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3550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docx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五官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

局部望诊——望五官

望眼睛,望得很全,神、色、形、态四个方面都要进行望,所以(望)眼睛是一个很重点的内容。

第二个是五官里面就要望耳朵。

望耳朵就简单了,肯定没有耳态,是不是?

耳态没有。

耳为肾的开窍,宗脉所聚的地方,少阳胆经所过的地方,这些大家都比较熟了。

这个是很正常的耳态了,这个耳态,颜色很润泽、光泽。

应该是,要说它有神的话,恐怕这种耳朵是有神的,有神,明润、光泽。

耳朵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耳朵上面有我们整个人体全身各个脏腑和机体的反应点。

这是一个耳穴图,像一个头部,手、足、臀部、内脏就在这一块,这样一个脏腑的内在表现。

我们可以进行按诊,望诊恐怕一般是还很难望得出那个来,但是如果这里面有出血、有丘疹、水泡等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得到有些病理改变。

最常见的,我们要观察,一个是观察它的色泽,常人的耳朵色泽是红润,刚才那个人就是一种常人,气血充足。

如果耳廓淡白,耳朵根都是白的,那是气血亏虚。

耳廓红肿,整个耳朵红肿,那是肝胆的湿热。

为什么是肝胆的湿热?

肝胆的经络可以行于这些地方,热毒上攻。

耳廓青黑,耳朵变青了、变黑了,那是阴寒内盛或剧痛,疼痛得很厉害。

耳廓干枯焦黑,没有光泽了,那是肾精亏虚,耳朵都焦了、枯了。

我们书上还提到,耳朵的背后出现了小的红的血络而耳根又发凉,那是麻疹的先兆。

当然,是不是麻疹?

不是说每个小儿都翻开来看一看,是不是耳朵后面有红络,耳朵发青,有麻疹的这种可能性。

有麻疹的可能性的时候,小孩子二三岁、三四岁,当地又有麻疹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又发烧、打喷嚏、流眼泪,是不是麻疹?

那我们可能要注意观察一下,这个耳朵后面有没有血络,耳根是不是发凉?

同时这个麻疹先出的地方、首先出现麻疹的地方,也是耳朵的后面,这是观察麻疹的一个先驱性的症状所在。

形态,耳的形,实际上不是态,应该是耳的形状。

耳的形状,常人是耳廓厚大,说明肾气充足,耳朵比较肥厚。

古代讲刘备说他是“大耳贼”,刘备两耳垂肩,恐怕没有那么大。

就这个耳朵比较肥厚,肥实,比较厚,这是一种肾气充沛的表现。

耳朵像一个胎儿。

肾开窍于耳朵,所以它是肾气充足的表现。

当然刘备的耳朵到底有多长?

是不是长到(了)什么地方,那也没办法考证。

如果耳廓瘦小而薄,又瘦又小而薄,那当然是肾气不足。

耳廓肿大是邪气充盛。

如果耳廓干枯萎缩,刚才前面已经讲到了,这个病人的耳廓已经枯瘦萎缩了,干枯萎缩,这和那个腊肉有什么区别?

熏了的腊肉有什么区别?

没有什么光泽,干枯萎缩这样一种表现。

那个上面显黄,如果把它显得黑暗一点,我这个上面就显得灰暗,显得暗一些,那就和腊肉差不多了。

所以这种情况是肾精亏虚、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精气亏虚、耗竭,已经虚得很严重了,耳朵都枯了。

俗话说这个病病得很严重了,耳朵都枯了,枯焦,晦暗无色了。

耳轮的皮肤甲错,也是血瘀。

这个肌肤甲错我们昨天已经看过,耳朵的皮肤变成了鳞状,很明显,肌肤甲错,像皮肤穿上甲一样的、鳞一样的,那仍然还是瘀血。

耳内的病变,刚才讲,这个实际上只讲了形,没有讲态,应该说耳朵不存在着态的问题,耳朵不会动,不会煽动,所以只有耳的形状变化、色的变化,肥厚。

耳内的病变,耳朵内部的病变当然主要是耳鼻喉科去看了,我们看不到,没有做耳内检查。

一般的病人都不做内耳检查。

我们一般的只看到什么呢?

