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的危险特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3532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的危险特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氯的危险特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氯的危险特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氯的危险特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氯的危险特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氯的危险特性.docx

《氯的危险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的危险特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氯的危险特性.docx

氯的危险特性

氯的危险特性

氯(液化的)CL270.9 Chlorine,liquefied

  别名 氯气,绿气,液氯,Chlorine,liquid,Chlorine

  危规分类及编号 有毒气体。

GB2.3类23002。

剧毒GA58-93A1102。

UNNo.1017;IMDGCODE2.3类。

副危险6.1类。

  规格 工业级(GB5138-85)含量(体积分数)≥99.6%。

  用途 用作氧化剂、漂白剂的原料。

生产多种有机氯产品和氯化物的原料。

用于金属工业、杀菌、橡胶制造、锡再生等。

  物化性质 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常温下7.09×105Pa以上压力时为液体。

液态氯为金黄色。

相对密度3.214。

熔点-102℃。

沸点-34.6℃。

临界温度144℃。

临界压力7.71×106Pa。

蒸气压6.40×105Pa(20℃)。

蒸气相对密度2.49。

氯是卤素四个元素之一。

氟化学性质比氯更活泼,溴和碘不如氯活泼。

氯可从溴和碘的盐中将它们置换出来。

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和加成反应。

干的氯稍不活泼,湿氯能直接和大多数元素结合。

溶于水或盐酸。

  危险特性 氯气在空气中不燃。

但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就像在氧气中燃烧一样。

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能与金属和非金属都起腐蚀作用。

大鼠吸入LC50:

293×10-6×1h;小鼠吸入LC50:

137×10-6×1h;狗吸入LC50:

800×10-6×30min;猫吸入LC50:

(280~630)×10-6×1h。

氯气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黏膜有极强的刺激性。

如与潮湿空气接触则生成初生态氧,并形成盐酸。

由于两者的存在致使机体组织发生严重的炎症。

在肺中可发生淤血和水肿。

3.5×10-6时可感到臭味;15ppm时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感到疼痛、咳嗽、窒息感及胸部紧束感;50×10-6可引起严重损害,有胸痛、吐粘痰及咯血;100×10-6时,瞬间就可以引起呼吸困难,发绀;1000×10-6时立即死亡。

对皮肤也有强刺激性,有时在面部等处可见氯唑疮。

  辨识事故类型:

剧毒性中毒、火灾、爆炸、腐蚀。

  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全身防护服。

需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流,以消杀火势。

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

急救:

应使吸入气体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严重的就医诊治。

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如产生灼伤须就医诊治。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有毒气体。

副标志:

腐蚀品。

包装方法:

钢瓶装。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

远离热源和火源。

避免阳光直射。

液氯是剧毒气体,应经常保持通风。

与可燃物、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隔离。

特别须注意与乙炔、氨、氢气、烃类、乙醚、松节油、金属粉末等隔绝。

搬运时要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皮圈,避免滚动和撞击,防止容器受损。

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阀门有否漏气,库房内有否氯气。

泄漏处理:

首先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全身防护服,切断一切火源。

发现漏气立即关闭漏气阀门,如无法修复,应将漏气钢瓶搬出仓间,在空矿地方浸入石灰乳中以防中毒事故,对残余废气用排风机排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乙炔的危险特性

乙炔CH≡CH26.0Acetylenedissolvel2.1类易燃气体,CNNO.21024,UNNO.1001。

  物化性质:

无色,略带乙醚气味,大多数市售商品因含有磷化氢、硫化氢和氨等杂质,而有蒜样臭气。

相对密度1.175,凝点-81.8℃,蒸气密度0.9,微溶于水,溶于乙醇,易溶于丙酮。

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

  危险特性:

极易着火、爆炸,闪点-32℃,自燃点305℃,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8%~81%;必须使乙炔溶解于丙酮和二基甲酰氨中,才能在高压下保持稳定,否则容易分解成氢和碳,产生爆炸。

