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智慧粮食建设.docx
《陕西省智慧粮食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智慧粮食建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智慧粮食建设
陕西省智慧粮食建设
“十三五”专项规划
目录
一、“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3-
(一)主要成就-3-
(二)存在问题-4-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5-
(一)指导思想-5-
(二)基本原则-5-
三、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6-
(一)总体目标-6-
(二)重点任务-8-
四、保障措施-14-
(一)加强组织领导-14-
(二)加强项目管理-14-
(三)完善标准体系-15-
(四)拓宽融资渠道-15-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15-
(六)强化运行维护-16-
启动陕西智慧粮食建设,将为全省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对全面提高粮食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全省粮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全省智慧粮食建设科学开展,更好地组织实施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国家粮食局《关于规范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陕西省粮安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建设了省粮食局门户网站、各市粮食局门户网站,实现了互联网门户信息展示和公众查询服务;争取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800多万元,在全省14个省级储备粮承储库点开展了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了对省级储备粮的动态监控、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自动化办公三大主要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全省粮油仓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水平;省储备粮管理公司和省储备粮直属库建立了虚拟粮食内网,用以传递业务数据、图像和召开视频会议等;全省粮油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已初具规模,使用了统一的质检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规范了各市级粮油质量监测站的业务流程和报告,数据格式统一,为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共享和传递奠定了基础;开展了仓储设施专项调查,对全省每个仓库实施了图片采集、地理位置信息采集,编制了唯一的仓储设施代码,库存粮食识别代码正在省级储备粮库推广试用。
以上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为“十三五”智慧粮食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当前陕西粮食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缺乏兼容性,互联互通难。
数据来源单一,不能相互印证。
数据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普遍。
二是现代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高。
全省有60.1%的仓容实现计算机测温、69.7%的仓容实现机械通风、49.7%的仓容实现环流熏蒸;低温储粮、富氮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更低,分别只有10.4%和2.8%。
三是信息采集及时性和全面性不足,采集手段落后,数据挖掘不深入,信息反馈不灵敏。
目前大多数粮食企业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分析等,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与现代粮食流通的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人才队伍匮乏。
基层粮食企业信息化建设动力不足,不能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管理和经营模式,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人员少。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全面提升粮食宏观调控水平、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能力、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确保全省粮食安全为目标,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业务深度融合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主线,以粮库智能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互联网+”在我省粮食行业的应用,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实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规范统一、运行高效”的粮食行业信息化体系,提升我省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统一标准。
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规范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全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平台,避免出现自成体系和信息孤岛,大力整合涉粮信息资源,构建省级粮食数据大资源池,为全省粮食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先进实用,互联互通。
结合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立足底线思维,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注重实用性、可靠性和前瞻性,优先采用成熟、实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
同时,充分考虑粮库、粮食企业、粮食主管部门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充分考虑粮食行业未来的发展需要,采用先进的系统架构和技术,便于系统后续的软硬件设备扩展。
3、示范引领,分步实施。
智慧粮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示范引领,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按照轻重缓急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各地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强化示范带动效应,择优选择条件比较成熟、有积极性的市、县和粮库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实施。
4、创新引领,安全可靠。
突出技术创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突出管理创新,推动实现对传统管理方式的变革,提升企业和行业管理效率,强化行业监管服务能力。
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设备和系统建设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确保信息化建设安全可靠。
三、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按照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全省推进、分级分步的原则,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这一中心,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以涉粮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标准规范为指引,以数据采集和应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与粮食业务深度融合和管理创新为手段,深化信息技术在粮食流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应用。
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以“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资源充分开发、技术应用成熟发展”为主要标志,以“数字化政务、精确化业务、信息化商务、网络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慧粮食基本框架,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安全稳定、信息共享、多级联动、覆盖全省的较为完善的粮食流通管理信息化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全省粮食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和粮食行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大幅提升。