耳内流脓,脓从里面流出来了。

这个地方流了一些脓出来了,那肯定是耳内有痈,有感染,有病毒,病毒在里面,这是脓耳。

如果耳内生了小的肉团,我们一般看到耳朵里面长了一个小的(肉团),耳道里面,不是耳廓上面,那叫做耳痔。

耳道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叫做耳疖,耳朵里面生了疖子。

有的经常是什么(原因),挖耳朵,不小心,感染,把这个挖伤了,受伤了以后,病毒、湿热、邪毒、热毒导致耳疖。

这都是讲的最简单的、最普通的。

真正的耳朵的病,那是耳科医生做内耳检查,要看到耳朵里面去。

第三个望鼻子。

这是正常人的鼻子。

中国人的鼻子可能塌一点、平一点,外国人的鼻子,鼻梁可能高一点。

现在做隆鼻手术以后那鼻子也变得比较高了。

鼻子这个地方称为明堂,鼻子是肺的开窍。

我们在《灵枢·刺热》这篇里讲过,“左肝右肺形成颊,心额肾颏脾主鼻”,在中间,心、肾、肺、肝、脾,五脏的中间,所以鼻子属脾,六腑夹在两边。

观察鼻子,一个是观察它的色泽,常人是红黄隐隐,含蓄明润。

我们正常的人就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吧。

这是正常的,鼻子也应该是正常的,当然也是这种表现。

如果鼻端色白,鼻子色白倒是没有很注意。

眼睛色白、嘴唇色白,那我们是经常要注意观察的。

是不是观察他的鼻子也白了,这个鼻尖的地方都白了,如果真正是白,一般来说也还是气血亏虚。

如果是发红的话,是肺脾的蕴热,肺和脾的热,肺火上炎,通过呼吸到鼻子,确实鼻子里面都感到(有)一种热气,鼻子里面有一种烧灼感,也可能鼻子要红,它又是脾所主的地方,所以叫做肺脾蕴热。

如果鼻头色青,阴寒腹痛,张仲景说:

“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

”痛得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死亡。

极寒,阴寒腹痛,这个我也没有观察到过,那种腹痛很严重的病人,是不是鼻头就发青,其他的,口唇、面部没有发青?

我没有注意,但是张仲景是有这个说法,就认为鼻头色青是一种阴寒腹痛的表现。

色微黑,鼻头颜色稍微有一点黑,是肾虚寒水内停,和眼眶周围发黑的情况是一样。

眼眶周围、眼眶发黑,眼周发黑,是讲的肾虚,寒湿、带下、水饮,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那么这个也是这样,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眼睛周围发黑是常见。

鼻头稍微有点黑,起码引起重视的比较少。

如果出现了,和眼睛发黑、眼眶周围发黑差不多。

如果是鼻头晦暗枯槁的,那当然也是气血精气亏虚,脾胃虚寒,是虚弱。

到底是不是脾胃虚,那倒也不一定。

反正就是晦暗枯槁了。

和耳朵枯槁了,倒是肾精亏虚了,肾虚。

鼻头枯槁,因为鼻子属于脾,脾主鼻,所以认为是脾(虚)。

反正是一种虚弱的表现,这可以肯定。

形,鼻的形,鼻的形的改变,也不是态。

应该说人的鼻子本身是不会动的,实际上鼻动还是面部的肌肉在动,并不是鼻子在动。

鼻头如果红肿生疮,那可能是鼻疔这一类的表现,可以是胃热、血热,鼻子上面可以生疔,可以生疖子,生疔生疖。

如果鼻头红色粉刺样,酒齄鼻,这个我们学生可能没有怎么看到,作为医生来说还是经常可以见到的,酒齄鼻,它鼻头这个地方有的甚至到了周围鼻翼都可以出现了,整个红肿,它又不是里面有结节,摸上(去)它是高低不平的,这是酒齄鼻。

为什么会出现酒齄鼻?

酒齄鼻怎么治疗?

这个是小毛病,痛苦不大,只是影响一点美观,(但是)治也不容易治。

按中医来说,恐怕也还是湿热、热毒蕴结、瘀血,一般来说恐怕是这些原因,因为它红肿,(有)这种表现。

如果是鼻柱溃陷,鼻梁都塌掉了,现在少了,这种情况,梅毒。

我小的时候都还经常看到,有的人鼻梁塌掉了,讲话没有鼻音,“嗡嗡”地讲话,鼻子不能发音了,甚至整个上颚都穿掉了,梅毒很严重。

梅毒穿顶了,上颚都已经溃烂了,鼻梁倒下去了。

现在梅毒基本上没有了。

梅毒这个病比较容易治,(用)抗生素。

原来也是很严重的病,没有抗生素之前,也是很严重的病。

鼻塌眉落,鼻子塌陷,眉毛也脱落,麻风。

你看这个中间塌陷下去了,眉毛没有了,严重的时候还是狮子面容呢,面部整个(像)狮子面容,面色也黎黑,周围,看见没有,面色也很不好。

眼睛里面还有翳,白色的翳膜,白翳,这也是麻风的病人。

麻风的病人现在也得到控制了,麻风比较少见了,在社会上少见了,有的病人也都集中在麻风村里面去了。

现在哪些地方还有麻风村?