乙炔能与铜、银、汞等化合物生成爆炸性混合物。

受撞击、摩擦或干状态下升温可导致强裂分解,并能与氟、氯发生爆炸性反应,遇热、明火和氧气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有毒、麻醉作用,甚至引起昏迷,人吸入10%,轻度中毒反应,吸入20%显著缺氧、昏睡、发绀,吸入30%,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

  辨识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

氧气的物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氧气 o2 32.0 Qxygen,Compressed 

  2.2类不燃气体,CNNO.22001,UNNO.1072。

  物化性质: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助燃气体。

液态时凝结成淡兰色液体。

相对密度1.33,熔点-218.4℃,沸点-183.0℃,临界温度-118.6℃,临界压力5.11×106pa,蒸气相对密度1.05,化学性能活泼,可与绝大多数元素生成氧化物。

与可燃气体(如氢、乙炔、甲烷等)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氢气混合后燃烧火焰温度达到2100-2500℃,微溶于水。

  危险特性:

氧气钢瓶在日光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存放,或搬运时摔甩,易使钢瓶中液化氧汽化膨胀,容易引起钢瓶爆裂。

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助燃,与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与油脂接触则反应生热,此热蓄积到一定程度则可自燃。

与氧气和乙炔等可燃气体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液态氧和易燃物共储时,特别在高压下,有爆炸危险。

液态氧易被衣物、木材、纸张等吸收,见火即燃。

氧气无腐蚀性,但有水份存在时会促进金属的腐蚀。

气体本身无毒,健康人吸入纯氧3小时,一般认为无任何影响,但吸入更长的时间或在202.65-303.98kpa(2-3atm)以上,持续吸入高浓度氧,则可出现“氧中毒症”。

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导致组织损伤。

  辨识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冻伤、氧中毒。

氯化橡胶漆的危险特性

氯化橡胶漆ChlorinatedrubbervarnishJ01-1

  危规分类及编号 易燃液体。

GB3.3类33646。

UNNo.1263。

IMDGCODE3139、3268、3372页,3.3类。

  用途 用于橡胶磁漆表面罩光。

  物化性质 由氯化橡胶、酚醛树脂、增韧剂和二甲苯制成。

  危险特性 易燃。

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蒸气能刺激眼睛和黏膜。

  辨识事故类型:

火灾、中毒。

  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

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1211灭火。

急救:

应使吸入蒸气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严重者就医诊治。

皮肤污染用稀料擦净油污,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Ⅲ)类。

铁听或铁桶。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

远离火种及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各组分分别储存与氧化剂(包括硝酸、过氧化氢)隔离储运。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

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被污染地面用油漆刀铲清。

油漆的危险特性

 油漆,属《危规》3.2类或3.3类易燃液体,有毒。

其特性为:

  1、高度易燃性:

其原因是易燃液体几乎全部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中主要含有碳原子和氢原子,易和氧反应而燃烧。

且闪点低、燃点也低,因此极易着火而燃烧。

  2、易燃液体挥发性大,当盛放液体的容器有某种破损或不密封时,挥发出来的易燃蒸汽扩散到存放或运载该物品的库房或车厢的整个空间,与空气混合,当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即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火花即能引起爆炸。

  3、高度流动扩散性,易燃液体的分子,粘度一般都很小,不仅本身极易流动,还因渗透、浸润及毛细现象等作用,即使容器只有极细微裂纹,易燃液体也会渗出容器壁外,扩大其表面积,并不断地挥发,使空气中的易燃液体蒸汽浓度增高,从而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4、受热膨胀性,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受热后体积容易膨胀,同时其蒸气压亦随之升高,从而使密封容器中内部压力增大,造成“鼓桶”,甚至爆炸,在容器内应留有5%以上空隙,不可灌满。

  5、毒性,易燃液体及其蒸气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不但吸入其蒸气会中毒,有的经皮肤吸收也会造成中毒事故。

  辩识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容器爆裂。

应急措施等参见树脂

苯类物质的危险性

甲苯、二甲苯是苯类物质的代表性物质。

其理化特性为:

无色液体,能与苯、醇和醚相混合,不溶于水。

甲苯,密度0.87g/cm3,沸点110.6℃。

闪点4℃,自然点535℃,爆炸极限1.2%~7%。

(二甲苯,密度0.88g/cm3,沸点144.4℃,闪点30℃,自然点463℃,爆炸极限1%~7%)。

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共同有害因素是: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成为爆炸性混合物。

