4。

所以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3)硅藻泥具有良好吸附性的原因是硅藻泥具有多孔结构。

17.工业上用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制取金属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操作的名称是_____,滤液A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步骤③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答案】

(1).过滤

(2).氯化镁和氯化氢(3).Mg(OH)2+2HCl=MgCl2+2H2O(4).MgCl2

Mg+Cl2↑

【解析】

【详解】

(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步骤①中操作使滤液和滤渣分离,是过滤。

滤液A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镁和过量的氯化氢。

(2)氯化镁和氯化氢的混合溶液加入烧碱(氢氧化钠),分别生成氢氧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所以固体B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发生的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步骤③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镁固体通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Mg+Cl2↑。

18.2020年5月5日晚18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首次飞行任务,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运载能力大大提高。

(1)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采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2)煤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燃料,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变化。

煤油的沸点比汽油高,常用于航空航天,其燃烧产物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2H2+O2

2H2O

(2).燃烧产物无污染,热值大(3).物理(4).氮的氧化物

【解析】

【详解】

(1)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采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产物不污染环境,热值大。

(2)煤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燃料,该过程利用石油各成份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煤油产物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氮的氧化物等。

19.不锈钢是一种合金,它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铬(Cr)和锰。

(1)纯铁和不锈钢相比,硬度较大的是_____,不锈钢具有良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_____。

(2)金属铬能够和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答案】

(1).不锈钢

(2).Cr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Cr2O3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将大气中的水气及氧气阻绝在外,防止铁生锈(3).Cr+2HCl=CrCl2+H2↑(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解析】

【详解】

(1)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所以硬度较大的是不锈钢。

不锈钢之所以有优良的防锈性和抗腐蚀性,在于不锈钢表面的Cr易与大气中的氧生成Cr2O3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将大气中的水气及氧阻绝在外,保护基材不继续受氧化影响而腐蚀。

(2)金属铬能够和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生成物为CrCl2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为:

Cr+2HCl=CrCl2+H2↑。

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三、实验与探究

20.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2气体与金属Mg的反应,设计了下图装置,制取CO2气体,并用过量CO2与热的金属Mg充分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C装置中的浓硫酸具有________性,用作干燥剂。

(2)实验时,先打开A装置处的止水夹,通一段时间气体后,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这样顺序操作的原因是___。

充分反应后,D中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3)若要将D装置生成物中的黑色固体单质进行回收,实验操作步骤是__。

(试剂自选)该黑色固体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写出它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除去氯化氢气体(3).吸水(4).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5).2Mg+CO2

2MgO+C(6).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7).C+CO2

2CO

【解析】

【详解】

(1)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用于除去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C装置中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作干燥剂。

(2)开始先通入气体,再点燃酒精灯是因为要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镁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充分反应后,D中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黑色固体为碳、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镁,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2MgO+C。

(3)反应后,D中除了碳单质外,还有MgO,可能还有Mg。

可以利用盐酸或硫酸进行回收碳。

步骤如下:

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盐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过滤(碳不溶于水,氯化镁溶于水),洗涤,干燥。

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

名称:

②__________。

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加热前应先对试管进行___,然后集中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E装置中导管口必须伸到瓶底的原因是__。

【答案】

(1).锥形瓶

(2).防止药品中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3).预热(4).

(5).B(6).C或E(7).排走更多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操作。

【详解】

(1)②是锥形瓶,在装置A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形成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底部炸裂。

在加热试管前先要预热,再将火焰对准加热部位;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典型的固液混合不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选收集装置C或E,E装置中导管口必须伸到瓶底的原因是排走更多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即可。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一个小题,共6分)

22.铜锌合金又叫黄铜,某化学兴趣小组要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取黄铜碎屑样品20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测定烧杯中剩余物质为119.9g。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g。

(2)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0.1g

(2)解: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所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83.75%。

【解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00g+20g-119.9g=0.1g。

(2)详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