不知道。

原来湘西是有麻风村的。

现在还有哪些地方有麻风村?

这种病人比较(少见了)。

鼻翼煽动,叫做鼻煽,这个是常见的,鼻翼在那里一张一合,一张一合,随着呼吸,他这鼻子塌进去,又张开鼻子,鼻翼塌进去又张开。

这是什么问题?

肺热,肺热病,小孩子急性的肺部的炎症,肺热炽盛,或者是哮病,那个哮喘的病人,哮,喉咙里面有一种水鸡声,随着呼吸它也出现这种表现。

鼻煽气喘汗出如油的,实际上是呼吸衰竭了,气脱亡阳的表现了。

汗出如油这种肺虚气竭,当然倒不一定是这三个症状在一起了。

鼻煽气喘汗如油,就是说反正病情很严重,呼吸很困难,张口呼吸、点头呼吸,鼻翼煽动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从鼻子上面,我们望它的色泽和形态。

鼻内的病变。

鼻子内部的病变,那也要耳鼻喉科专门检查,这个还没讲到。

鼻内的病变,如果鼻燥如烟煤,很干燥,鼻子里面干燥,像烟煤一样的,像那个烧煤的烟囱一样,如烟煤,多半是高热,热毒很盛,热毒炽盛的一种表现。

鼻流清涕,这个应该很容易看到,经常流清涕,这个流清涕如果突然起的,不是长期流清涕,一般来说不是长期流清涕,如果是鼻流清涕那应该是感冒。

鼻塞流涕是表证或者是鼻渊。

长期的鼻子流脓涕,流出来的涕甚至还有腥臭气,那是鼻渊。

渊,我们鼻窦这个地方很深,很不容易把它搞出来,渊博,深渊,鼻渊。

鼻腔出血叫做鼻衄,这都是常见的。

所以鼻子流涕,流什么样的涕,新起的多半是表证,长期的可以是鼻渊。

还有一种鼻鼽,打喷嚏,总是不停的打喷嚏,流很多的鼻涕,那叫做鼻鼽。

这个是鼻子里面生了一个小肉团,鼻子这个地方长了一个小肉团,这是鼻痔。

鼻内赘生柔软、半透明的光滑小肉,叫做鼻息肉,也叫做鼻痔。

鼻子里面长了息肉。

鼻子里面毛病还多着,常见的就这么多,我们一般能看得到的。

把鼻子打开(看)一下,里面长了一个小肉砣,打喷嚏,鼻子里面出血,去检查鼻子里面,那是耳鼻喉科(要)认真检查,我们现在没办法讲。

这是讲鼻子。

第四个望口与齿,望口和牙齿。

望口实际上是讲的口的形色,看你口的形色。

口角流涎,这个小孩子经常出现的。

所以(给)小孩经常用一个布像带口罩一样的围在这个地方,他口容易流涎水。

小儿脾虚湿盛经常见。

正常小儿也有,如果小儿不流涎了,一点都不流涎倒不是好现象,只是流得不是很多,流得很多的话,那是一种病变,脾虚湿盛。

成人也为什么口角流涎呢?