遇到火种、高温、强氧化剂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沿低处扩散相当远,遇明火会回燃。

对皮肤、粘膜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有毒,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

  辨识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甲基苯的用途与危险特性

甲基苯C2H5CH3 92.1   别名 甲苯

  危规分类及编号 易燃液体。

GB3.2类32052。

UNNo.1294;IMDGCODE3394d页,3.2类。

  用途 有机合成、药物、农药的原料。

溶剂、燃料添加剂、植物成分浸出剂。

  物化性质 无色透明有苯样气味的液体。

相对密度0.867。

熔点-95℃。

沸点110.6℃。

折射率1.497。

临界温度318.6℃。

临界压力4.11×106Pa,蒸气压4892Pa(30℃)。

蒸气相对密度3.14。

极微溶于水。

溶于二硫化碳、丙酮、汽油。

能与苯、醇、醚混溶。

  危险特性 易燃。

闪点4.5℃。

自燃点552℃。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1.37%~7.0%。

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着火、爆炸危险。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大鼠吸入LD507000mg/kg。

甲苯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吸入甲苯蒸气时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比苯为小。

吸入(100~200)×10-6的甲苯蒸气8小时人出现疲惫、恶心、错觉、活动失灵、全身无力、嗜眠等症状。

短期吸入600×10-6浓度的甲苯蒸气时,会引起皮肤疲惫、激烈兴奋、恶心、头痛等。

还可经皮肤吸收。

对皮肤有脱脂作用。

  辨识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

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

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驱散蒸气及溢出的液体。

急救:

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严重者须就医诊治。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

皮肤接触先用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Ⅱ)类。

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加固内衬垫料或铁桶装。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

远离热源、火种,避免阳光直射。

仓间温度最好保持在10~30℃。

炎热季节早晚运输。

与氧化剂、食用原料隔离储运。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任其蒸发或掩埋。

被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大面积泄漏周围应设雾水幕抑爆。

氨供冷储罐区动火作业的安全措施

企业在检修和技术改造氨供冷的储罐时不可避免需要切割、焊接动火作业。

若思想麻痹、相应安全措施不到位极易引起火灾。

氨供冷的储罐区若发生火灾,其危害极大。

氨管、阀门、罐体保冷一般采用聚氨脂发泡,虽然发泡过程中添加了阻燃剂,但因阻燃剂添加量、配比均匀性、施工方法等因素影响,实际阻燃性并不理想,一旦燃烧极难扑灭。

同时氨受热膨胀,压力急剧升高,当超过系统耐压时将引起爆炸。

泄露的氨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6%以上时,遇明火也可能引起爆炸。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该项施工的安全,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思想,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那么,应该落实哪些具体措施呢?

  施工前的安全准备工作

  1.检查、清理动火作业区域内的一切杂物和可燃物,其具体要求是在以动火点为中心的任何方位上,半径10米之内不应存在任何可燃物及临时遮挡视线的杂物。

  2.环境温度高于35℃,风力大于3级时不利于施工。

  3.所有阀门管路在可能情况下应抽空,条件不充许者应有效隔离,并用酚肽试纸仔细检测,确认无泄露。

4.将动火点距离两米以内的施焊管路保温层清除干净,其余保温层暴露面喷水淋湿,并用浸湿的阻燃物进行隔离。

5.动火现场必须将水管引到位,敞口喷射距离应大于十米(企业自备消防车更好),同时还应该备有装满30千克水的水桶三个以上。

  6.将可能引起氨管升温的地方完全隔离,方法是用浸湿的耐火毡加以封闭,避免火星与其直接接触。

7.仔细检查相关阀门,确认关闭,挂警示牌封闭上锁。

  切割、焊接前的检查

  1.在实施氨管道与老系统“断开”时,应根据情况依次优先采用拆开法兰盘、手锯断开、等离子切割等方法,尽量避免氧乙炔焰、电焊熔断切割等办法2.尽量用氩弧焊方式焊接,同时零线应直接接到实焊体上,绝对不允许远距离搭接到氨管上,同时应保证零线绝缘良好。

