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3833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

《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工时的计算.docx

作业工时的计算

時間研究的定義、特點及用途

1.時間研究的定義

時間研究是一種作業測定技術,旨在決定一位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標準狀態下,對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時間。

以上定義的含義爲:

(1)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

即操作者必須是一個合格的工人,而且該作業必須適合於他做;操作者對該項特定工作的操作方法,必須受過完全的訓練;操作者必須在正常速度下工作,不能過度緊張,也不能故意延誤,工作時生理狀態正常。

(2)在標準狀態下

系指用經過方法研究後制定的標準的工作方法、標準設備、標準程式、標準動作、標準工具、標準機器的運轉速度及標準的工作環境等。

2.時間研究的用途

(1)決定工作時間標準,並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2)制定標準時間作爲資金制度的依據。

(3)決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計劃。

(4)決定標準成本,並作爲標準預算的依據。

(5)決定機器的使用效率,並用以幫助解決生產線的平衡。

 

二、時間研究的研究方法

時間研究也稱秒錶時間研究、直接時間研究或密集抽樣時間研究——即採用抽樣技術進行研究。

抽樣調查是一種非全面的科學的調查方法。

它是按隨機的原則,抽選總體中的部分單位進行調查,以推斷總體的有關資料。

抽樣調查是按隨機的原則從總體中抽選少部分單元,無任何主觀意圖的影響,因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抽樣調查的次數是根據科學的計算確定的,在調查次數上,有最低限度的保證。

抽樣調查的結果,其誤差可在調查之前根據抽樣的次數和總體中各單位時間標誌的差異程度,事先通過計算,將其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因此調查結果比較可靠。

密集抽樣與後面介紹的工作抽樣(分散抽樣)不同之處在於:

密集抽樣是在一段時間內,利用秒錶連續不斷地觀測操作者的作業,而分散抽樣(工作抽樣)則是在較長時間內,以隨機的方式,分散地觀測操作者。

時間研究的步驟

一、時間研究的工具

1.秒錶(停錶、馬錶)

2.觀測板

3.時間研究表格

4.鉛筆

5.計算器

6.測量距離及速度的儀器等

二、時間研究的步驟

1.第一步驟:

收集資料

爲制定某一操作的標準時間,必須對整個操作有詳細而完整的瞭解,不能遺漏操作的任何一部分,或有任何錯誤,否則將導致標準時間的失誤。

通常記錄資料的專案均應填入時間研究表格的表頭或首頁。

一般收集的資料,可按其性質分類如下:

(1)能迅速識別研究內容的資料

1)研究號碼;

2)頁數與總頁數;

3)研究者的姓名;

4)研究日期;

5)研究批准者的姓名。

(2)能正確識別製造的産品或零件的資料

1)産品或零件的名稱;

2)圖樣或規格的號碼;

3)材料;

4)品質要求

(3)能正確識別製造程式、方法、工廠或機器的資料

1)操作的部門或地點;

2)操作或動作的說明;

3)“方法研究單”或“標準操作單”的號碼:

4)機器的製造廠名稱、型式、大小或能量:

5)工具、夾具及量規;

6)工作現場的佈置圖、零件表面加工圖:

(4)能識別操作者的資料

1)操作者的姓名;

2)性別;

3)操作者所具有操作經驗程度(技術水平)。

(5)研究的期間

1)研究開始時間;

2)研究完成時間;

3)研究經過的時間。

(6)有關工作環境的資料溫度、濕度、照明、雜訊以及其他影響操作者生理與心理的資料。

2.第二步驟:

劃分操作(單元)