多半和中风、口僻有关系。

口僻,刚才讲口眼斜。

中风可以出现这种情况。

当然有时候不小心,说话什么的也流点涎,那不是一种病态,很少。

它这个是经常性的有这种情况,口角流涎,流得很多。

唇内和口腔内出现了白色的溃疡,周围有红晕,局部灼热疼痛的,是口疮。

口唇内出现了溃疡,有小的这种溃疡面。

这个地方有溃疡,这是口疮。

不管是唇内,(还是)口腔里面,口腔的黏膜上出现都叫做口疮。

如果口腔黏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的,叫做口糜。

这种病人来看病的还是比较多,他不一定到五官科去看。

(他说)我就是口里面老是生疮,经常溃烂。

有的人是经常性的,口腔黏膜发炎不能吃辣椒,经常溃烂以后疼痛,大便解不出来,有的甚至出现口里面有臭气这种情况。

还有一种是鹅口疮,就是小儿的口腔、舌子上面出现那种白屑,像鹅的口。

这古人观察是观察得很仔细,一般来说我们也没有养过鹅,也不知道鹅口腔是什么样,他就观察到鹅的口腔是白色的,所以叫做鹅口疮。

你看这一片,这个地方,就有白色的这种斑块,出现了白色的屑子,好像纸屑什么东西(一样),一些白色的物质在上面,那叫做鹅口疮。

口的形状,口态,这是重点。

刚才讲鼻子、耳朵都没有什么态,鼻子有一点就是鼻翼煽动,耳朵就根本没有讲过耳有什么态。

口的态很明显,常人口唇是可以随意开合,动作协调的。

那我们生病的时候,要看口的形态,当然看口的形态,并不是孤立的就只看口的形态,要综合起来看。

你比如说,我们看口态,口闭得很紧,牙关咬得很紧,他在病的过程里面,神志昏迷的时候,那我们叫做什么?

神志昏迷、口打不开,那叫什么?

牙关紧闭。

一个人好好的,也可以把牙咬得很紧,咬牙切齿,这个时候你就不能说他牙关紧闭。

神昏的病人他牙齿、口咬得打不开,那你不能说他咬牙切齿,只能叫牙关紧闭。

所以望口、望牙齿望什么?

望哪一个部位你都不要离开整体。

你在整体的情况之下来看,看这个嘴有什么变化了没有?

口唇的变化,汪宏的《望诊遵经》里面总结为“口形六态”,口的形态,这个动态有六种变化。

一种是口张,张开,不收缩,像鱼的口一样的张开,这是一种虚弱的表现。

状如鱼口,气出不入,只有气出来没有气进去。

当然这话形容得太过份了一点,呼吸不可能只有出没有进。

它可能是很微弱,只看到出气,没有看到进气,很微弱这么一种情况。

如果口又张着,呼吸很微弱,当然是一种病危的表现。

口张、目合、手撒、遗尿,我们前面讲的,目闭着不知道了,手也伸开了,大小便也失禁了,口也张着,呼吸很微弱,当然是病危的一种表现。

第二个是口噤,口闭,闭着,牙关紧闭。

牙关紧闭也叫做口噤。

口闭合着的,实际上是两个,口闭是讲的口没有张开,前面讲的口张开,现在说是口闭着的,甚至牙关都不能打开,要用压舌板,要用什么其他的钳子(之类),把口、牙关撬开。

这种情况多半可以见于什么呢?

中风、肝病、惊风、破伤风、马钱子中毒。

我们讲马钱子中毒,破伤风曾经讲过,在瞳仁上面有改变,在口上面也可以出现改变,这都是神有了问题,邪毒已经影响到了神了。

第三个是口撮,什么叫口撮呢?

上下口唇紧紧地聚合在一起,上下都紧聚在一起,两边上下左右紧聚的凑合在一起了,也是一种惊风的表现,破伤风动风的表现。

这个小孩子就是一个脐风,生出来以后,你看,不仅是口紧紧地闭合在一起,额头、眉、眼睛也都凑合在一起了,这是一种风,破伤风、脐风。

破伤风,脐风也是破伤风,这是小孩子(的)一种特殊(病),因为断脐的时候没有断好,所以把它叫做脐风。

它实际上也是破伤风。

第三种。

第四种口动,口唇频繁开合,不停地在这里运动。

不是我们一般讲的能言善辩,不是讲的那个口动。

而是讲的病中,病人口不断地频繁地开合,甚至口角在抽筋、在抽动,口角在掣动,这就是口动。

频繁地开合或者抽动,这是抽筋或者脾胃气虚的一种表现。

第五个是口,前面已经讲过,口眼斜,口歪到一边。

口歪到一边,如果伴有全身的病变的时候,那是中风;如果只有口眼的(斜),那叫口僻。

已经讲过口眼斜,讲眼睛的时候已经讲了这个症状。

这个典型吧,非常典型,口都歪到这边去了,这一边已经麻痹了,它没有力量去牵拉了,所以左边有问题,口眼都偏到右边去了。

口振,第六个是口振,口振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是冷得很厉害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冷得很厉害,口在这里,实际上整个牙关、口都在这里抖动,战栗鼓颌,口唇振摇,嘴唇都在那儿动。

很冷的一种表现,或者是邪正剧烈相争,我们讲寒战,战汗和热毒内陷的时候、热毒溃散的时候,脓毒血症可以出现这种表现。

这就是汪宏讲的“口形六态”,六种表现。

这也是考试的时候要提到的,口形六态是哪六态?

