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3438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rd版含答案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1)政治:

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

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波澜。

2.李贽的思想

(1)政治思想:

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2)哲学思想: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

(1)特点:

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思想:

①本体论:

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认识论:

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伦理学:

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1)特点: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思想:

①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③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

(1)特点:

倡导“经世致用”。

(2)思想:

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3)影响:

①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

(1)其思想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

启迪。

[轻巧识记]

1.李贽的思想

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易错提醒]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同。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概念阐释]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3.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尧舜同普通人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圣人。

种地、做生意,一切谋生活动,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这些就是道。

(1)材料一反映了李贽的什么主张?

[教你读史]

材料中开头语是核心,统领整个材料,透过现象分析其思想的本质。

[提示]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

[材料二]李贽还认为:

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

“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

[教你读史]

注意对材料中引语的理解,根据内容可分为两层,一层强调人的“自然”、“禀赋”,一层指出道学先生的虚伪。

[提示]他提出人皆有私,揭露道学先生的虚伪,反映了其反对宋明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和对纲常礼教的揭露、批判。

李贽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李贽的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不能盲从统治者的意志;还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观点。

(2)哲学思想:

提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的观点,认为并非生自“三纲五常”之天理,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基础。

2.评价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但李贽的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其哲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上述材料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

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教你读史]

材料中“世儒不察”、“盖皆本也”是关键词。

[提示]主张:

工商皆本。

社会现实: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政府坚持重农抑商。

[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教你读史]

注意省略号之前为基本主张,省略号之后为具体设想。

[提示]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材料三]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明末心学门人)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以至于)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现在应当提倡)经世致用。

——据顾炎武《日知录》

(3)顾炎武对当时的心学提出了怎样的批判,并提出了什么主张?

[教你读史]

材料第二个省略号之前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批评,第三个省略号之前是对影响的叙述,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提示]顾炎武认为心学流入清谈,不研究国计民生、修身治世的问题,空谈误国。

他主张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

明清进步思想家思想的比较

项目

内容

相同点

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经济

主张“工商皆本”

思想

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不同点

黄宗羲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顾炎武

特别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理

王夫之

哲学贡献大,是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一、明末清初反专制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为这一时期的民主思想奠定了经济基础;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为反专制民主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契机。

2.政治因素:

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这为反专制民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前提。

3.阶级因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队伍扩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这为反专制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4.思想条件:

宋明理学日益走向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禁锢人们的思想,民主思想家要求挣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实现个性自由发展;传统儒学中的“民本”等思想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此外,这一时期日益加深的封建统治危机和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也为民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

环境。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的民主思想。

题组一李贽的思想

1.明末李贽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其意在于()

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

C.重塑孔子权威D.反对儒家思想

解析:

选B李贽主张应正确看待孔子,不能迷信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反对思想教条。

2.“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

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以上言论最可能出自于()

A.董仲舒B.朱熹

C.王守仁D.李贽

解析:

选D从题干“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可知,该思想家并非尊崇儒学和孔子。

董仲舒、朱熹、王守仁属于儒学正统思想家,而李贽是儒学异端,D项符合题意。

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解析:

选B题干中材料的设计有多层意思,A、C、D三项只反映了题干材料中的某层含义。

B项理解最全面。

题组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4.黄宗羲认为:

“(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A.君主制度摇摇欲坠B.启蒙思想已有萌芽

C.纲常礼教全面崩溃D.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解析:

选B材料体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说明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出现了萌芽,故B项正确。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解析:

选C“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

6.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

解析:

选D材料中三者皆对农民土地问题强烈关注,给予小农人性关怀,故D项

正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

“游谈无根”指的是()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C.理学家们的空谈理性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解析:

选C“游谈无根”是指理学家们空谈理性,脱离社会实际,故C项正确。

2.某古代学者称:

“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A.朱熹B.王守仁

C.李贽D.黄宗羲

解析:

选C该学者认为统治者用道德礼教来束缚人们的思想,用政治法律来禁止人们的行动自由,使人们的个性无法发展。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推崇儒家道德礼教,王守仁也推崇儒家道德礼教;李贽反对儒家正统思想,主张个性发展,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仍然维护儒家道德礼教。

3.下图是某人物传记的目录。

以下思想有可能被该著作重点阐述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D.“循天下之公”

解析:

选C从目录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息可知,该人物是顾炎武。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观点;“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的主张,故C项正确;“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主张。

4.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

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思想的影响。

即使在当代中国,□□□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文中□□□中的内容应该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

选B李贽作为明代的思想异端,主要是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故A项错误;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涉及了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故B项正确;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王夫之提出气元论,含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D项错误。

5.顾炎武说: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这段言论体现了()

A.儒家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

B.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C.对理学“灭人欲”思想的批判

D.经世致用的新思想

解析:

选C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家,材料中的“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此所以为王政也”把人之有私看作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现象,显然是对“理学”思想的批判,故C项正确。

6.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解析:

选D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可知该主张是王夫之朴素的唯物思想,故选D项。

A项是李贽的思想,B项是黄宗羲主张,C项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7.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

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B.宋明理学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思想的影响

解析:

选C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民主思想产生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

8.下面是顾炎武《日知录》部分内容摘录。

据此可以判断,顾炎武主张()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A.以民为本,实行“仁政”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强调“法治”,君臣平等D.限制君权,实行“众治”

解析:

选D根据题干中这两句话可知其主要思想观点为限制君权,实行“众治”,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也反映出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

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

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

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洁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锢于家。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民间当妇女不幸夫亡之日,见其跄地呼天、迫不欲生之状,亲族人等苟有人心者,自应恻然动念,从旁劝慰。

乃闻闽省有等残忍之徒,或慕殉节虚名,或利寡妇所有,不但不安抚以全其生,反怂恿以速其死。

甚或假大义以相责,又或藉无倚以迫胁。

——《福建省例》三十四《杂例·禁止殉烈》

(1)据材料一,指出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顾炎武的意图。

(6分)

(2)据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为官者应如何改善风俗。

(6分)

(3)材料三中对妇女贞洁认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出现怎样的变化?

(6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以趋势求利为先”可看出;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可看出;第三小问,从材料一中“学问为本,孝悌清修”可看出。

(2)问,材料二显示的是顾炎武主张为官者要以儒家的思想为首,来教化百姓。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作者看到对待妇女贞洁的两种不同的作法,说明在当时封建礼教的地位没有以前牢固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答案:

(1)变化:

轻视学问;趋势求利。

原因:

轻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盛行。

意图:

以儒家思想重建风俗。

(2)改善:

好学劝学;奖励廉洁爱民;推崇名声。

(3)说明:

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有所动摇。

变化:

批判地继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