  3.施焊期间必须保证有两人以上监护施焊,原因是施焊者本人因头戴焊帽,视野受限,不能及时发现火情。

4.施工现场若有压力表、传感器等设施要妥善加以保护,防止因碰撞产生氨泄露事故。

5.施工过程严禁踩踏碰撞小直径氨管。

6.氧气瓶、乙炔罐、施焊点之间确保间隔十米以上,且要保证三者附近绝对无易燃物,前二者还要防止直接暴晒。

要确保电焊线绝缘可靠,氧气、乙炔无泄漏。

施焊与收尾时应注意的事项

1.切割与焊接过程中应该注意熔渣扩散方向,尽最大可能避开易燃物。

2.施焊期间产生火花比较大的作业是“下料过程”,因此尽可能将下料工作移到相对安全地方进行。

3.监护绝对不应脱岗,一旦发生火险要及时采取相关应急措施。

4.施焊期间严禁交叉作业,更不允许油漆施工。

5.氨管道即使抽空也还存在氨油,切割时管口仍可产生燃爆现象,因此,需注意喷口方向防火。

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的氨管则要引泄压管至水中。

6.施工中,要按设计完成,不要走样,以免发生意外。

  7.收工前一小时尽量避免动火作业,人员离开现场应该拉下电源,关闭瓶、罐阀门。

  8.收工后仔细检查现场,确认无火种方可离开施工现场。

  工程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安全神经一点都不能放松,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措施,有针对性设防。

厂内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厂内运输?

厂内运输分为哪几个阶段?

    在工厂里,把材料、成品、零件、部件、产品按生产路线、工艺流程进行库房与车间、车间与车间、车间内部各工序之间的运输都称为厂内运输。

根据物料的周转情况,厂内运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把原材料运到工厂。

   2.把原材料搬运入库或运到堆放场地。

   3.将材料由仓库或堆放场地运到车间或者生产作业班组。

    4.零、部件在车间内部班组、工序间的转运。

    5.零、部件在车间与车间之间的转运。

    6.将产品由车间运送到库房。

    7.将产品由库房发运出厂。

   二、厂内运输易发生哪些事故?

如何预防?

   厂内运输易发生的事故有撞车、翻车、轧辗以及在搬运、装卸、堆垛中物体的打击等。

发生以上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安全知识的教育、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以及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有缺陷。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工厂必须建立一套运输、装卸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奖惩制度;严格遵守《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84);平时发现事故苗子,要及时采取措施,当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要保持镇静,保持高度的责任感,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当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四不放过”。

   三、驾驶电瓶车应遵守哪些安全操作规程?

    驾驶电瓶车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有:

    1.电瓶车司机经过体检合格后,由正式司机带领辅导实习3~6个月,经过考试合格后,由安全主管部门发给合格证,即可独立驾驶。

非司机和无证者一律不准驾驶。

    2.出车前必须详细检查刹车、方向盘、喇叭、轮胎等部件是否良好。

    3.司机严禁酒后开车,行车时严禁吸烟,思想要集中,不准与他人谈笑打闹。

    4.坐式电瓶车驾驶室内只许坐两人,车厢内只能乘坐随车人员1人,拖挂车上禁止乘人。

   5.电瓶车只准在厂区及规定区域内行驶,凡需驶出规定区域时,必须经公安部门同意。

    6.厂区行驶速度最高不得超过10km/h。

在转弯、狭窄路、交叉口、出入车间的大门、行人拥挤等地方行驶速度最高不超过5km/h。

    7.装载物件时,宽度方向不得超过车底盘两侧各0.2m,长度方向不得超过车长0.5m,高度不得超过离地面2m。

不得超载。

    8.装载的物件必须放置平稳,必要时用绳索捆牢。

危险物品要包装严密、牢固,不得与其他物件混装,并且要低速行驶,不准使用拖挂车拉运危险品。

    9.电瓶车严禁进入易燃易爆场所。

   10.行车前应先查看前方及周围有无行人和障碍物,鸣笛后再开车。

在转弯时应减速、鸣笛、开方向灯或打手势。

   11.发生事故应立即停车,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报告有关主管部门,以便调查处理。