口张着多半是虚证;口闭合着可能是中风,也可能是肝病,反正是神志方面,口不会张开,自己不会张开了;第三个是口撮,上下口唇、左右的口角都聚合在一起,我们正常人也可以做这种表演,但是这是在病的过程里面可以(出现)口撮;第四个是口动,口唇不断地开合,或者口在这里抽动,开合、抽动这是口动;第五个是口,口偏到一边,实际上经常是口眼连在一起,口斜,不单纯是一个口,应该说口也可以,眼睛也可以,口眼斜。

它的那一边,往往(病位)是它的对面,往左边偏过来,往往是右边出的问题,风邪是中的右边的络;如果是往右边了,这口眼往右边歪过去了,风邪往往可能是中在左边了;第六个是口振,在寒冷的情况下,口不断地振动。

这么口形六态。

除了察口之外,第二个是察唇,察口唇的变化。

正常的口唇,每个人都有口唇,每个人都可以看到。

它的表现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也是红一些,稍微有点红而带暗一点,不是鲜红那种表现。

但是现在打口红以后就不知道是什么颜色了。

察唇,要注意察。

病人如果口唇出现什么问题,那你就一定注意问,特别是女同胞,你要注意她是不是打了口红,不然她打的口红打出来鲜红或者是紫红,那就不是病态了,要注意。

要察口唇的色泽。

深红而肿的,你这不是讲的打口红,是讲的病人本身口唇很红,肿起来了,那是热极、热盛,口唇有这种情况,肿得很大,热极、热盛。

口唇是樱红色,樱桃、樱花很鲜艳那样一种颜色,煤气中毒,当然是不是煤气中毒,不是单纯凭一个樱桃红色,这是一个指标,但是也不单纯是这个,一定要问问病史,看看神志是不是有煤气中毒的表现,(有)神志昏迷,神志不清楚这种表现,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

口唇淡白,这是最常见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如果口唇淡白那是一种血虚的表现。

这个病人的口唇淡白,白的很厉害,是血虚。

你看他这个口唇和周围皮肤的颜色差不太多了。

眼睑淡白是血虚,口唇淡白也是血虚。

口唇青紫,那上面也看不出有什么青紫来,如果口唇是青紫色的,这个上面看到,这个液晶屏上看到,这一块是很黑、很暗,口唇青紫,缺氧,血液运行不好,所以是一种血瘀的表现。

心阳虚衰,最后也还是导致血瘀。

阳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所以出现口唇青紫。

青黑比那个青紫还要严重,这个应该看得很清楚,青黑色,整个面部、口唇都带了青黑色,那是寒极、痛极,除了寒极、痛极以外,前面讲的心阳虚衰可不可以?

都可以。

阳气虚衰,阳虚则寒,也是可以的。

这两个只是程度上的差别,青紫和青黑只是程度上的差别。

寒极可不可以血瘀,痛极也可以出现有瘀血的表现,所以它两个应该说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一个稍微有点带紫色,一个甚至带黑色了。

都是阳衰寒极,疼痛之类的表现。

口唇如果出现干裂,那当然是津液亏虚。

如果口唇糜烂,是脾胃有热。

唇内出现了溃烂,色淡红,我们先讲口腔的时候也讲过,是一种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如果是口唇上面生疮,这个有一种叫做疔疮,比较严重。

疔疮根据生的不同,生在口角的,麻木疼痛,这是今后讲疔疮的时候有这种特点的,我们叫做锁口疔。

口不能张开,痛得很厉害,肿起来了,一个地方红肿特别明显。

如果生在人中部的这个口唇上面,人中部的叫做人中疔;生在口角,口不能张开的叫锁口疔。

还有一种情况,叫做“人中满唇反”,口唇翻过来了,看不到人中。

我们正常人这个地方有个人中。

但是这个地方收缩了,看不到人中有这条人中沟,那是一种脾气将绝的表现。

这个病人看不到中间有个人中沟,嘴唇往上收缩了,是脾气将绝的表现。

唇反人中满,脾气将绝。

讲不完了,今天只讲到这里。

这就是讲望头面五官讲了四个了,还有两个。

还有齿龈、咽喉(没讲)。

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