劃分單元必須依據下列要求進行。

(1)檢查現行操作方法

(2)劃分操作單元的目的

1)便於評估操作速率

2)可將操作內生産工作(有效時間)與非生産工作(無效時間)分開。

3)各單元分別評比,使標準時間更爲精確

4)每單元予以詳細說明,並測計其標準時間,則詳細的操作規則即可産生,且以後如某單元需更換動作與時間,可就已建立的相同單元時間相加而獲得。

5)如巳制定出每個單元的標準時間,將其綜合,即爲整個操作的標準時間。

且以後單元如有增減時,亦可迅速算出其標準時間。

(3)劃分操作單元的原則

1)每一單元應有明顯易辨認的起點和終點,有時爲方便辨認,將工作迴圈中,一個操作單元中止,另一個操作單元開始的瞬間稱爲分解點或定時點,在劃分操作單元時,明確分解點。

2)單元時間愈短愈好,但以使時間研究人員能精確測記爲宜。

一般認爲以0.04min爲宜。

3)人工作業單元應與機器單元分開。

因爲時間研究主要測定人工單元。

4)盡可能使每一人工單元內的操作動作爲基本動作(如伸手、握取等),以便易於辨認。

5)不變單元與可變單元應分開。

6)規則單元、間歇性單元和外來單元應分開。

規則單元是加工每個工件都有規則性地出現的單元,間歇單元是加工過中偶爾出現的單元,外來單元爲偶發事件,且將來不需列入標準時間以內。

7)關於操作的時間標準僅用於其特定的操作,所以每一單元應有完整而詳細的說明,或記於時間研究表內,或另附紙於後。

動作單元分析

 3、第三步驟:

測時

(1)測時的方法

測時的方法有:

連續測時法;歸零法;累積記時法;周程記時法。

1)歸零法

2)累積記時法

3)周程測時法單元甚小且周程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此法採用每次去掉一個單元的辦法來測時。

假設某工序有a、b、c、d、e5個操作單元,每次只記錄4個單元的時間值:

A=a+b+c+d=28s

B=b+c+d+e=30s

C=a+c+d+e=29s

B=a+b+d+e=23s

D=a+b+c+e=23s

設X=(a+b+c+d+e),則4X=4(a+b+c+d+e)=133s,X=33.25s

a=X-B=33.25-30=3.25s

b=X-C=33.25-29=4.25s

c=X-D=33.25-23=10.25s

d=X-E=33.25-23=10.25s

e=X-A=33.25-28=5.25s

4)連續測時法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第四單元

T

R

T

R

T

R

T

R

09

09

06

15

13

28

04

32

 

(2)現場測時情況

1)如測時時來不及記錄某一單元時間,則在相應單元“R”行中記一“×”或“M”,表示失去記錄。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第四單元

T

R

T

R

T

R

T

R

09

09

06

15

 

×

 

32

 

2)如操作中發現操作者省去某一單元,則應在該單元的“R”行中劃一斜線,表示省去。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第四單元

T

R

T

R

T

R

T

R

09

09

06

15

13

28

 

/

 

3)如果操作者不按單元的順序進行,則在該單元的“R”行內劃一橫線,橫線上記錄完畢時間,橫線下記錄開始時間。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第四單元

T

R

T

R

T

R

T

R

09

09

06

15

04

32/28

13

28/15

 

4)外來單元的發生可能有兩種情形

●正巧在某一單元完畢時發生

●在某單元內任何時間發生

●外來單元時間很短

 

 

1

2

3

4

5

外來單元

周程

R

T

R

T

R

T

R

T

R

T

符號

R

T

說明

1

13

13

28

15

53

25

×

 

66

 

A

86/53

33

更換皮帶

2

84

18

104

20

27

23

39

12

/

 

B

425/94

31

更換調整螺絲

3

54

15

72

17

205/85

20

85/71

14

222

17

C

-

 

工具掉到地上,拾起並調整

4

36

14

53

17

306

20

20

14

38

18

D

 

 

 

5

52

14

68

16

87

19

131

B

13

49

18

E

 

 

 

6

64

15

81

17

501

20

23

C

22

41

18

F

 

 

 

7

 

 

 

 

 

 

 

 

 

 

G

 

 

 

 

 

 

 

 

 

 

 

 

 

 

 

 

 

 

 

 (3)剔除異常值

美國機械工程協會(SAM)對異常值定義爲:

某一單元的秒錶讀數,由於一些外來因素的影響,而使其超出正常範圍的數值。

剔除異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標準差法。

其計算方法如下:

假設對某一操作單元觀測n次所得時間爲:

Xl,X2,X3,…,Xn。

則平均值爲

標準偏差爲

 

正常值爲x±3σ內的數值,超過者即爲異常值。

例1、某一操作單元,觀測20次,其中漏記一次,其餘19次觀測資料如下:

20、20、2l、20、22、20、19、21、20、2219、21、20、28、2l、20、20、22、M、20

則:

 

管制上限:

21+(3×2)=27

管制下限:

2l-(3×2)=15

(4)決定觀測次數

1)爲什麽同樣操作要做若干次觀測

同一操作者連續操作,因下列各種原因,使各單元每一次所用時間並非完全相同。

●因爲工具、材料、零件等放置位置並不完全相同,所以取用時間也就不相同;

●讀取秒錶的誤差;

●物件品質的差異等。

2)影響觀測次數的因素

●操作者的技術程度;

●操作本身的穩定性(如材料規格不一,品質時有變化等);

●測時的精度要求不一,觀測次數亦不同。

3)決定觀測次數的方法

誤差界限法

此法計算觀測次數N的公式如下(誤差爲±5%,可靠度爲95%);

式中

——每一次秒錶讀數;

n——試行先觀測的次數。

例如,某一單元試行觀測l0次,結果如下:

7,5,6,8,7,6,7,6,6,7

平均值欲得±5%誤差,95%可靠度,問需觀測多少次?

此處n=10。

i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計

7

5

6

8

7

6

7

6

6

7

65

49

25

36

64

49

36

49

36

36

49

429

代入公式得:

 

4.第四步驟:

正常時間

所謂正常時間則市以一種不快不慢的正常速度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時間。

必須利用“評比”予以修正上述步驟所求出的操作者個人的平均時間。

(1)何謂“評比”評比就是時間研究人員將所觀測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與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一想像的比較。

(2)建立理想速度(或稱正常速度)的方法根據評比的定義可知,時間研究人員必須能在自己頭腦中建立一個理想的速度,然後再根據這個理想速度去評比操作者動作的快慢。

理想速度(正常速度)的建立,有以下幾種爲國際所公認:

1)走行——平均體力的男子,不帶任何負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分發撲克牌——30s內將52張撲克分成4堆的速度。

3)插銷子——將30只銷子插入30個孔內,用0.4lmin的速度。

(3)評比尺度

常用的速度評比尺度有三種,即60分法、100分法及75分法

1)60分法與100分法此兩種方法是建立在同一水平之上,凡觀察速度與理想速度完全相同的給予60或100分。

2)75分法這是由英國時間研究專家所提出的一種方法,他們認爲採取自然的標準爲依靠,也就是現在管理上公認的,在有刺激的情況下比無刺激的情況下速度要快1/3,所以可依照此種有刺激情況下的速度爲理想速度的標準。

在有刺激情況下,三種尺度的正常速度爲:

80,133,100

在無刺激的情況下,三種尺度的正常速度爲:

60,100,75

3)各種操作水平與評比的例子

評比

操作水平

相當行走速度

正常=60

正常=75

正常=100

英里/h

km/h

40

50

67

甚慢;笨拙、探索之動作;操作人似在半睡狀態,對操作無興趣。

2

3.2

60

75

100

穩定、審慎,從容不迫,似非按件計酬,操作雖似乎緩慢,但經常觀察有無故意浪費行爲。

3

4.8

80

100

133

敏捷,動作乾淨利落、實際;很象平均合格工人,確實可達到必要的質量標準及精度。

4

6.4

100

125

167

甚快,操作人表現高度的自信與把握,動作敏捷、協調,遠遠超過一般訓練有素的工人。

5

8.0

120

150

200

非常快,需要特別努力及集中注意,但似乎不能保持長久;只有少數傑出工人始可辦到。

6

9.6

 

(4)化觀測時間爲正常時間——其公式如下:

舉例

60分法

1、觀測時間18s

你的評比爲80

2、觀測時間16s

你的評比爲90

100分法

1、觀測時間18s

你的評比爲133

2、觀測時間16s

你的評比爲150

75分法(100分)

1、觀測時間18s

你的評比爲100

2、觀測時間16s

你的評比爲112

 

(5)評比時應注意事項

評比最主要的作用,是將觀測的時間修正爲一不快不慢,在正常情況下所需的時間。

在實際應用中,還必須注意以下各點,以求得正確可用的時間。

1)有效操作速度

2)用力大小

3)困難操作的評比

4)需要思考操作的評比

(6)決定正常時間的代表值——有兩種方法:

1)每個單元的觀測時間乘以每個單元的評比百分率(時間研究人員的評比/正常評比),相加並除以觀測次數。

2)選用最常發生的觀測時間乘平均評比值(將每次操作單元的評比值加起來,再除以觀測次數,即爲平均評比值)。

5.第五步驟:

寬放時間

將操作時所需的停頓或休息,加入正常時間。

這種進一步進行修正的時間稱爲“寬放時間”。

(1)增加寬放時間的原因

1)操作周程中操作的疲勞,需要休息。

2)操作者個人的需要,如喝水、上廁所、擦汗、更衣等。

3)操作者聽取班長或車間主任的指示,或本人指示助手等,而使本身工作停頓。

4)操作者領材料、工件、物件及完成件、工具的送走等。

5)操作中等待檢驗、等待機器的維修、保養、等待材料等。

6)操作者從事操作前的準備工作,如清理工作場所、擦拭機器、所需物件的準備和操作中、操作完後工作場所、機器、物料及工具的清理工作。

7)操作者從事刀具的刃磨、更換皮帶、調整機器等工作。

(2)寬放時間的種類

1)私事寬放這是考慮操作者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廁所、擦汗、更衣等。

每天8小時工作,上下午無規定的休息時間時:

對於輕鬆工作,一般爲正常時間的2%一5%。

對於較重工作(或不良環境)則大於5%。

對於舉重工作(或天氣炎熱)定爲7%。

一般情形多以正常時間的5%計。

2)疲勞寬放——一般採用估計的方法來決定。

在一般情況下常以正常時間的百分率來表示。

3)程式寬放——是操作中無法避免的延遲所需要的寬放時間。

4)特別寬放時間——按其發生的情形分成3類。

●周期動作寬放時間如刃磨工具、清潔機器或工廠、周程檢查、發生在一固定間隔或某一定周期之後的動作時間。

●干擾寬放時間一人操作多台機器,當在這台機器操作時,另一台機器已停止,等待來操作。

稱爲干擾寬放。

●臨時寬放對可能發生而不能確定會發生的事件發生時,給予臨時寬放時間,通常規定此類寬放時間不得超過正常時間的5%。

5)政策寬放時間

寬放率(%)=(寬放時間/正常時間)×100%

6.第六步驟:

標準時間

(1)標準時間的形成

 

(2)標準時間的計算方法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正常時間×寬放百分數)=正常時間×(1+寬放率)

例如,某一單元觀測時間爲0.8min,評比爲110%,寬放爲5%,則正常時間爲0.88min,標準時間爲0.924min

三、時間研究的應用實例

現以在銑床上銑通槽爲例來說明其應用。

此例中共有以下七個操作單元:

拿起零件放在夾具上,夾緊零件,開動機床,銑刀空進,立銑通槽,按停機床,床台退回,鬆開夾具,取出零件,刷出鐵屑。

 

通過對這七個操作單元的10次觀測,得到每個操作單元的平均操作時間,例如第一單元的平均操作時間爲0.143,第二單元爲0.155…等。

1,2,3,5,6,7的評比係數爲110%,而第4操作單元的評比係數爲100%,以第l單元爲例,則:

正常時間=觀測時間×評比係數=0.143×1.10=0.157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二0.157×(1十0.15)=0.1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