   12.工作完毕,应做好检查、保养工作并将电瓶车驾驶到规定地点,挂上低速挡,拉好刹车,上锁,拔出钥匙。

   四、机动车辆驾驶员在日常操作中应做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驾驶员在日常操作中应做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安”“二严”“三勤”“四慢”“五掌握”。

   “一安”,指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严”,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通规则。

   “三勤”,指要脑勤、眼勤、手勤。

在操作过程中要多思考,知己知彼,严格做到不超速、不违章、不超载、要知车、知人、知路、知气候、知货物。

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瞻前顾后,要注意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

对车辆要勤检查、勤保养、勤维修、勤搞卫生。

   “四慢”,指情况不明要慢,视线不良要慢,起步、会车、停车要慢,通过交叉路口、狭路、弯路、人行道、人多繁杂地段要慢。

   “五掌握”,指要掌握车辆技术状况、行人动态、行区路面变化、气候影响、装卸情况等。

   五、厂内汽车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守哪些规定?

   厂内汽车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守下列规定:

   1.驾驶员必须有经公安部门考核合格后发给的驾驶证。

   2.厂区内行车速度不得超过15km/h,天气恶劣时不得超过10kn/h,倒车及出入厂区、厂房时不得超过5km/h,不得在平行铁路装卸线钢轨外侧2m以内行驶。

   3.装载货物时,不得超载,而且货物的高度、宽度和长度应符合公安部、交通部的规定。

对于较大和易滚动的货物,应用绳索栓牢,对于超出车厢的货物应备有托架。

   4.装载超过规定的不可拆解货物时,必须经过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批准,派专人押车,按指定的线路、时间和要求行驶。

   5.装运炽热货物及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货物时,应遵守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84)的规定。

   6.装卸时,汽车与堆放货物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m,与滚动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2m。

装卸货物的同时,驾驶室内不得有人,不准将货物经过驾驶室的上方装卸。

   7.多辆车同时进行装卸时,前后车的间距应不小于2m,横向两车栏板的间距不得小于1.5m,车身后栏板与建筑物的间距不得小于0.5m。

   8.倒车时,驾驶员应先查明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倒车。

必要时应有人在车后进行指挥。

   9.随车人员应坐在安全可靠的指定部位,严禁坐在车厢侧板上或驾驶室顶上,也不得站在踏板上,手脚不得伸出车厢外,严禁扒车和跳车。

   六、运输液体金属、熔渣和高温货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运输液体金属、熔渣和高温货物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1.冶炼操作人员向罐内流放液体金属时,其液面与罐口边沿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300mm。

   2.调车人员配罐位时,应检查车辆和线路状况,步行引导,按“罐位标”对好罐位,并做好止轮措施。

   3.连挂和吊运液体金属、熔渣罐车时,禁止冲撞和猛力拖动。

   4.渣罐车进入渣场作业时,调车人员应在对好车位、做好止轮措施后,方准机车摘钩离开车辆。

   5.在炼钢车辆调移热锭车前,调车人员必须认真检查线路,不允许有障碍和跑钢黏结现象。

   6.在脱模车间连挂钢锭车或空模车时,应检查锭模、保温帽和底盘的装载情况,不允许有端重、偏重等现象。

   7.装运热锭、热切头、热模、液体金属和熔渣等灼热物质的特种车辆,严禁在煤气、氧气等管道下停放。

   ⑦运输危险货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运输危险货物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1.机车不得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如需进入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2.装载危险货物的车辆编入列车时,应最后连挂;解体时优先送往卸货地点。

   3.装载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车辆,由蒸汽机牵引时,须用两辆货车与机车隔离;推进时可用一辆货车与机车隔离。

由内燃、电力机车牵引或推进时,须用一辆货车与机车隔离。

   4.连挂易燃、易爆、压缩和液化气体货物车辆时,启动操作要平稳,防止冲撞或空转。

   5.装载易燃、易爆货物的车辆,在车站、车场通过时,必须与热货物车辆隔线通行。

   6.装载易燃、易爆货物的车辆,必须专线停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