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346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准确判读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判读等高线地图,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特征,增强绘图、用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所学等高线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思考地形与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读图指导来探求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举例研讨合作探究等高线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教法与学法指导:

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播放电影《红河谷》片段,由当地人们不了解等高线知识引发后来灭顶之灾,凸显学习等高线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

1、等高线定义:

地图上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电脑演示]“等高线的绘制”。

通过电脑演示和学生观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过渡]:

有了等高线我们就可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

(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电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通过电脑视频演示和教师解说,使学生明白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悉等高线地形图。

(2)、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解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说出图中等高距。

(3)、闭合等值线极值判断规律:

[教师精讲]等高线闭合弯曲出现的两种情况,分别讲解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判断方法是:

“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层层递进]深入讲解山顶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并且小于附近图上最大值加上本图的等高距。

(4)、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联系?

等高线密集坡,等高线稀疏坡。

[电脑动画展示]陡坡缓坡不同的等高线形态,动画演示登山线路的选择,并解释原因。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地形部位

[电脑演示]对比各地形部位,进而分析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读“山体部位实物图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在方框中的横线上填上文字。

 

等高线判读法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上是怎样显示山体各部位的?

通过景观图、实物图、地形图、模型的比较认识陡崖的特征。

其它部位: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的学习,学法同陡崖。

[引导分析]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一步熟悉各部位特征。

[总结各部分特征]:

(1)山顶:

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一般用“

 

(2)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鞍部:

两个相邻的山顶之间相对较低处  

  (5)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过渡]:

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势的高低起伏,现在能不能在复杂的地形图上判断世界的五种陆地地形呢?

出示一幅含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五种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说出图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可能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利用这一点进行过渡:

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是因为这幅图等高线太多太乱,颜色单调不好认,那人们又采取了什么办法?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图上不同的颜色,这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电脑演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过程。

4、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蓝色表示____,绿色表示_____,黄色表示_____,褐色表示_____,白色表示_____。

(三)师生互动[出题加以练习巩固]

[活动一:

明辨是非]:

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活动二:

问题抢答]:

见课件

[活动三:

趣味模拟]:

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

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

(四)[合作探究]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小组讨论]小组展开讨论,各成员阐述自己的观点理由。

①选建水库:

选址:

_________________。

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理论,完成重难点突破。

②引水线路选择:

选A-C还是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小组展开讨论,各成员阐述自己的观点理由。

[教师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理论,完成重难点突破。

[小组讨论]小组展开讨论,各成员阐述自己的观点理由。

③公路选线:

走EGF还是EH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理论,完成重难点突破。

(五)[知识背诵]学生进行重点知识背诵,教师进行检查。

(六)、当堂达标检测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457米B.400米C.531米D.398米

2.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山顶D.鞍部

3.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B.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米

C.④处可能发育河流D.⑥处有利于攀岩运动

 

5、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并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

②③④。

(2)图中河流的支流甲、乙、丙中,其中哪一条支流画错了?

甲乙河流水流最湍急观赏瀑布在河。

(3)若将小河乙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计划路线C、D,哪一条更合理?

,为什么?

(4)计划修建水库,水坝建在何处比较合适?

,原因是。

(5)要攀登①山,从东部和北部何处容易?

,原因是。

(七)、课堂小结

[师生共建本节课知识网络]

一、等高线定义与等高线图的绘制

二、等高线地形图基本原理

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地形部位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五、通过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判读歌谣]:

等高线,海拔出;中高则顶低则盆。

陡坡密,缓坡疏;

山顶之间是鞍部。

低弯脊,高弯谷;陡崖就在相交处。

(八)、布置作业

1.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

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2.下列四

幅图,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

 

3.右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D.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

4.有一位同学根据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得出如下几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所示

地形为盆地  

B.两座山峰的高度大约都为900多米

C.小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D.从南坡上山比东坡方便易行

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上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米。

(2)河流M的流向是自方向往方向流动。

(3)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

ABC

6.根据右图(单位:

m)中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地形是,B点的海拔为米。

(2)图中河

流流向大致是 ,说明河流经过的地方地势高低。

(3)如果①②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有小河流过,则小河有可能位于处,请说说你的理由。

(4)如果在甲地拟建一个工厂,有人建议建化工厂,也有人建议建自来水厂。

你认为哪个建议合理?

哪个建议不合理?

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紧扣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总结,哪些是你在检测训练过程中容易出错的?

1、我的收获:

2、我的困惑:

七上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这节课在七年级地理中比较难,难在哪里?

以海拔为基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具有一定专业水准。

对于初次接触地理专业性知识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

从一些弯弯曲曲的线中能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哪里是山脊、山谷.....,颇为费神七年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七年级学生空间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低,难以将具体的地形特征与平面地图挂钩。

学生除在小学数学中学习过垂直概念外没有任何基础,难在学生缺乏空间立体的概念,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是将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心中有“图”,这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好在我们位于山区,可以从我们生活中到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空间感觉。

七上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效果分析

1.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协调合作、有效合作的能力。

活动设计中,充分体现“情趣”教学的理念,把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你会发现什么?

这就给了学生多个动手动口,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让学生手动起来,嘴动起来,思维动起来,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地理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采用动画演示和视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能非常直观看到,达到认知统一。

另外通过等高线图与地形景观图对应呈现方式的展示,不断冲击学生视觉,使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深刻。

[电脑演示]“等高线的绘制”。

通过电脑视频演示和学生观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视频演示直接明朗,帮助学生很好建立良好的空间感觉。

[电脑动画展示]陡坡缓坡不同的等高线形态,动画演示登山线路的选择,并解释原因。

[电脑演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过程。

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接受且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兴趣。

[电脑动画展示]水库蓄水后淹没的区域,强大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印象深刻。

3、依托交互式电子课件技术,引导学生激情参与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

合理的运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易于创设情境、浓厚的课堂氛围,便于启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发散思维,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一起运作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结合学案,进行对点练习,基本上每讲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练习,有些题紧扣当地实际,且导向性很强。

学练结合,“学案导学”将学生推向了学习舞台的中心,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地讲课,而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相机点拔,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案构思精巧,过程严密。

导学问题的设计。

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

达标训练的设计紧扣本课重点,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让每个学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