在全国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下,采取“1+4”的建设模式,即建设省级粮食流通管理平台和实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粮食交易中心和现货批发市场电子商务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重点粮食加工企业信息化改造、粮食应急配送中心暨“放心粮油”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总体框架设计为:
建成粮库、省粮食局两级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完成粮食行业多环节、多层次海量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
同时,依托陕西省粮食数据资源池,开展数据采集和决策分析,满足粮食库存保管降本增效、远程监管的需求,确保储备粮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可靠、储存安全,在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从而实现粮食宏观调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1、省级粮食流通管理平台建设
基于现有基础,我省省级粮食流通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省级平台”)建设以核心业务监管为主要内容,以互联互通为主要目的,通过VPN专用网络与各级储备粮库、基层粮食收储企业联通,包括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宏观调控、监督检查四项功能,实现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和利用。
其中:
行政管理包括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储备粮远程监管等,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行政办公效率。
探索通过出入库数据、粮情监测数据以及料位传感技术、红外感应技术等推断当前粮食库存数量,实现库存数量的实时动态监管。
公共服务主要是利用省级平台及平台数据资源,为售粮农民、消费者、涉粮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包括“放心粮油”相关信息发布、查询,基于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质量安全信息查询,基于粮食交易中心及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提供市场价格、行情信息。
宏观调控将在采集大量涉粮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督监管能力、市场调控能力和应急保供能力。
在我省已有的价格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粮食价格、市场供应、粮食收购等方面的流通动态监测系统,并预留应急指挥系统接口。
监督检查用于对全省粮食流通行政执法检查流程的整体信息化,包括对粮食流通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项目启动、执法审批、现场检查、抽样检测、报告总结等行政执法检查的各个节点的管理,粮食经营者信息、执法检查人员信息的管理,以及对执法检查信息的汇总统计分析等。
实现对执法过程进行备案,对各涉粮企业信用检查评价信息进行管理,建立备查企业的信用体系,实现企业信用评级管理。
实现粮政执法应用扩展到智能执法终端(含手机),促进执法检查的业务协同和效率提升。
(1)搭建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依托省粮油质检所建设省级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原粮、成品粮质量检验数据共享,打通仓储、加工、物流、销售各环节数据链,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达到粮油质量安全追溯、质量分析、风险预警等目的。
(2)建设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信息化管理系统。
涵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业务以及粮食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形成粮食库存检查数据库,结合质量安全平台,实现对粮食库存数量、质量的实时监管。
重点建设省级储备粮智能监管系统。
(3)建设西部粮油信息网。
该网站除了交易中心传统的交易服务外,以服务三农为导向,加强粮食政策宣传,开设供求信息发布接口,构建农民与管理部门间的对接平台,定期采编发布有代表性、能反映我省以及西部地区粮油市场行情的原粮、成品粮供求信息,并定期对市场行情走势进行分析和研判,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涵盖粮食交易、国内外粮食信息、期现货行情的综合性粮油交易信息服务网站。
(4)建设技术保障与服务平台。
依托省粮科院的专业力量,建立智慧粮食保障维护平台,实现对所有参与智慧粮食体系运行和维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工作咨询与业务交流,对涉粮企业信息化及专业技术应用进行专家远程诊断和服务的功能。
2、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
分示范库、储备库、收纳库三个等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示范先行,分步实施。
建设内容以粮库业务应用为主,一般包括出入库及库存管理模块、仓储管理模块、综合业务模块、安防管理模块等。
满足不同粮库业务和管理需求,实现对粮食购销、出入库、仓储、安防、质检、财务、统计等业务高效管理。
(1)收纳库建设
按照功能简单、操作方便、建设运维成本低廉的原则进行建设,主要包含粮食出入库、收购资金结算、统计报表、与库存识别代码登统系统集成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售粮人身份识别登记、图像和视频采集、收购资金审核与结算等功能,以及与省级平台的对接。
(2)储备库建设
储备库信息系统是我省粮库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在功能上以核心业务应用为主,包括基于RFID的智能出入库管理、粮库业务管理、粮食库内质量安全追溯、基于粮食业务的视频追溯、智能仓储保管、粮库移动管理以及智能安防、综合展示中心、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满足粮库日常作业信息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与省级平台对接,对相关粮库统计数据、粮情、安防视频监控等数据的上报,实现储备粮的远程监管。
储备库按照省级储备库、市级储备库、县级储备库不同标准进行建设。
(3)示范库建设
选择3个规模大、管理基础好的储备库,进行示范建设。
示范库系统建设是在储备库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自动控制、物联网、智能仓储、数量监测、新技术应用,通过建设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并集成智能烘干系统、温湿度、气体、虫情、储粮数量等多种传感器及仓前设备、物联网终端等设备的示范应用,随时了解各个粮仓的粮食存储、粮情、虫情等粮食质量情况信息,并据此对各种仓储保管作业进行智能控制,以高效、节能、安全、绿色地进行通风、熏蒸、低温保管等关键作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3、粮食交易中心和现货批发市场电子商务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
为了完善及发展陕西省粮食物流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发挥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粮食集散功能,加强全省5个批发市场(交易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并重点建设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信息化平台。
(1)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传统粮食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转型升级,以“互联网+”的思维开展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传统的销售模式为基础,大力推进网上市场的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建设有线和无线局域网,为商户提供进货、销售、存储管理等应用服务;建设粮油产品追溯管理系统,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建设物流运输调度追踪查询系统,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高效安全运行;建设消防及安全监控系统,完善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资金结算及融资服务;建设无纸化办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接入上级粮食应急供应平台,为粮食应急供应提供服务;建立数据库,为公众提供粮油信息服务,为上级平台提供实时相关数据。
粮食现货物流交易市场建成后,结合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政策性交易及西部粮油信息网,逐步形成集国内与国际、商流与物流、现货与大宗交易、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性粮食物流交易中心。
(2)批发市场信息化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其他4个批发市场信息化平台的适应要求,规划并建设四方面的内容:
企业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协同办公、视频会议等,为批发市场日常办公类业务提供系统支持;市场行情,包括价格监测点管理、价格信息采集、价格分析,及时掌握各市场行情;交易平台,提供与已有交易系统(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的集成;对外接口,为省级粮食管理平台提供标准接口。
4、重点粮食加工企业信息化改造
选择15个粮食加工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打破传统模式局限,通过RFID粮食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粮食传感器网络系统、粮食可视物流系统、数据分析及管理系统建设,满足企业管理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实现“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粮食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
5、粮食应急配送中心暨“放心粮油”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深入推进全省“放心粮油”工程,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放心粮油”品牌质量,建立省级“放心粮油”管理系统,覆盖全省规范认定的1082个放心粮油示范店。
“放心粮油”管理系统以提高成品粮油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实现“放心粮油”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发布,包括“放心粮油”企业信息,“放心粮油”企业信息维护、“放心粮油”认证及审批、“放心粮油”信息发布等;实现放心粮油店的库存管理,提供“放心粮油”购入、“放心粮油”销售、“放心粮油”台账等功能。
实时了解全省放心粮油店的销售、管理情况,加强对放心粮油店的监管,同时为粮油质量安全追溯、问题追查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快捷的信息服务,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与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与创新品牌优势,提升本土粮油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消费者放心消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粮食部门要加强对智慧粮食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本辖区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承担起规划实施的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落实,指定专人负责,强化信息沟通,及时掌握进度,推进项目建设。
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细化推进措施,抓好规划落实。
(二)加强项目管理
制定智慧粮食建设的相关制度,全面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资金专项管理等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检查监督,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保障资金安全。
(三)完善标准体系
研究制定智慧粮食信息开放共享与应用协同管理办法,促进信息开发、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
加强智慧粮食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基础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和建设标准)的研究制定,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兼容,实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化协同推进,建立知识产权共享机制。
(四)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智慧粮食建设工程的投入,把信息化建设列为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带动其他资本进入智慧粮食工程的建设,形成多元主体投入机制。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粮食科研院所和粮食企业,建立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提高智慧粮食工程建设和应用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适应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信息化技能水平。
(六)强化运行维护
建立分级负责、流程规范、安全高效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实现运行维护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和可控化。
建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机构、制度和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系统运行维护的日常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把陕西智慧粮食工程实施好、管理好、运行好。
“十三五”陕西智慧粮食建设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来源
实施步骤
资金估算
(万元)
1、智能粮库建设
在原有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嵌入库存粮食识别代码,整合粮情监测分析、环流熏蒸、实时监控等业务,实现同一平台管理,统一数据存储,建设智能粮库
争取财政资金,企业配套
前期选3个示范库做试点,201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十三五末覆盖全部省、市级储备共112个粮库
27000
2、陕西省粮食流通管理平台
建设陕西省粮食流通监管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地理信息(GIS)技术和陕西粮食内网的通道,实现对粮食流通的监管、分析和预警
争取财政资金
2017年开始搭建开发平台,进行系统开发和软件编程,2019年上线测试使用
2200
3、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设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信息化管理系统,涵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业务以及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形成粮食库存检查数据库,结合质量安全平台,实现对粮食库存数量、质量的实时监管
争取财政资金
前期进行需求分析,2017年开始搭建开发平台,进行系统开发和软件编程,2019年上线测试使用
2700
4、加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开发粮食加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原粮、加工、成品粮各环节的信息化统一管理,原粮嵌入库存粮食识别代码,成品粮按包装物生成唯一标识的二维码
争取财政资金
2018年选面粉、油脂加工各一个企业进行试点,到2020年再完成13个加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5000
5、升级完善陕西粮食内网
升级完善陕西粮食内网,实现互联网、粮食内网、纵向网的有机结合,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按权限扩大涉粮企业的接入,提高陕西粮食内网的利用率
争取财政资金
2017年对省级平台进行完善升级,2018年对原内网单位网络进行检查升级,成熟一个接入一个
450
6、涉粮企业信息管理平台
研发各类企业业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健全各涉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配置最基本的网络硬件设备
争取财政资金,企业配套
2018年实现对涉粮企业分别建立统一构架和数据存储软、硬件管理平台
5000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来源
实施步骤
资金估算
(万元)
7、粮食库存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搭建粮食库存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各级原粮、成品粮质量检验数据的共享,打通仓储、加工、物流、销售各环节的数据链,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达到粮油质量安全可追溯、质量分析、风险预警等目的
争取财政资金
前期实现9个市级粮油质检站与省粮油质检所数据网上传递、汇总、分析等;2020年与112家储备库、15家加工企业、1082个放心粮油店质检数据实现网上传递及质量安全追溯。
3500
8、技术保障与服务
平台
建立运维服务中心,为陕西智慧粮食制定数据规范、接口标准、运管办法,提供全面运维服务与技术支撑;对涉粮企业信息化及专业技术应用进行专家远程诊断和服务
争取财政资金
前期进行软、硬件基本建设,2018年上线测试使用
500
合计
46350
抄送:
国家粮食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本局:
局长、副局长、副巡视员,各处室,档。
陕西省粮食局办公室2016年12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